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关于智的名言(体现孔子智慧的名言)

时间:2022-04-16 08:5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古风诗词歌赋曲 | 评论: 次 | 点击:

儒家关于智的名言(体现孔子智慧的名言)

1.体现孔子智慧的名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

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

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

《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

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

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

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

2.【论语】里有关“智”“仁”“义”的名句

论语——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为礼,未善也。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论语——义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决不能因为嫌贫爱富而放弃忠义,见异思迁'”

论语——智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关于孔子儒家思想——智

《论语》中十六章关于 智 的请参考 “智”的十六章 一,什么是智者?或者说:有智慧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智慧不同于聪明,不同于知识——智慧是一种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的方法,大概就是哲学上所说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智慧是正确客观的决策力、思考力和实践力、行动力得统一。 聪明是听得多、见得多,有见识等等,聪明的人不一定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一般都是有见识的人。

知识只是通向智慧的工具或手段而已,而且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就许多项知识而言是会过时的,但智慧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方法,所以永远不会过时。

雍也第六 23 子曰:“知(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罕第九 29 子曰:“知(同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宪问第十四 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同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 贡曰:“夫子自道也。” 二,如何成为智者?或者说:如何成为有智慧的人? 1,该做什么 为政第二 17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同智)也。”

(说明: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里仁第四 1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同智)?” (说明:可能是说,居住要选择人文和地利都好的环境吧。

) 雍也第六 22 樊迟问知(同智)。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说明:可能是说,一个组织要敬畏神灵但要远离迷信就是智慧。

颜渊第十二 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gao音稿)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说明:智慧就是发现、吸引并任用人才,圣人给出了方向的同时给出了具体的措施——“举直错诸枉”同时还给出了相关联的原因。

《论语》中两次出现了“举直错诸枉”,这在惜字如金的经典中是罕见的,他一定是非常重要!这五个字几乎就是管理学和管理实践的总则和根本,谁把握好了谁就是真正的智者!) 以上的这两章都同时出现了“智”和“仁”,我没有把她们放到“智和仁的关系”那里,因为我个人感觉这两章是在说智和仁分别该怎么做的,也许放到这里更好些。

卫灵公第十五 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同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说明:有智慧的人一定是善于沟通和表达的人。

) 季氏第十六 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绝大部分的人天生就拥有一种或多种智慧,上也;少部分人通过后天学习才拥有了一种或多种智慧,次也;少部分人后天遇到困难才去学习而拥有了一种或多种智慧,有其次也;最后就是我们大部分人,遇到困难也不去去学习,所以我们很难拥有了一种或多种智慧。

我个人感觉类似这样来译文,才比较唯物,才在逻辑上比较通畅。

2,不该做什么 公冶长第五 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zhuo音桌),何如其知也?” (说明:生活起居等方面的用度可不要和上级一样了,比如:手表、汽车等至少要比上级的稍便宜点吧?!) 阳货第十七 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同馈)孔子豚。孔子时(同伺)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同途)。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同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

吾将仕矣。” (说明:追求的事情如果机会到了要敢于抓住机遇去实践,任何决策都是有时效性的,不能光决策而不付诸行动。

阳货第十七 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wu音)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e恶音)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wu音)乎?”“恶徼(jiao音脚)以为知(同智)者,恶不孙(同逊)以为勇者,恶讦(jie音节)以为直者。

(说明:“天下文章一大抄”,这里的“抄”是引用,所以抄的东东不能多过自己的东东吧另外“抄”一定要表明出处的,否则就是不智慧的表现,其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 张第十九 25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同智),一言以为不知(同智),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同导)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说明:自古有言“祸从口出”,说话要慎重啊!曾国藩的八本中说,“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另外的七本为: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

儒家关于智的名言

《论语》精华7句,为人君子的大智慧,只读一次受益匪浅

大家好,我是古风诗词歌赋爱好者,本次我为大家分享《论语》中的精华七句,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赞,评论,转发加关注。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篇》

解释:君子追求与人和谐而不是完全相同、盲目附和,小人追求与人相同、盲目附和而不能和人相处。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篇》

解释: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篇》

解释: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篇》

解释: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篇》

解释: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篇》

解释: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篇》

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论语》精华7句,为人君子的大智慧,只读一次受益匪浅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