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则的名言事例
时间:2022-04-16 20:3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清風明月逍遥客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规则的名言事例
1.有关规则的名人事例
1、列宁理发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虽然工作繁忙,但十分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有一次,列宁忙碌了一个上午,处理了很多日常事务,批阅了很多文件。
休息的时候,他用手摸了一下头发,发觉头发实在太长了,决定抽时间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
他问哪位同志是最后一位,准备排队等候。排队理发的同志们都知道列宁日理万机,时间极其宝贵,于是争着请列宁先理发。
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发了。
2、周恩来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总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
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地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3、包公铡包勉
包公自幼父母双亡,全靠兄嫂抚养成人,供养读书,科举中第,步入仕途。兄嫂惟一的独子包冕作为地方官,利用职务便利,贪污用来赈灾的粮钱,后被人举报。
作为监察官的包拯,亲自审理此案,查明事实真相后,下令处死自己的亲侄子包冕。临行刑时,面对嫂子的责骂,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
而是因为职责所在,要严格执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为了解脱自己的道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愿代替侄子为她“养老送终“。
4、祁黄羊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3564任人唯贤
春秋列国时,一天晋国国君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说:“南阳缺一县令,你看谁可以去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晋平公很惊奇地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
祁黄羊回答说:“国君你问谁可以当南阳县令,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呀。”于是任命解狐为南阳县令,晋人都很称赞。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对祁黄羊说:“现在国家缺一尉官,你看谁可以去担当这一官职呢?”祁黄羊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晋平公大为惊讶地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黄羊从容回答说:“国君问我谁可以当国尉,可你没有问我谁是我的儿子呀。”晋平公连连点头,说:“好!”于是任命祁午为中军尉,又推举羊舌赤辅佐他.晋人又都称赞不已。
后来,孔子听到这件事时说:“祁黄羊讲得太好了!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个公正无私的人啊!”
5、晏殊的守规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
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
2.求关于规则的名人名言之类的事例,200字左右的样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莱蒙特人们厌烦了寂静,就希望来一场暴风雨;厌烦了规规矩矩气度庄严地坐着,就希望闹出点乱子来。------契诃夫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
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你决不能先享受,然后才来挣得。
------马克·吐温地狱是一个炉灶,上面放着僧侣的热锅。它是教士的专用灶。
天父教士的大厨师,很关心改善僧侣的营养,他把自己的那些不规规矩矩地注意僧侣的诫命的孩子放在烤锅上。------霍尔巴赫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版法》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元朱震亨《局方发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管子》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
有度》言无二贵,法无两适。——《韩非子。
问辩》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韩非子。
八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张居正。
3.关于文明的名言,规则,故事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1).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告戒人要诚信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战国诗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宋朝学者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赛,英国作家
12.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
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英国学者
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德国诗人
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
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英国散文家
19.诚实最好的政策。
--弗兰克林
20.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
4.有关规则的名人事例
1、《列宁守纪的故事》 ——“按次序理发”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
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
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
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
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3、《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
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
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4、《这个战士应该表扬的》 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阵地,想进去看看。站岗的战士不让进。
随行人员上前对战士说:“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阵地。”战士认真地说:“上级有规定,要有上级指示才能看。”
随行人员很生气,少奇同志却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回去吧!”说着就往回走。
一边走一边告诉随行人员:“回去告诉那个战士的领导,不要批评他,他做得很对。”后来部队领导知道了,要批评那个战士,少奇同志再次让工作人员转告部队领导:“这个战士认真执行规定制度,不但不应批评,还应该表扬.”。
5.关于规则与自由的故事+名言
在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上,牧民舒梅克尔抓到了一只母狼,但没有把它打死,而是想尽各种办法给这只狼套上了铁锁链。
狼失去了最为宝贵的自由。这条母狼拒绝人们抛给它的任何食物。
每到晚上,它就会对着天空嚎叫,声音是那么凄凉、悲壮,周围的老牧民们听到这样的狼嚎,都忍不住流下了热泪。这条狼连续几天拒绝进食,连续几天在夜里长嚎。
每当有人走近它的时候,它的眼里就冒出仇恨的火光。即使再可怜,牧民们也不会放了它,终于牧民们杀掉了这只七天没有吃食物的狼。
在即将死亡的那一刻,牧民们惊奇地发现,狼眼里那仇恨的目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善良,是感谢,也许是在感谢牧民们让它的灵魂重获自由吧。
6.关于坚守原则的事例和名言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
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7.话题:规矩和约束的名言事例
我是 晓童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
人们厌烦了寂静,就希望来一场暴风雨;厌烦了规规矩矩气度庄严地坐着,就希望闹出点乱子来。
------契诃夫
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你决不能先享受,然后才来挣得。
------马克·吐温
地狱是一个炉灶,上面放着僧侣的热锅。它是教士的专用灶。天父教士的大厨师,很关心改善僧侣的营养,他把自己的那些不规规矩矩地注意僧侣的诫命的孩子放在烤锅上。
------霍尔巴赫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版法》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性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8.求关于“规矩”的论据和名言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 人们厌烦了寂静,就希望来一场暴风雨;厌烦了规规矩矩气度庄严地坐着,就希望闹出点乱子来。 ------契诃夫 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
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你决不能先享受,然后才来挣得。
------马克·吐温 地狱是一个炉灶,上面放着僧侣的热锅。它是教士的专用灶。
天父教士的大厨师,很关心改善僧侣的营养,他把自己的那些不规规矩矩地注意僧侣的诫命的孩子放在烤锅上。 ------霍尔巴赫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版法》 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管子》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
有度》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韩非子。
问辩》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韩非子。
八说》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9.关于规则的名人事例50~60字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虽然工作繁忙,但十分注意遵守公共秩序。
有一次2113,列宁忙碌了一个上午,处理了很多日常事务,批阅了很多文件。休息的时候,他用手摸了一下头5261发,发觉头发实在太长了,决定抽时间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
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4102队,等候理发。他问哪1653位同志是最后一位,准备排队等候。
排队理发的同志们都知道列宁日理万机,时间极其宝贵,于是争着请列宁先理发。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版志们的好意。
不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权耐心等候理发了。
10.关于规则的名人事例50~60字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虽然工作繁忙,但十分注意遵守公共秩序。
有一次2113,列宁忙碌了一个上午,处理了很多日常事务,批阅了很多文件。休息的时候,他用手摸了一下头5261发,发觉头发实在太长了,决定抽时间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
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4102队,等候理发。他问哪1653位同志是最后一位,准备排队等候。
排队理发的同志们都知道列宁日理万机,时间极其宝贵,于是争着请列宁先理发。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版志们的好意。
不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权耐心等候理发了。
“成大事者,必能忍”,三国演义里那些“忍”的故事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它在为我们塑造一大批生动感人的历史英雄人物展现江湖中的忠义规则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忍”。《三国演义》中“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忍气、忍苦、忍志。这个意义上的气,主要指因为受到怀疑、伤害、低毁、利用或者欺骗而产生的愤怒情绪。所谓忍气,即在自己遭遇到使人气愤的情况时保持理性的思维,沉着冷静,把握处事的尺寸,进行适当的隐忍和冷处理,以免做出损害于江湖核心利益的事情。面对无端打击和伤害能做到忍气的人,往往具有宽广的胸怀、理性的思维以及长远的眼光。忍苦,常常用来比喻忍受千辛万苦,也就是对于痛苦和伤痛的隐忍和坚持。忍志,则是胸怀大志,在条件不利于自己时选择
隐忍,韬光养晦,以免受到怀疑和迫害。他们中有的因为善于运用“忍术”而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事业的成功,有的则因为不善于运用“忍术”而导致军事上的失利或事业的失败,甚至生命的丧失。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恃才傲物,胸怀狭隘,多次与孔明暗中争斗。比如诸葛亮利用周瑜与曹军激战之际袭取了荆州,周瑜以美人计扣留刘备的计划被诸葛亮识破而导致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来周瑜假途灭掳之计再一次被诸葛亮识破,孔明将计就计致使周瑜无功而返,经过这三件事,周瑜被气得“箭疮复裂,堕于马下”,最终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作为东吴大都督,是年轻有为、智慧超群的军事统帅,却因其不能忍气而英年早逝,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东吴孙策,寄人篱下于袁术处,隐忍多年终能借兵在江东立足。孙策去世,孙权十四岁临危受命,在矛盾重重的江东政权交替中忍辱负重,外靠周瑜、内倚张昭,以极大的胸怀保证了江东的基业。后有在吕蒙、陆逊等人的帮助下重夺荆州,让自负的关羽丢掉了性命,一雪前耻,又在夷陵之战中重挫蜀军。正如陈寿所言:“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董卓以勤王之名率西凉军入京,随着野心的不断膨胀,本该辅佐君主整顿朝野的,却变本加厉废帝自立,肆意杀害朝中大臣及乡野百姓,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正是他的倒行逆施,狂妄骄横使得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最终被王允设下美人计,死在了义子吕布的手中。与董卓一丘之貉的袁术也是狂妄骄横之徒,一心想登上皇帝宝座,不顾众人反对,仗着淮南地广粮多,借着夺来的传国玉玺自立为帝,骄奢淫逸换来的是曹操、刘备、孙策等各路诸侯的攻击,最终穷途末路而亡。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有时候就要承担不利的后果,或者身败名裂,或者身首异处。
吴蜀夷陵之战,刘备亲率蜀兵临境,东吴年轻统帅陆逊临危受命,出任大都督。上任之初韩当、周泰等吴中老将都不服从,皆笑其儒。陆逊面对敌强我弱的不利局面,一直采取坚守不战、待敌生变再寻机歼敌的策略。后来众将执意出战,陆逊执剑在手并扬言“我虽然是一介书生,但是承蒙主上重托的原因就是我知道把握分寸,能够忍辱负重。各将军把好隘口,不许妄动,违令者斩!”后来刘备让士兵到陆逊驻扎的营帐外面故意辱骂,言语之中都是讥笑吴军胆小鼠辈,其目的是引诱吴军出战。陆逊听到后不以为然,虽然部下将军多次请战雪耻以振军威,他都坚持忍气不出、置之不理。他命令将士塞耳不闻,不许出战。正是因为陆逊的隐忍使得刘备大军无计可施,只能选择退居山林躲避暑热。陆逊于是抓住这一绝佳时机果断派兵偷袭,火烧连营,将刘备几十万大军打得大败而归。
在平定南蛮首领孟获的叛乱时,诸葛亮针对南蛮地区“地远山险,不服久矣”的实际情况,坚持“攻心为上”的平叛策略,连续六次宽宏大度地将好不容易抓获的孟获释放回去,并以极大的诚意劝其真心归顺。面对孟获的出尔反尔,诸葛亮坚持以大局为重,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和忍耐,始终平心静气、不厌其烦地做孟获及其部下的思想工作。最终南蛮首领孟获终于被彻底感动了,心悦诚服地向诸葛亮表示“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面对南蛮首领,诸葛亮诸葛亮坚持江湖隐忍之术,以自己的忍气之举,赢得了南蛮地区的长期稳定。
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最能体现出不怕疼痛、隐忍苦痛的精神,当时关羽奉命向樊城进军,到了城下敌军闭门不出,蜀军在城下叫骂。曹仁派弓弩手放箭,关羽不慎右臂中箭,翻身落马。幸好长子关平及时赶到,击退曹兵才救下关羽回营。经查看发现箭头有毒,且毒己入骨。后来神医华佗听说此事,久闻关羽忠义之名,特来为其医治箭伤。关羽一面饮酒下棋,与马良对弈,一面任华佗割臂刮骨,刀刮骨头的悉悉之声加上满盆的鲜血让在场的人都颜面失色。但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毫无痛苦之色。刮骨敷药缝线一气呵成,华佗也感叹“君侯真天神也!”试想关羽也是肉体之躯,怎能不痛?只是比凡人更有忍性,更能忍受身体疼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董承与刘备等人立盟除曹。刘备恐曹操生疑而谋害,每天在花园中浇水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知道后,以青梅绽开,煮酒邀请刘备单独宴饮,推杯助盏间天上阴云笼罩,酒童遥指天外挂龙,曹操以龙来比作天下英雄,试问刘备谁可为英雄?刘备虽胸有大志却不能吐露心胸,于是举出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作为回答,曹操都予以排除,当曹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之时,刘闻之大惊失署。时正值雷雨大作,刘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接着又请求征剿袁术才得以脱身。离开之时刘备自己感叹“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之羁绊也”。通过“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可以看出,刘备在自身相对弱小的情况下,隐忍其胸中大志,韬光养晦,最终逃脱了追杀,后来又屡经艰险,先后被吕布、袁术、曹操围困,多次投靠他人、寄人篱下,最终跃马檀溪,三顾茅庐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成就了其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