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根源的名言

时间:2022-04-16 14:1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平安聊职场 | 评论: 次 | 点击:

有关根源的名言

1.解决问题抓根源的名言

1、没有商品这样的东西。顾客真正购买的不是商品,而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德莱维特

2、书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头脑自己去思考。——莫利

3、恐怕你们不常想吧。在一年中想两三次的人已经不多。我每星期总想一两次,所以名闻天下。——爱萧伯纳

4、怀疑为知识之钥匙。——英国

5、一个人完全系于他终日所思。——爱默生

6、中国要是有50%的人都是同性恋,人口问题就解决了。——罗永浩

7、善于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克柳切夫斯基

8、在艺术创作中,第一个意念最佳;在其它的事情上,反复思考的结果最好。——布莱克

9、一个人,才会停下来思考。——何洁

2.关于独立的名言

1.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伏尔泰 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佚名 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普里尼 4.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爱因斯坦 5.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佚名 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塞内加 8.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恰普曼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朱熹 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1.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白哲特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佚名 13.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朱熹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15.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

——武者小路实笃 16.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 ——但丁 17.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陀思妥耶夫斯基 1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佚名 19.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雨果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王守仁 21.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

——米南德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 ——黑格尔 2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梭罗 2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乔•贝利 2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爱因斯坦 26.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梅 27.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

——武者小路实笃 28.有志者事竟成。 ——佚名 29.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金斯莱 30.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

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

——华兹华斯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33.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贝弗里奇 34.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 ——左拉 35.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

——佚名 36.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 ——佚名 37.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

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38.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

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萨迪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文天祥 40.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歌德 41.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

——雨果 42.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 43.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约翰逊 44.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45.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

——佚名 46.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费尔巴哈 47.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高尔基 48.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 ——奥斯特洛夫斯基 49.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

——莫洛亚 50.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歌德 51.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只要自己是认为办得好的,就坚定地去办,这就是性格。

——歌德 52.事情是很简单的人,全部秘诀只有两句话:不屈不挠,坚持以底。——陀思妥耶夫斯基 53.要做到坚韧不拔,最要紧的是坚持到底。

—。

3.关于至始至善的名言警句

为您解答:1.善良的心就是太阳。

——雨果2.一颗好心抵得过黄金。—— 莎士比亚3.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

—— 杨万里4.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 培根5.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 莎士比亚6.锄一恶,长十善。—— 《宋史.毕士安传》7.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

—— 罗曼·罗兰8.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曾子9.善良的行为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

—— 卢梭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11.做一个善良的人,为人类去谋幸福。—— 高尔基12.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罗曼·罗兰13.行善的人应该觉得自己快乐才对。—— 罗曼.罗兰14.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

—— 卢梭15.味着良心做事是不安全、不明智的。—— 马丁.路德16.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又算什么呢?—— 哈代17.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

—— 莎士比亚18.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觉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 米列19.出来吧,我的心,带着你的爱去与它相会。

—— 泰戈尔20.一个人必须要么做个好人,要么仿效好人。——德谟克利特21.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 列夫.托尔斯泰22.老是考虑怎样去做好事的人,就没有时间去做好事。——泰戈尔23.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

—— 布尔沃一利顺24.当一人言行不一致时,这就完全糟了,这会导向伪善。—— 列宁25.与其说是为了爱别人而行善,不如说是为了尊敬自己。

——福楼拜26.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27.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

——莎士比亚28.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罗素29.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 扬雄30.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 奥勒利乌斯31.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

—— 罗佐夫32.我爱你是因为你有一颗仁慈的心,而不是由于你的学识。 —— 戴维斯33.若把黑白和善恶放到一处,相形之下,彼此才可见得分明。

—— 乔叟34.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浮士德》35.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也会有听众。

——哈·纪伯伦36.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雨果37.具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

—— 巴尔扎克38.真正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绝不矜持。—— 巴尔扎克39.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40.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 马克·吐温41.但唯有善良的品格,无论对于神或人,都永远不会成为过分的东西。

—— 培根 42.善良与品德兼备,犹如宝石之于金属,两者互为衬托,益增光彩。—— 萧伯纳43.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

——米开朗琪罗44.惆怅隶属于善良;绝无惆怅感的人也许非常不凡,但毕竟非善良之辈。——刘心武45.高尚的人无论走向何处,身边总有一个坚强的捍卫者——那就是,良心。

—— 司各特46.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二者水乳融,相辅相成。

—— 列夫.托尔斯泰47.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48.人类中凶恶的人比最凶恶的动物还凶恶。

人类中善良的人比最善良的动物还善良。—— 郑渊洁49.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

——黑田鹏信50.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 卢梭51.大量善行可能出于严厉,更多的是出于爱,但最多的还是出于清晰的了解和无偏见的公正。

——歌德52.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高尔基53.没有德性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因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

——莎士比亚54.善良的根须和根源,在于建设,在于创造,在于确立生活和美。善良的品格同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55.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莎士比亚56.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恶,使我们喜善恨恶。

良心尽管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发展。—— 卢梭57.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

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狄德罗58.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 周国平59.如果“善”有原因,它就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结果,那也不能称为“善”,“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东西。

—— 列夫·托60.对于心地善良地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

4.有谁知道关于名言的由来

西柏坡时期是送走旧中国,开创新中国伟大基业的历史转折时期,“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已成为西柏坡永恒的历史主题和传世名言。那么,这一名言是源于何处?何人提出来的呢?

1988年5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家阎涛的长篇纪实小说《东行漫记》的“序”中写道:当年美国作家斯诺从北京出发,经西安到陕北,写了本《西行漫记》,现在又有我们的作家(阎涛)从陕北的延安折返回来,经西柏坡到北京写出了这么一本书。前一本写的是革命低潮的时期,后一本写的是革命高潮的到来。一是向西,一是向东,故曰:《东行漫 记》,副题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书的扉页中,杨成武将军还亲笔题写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八个大字,落款是1988年3月。

据西柏坡纪念馆工作人员回忆,1988年11月,黄镇受小平同志委托,到河北的涉县和平山县看望慰问老区人民。11月26日,在西柏坡参观后,陪同参观的地委书记王满秋请他题词,黄镇说:“你们拟词,我来写,好不好?”王满秋请副馆长贺文迅考虑,贺文迅思索片刻说:“是否可以写共和国从这里走来?”黄镇沉思了片刻笑笑说:“‘共和国’一词不妥,还是‘新中国’好。”于是他凝神运气,聚精会神地写下了这八个大字。人们回忆,黄镇写后非常高兴,连声说:“这个词好!这个词好!!”看着黄镇高兴的神态和精湛的书艺,周围的人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有关根源的名言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管仲担任国相,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富国强兵,终于辅助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其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是书篇幅宏伟,思想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诸多领域。许多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

1 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子·心术下》。这几句大意是和颜悦色,善意待人,就会亲如兄弟;恶声恶气,粗暴待人,比使用兵器更加伤人。管子的这些话对当今的社交活动、公共关系和人际交往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管子·霸言》。辅时:适应时势行事。违时:违背时势行事。当时:适时。圣人行事能够适应时势,不能违背时势。聪明人善于谋划,不如利用合适的时机。

3 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

《管子》长达千里的道路,不可能用绳墨来拨直;大到万家的城市,不可能用准具来取平。这是说伟大人物的行动,不必拘守先例与常规,能立义就可以称贤。

4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管子·小称》。为:同“伪”。“务为”即作假。盖:遮盖。虚:虚假。弄虚作假.时间不会太久;遮盖虚假的事情,时间也不会太长。

5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管子·形势》。伐矜(jīn今):自大自夸。举事:办事。自大自夸,喜欢独断专行,是办事情的祸根。

6 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管子·权修》。微:小。邪:邪恶,坏事。小的坏事,是大坏事产生的根源。量的渐变必然导致质的突变。小事不注意,必铸成大错。

7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管子·权修》。不肖:品行不好,不正派。观察他所交往的是些什么人,就能看出他是品德好的人还是不正派的人。

8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管子·白心》。骄纵、傲慢、急躁、暴戾的人,不可与他交朋友。

9知子莫若父。

《管子·大匡》。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管子·大匡》说:“~,知臣莫若君。”这是两句古语,《国语·晋语七》作“择臣莫若君,择子莫若父”,《左传·昭公十年》作“择子莫若父,择臣莫若君”,《战国策·赵策二》则作“选子莫若父,论臣莫若君”。

10 邪气袭内,正色乃衰。

《管子·形势》。袭内:侵入体内。正色:健康的肤色。不正之气侵入体内,健康的肤色就会衰褪。一切致病的不正之气,浸染了人的身体,人就会得病,而原先健康红润的肤色就会变为病容。要不得病,就要预防一切不正之气浸染人的身体。《管子·形势》云:“~。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是用这两句来比喻说明位高者如果作风不正,位低者也会不安分守己;要得下正,先得上正。这两句可用以说明人要不病,就须预防邪气的侵袭,也可用以喻指要使下级作风正派,首先要上级作风正派;要使国家的政事清明,首先不可使不正派的人掌权得势等等。

11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管子·形势解》。时:按时。适:相适应。日常生活按时,吃喝有节制,穿衣和天的冷热相适应,就会有利于身体健康,有益于长寿。这几句从起居、饮食、寒暖三个方面谈养生:起居定时,劳逸结合,生活规律;节料饮食,不暴吃暴喝,以免有损肠胃;适应时令的变化,使身体寒暖适度,保持舒坦。

12 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管子·禁藏》。索:找寻。福气不会自己选择人家,灾祸也不会自己寻人而降。无论是福气还是灾祸,都不会自动上门,而是由人的所作所为导致的。所以要获取幸福就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要避免灾祸就要自己去注意预防。

13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管子·禁藏》。补:补益。这两句大意是:不要搞没有补益的工作,不要干没有益处的事情。《禁藏》篇是讲君主应当自我克制的。~两句是说圣明君主行事应讲究实效,不要搞没有意义的工作。

14 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管子·形势》。小谨:拘谨于小节。大立:成大事。訾(zǐ紫):据《管子集校》应为“飺”(cí词),嫌食,挑拣吃的。拘谨于小节的人成不了大事,嫌食的人身体不会肥胖。谨小慎微的人胸怀不开阔,把眼界局限在小范围之内,不敢放开手脚大干,所以成不了大事。嫌食的人对食物挑挑拣拣,这也不吃,那也不喝,所以不会胖起来。处事应从大处着眼,不要谨小慎微。

15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管子·形势》。早晨忘掉了他的事业,晚上就会失去他已取得的成就。骄傲自满是事业的大敌。“朝”、“夕”对比,极言时间之短,失败之速。由于骄傲自满,多年努力获得的成功,毁于一旦是完全可能的。

16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管子·乘马》。务:致力。各种事业总是产生于谋虑,成功于实干,失败于骄傲。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会凭空得来,而是产生于深思熟虑和周密计划之中,凭借灵机一动,是勾勒不出宏伟的蓝图的。有了计划,还须锲而不舍地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获得成功之后,还须进一步努力,才能更上一层楼,若是踏步不前;事业不会有发展;若是骄傲自满,沉溺于声色,则事业一定会失败。

17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

《管子·禁藏》。虚出:凭空得到。独生:无故产生。荣誉不会凭空得到,祸患也不会无故产生。

18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管子·重令》。天道:此指自然规律。至:极点,尽头。自然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发展到尽头,就会走向反面;发展到极盛之后,就会趋于衰落。办事要适可而止,不可搞过头,走极端。

19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辞:推辞,拒绝。厌:厌恶。海洋不拒绝点滴之水,所以能形成这么大;山不拒绝些许土石,所以能形成这么高;圣明的君主不厌恶人多,所以能统治众民;读书人不厌恶学习,所以能为圣人。

20 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

《管子·明法解》。杂草不清除去,就损害庄稼的生长;强盗窃贼不消灭掉,良民就不得安生。欧阳修《祭丁学士文》说:“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草稗禾谷不能共生,盗贼良民无法共处。因此,农夫要除草以保护禾谷,政府应铲除盗贼以保护人民。邪恶必除、除恶务尽。

21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管子·立政》。为(wéi围):做。明:讲清楚。将要办什么事情.必须先明示奖惩条件,讲精楚办好了如何奖赏,办坏了怎样惩罚。《管子·立政》是讲君主临政应当注意与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用现在的话说,上级下选达任务时.应先将奖惩条例公布出来,以激威人们去立功受奖,鞭策后进努力向前。因赏罚之数事先公布于众,事后照章办事,得奖的人心安理得,受罚之人也无怨言。

22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管子·立政》。举:办。凡是要办大事,必须先制定、颁布法令。“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要办理大事,不先制定、颁布法令,人们将无所适从。办事的意义、目的,怎样办事,办成了有什么奖赏,不成功有什么处罚等等,都应在法令上明确指出,使人们一目了然;事情完成之后,要依法给予奖惩,使人们知道以后应怎样做。

23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管子·立政》。宪:根本法令。俗:风俗。被:同“披”,指影响。百体:谓人体的四肢百骸各个部位。命令下达就立即执行,禁令颁布就即刻停止,凡是根本法令所及和风俗影响到的地方,就像人的四肢百骸服从于大脑意志一样,这是为政所期望的结果。要树立国家和君主的权威,就必须严明法纪,令行禁止,执行不苟。若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地方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那就国将不国,君将不君了。

24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不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

《管子·法禁》。法制:法律制度。议:非议。偷:苟且,马虎,这里为“忽视”的意思。假:借。法令制度不容非议,民众就不敢相互营私;刑罪不容宽赦,民众就不敢忽视为善;授爵赐禄的大权不借以送人,臣下就不会叛君犯上。《法禁》是讲立法行禁的。管子认为为了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和君主的权威性,法令一经颁布,就不允许说三道四私下非议;实行严刑峻法,不容宽贷,就使人不敢轻易干坏事。

25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于爵禄。

《管子·法法》。令:政令。宝:财物。威权:威望权力。爵禄:爵位俸禄。国家的政令重于物质财富,国家的利益要重于亲戚的利益;法令比个人重要,威望权力要比贵族的爵位、俸禄更值得珍贵。这几句明确指出: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利益高于权贵的利益,法律的尊严要高于贵族勋爵的地位权势,法令的价值要超出珍宝财物。也就是说,要使国家文明进步,必须实行法治。这个法,不受权贵的干扰,不为物质所收买,不为民众所胁迫,它凌驾于社会之上。管仲的“法治”主张,是针对儒家的“德治”提出的。有其历史进步意义。对近代人们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个人与法律相比,法律都具有更高的权威,不无借鉴意义。

26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管子·立政》。在执法时心慈手软,或偏私袒护不敢处理自己的近亲好友,或畏惧权势不敢惩罚达官权贵,这种人不能作三军统帅。作为统领军队的将领,必须做到执法如一,才能获得部下的拥护;得到部下的拥护,才能使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凡是统兵的将领,必须作到信赏必罚,尤其是亲朋好友、达官贵人触犯了刑律,肯不肯、敢不敢依法行事,是能否执法如一的试金石。

27量力而知攻。

《管子·霸言》。料:估计。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向敌人进攻最好。《管子》认为:“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将领,应在充分分析敌我力最对比,肯定自己的力量具有压倒优势以后,再发动进攻。对自己的部队一无所知,对敌人情况了解不明,就随意发动进攻,此乃兵家之大忌。《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又说:“用兵之法,十则国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可见要根据敌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战术,才能百战不殆。

28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则神。

《管子·制分》。坚:指敌军防备森严的地方。轫(ren任):阻碍车轮转动的木头,引申为阻碍。瑕(xia侠):指敌军防备薄弱的环节。用兵打仗时,进攻敌人守备森严的地方速度就慢,进攻势必受到敌人的阻挡;而对敌人守备薄弱的地方乘机发起进攻,则收效神奇,可大获全胜。常言说:“兵贵神速”(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要想取得神速的效果,必须向敌人的薄弱环节迅猛发起进攻,否刚进攻速度受阻,攻势缓慢,慢则生变(如敌人增援部队赶来,加强守备力量等)。应迅速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速战速胜。

29善用兵着无沟垒而有耳目。

《管子·制分》。淘垒:指用于抵御敌人进攻的战壕和堡垒。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宁可没有坚固的工事,也必须有了解敌情的谍报人员。古来善战者,宁可取消防御工事的修筑,也必须要有部队的耳目——侦察兵。当然,有条件时,二者应都有才好。

30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仓廪(1in懔):贮藏谷米的仓库。实:充实,满满地。人们只有仓库充实了,才懂得礼节;只有衣食富足了,才懂得荣辱。这两句又作“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见《史记·管仲列传》引)。温饱是人生第一需要,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才能建立起一定的道德观念,懂礼节,知荣辱。否则,为了生存,是什么都不顾的。本名句可供论述只有保证人民最起码的生存条件,才能稳定社会秩序时引用,还可供论述物质基础和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时引用。

3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治国》。凡是治理得比较好的国家,都遵循了同一原则,那就是必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只有广大人民都富足了,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这是被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了的道理。

32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管子·牧民》。不涸(he和):不枯竭,引申为取之不尽。所谓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就是要努力从事粮食生产;所谓把财富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就是要种植桑麻,饲养六畜。管仲认为国家要安定稳固,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生产。在古代就是要发展农业、牧业生产,因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恩格斯语)。人们都努力从事农业、牧业生产,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仓库。有了丰厚的积贮,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家就会安定稳固。

33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管子·乘马》。蚤晏:早晚。蚤,同“早”。把土地分下去,实行分户经营,使人民自身抓紧农时。他们知道季节的早晚,光阴的紧迫和饥寒的威胁。要大力发展农业,充分利用地利,充分发挥人力,即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管子主张把发生产和农民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分田到户,他们就能够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知疲倦、不辞劳苦地细心经营。

34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管子·权修》。金:货币。粟:粮食。争贵:争比贵重。乡:地方。朝:朝廷,即中央。争冶:争夺治理权限。货币与粮食互争贵重,地方与中央互争治理权限。市场商业发达了,货币的地位就重要,即所谓“金贵”;自然经济发达了,粮食的地位就重要,即所谓“粟贵”。地方作用大了.中央的作用就受影响;中央的权限大了,地方的权限就受限制。作者认为应当限制商业,不应使市场店铺成行,使农民弃农经商;认为朝廷应分权与乡,藏富于民。推行这种强本抑末,把农业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是可取的。

35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

《管子·禁藏》。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一说八尺。千仞之山:极高之山。探源:极深之水。凡是有利的地方,虽然是极高的山,没有不可以上去的;即令有极深的水,没有不可以下去的。这几句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人们为了获得某些利益,往往表现出不畏艰难、不避危险的勇气和毅力。

36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侈俭,则百用节矣。

《管子·乘马》。用:财用。量:计量。侈俭:奢侈与俭省。百用:各项用度。这几句大意是:黄金是计量财用的工具,懂得黄金的道理,就懂得什么是奢侈和俭省;懂得奢侈和俭省,就能调节各项用度。《乘马》是一篇关于计算筹划国家一些重大经济,政治问题的专题论文,表现了管仲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管仲说,黄金是国家用来计量财用的工具,可以用它调节国家各项用度。国家用度过于俭省,黄金价格就低,各项事业不好办,对事业发展不利;国家用度过于奢侈,黄金价格就高,金价高则商品贱,对资源不利。所以要掌握它的规律。

37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

《管子·法法》。举:选拔。殆(dài代):危险。索:寻求。能:能干的人。使:使用。闻知有道德的人不予荐举,听说有善良的人不去寻求,见到有才能的人不予使用,那是很危险的。治理国家需要人才,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如对涌现出来的人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礼贤,不重才,麻木不仁,浑浑噩噩,长此以往,国家就危险了。

38独王之国,劳而多祸。

《管子·形势》。君王独断专横的国家,人民疲于奔命而国家祸端不断。

39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管子·形势》。上级和下级不和谐,政令就不能贯彻执行下去。

40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

《管子·治国》。治国:治理得好的国家。乱国:不太平的国家。治理得好的国家常常是富裕的,而不太平的国家一定是贫穷的。

41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国家得利最大莫过于社会大治,祸害最大莫过于社会动乱。国家大治,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经济持续繁荣,这是国家所得到的最大的利。而国家动乱,人心惶惶,人民不能从事生产,经济衰败,这是国家最大的祸害。所以治国者应千方百计维护大治的局面。

42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管子·心术上》。过:超过。延:谋求。言语不得超过所述事物的实际,也不得以实际去谋求过分的名声。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妄得虚名,最终都会自食其恶果。言谈要实事求是,名实要相符。

4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废:败坏。逆:背。国家政事之所以兴旺,在于顺乎民心;国家政事之所以败坏,在于背乎民心。人民是组成国家的基础,国家的政事只有顺乎民心,符合人民的愿望,才能行得通,若背逆民心,不符合人民的愿望,就行不通。民心,决定着国家政事的兴废。

44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善于治国理政的人,通过制定有效制度来管理国家,以达到众民皆服的目的。

45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管子·形势》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万事的本性,途径方式虽有不同,但总是同归一理,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来:未来。往:以往,往古。生:读作“性”,本性,属性。趣:同“趋”,趋向,引申为途径,方式。

46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管子》接待客人时衣帽不整齐,客人的态度也就不恭敬。在行动上如果不讲礼节,政令就不可能施行。仪表和礼节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到待人接物态度的大问题。

47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管子·牧民篇》不要担心天下没有财富,关键是担心没有人经营管理(而使得财富在无形中流失)。

48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

军队不论人数多少,只要同心协力,就能战必胜,守必固。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