趣事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16 05:3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团结出版社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趣事的名言警句
1. 关于童年趣事的名言警句
高尔基
一
人生,就像是一颗寿命只有一年的树。春天,第一片叶子萌发时,生命便开始了;冬天,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生命便终结了。童年趣事,就是那满树的嫩叶子。
春天,漫步在树下,总会被那片嫩绿吸引。叶子绿得那么均匀,那么完整,那么晶莹剔透。让人认为是一位高明的画家给涂上去的。可凡事总会有特别,这颗树,偏偏就有一片金色的叶子。这,可不是枯叶,枯叶的颜色怎会像金子一般?这就是我心目中绿色童年的金色小插曲。
二
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
三
童年,是欢乐的海洋。在回忆的海边,有无数的贝壳,有灰暗的,勾起一段伤心的往事;有灿烂的,使人想起童年趣事。我在那回忆的海岸,寻觅着最美丽的贝壳……
四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漂亮的贝壳;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整天嘻闹的浪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
五
童年,是金色而无杂质的,童年的桩桩趣事就是最有力的见证。
事让我开心,让我回味无穷,让我难已忘怀。它在我的记忆大门里留下了一道美好的回忆
六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就像彩色的沙滩一样;那一颗颗沙滩上的贝壳好似我童年中一件件趣事。每一件都令人回味无穷。
童年,像一条络绎不绝的小溪,缓缓地流在我的心里.在这条小溪里,既有欢乐的笑声,也有伤心的眼泪,但记得最深的,要数童年时我做过的一件傻事。
2. 求名人名言和故事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
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
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
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
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
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
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
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
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参考资料:/txy/blog/xsoblog/more.asp?name=yuqi&id=22831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
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
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
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3. 带故事的名人名言
名人读书的故事1、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名人读书的故事2、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名人读书的故事3、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名人读书的故事4、映雪夜读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名人读书的故事5、素龙圩的创建人黄世臣 素龙圩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创建人为黄世臣。 黄世臣,字起白,号觉虚,素龙镇上池冈人。世臣家贫嗜学,少年时养鸭为生,在田里放鸭期间,经常手不释卷,边放鸭,边读书。由于勤奋好学,明万历三十五年,考进“岁贡”,并被委任为江南婺源县县丞。由于政绩显著,以后世臣又先后被提为云南易门县知县、寻摄昆阳州篆、云南通安州知州。
高尔基救书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4. 关于亲情,感恩的故事、趣事、名言、警句、俗语
名言
1.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雨果)
2.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3.温和的语言,是善良人家庭中决不可缺少的。(印度《摩奴法典》)
4.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钱大昕《恒言录》)
5.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王豫《蕉窗日记》)
6.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古德《家庭》)
7.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吕得胜《小儿语》)
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0.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5. 名人小故事和名人名言
①苏武牧羊
苏武,西汉杜陵人。汉武帝时期,他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要逼他投降,他宁死不降,被关进地窖里,后又被流放到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北海去牧羊。
但他威武不屈,困苦不移,“渴饮雪,饥吞毡”,坚持十九年如一日,直至最后胜利回到长安。苏武这种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②唐僧取经
唐僧,法号玄奘 ,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也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翻译家。他十几年的取经途中,足迹遍布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跋涉五万余里,带回了六百五十多部佛教书籍。
接着,他又用了十九年的时间从事翻译工作。译成佛经 75 部,1335 卷。还写了一部世界名著《大唐西域记》。为祖国文化、为中印等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③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今河南汤县人,是南宋时杰出的抗金英雄。他少年贫穷,勤学务农,20 岁时投军报国,39 岁时即遭投降派杀害。十九年中屡建战功,曾大败金兵,打得金兵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他虽身遭残害,但他的英雄本色和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歌颂。
④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
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和历史学家,他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搜集通阅了公私史书、史料,考遍了历史的真伪,主编了《资治通鉴》这本空前的编年体巨著,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 1362 年的历史,共 294 卷,为我国系统地、完整地保存古代历史资料,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该书叙事简要,文字精练,语言生动,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
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头脑,而一切厄运也并非没有希望。
—— 培根
成功的花,人们只羡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 冰心
能支配他自己精神的人,比攻取一个城市的人还要伟大。
——康格瑞夫
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那么怎样才能不放弃时间呢?要想利用好时间,必须做到三点:传充分利用、集中精力、合理安排。
格言典故时常被引用,这部书值得您珍藏两部
无论领导干部还是专家学者,在各类文章、讲话中,经常引用传统经典中的名句,来说明其要表达的思想。有一些经典中的名言警句往往时常出现,这其中,就有西汉刘向所编撰的《说苑》。其中的这几则格言时常被引用。
“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出处】刘向《说苑·政理》
【释义】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出处】刘向《说苑·政理》
【原文】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释义】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情,没有亲眼所见的可靠;亲眼所见,又不如亲自尝试去做。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出处】刘向《说苑·建本》
【释义】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烛一样明亮。
刘向——西汉文献整理第一人
历事三朝帝王,编撰著作垂青史
如果给西汉的畅销书作家搞一个排行榜,排第一的无疑当属太史公司马迁。那第二位呢?也许很多人猜不到,那就是文献专家刘子政——刘向。
说起刘向,他虽没有司马迁那么著名。但是他编撰的书,却一点也不输于《史记》。如和《诗经》齐名的《楚辞》,就是他编订的。他还和他的儿子一起编订了《山海经》,其余像《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新序》等等,都是他的杰作。
刘向像
谈到汉代对中国历史文化传承最重要的人,刘向可以说绝对是一位中流砥柱式的人物。刘向(?—前6年),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他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四代玄孙。作为汉朝宗室大臣,他的一生可谓是起起落落。
汉宣帝时,他被选为儒俊材,曾应诏献赋颂数十篇,官至散骑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时,他任宗正,但因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两度被捕入狱,后被贬为庶人。汉成帝时,刘向被任命为光禄大夫。河平三年(前26年),汉成帝诏命刘向校勘经传诸子诗赋。受命后的刘向,就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校书工作。
说到刘向校书,可以说是特定历史时期下的必然需求。经过战国纵横,以及秦朝的兴亡,直到西汉时期,正统的诸子百家经典书籍命运多舛,且来源混杂不纯,真伪难辨。
面对国家藏书濒临散亡的状况,汉成帝特命刘向主持并开展校书工作。在校书过程中,刘向广集众本,将濒临亡佚的散乱残篇与当时珍藏宫中的各种版本的经典古籍进行对照校勘,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去掉重复内容,审定章节篇目,确定书名,最终完成定本。在此期间,刘向还创立出一套完整而合理的典籍校雠流程,前后共整理出五百多家、共一万多卷从先秦到西汉的典籍,构建了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基础框架,使我国文献学史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文献学学科奠基人。
编撰历史故事劝谏君主不想成就一部流传千古的经典
由于校书需要参考各种资料,刘向有机会接触到大量丰富、珍贵的经史典籍。于是,刘向将其读到的各种富有价值的历史典故、传说编辑成了一部“谏书”,希望献给当时的汉成帝,能够对国家的治理起到一些作用。
可惜,汉成帝刘骜,他虽然爱读经书,喜欢文辞,但是,他更喜欢的还是女人,尤其是后来宠爱赵飞燕姐妹,让他成为历史上沉湎酒色,荒于政事的昏君代表。
虽然汉成帝十分荒淫,但是也还是有一些值得称扬的优点的,那就是他对于书籍很感兴趣,不仅大力支持古籍整理工作,自己也经常翻阅典籍。因此,刘向就将他编辑的《说苑》献给汉成帝,希望能够让他学习学习,有所醒悟。
根据历史记载,汉成帝看到这部《说苑》后,他的反应是:“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就是说,汉成帝觉得这部书道理讲得很好,但是朕做不到啊!
不过,刘向也许想不到的是,数百甚至千年之后,《说苑》却发挥了很重要的资政作用。如唐初,太宗李世民命魏徵、萧德言等编辑的《群书治要》,其中就收入《说苑》的精要内容一卷,占了相当大的分量。魏徵在奏章中也大段引用《说苑·臣术》中“六正六邪”的内容,深受唐太宗重视;唐太宗到晚年作《帝范》,据说也是受了《说苑》的影响。
又如明朝初年,《说苑》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洪武十四年,《说苑》一书由皇帝御批列为太学课程,是国子监生员必修课。
清代《四库全书荟要》是乾隆皇帝下令编辑的丛书,是在《四库全书》基础上遴选的菁华,收书473种,其中就收录有《说苑》,而且,这部《说苑》还是乾隆皇帝的常读书目。
典故、名言荟萃的经典名著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考试题常选
不过,遗憾的是,刘向所编的《说苑》到宋代时已经散佚。后来,曾巩编校史馆的书籍,经过搜集整理,才将《说苑》复为二十卷。不过,曾巩所辑的《说苑》,虽然补足了二十卷的数目,但内容尚不完整。陆游在《跋说苑》中说道:“馆中《说苑》二十卷,而阙《反质》一卷。曾巩乃分《修文》为上、下,以足二十卷。后高丽进一卷,遂足。”因此,几经周折后,散佚的《说苑》总算基本恢复了原貌。
《说苑》全书二十卷,第一、二卷为“君道”“臣术”,说明刘向看到了君臣之道在国家事务中的核心地位。后面十八卷,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修齐治平进行了阐述,它们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这十八个方面基本涵盖了修齐治平的所有方面,可以看作是平治天下的纲领。
《说苑》中许多格言警句和典故流传甚广,这也从一方面体现了刘向编撰的这部书堪称经典之作。
“齿亡舌存”,出自《说苑•敬慎》:“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意思是说,太过刚硬的较易折断,相反,柔软的反而更能长久保全。
“福无双至”,出自《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意思是说,幸运的事情不会连续到来。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可言智。”(《说苑·谈丛》)意思是说不要和打了败仗的将领谈论勇敢;也不能和亡国的臣子谈论才智。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人勿闻,莫若勿言。”(《说苑·谈丛》)意思是说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莫过于自己不去做;不想让别人听到的话,莫过于自己不去说。
这些流传至今的成语、经典名言寓意深刻透彻,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学习、生活当中。
此外,其中的“秉烛夜读”、“南山之竹”、“下喑上聋”、“楚材晋用”、“螳螂捕蝉”、“橘化为枳”等典故也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南山之竹
孔子问子路:“你喜欢什么?”
“喜欢长剑。”子路回答。
孔子说:“我不是问你喜欢哪样东西,而是问你想要学什么!如果凭你已具备的才能,再加上一番学问的修养,谁能赶得上你呢!”
“学问也能增加力量吗?”子路问。
孔子说:“一个国君如果没有敢诤谏的臣子,国政就会腐败;一个读书人如果没有教导自己向善的朋友,品德就会变坏;正在狂奔的马匹,绝不能松懈鞭策;已经可以用的弓,还得安放在檠器里才不会变形;木材接受墨线的约束,才能刨得笔直;人能接受忠告,才会日趋完美。能接受学问,注重请教,还有谁不会顺利成功呢?要是破坏仁道,讨厌读书人,那简直是终生在接受刑罚。所以说君子不可以不从事学问的修养。”
而且,《说苑》的部分章节还被收入中小学教材,现行《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就有收录《说苑》里的格言。
此外,《说苑》也是近年来中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常选内容之一,各地的中高考试卷中都有出现过《说苑》的选文。
对《说苑》一书,历代文人均评价甚高,如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赞该书:“议论醇正,不愧儒宗。”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该书:“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金石靡矣,声其销乎?”
明代学者、藏书家何良俊则认为:“余谓数千百年之后,凡成学治古文者,欲考见三代放失旧闻,惟子政之书时为雅驯。”
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谦德国学文库”近期推出的“全本全注全译《说苑》”是一部给大众读者学习和研究《说苑》的经典版本。
· 全书以宋本《说苑》为底本,精心校勘,全本无删减。
· 全书20卷每一卷都精心撰写了题解,让读者快速领会本卷主旨。
· 每卷内容按照前后意思分解,详细注解其中较难字词、典故。· 对全书进行通俗易懂的白话翻译,让每个读者都能轻松读懂。
《说苑》的中有大量的故事和格言警句,饱含深邃的智慧,这部书不仅可以能够指导治国理政,更对每个人如何安身立命、做人处世,领导干部如何为政一方,企业家如何纵横商海,家长如何教导子女、青少年如何涵养德行、学习古文都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说苑》(全本全注全译)
作者简介:刘向(前77—前6),西汉后期的博学大家,原名更生,字子政。历仕汉宣、元、成三朝,好直言极谏,多次获罪,仕途不得志,但从不退缩。刘向学问渊博,曾奉诏整理五经秘书、诸子诗赋近二十年。他在版本学、校雠学、目录学、辨伪学,乃至图书编纂等几个方面的开拓之功与创新贡献,都极为卓著,是中国古文献学学科的奠基者。
内容简介:《说苑》又名《新苑》,是古代杂史小说集,原20卷。西汉刘向编,成书于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
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多年不见的亲人相聚的优美句子
- 下一篇:名言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