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克沃尔科特名言

时间:2022-04-16 13:2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澎湃新闻 | 评论: 次 | 点击:

德里克沃尔科特名言

1.德里克罗斯说过的名言

I'm quiet. 我不爱张扬

Don't have to shout. 从不大声嚷嚷

Don't need to bark, 也不会朝人大吼大叫

run my arms or top smash. 更不会喋喋不休,或是贬低别人

Don't need to jump high to attract, 我不需要刻意表现自己

for you understand one thing, don't have to say a word. 我甚至可以一言不发,行动就是我的语言

Because I'm fast. 因为我快如闪电

I'm D-Rose, and fast don't lie. 我是德里克·罗斯,我只用速度说话 希望能帮到你(^_^)

2.德里克·沃尔科特的写作特点

朋友约瑟夫·布罗茨基在分析他的作品时发掘出其中一条线索:只是一个爱大海的红肤黑人,

且有着良好的殖民地文化基础,

荷兰、黑人和英国血统凝汇一身,

或许是无名小卒,或是整个国度。

《星星苹果王国》中这几行诗句使人一目了然:沃尔科特身上不仅融合了母方的黑白血统,而且凝结着父方的黑白血统。诗歌可谓集不同文化之大成,包罗了西印度群岛、非洲和欧洲诸种文化。

然而,沃尔科特并不满足于其作品中多国文化传统的联袂合唱或不同创作主题的协奏交响。在他的首卷戏剧集的序文里,我们读到又一个十分贴切的沃尔科特词语:“黑白混血风格”。迥然不同的两种传统的杂文孕育了沃尔科特的艺术。其一是他后来也跻身其间的欧洲传统,从荷马、但丁、伊丽莎白时期作家、密尔顿,到奥登和迪伦·托马斯,这是一种精雕细刻的传统,大量采用喻意手段,讲究声音与韵律。其二是古老的本土传统,语言比较简朴,诗人犹如初降伊甸园的亚当,给各种事物冠以名称,并体验话语声音的形成——正像他在自传长诗《另一种生活》中所描述的:“注视着元音从木匠的刨舌下卷滚而出/松香般黏稠,花草般香馨……”德里克·沃尔科特独有的风格是欧罗巴精湛手法与加勒比原始美感相结合的产物。

但是,沃尔科特并不局限于题材和语言运用方面的兼容并蓄,重要的还在于他的历史观。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另一个线索:“新爱琴传统”。加勒比海群岛可以说是爱琴海群岛的转世再生——希腊的古代文明在加勒比的今日风采中得到自然的体现。这一点在他的近作《奥梅洛斯》中有突出的反映,这首精彩纷呈的叙事诗讲述了渔夫阿基里同他以前的伙伴、现在的出租车司机赫克托为一位漂亮女仆海伦争风吃醋的故事。在《奥梅洛斯》的氛围中,我们可以找到荷马史诗般的格调和主题,以及奥德赛式汹涌澎湃的波涛。

是什么将古老的声音带入今日的加勒比海,是什么把历史变为现在?是大海。“大海即历史”——在这一辉煌诗作中,大海使“巴比伦的凄楚的竖琴声”传到了西印度群岛,在那里奴隶制度仍是切肤之痛。

3.德里克·沃尔科特的写作特点

沃尔科特的早期诗作大多描写个人的孤独和与当地生活习俗的不协调,揭示了多种族社会的矛盾。

中近期诗作受英国现代诗人迪伦·托马斯等人的影响,并吸取了当地民间歌舞的节奏和韵律。诗意象富丽敏感,充满律动和感性,具有巨大的启发性。

其中《绿色的夜》收录了诗人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年的诗作,是加勒比英语文学的里程碑;作者运用传统的诗歌体裁,其中包括十四行诗体,表达了他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其特点是把深邃的理性思考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融为了一体。《海葡萄》表明诗人极力冲破欧洲文化传统的樊篱,走自己独立的创作道路,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诗中不再有早期作品中加勒比环境与欧洲文学的冲突意识。

自传性长诗《另一种生活》是沃尔科特艺术生命的新起点,他抛弃了短小诗歌中的复杂风格,以新的透视法反思了自己的乡间生活。一九九年问世的叙事长诗《奥梅洛斯》是沃尔科特的代表作,它长达三百多页,分六十四章。

作品借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框架,气势宏大地叙述了加勒比地区的文化和风情,描绘了加勒比地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也反映了加勒比人民在向人类文明迈进过程中的命运和所遇到的挑战。这部作品被称为“加勒比的庄严史诗”,沃尔科特因而也被誉为“当代荷马”。

沃尔科特的诗是非洲文化、欧洲文化、加勒比文化以及东方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下产生的硕果,是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意识和探索开拓、创新独立精神所取得的成就。诗题材丰富多彩,风格新颖多变,形式厚重,韵律和谐。

画家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得以真实地描绘自然景物,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迅捷地捕捉细微感情。感性意象、隐喻的繁富又极大地丰富了他诗歌的表现力。

诗的简洁明晰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古诗对他的影响。 沃尔科特的文学生涯始于18岁时初次发表的25首诗,而真正的展露头角是他在1962年发表的诗集《在绿夜里》。

他酷爱旅游,但他的作品中,本土气息同样很浓郁,其中经常融入非洲、亚洲及欧洲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特色,使得他的诗作语言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常常带给人奇异的美感。另有诗集 《海葡萄》、《海滩余生》 ,剧作《猴山之梦》 、《最后的狂欢》等,他于1992年被瑞典文学院授予当年诺贝尔文学桂冠。

被誉为“今日英语文学中最好的诗人”(布罗斯基语)。在其作品中,他探索和沉思加勒比海的历史、政治和民俗、风景,有强烈的历史感。

他的抒情诗则表现了他对爱情、死亡和记忆等有恒主题的思索与感受。他形成了“他自己的诗歌领域,独立于他继承的任何传统”——如果考虑到他的背景,他的加勒比海的出生地,他的非洲与欧洲血统。

瑞典文学院认为他“忠于三样东西——他所生活的加勒比海、英语和他的非洲祖先。”这种似乎矛盾的关系贯穿在他的诗中。

他的史诗则力图再现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的历程,被称之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沃尔科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在戏剧创作上的成就也颇令人瞩目。

主要的剧作有以英国中世纪历史传说为主要情节、表现奴隶获得新生的历史剧《亨利·克里斯朵夫》(1950),通过对探险家哥伦布、征服者雷利、反抗者图圣和殉难者戈登四位历史人物的描写来探索人们对历史的反应的史诗剧《锣鼓与色彩》 (1958)。此外,还有风格剧《多芬海域》 (1954)和道德剧《提金和他的兄弟们》(1958)。

前者的主人公是个勇敢的加勒比海老渔民,后者的主人公是个擅长利用自己的智慧作弄人的小人物。七十年代发表的《猴山上的梦》 (1971)是沃尔科特的代表作,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它通过一个烧炭老人幻想已当上非洲皇帝的故事,展示了当地人民和殖民主义者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的历史发展过程。沃尔科特的其他戏剧作品还有《沙维尔的小丑》(1974)、《噢,巴比伦!》(1976)、《回忆》 (1977)、《休战纪念日》 (1978)和《哑剧》(1978)等。

其中《噢,巴比伦!》展示了现代世界的堕落,《休战纪念日》着重剖析了特立尼达中上层人士的性格弱点。

4.德里克·沃尔科特的主要作品

1、《在绿夜里》

2、《放逐及其他》

3、《海湾及其他》

4、《猴山之梦》

5、《最后的狂欢》

德里克沃尔科特名言

这个中国人办的民间诗歌奖,又为世界级诗人颁奖了

“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是由诗人黄礼孩创办于2005年的中国民间诗歌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包括多位世界级诗人,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波兰大诗人扎加耶夫斯基、德国诗人恩岑斯贝格等。2018年9月18日,第十三届“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在广州揭晓,获奖者是澳大利亚诗人莱斯·马雷和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

这个中国人办的民间诗歌奖,又为世界级诗人颁奖了

黄礼孩和前来领奖的诗人阿多尼斯

阿多尼斯是近十余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热门人选。他于1930年出生于叙利亚,他是著作等身的诗人、思想家、文学理论家、翻译家、画家,著有《身体之初,大海之末》《白昼的头颅,黑夜的肩膀》等20多部诗集,并著有《阿拉伯诗歌入门》等近20种文化、文学论著及部分译著;其诗集中译本有《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和即将出版的《我的焦虑是一束火花》。

“今天的世界,至少在我眼里,无论从什么角度去审视,都仿佛一座正在爆发的火山,将熔岩喷射到四面八方。”阿多尼斯在答谢词中说。他谈到诗人的双重责任——对诗歌和对历史的责任:“对诗歌负有责任,因为诗歌今天面临着迫切的问题:它的过去是什么?今天的位置何在?什么是它的未来?对历史负有责任,因为历史是诗歌和政治、诗歌和人、人和世界相遇的空间,这种相遇已经愈发含混不清。”

这个中国人办的民间诗歌奖,又为世界级诗人颁奖了

阿多尼斯在颁奖礼现场

他还谈到关于“东方”和“西方”的新思考:

我是谁?我来自“西方”吗?什么是这个“西方”?我来自“东方”吗?这个“东方”又是什么?或者,我来自东西方之间,这个“之间”到底是什么?

我提出这些问题,还因为我们当今的文化,实际上仍然建立在英国诗人吉普林那句名言的基础上:“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两者永远不会交汇。”

我是否应该说: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东方”,也都有他自己的“西方”?

我是否应该说:在“东方”,有着许多个东方;在“西方”,也有许多个西方?

但是,在当下,这个西方是什么?在当下,这个东方又是什么?

空间的地理是否和语言的地理相吻合?又在多大程度上吻合?艺术品是否如同手工制品?一首诗篇,是否无异于一辆自行车或一件衬衣?

这个世界,从外部观之,危机重重;从内部观之,正在解体。

再一次:怎么办?

再一次:今天,诗歌创作意味着什么?

这个中国人办的民间诗歌奖,又为世界级诗人颁奖了

澳大利亚诗人莱斯·马雷与他的老式打字机

另一位获奖者莱斯·马雷先生因身体欠佳未能到场。这位诗人不使用互联网,一个月之前他通过邮局寄来中国的答谢词至今没有抵达,主办方通过澳洲诗人客远文先生驱车前往莱斯·马雷的农场,录制了诗人的答谢视频,并由香港的翻译家宋子江先生整理发布。

“‘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是我在中国获得的第一个诗歌奖。感谢创办‘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黄礼孩先生,感谢客远文先生,感谢译者宋子江先生。三年前译者宋先生来我家访问,我就从他口中听说过‘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今年冬天接到他的电话,他代表黄礼孩先生通知我获得了这个奖项,我真是深感荣幸,无以言表!我不用电脑,也不上网。‘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主办方,以及居中联络的客远文先生和宋子江先生都费煞苦心,因此我想再次感谢他们。”莱斯·马雷在答谢视频中说。

他这样解释自己离开互联网的原因:

我的打字工具是一架老式阿德勒打字机,是一个电脑商人送给我的,为了报答他,我便从此不上网。

我想保留自己的隐私,不愿让自己写好或写错的一切永远留存在网络空间。在电脑上写诗有点像在屏幕上进行雕塑,它是一种缝补丁的工作,然后所有补丁都会消失,一切的苦心经营最终都会消失。这样写出来的诗,读起来仿佛都早已发表过了。最致命的惰性就是向身处的时代妥协。我把诗付诸笔墨前,会在心里打草稿,这个阶段的想象非常重要,它是最自由的。我的诗不会有很多份手写稿,通常只有一到两份。心里一份,打字稿一份。或会修改,再打一份。头一天看不到的沙石,通常第二天再打字时就会解决问题,扫清疑虑。

莱斯·马雷还谈到诗人的心神:

诗人有三种心神。一种是身体;另外两种都是心理的进程,即日光意识和梦中意识。若有任何缺失,诗都不会完整。一旦其中一两种被压抑,无论最后写出什么,其立心都不够纯良。人很自然地就会以三种心神合一的方式来思考。对于自己的诗作,我们只需要问:这首诗中梦的面向为何?梦得好不好?舞得好不好?有多好?三种心神结合得好不好?最后还有,眼前的这首诗是否属于一首更伟大的诗?这首更大的诗歌颂什么,歌颂谁?它又想杀死什么,杀死谁?

这个中国人办的民间诗歌奖,又为世界级诗人颁奖了

对于获奖名单中的世界级诗人而言,恐怕并不缺少这样一个中国诗歌奖,为什么“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坚持把奖项颁发给这样的诗人?

黄礼孩在采访中表示:“这个奖最初的宗旨是授予在漫长的岁月当中坚持写作的诗人,而且越写越好、为人类贡献了精神之光的诗人。一个有公信力的诗歌奖必须在文本上站得住,如果只是一个在写作途中的诗人,他/她的作品未必经得起时间的淘汰。能成为世界顶级诗人,说明诗人的诗歌对人类的普遍真理是有所探索,其诗歌自由思想因为有效的传播而获得心灵的认同,这样经典化的诗人是我们所看重的。也许我们需要很多诗人,不同层面的诗人,但就‘诗歌与人’这个奖来说,我们要的是对人类文明有贡献的诗人。唯有这样的诗人才能帮助诗歌奖走向时间的金字塔,让诗歌闪烁不朽的光芒。我们希望读者去读一流的作品,而不是把眼光停留在二三流作品那里,浪费了我们的时间。一个奖的建立需要一流的作品,也需要一流的诗人,当这个奖的权威性得到认同,其文本就会得到广泛的传播,如此才能建立起这个时代诗歌闪耀的群星。”

“你说得对,一个世界级的诗人不缺这个奖,某种意义上是这个奖需要顶尖的诗人,就像一匹马在寻找它匹配的骑手。一个有精神的诗歌奖应该向着伟大的灵魂走去,而不是诗人走向这个奖。正是这些我们同时代的伟大诗人,他们的获奖,他们的名单链接起来就成为大地上美名,成为永恒之诗。但同时我也相信一流的诗人也是需要一流的诗歌奖的鼓励。诗人是需要鼓励的,需要有思想高度、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之奖的鼓励,如此,诗歌精神才能赢得更多的时间与空间。”黄礼孩向澎湃新闻表示。

“一个诗人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当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他/她对品质的东西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是有了自己的价值倾向、审美标准和立场。对于有自己的诗歌原则的诗人,不是你送一个奖给他/她就要。”黄礼孩回忆,此前波兰大诗人扎加耶夫斯基在接受这一奖项时,对“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的背景进行了了解。“当他知道我们是一个纯粹的、没有任何杂质,只注重诗学与精神性的诗歌奖时,他欣然接受了这个有理想抱负的奖。那个时候,国内也有别的奖项有意向颁奖给他,但他只来广州接受我们的致意”。

“2016年,已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圣卢西亚诗人沃尔科特,当我向他伸出橄榄枝时,他了解到特朗斯特罗姆、萨拉蒙、扎加耶夫斯基等诗人都获过我们的诗歌奖,他就知道这个诗歌奖已经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他乐意接受了我们的诗歌奖。一个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愿意再接受我们的奖,在答谢词中感谢这个奖给予他的巨大荣誉,我相信他的接纳里有着慎重的考虑。”黄礼孩说。

这个中国人办的民间诗歌奖,又为世界级诗人颁奖了

《诗歌与人》专刊

附:“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历届获奖名单

第一届:葡萄牙诗人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

第二届:中国“七月派”最后一位老诗人彭燕郊;

第三届:中国诗人、翻译家张曙光;

第四届:中国诗人蓝蓝;

第五届:俄罗斯诗人英娜·丽斯年斯卡娅;

第六届: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第七届:斯洛文尼亚诗人托马斯·萨拉蒙;

第八届:中国诗人东荡子;

第九届:波兰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第十届:美国诗人丽塔·达夫和中国诗人西川;

第十一届:英国诗人乔治·西尔泰什和圣卢西亚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终身成就奖);

第十二届:德国诗人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

第十三届: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和澳洲诗人莱斯·马雷。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