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名言警句的教案(求一句名言警句的分析)
时间:2022-04-16 17:5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像十二只山羊在阳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一句名言警句的教案(求一句名言警句的分析)
1.求一句名言警句的分析
彼得.德鲁克曾说:“时间是最高贵而有限的资源。”
这充分体现了这位大师对时间的高度认知及对时间管理的重视程度。炙脍人口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名言警句更是将时间和人的生命与事业紧密联系起来。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做任何停留。既然时间的流逝是一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更合理的规划、利用和管理自己的时间,通过强化时间管理意识,学习与掌握时间管理方法,制定并执行时间管理规划,检验时间管理效果,并不断修正时间管理方案,高效能完成日常工作生活中相关事宜,充分利用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这一宝贵资源来创造自己的价值。
2.提供一些关于教学的名言警句 和 事例
教育教学名言警句教育教学名言警句知识??能力1、“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2、“ 因此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3、“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富灵性的智慧的火花。即使是瞬间的,也是灿烂的;即使是粗浅的,也是可贵的。
它是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相关”。——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4、孩子的创新活动是在宽松的无拘无束中进行的。
老师的期待、激励,师生间真情的交融,小伙伴的合作互动,都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手执金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在这样亲和、互助的环境中,培养起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我能创新”的自信,最终使创新潜能得以激活。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6、“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
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著名特级教师 周一贯 7、“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
——著名语文专家 吕叔湘8、“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张志公9、新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潜在的文本,只有师生与教材文本对话融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文本,这样就确立了文本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
教材是一本“学本”,重在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追求、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强调对话过程,最终学会对话和创造。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过程??方法 1、“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2、“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现状,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3、“课堂应是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程颐:《河南程氏遗书》5、“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 ,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6、“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华中师大教授 杨再隋情感??态度??价值观1、“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2、“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3、“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4、“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5、“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6、“审美感受的愉悦,影响着儿童的想象、联想、情感及行为动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中,美,无处不显示出一种积极的驱动,无处不产生对儿童智慧的启迪,对儿童心灵的润泽。”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7、“美能激智,美能发辞,美能怡情,美能育德。美对儿童发展产生的全方位的功能是无可非议的”。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8、“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9、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10、“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
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毕业对联,格言,谚语,歇后语的复习教案
《励志》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励志》立定脚跟竖起看,张开眼界放平心
《励志》读书贵在有文胆,踏浪应无怕水心
《励志》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励志》时御天风跨鸾凤,或入碧海制鲸鱼
《励志》直上中天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
《励志》纵横世事舒豪气,叱吒风云壮布衣
《励志》思其艰以图其易,言有物而行有恒
《励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励志》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
《修养》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修养》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修养》才高自觉风云阔,情重反疑华岳轻
《修养》才拙自知能事少,礼疏常觉慢人多
《修养》心头有德前程远,眼底无私后路宽
《修养》心有尺规行不乱,意存忠厚气堪平
《修养》与世不言人所短,临文广集众之长
《修养》反观自己难全是,细论人家未尽非
《修养》无情未必真豪杰,有度方为大丈夫
《修养》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治学》读世高天知学问,析疑静夜启玄机
《治学》读有益书精气爽,行无愧事梦魂安
《治学》自将秋水洗望眼,长藉烛光明学心
《治学》聊将笔耕怡倦眼,且将文浪赋新诗
《治学》文能换骨无馀法,学到寻源自不疑
《治学》得山水乐在怀抱,於古今文观异同
《治学》著书岂为求名利,提笔总为益世人
《治学》花香满座客对酒,灯影隔帘人读书
《治学》千般月色砚边过,无限风光笔下生
《治学》无穷诗思窗前草,不了功夫架上书
4.一句名言警句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
秋瑾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向无形的敌人作战。 罗曼·罗兰 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伟大的一切都由人的手所造成。
人生在世,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崇高的任务,那就是他的无上的快乐。 屠格涅夫 人生活的世界上好比一只船在大海中航行,最重要的是要辨清前进的方向。
潘菽 永远得不到安宁,永远得不到满足,老是追求着永远得不到的东西,情节、计划、忧虑和烦恼永远萦绕在脑际——不管这是多么离奇,有一点是明白无误的:那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一个人就是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去制订人生计划的! 狄更斯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服务。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爱迪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
5.【人教版1—6年级名言警句如题】
珍惜时间的格言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巴甫洛夫 4、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5、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6、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莎士比亚 7、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朗费罗 8、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 ——布莱希特 9、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苏格拉底 10、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达尔文 11、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2、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13、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 ——拜伦 14、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巴尔扎克 15、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16、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 17、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18、时间是伟大的导师.——伯克 19、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卓别林 20、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21、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22、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23、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别林斯基 24、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 ——杰弗逊 25、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歌德 26、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27、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 ——莎士比亚 28、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去流水. ——约翰· 洛克 29、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30、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31、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3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33、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34、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裴斯泰洛齐 35、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卢梭 3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37、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 38、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 ——莎士比亚. 39、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叔本华 40、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 ——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41、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英国剧作家 莎士比亚. 42、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 ——德国诗人歌德 43、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莎士比亚 44、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朗费罗 45、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布莱希特 46、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达尔文 47、即将来临的一天,比过去的一年更为悠长. ——福尔斯特 48、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弗莱彻 49、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 --高尔基 50、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达尔文 51、即将来临的一天,比过去的一年更为悠长. ——福尔斯特 52、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 ——弗莱彻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5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4、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巴甫洛夫 5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56、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57、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莎士比亚 58、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朗费罗 59、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 ——布莱希特 60、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苏格拉底 61、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达尔文 62、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63、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64、没有方法能使时钏。
6.【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怎么写是《一句名言的启示》,和看漫
这组漫画通过生活中一件十分平凡的小事,谴责了那些乱丢垃圾的人.同时还提醒人们要讲究文明,不能因为想少走一步路而随意把垃圾丢在地上.记住,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你的、是我的、是大家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保护它,爱护它.当你把垃圾随意丢在地上时,你想过没有,假如一个星期后你路过这里时,闻着垃圾散发出的阵阵臭气,看着天空中到处飞舞的苍蝇.你会不会骂道:“这些乱丢垃圾的人实在是太缺德了!”但你想过吗?你不是曾经也在这里乱扔过垃圾吗?记得在四年级时,我吃完午饭,走出了学校的餐厅.忽然,我看见了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拿着垃圾筐来到了教学楼下.他瞧了瞧四周,趁一旁的老师不注意时,把垃圾倒在了垃圾桶旁,这里离垃圾桶只有半步的距离.我见状,走过去说:“垃圾可不能乱倒啊!”那个小同学吃了一惊,赶紧转过身来,发现我只是一个学生,便理直气壮地说了一句:“哼,乱倒垃圾的又不止我一个,关你什么事?多管闲事!”说完,迈着大步走了.我真想“请”那位同学和我理论一番.他说乱扔垃圾的不止他一个,以为自己做得蛮对蛮有理.但是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明白,若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以为那样做的不止他一个,就可以随处扔垃圾的话,那么即使值日生再勤快,也无济于事.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漫画中那两个小学生一样有一颗公德心,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会更加美好.当你为了轻松而想少走一步时,请你一定要记住,你就快成为一个人们在口中时常谴责的那个“缺德”的人了。
7.小学1
第一册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静夜思 唐(李白)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二册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村居 清(高鼎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第三册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第四册 草 唐(白居易) 又名《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五册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第六册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第七册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遨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第八册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
用知识教,而不是教知识——在泽州一中教研活动中的一些思考,以郝晶晶老师的课为例
(郝晶晶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韩山
用知识教,而不是教知识
——在泽州一中教研活动中的一些思考,以郝晶晶老师的课为例
2022年3月6—8日,晋城市第二轮普通高中教研活动在泽州县第一中学开展。活动中,我听了李豆豆、司彭彭、王佳丽、杨廷、郝晶晶、于志辉、冯婷婷、杨佞宁、王强等九位生物教师的课。九位老师就《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两节内容做了精彩的课堂展示。课后,我们就九节课中的亮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课、评课,大家各抒己见,获得了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
在交流过程中,我详细地阐述了自己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希望能对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然,学无止境,在九位老师的课堂上,我也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做了一些简要的记录。下面,我将其中的一些思考归总梳理一下,以供更多的教育同行们批评指正。
——题记
古往今来,关于知识的名言警句层出不穷,其中以“知识就是力量”一句最广为人知。这句出自培根的经典名言,因其表述简短有力而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但培根所说的完整的话是:“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很显然,后半句才是培根想表达的重点。也就是说,我们都知道知识很重要,它呈现出一种伟大的力量,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这种力量究竟是为什么服务的?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获得知识吗?毫无疑问。但人获得了知识之后要干什么呢?我想,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于是乎,我们的教育只顾着给学生“补知识”,而不关心这些知识是否能真正变成一种力量。更有甚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引入了“高效性”的概念,片面地追求获取知识的速率,并将其作为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这种把培养人当作生产产品的做法显然是有悖于教育规律的,当然,也是有悖于人的发展。
在关于教育目的的一系列论述中,我比较欣赏杜威的观点。杜威说,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现如今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一些职业在淘汰,一些职业在兴起,知识的更新也是如此。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根本看不到,因而也无从准备。我们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教育也是这样。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让学生专注于学习,而为其虚构了一个光明的未来的做法,其实是很值得商榷的。这种做法意味着学生必须忍受当前的枯燥而寄希望于未来。换言之,就是以现在的不自由来换取将来的自由。这怎么可能呢?除了奴隶主给奴隶们画饼充饥不过是为了让奴隶们多干点活之外,我实在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比喻。
以兴趣而言,这种做法又意味着我们损失了学生当下的直接兴趣,而让学生去关注远处的不切合实际的间接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对我们当下讲的知识不感兴趣,却把兴趣寄托在好好学习之后将来能挣大钱之类的目标之上。我想,除非一个人有特别强大的自觉性和自明性,这种以间接兴趣为动机的学习是没有多大吸引力的,也难怪多数学生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以上论述,我不过是想说,我们不能把教育等同于知识,更不能把教育等同于未来。在我看来,把知识作为教育的目的,把教育作为未来的预备,都是不正确的,会使教育出现很大的偏差。
在泽州一中的教研活动中,我开诚布公地跟老师们说,一线教师最大的局限就在于把课堂教学简化为知识教学,以为课堂教学就是把教材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了。或许,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会下意识地采用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但对于这些方法和策略中的“好”很多时候都只保有一种模糊的感觉,至于为什么好,却说不上来。换句话说,教师对于什么是一节好课,心中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和界限。这种“感觉主义”或许会让一节课成为好课,也会让一个教师变得优秀,但因其自身的局限性,这种“好”和“优秀”究竟是不能长久的。
也许,只有从知识的藩篱中挣脱出来,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利用好学生当下的兴趣,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之所在。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教育就是一个人在忘掉学校所学后剩下的东西。剩下的东西是什么?是思维、观念、精神和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呼唤和提倡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事实上,也只有渗透了思维、观念和责任等素养的课堂才是真正的一节好课,上好这节课的老师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由此,判断一节好课的标准不在于教师是否把课本上的知识教清楚了了,而在于教师是否用知识把学生都教会了,会意味着,学生不仅仅掌握了知识,他们的思维和品质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上,老师们应该学会“用知识教”,而不仅仅是“教知识”。
“教知识”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时候只片面地关注知识而不关注学生,把知识作为一种目标去达成,而不关心学生达成知识的过程;而“用知识教”则强调教师应该用知识去支撑学生的发展,知识在这里只是工具,是脚手架,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在达成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得到发展,有没有形成相应的观念,有没有怀疑精神进而想要去一探究竟,有没有感受到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形成一种责任和义务……这些才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的,就是我们所谓的核心素养,也是爱因斯坦所谓的“一个人在忘掉学校所学后剩下的东西”。
也就是说,如果单单是以教师是否把知识教清楚了来衡量一节课的话,几乎所有的课都是好课。因为把知识讲清楚是对一名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倘若连课本上的知识都讲不清楚,就没有走上讲台的必要了。然而,教师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为知识服务的。同理,课本上的知识也是为学生服务的,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用途。
在泽州一中开展的教研活动中,生物教研组长郝晶晶老师就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节“用知识教”的好课。评课的时候,老师们一致认为郝晶晶老师的课讲得好。有的老师认为郝晶晶老师自带气场,也有的认为教师知识处理很条理,问题设计有深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还有的认为小组活动是亮点……我却认为,大家都觉得这节课好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很好地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导入提纲挈领总揽全局
从上海市疫情地图入手,到国家第九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再到前八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抗病毒治疗常用的干扰素,随后展示有关干扰素的资料卡,介绍侯云德院士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最后引出问题:如何通过转基因技术制备重组人干扰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简单说出相关的操作流程吗?郝老师的导入一气呵成,非常精彩,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蕴藏着丰富而又意味深长的信息。我认为这个导入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1. 具有时效性,让人感同身受
教师以目前上海的疫情地图为起点,又谈到到前段时间晋城因一例无症状感染者而封城两周做核酸数余次的经历,令学生感同身受。这种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很快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2. 具有冲突性,让情感快速升华
教师引入干扰素之后,通过对比上世纪80年代干扰素的价格和人们的收入,以及介绍侯云德院士的工作,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贡献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唤起了要造福人民的担当和意识,从而自觉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3. 具有总括性,能引领整节课
关于课堂导入,我在之前的文章《课堂导入应该注意些什么——以晋城二中刘树苗、凤华学校高仙桃、矿区中学杨丹丹老师的课为例》已有论及。文章中第四点我谈到,导入最好能总领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一节好课,不仅要看这节课设计是否合理,问题的提出是否有层次性,能否引起学生的深度学习,还要看这节课能否首尾呼应。我所谓的首尾呼应即是导入部分要涵盖整节课的意思,即一节课从导入开始提出问题,到最后上完这节课以问题得到解决为止。在郝晶晶老师的这节课中,教师从提出如何通过转基因技术制备重组人干扰素这个情境开始,到讲完了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之后,指导学生从多个水平检测转基因是否成功,就是一个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的过程。
二、小组活动服务教学促进合作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步,其主要表现是,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多了起来。甚至可以说,在很多老师的观念里,判断一节课是否符合新课改理念,就是看这节课是否开展了小组活动。老师们有这样的观念并不是偶然的。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而要达成这个目的,非得开展小组活动不可。其实,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要看到这个理念背后的历史性,即这个理念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鲁迅在杂文《无声的中国》中有过精彩的论述。他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时白话文之得以通行,就因为有废掉中国字而用罗马字母的议论的缘故。
我想,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也是同样的原因。正是因为之前满堂灌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实在太单调和沉闷了,更严重的是,这样的教学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将知识同化成一种力量,用于批判和创新。新课改才迫切地、强势地推出了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模式,寄希望于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提升学习的品质和创新的能力,以解钱学森之问。但我认为,新课改提倡开展小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不分学科、不分内容地每节课都得开展,而是说在需要开展小组活动的时候开展。毕竟,活动也是为课堂服务的,我们不能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从而将小组活动异化为一种形式主义。
当然,在多数课堂上,我们还是应该开展小组活动的。在泽州一中评课的时候,我就跟老师们说,在构建概念(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能通过活动、实验、教具、视频、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的,就一定不要贪图省劲而用语言去建构。因为,试图用语言去描述一个概念是非常困难的。试想,如果你试图用语言描述一只大家都没有见过的鸟,让大家形成关于这只鸟的概念,肯定是徒劳的。但如果把这只鸟放在大家眼前,大家一看就马上形成了关于这只鸟的概念,就无须你再费一些口舌了。
当然,以上是关于具体概念的例子。假如是抽象概念呢?我认为,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遗传信息、遗传效应等,必须借助于具体的事物才能讲清楚。于是,我在评课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供老师们思考——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在讲授概念时不妨将重要概念层次化、将复杂概念简单化、将科学概念通俗化、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再将具体概念可视化,或许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概念的种类不止以上几种,还有很多,但不管什么类型的概念,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就可以上升一个新的台阶。但这不是我今天想要重点阐述的,且按下不表。
言归正传,郝晶晶老师的小组活动组织得好,我认为有以下两个重要的原因:
1. 学生是带着问题开展小组活动的
诚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任何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都是服务教学的,千万不能本末倒置。然而,在很多课堂上,我看到的却是,教师组织小组活动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展示一下就草草了事。譬如说,在生物课堂上,老师们常常会组织学生制作一些生物模型。然而,在我看来,这些模型的制作实在是低智的、无意义的,其难度充其量是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手工课的水平。看起来教师是组织了小组活动,实际上这样的小组活动并不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目的,就更不用说一起去探究和合作了。
郝晶晶老师在讲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二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去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问题依次为:①获取人干扰素基因后可否直接导入大肠杆菌?②在你们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酶?利用了什么原理?③将人干扰素基因转入受体细胞所需的载体需要具备哪些结构?推测这些结构的功能。
我观察到的是,自任务布置之后,每个小组的学生就教师提供的长条目的基因和环状质粒模型上的酶切位点(每个模型上都有好几种酶切位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然后通过动手剪切和连接,拼出了一个完整的重组DNA模型。拼出模型并不表示小组活动就结束了,教师又就着学生们拼出的重组DNA模型,讲解了单酶切和双酶切以及二者的区别等知识,解决了学生在拼接模型过程中的困惑。此外,教师还告诉学生,这个模型还可以留着用来解决以后与酶切有关的难题。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先是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接着动手构建相应的基因表达载体,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思考相关模型中与酶切有关的问题……我认为,这样的小组活动实在是有意义的。学生在思考和操作之后的理解远比只听老师讲要印象深刻的多。这也就是我所谓的能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的知识,就一定不要大讲特讲用语言构建的原因,也即是“用知识教”,而不是“教知识”。
2. 学生非得通过合作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我认为,在小组活动中,要促成组内学生之间的合作,势必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要提出值得合作探究的问题;二是教师要提供非得通过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所需的材料和用具。
前一方面,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而且应该是需要小组内的学生都需要“跳一跳”才能触摸到的问题。也就是维果斯基所谓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提供稍有难度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其潜能,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
后一方面,教师提供的材料和用具一定适合组内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很多课堂上,我观察到,教师提供的材料和用具并不适合开展小组活动,分析其原因,要不操作起来太浪费时间还达不到相应的效果,要不操作起来太简单一个学生很快就能完成,根本用不上合作。不得不说,要促使学生合作,教师着实需要动一番脑子,而且必须自己提前进行做“预实验”才行,不能只凭想象就可以把活动开展好。
在郝晶晶老师组织的小组活动中,除了提出的问题较好之外,我还看到,由于教师提供的模型大小和材料都合适,小组里的学生,有的标记酶切位点,有的稳定模型,有的连接黏性末端……非得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重组质粒。我觉得,这也是小组活动组织比较成功的关键之处。
三、教学思路主次分明重点清晰
新教材中,《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这一节的内容实在太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理清讲课的思路,做到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在郝晶晶老师的说课稿中,我看到关于这节课,她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本节内容设计3个课时。每个课时都有自己的主线。第1课时的主线是制备重组人干扰素;第2课时的主线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学习基因工程设计的其他技术和方法;第3课时是探究实践,讲DNA片段的扩增(PCR技术)及电泳鉴定。
我比较赞同这个设计思路。正如我在最近一篇文章《“给学生上课”,而不是“上课给学生”——浅谈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中写到的那样,当一节课中知识内容太多、太复杂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同一性、连续性和主干性。其中,主干性是指,我们一定要先带着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干”部分,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其他细枝末节的部分。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不至于稀碎而杂乱无章。
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这节课为例,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以课本上的顺序来讲解,那么第1课时估计连基因工程的第一步(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都讲不完,因为这里面有一块非常难讲的内容——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教师如果在第1课时把重点放在了PCR上,势必会冲淡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这一主题,导致学生上完了这节课,只知道了PCR,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PCR。而在郝晶晶老师的设计思路里,教师在第1课时以制备重组人干扰素为情境,先先带着学生学习了基因工程的四个基本操作程序之后,在第3个课时再结合课本上“探究·实践”栏目里的相关内容讲解PCR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设计思路就比较符合我上面所谓的抓住了知识的“主干性”,即先从总体把握知识的框架,然后再从局部突破重难点。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亮点之外,郝晶晶老师的这节课的板书也设计得非常好。我认为板书贵不在多而在精。在这节课上,教师的板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讲课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生成的。这样的板书能够起到快速回顾的作用,即课后,学生看着板书,能快速想起课上都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这样的板书才是有意义的板书。反观有的课堂,板书形同虚设,教师只是略写了几个标题而已,甚至,有的教师干脆没有设计板书。这些问题在年轻老师身上多有发生。大概是年轻教师讲课多注重课件而不注重板书的缘故。这充分说明,年轻教师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板书的价值,更遑论认识到引导学生学会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了。
还有,这节课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也非常好,大部分学生都带着一种积极的思考的姿态参与到学习之中,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忙着翻书记笔记就是最好的证明。我想除了以上方面之外,教师富于节奏的语言以及恰当好处的比喻和例证等也发挥了直接的作用。
总而言之,郝晶晶老师的这节课虽然也是在教课本上的知识,但却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知识以外的许多东西。例如,导入部分重组人干扰素以及之后的抗虫棉等内容渗透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小组活动真实地给予了学生合作的机会,给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语言精确得当、板书生成有序等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形成了关于基因重组的相关概念……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均达到了我所谓的“用知识教”的境界,可谓一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课,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希望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能看到更多这样的好课,能看到更多这样有想法的好老师。
附本次教研活动中郝晶晶老师的课件、教学设计、说课稿以及评课活动记录表,写得相对规范,供老师们参考和学习!
2022.04.10
-----More-----
韩山,教师,教研员,写作爱好者,感受生活,记录生活,寻找生活中的艺术。
相关文章:
- 上一篇:珍藏东西的名言(珍藏一句名言)
- 下一篇:英语名言伤感哲理(英语爱情名言名句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