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利益的名言
时间:2022-04-16 21:0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平安聊职场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工作与利益的名言
1.关于利益的名句
1. 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诺贝尔
2. 所谓资本,是指为要得到更多的财富而提供的部分财产。——马歇尔
3. 见了野鸡才放鹰。——朝鲜
4. 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色诺芬
5. 私欲之中,天理所寓。——清·王夫之
6. 没有买好铜碗,先别打碎瓷盘。——尼泊尔
7.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
8. 利益根本不是别的东西,只是我们每一个人视为幸福所必须的东西。——霍尔巴赫
9. 如果不懂得耕地和写诗同样高尚,一个民族是不会兴旺的。——勃·华盛顿
10. 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就飞不起来了。——泰戈尔
11. 个人的地位取决于他们的能力,个人的报酬将取决于他们的工效。——圣西门: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孙中山
12. 金钱和时间是人生两种最沉重的负担,最不快乐的就是那些拥有这两种东西太多,我得不知怎样使用的人。——约翰生
13. 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拜伦
14. 没有钱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钱过剩则倍过悲哀。——托尔斯泰
15. 贸易犹如血液,应该循环流通。——德莱顿
16. 一切商品都是暂时的货币;货币是永久的商品。——马克思
17. 池中游着的大鲤鱼,不如桌子上的小鲫鱼。——保加利亚
18. 一切有利于农业的事,也有利于国家和国民。——魁奈
19. 把金钱奉为神明,它就会象魔鬼一样降祸于你。——菲尔丁
20. 撒谎不是因为那符合他的利益,他撒谎是因为那是他的天性。——史蒂夫·乔布斯
21. 财富没有被公平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时,丰富与否并不显得多么重要。——巴列维
22. 无知和富有在一起,就更加身份大跌了。——叔本华
23. 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毛泽东
24. 如果说工业是主脑,那末农业就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斯大林
25. 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霍尔巴赫
26. 贸易最能促进文明的发展。人们在交换商品的同时也交换了思想。——英格索尔
27. 商业世界的利益就在于能在世界各地发现财富。——伯克
28. 理智会促使每一个人去追求大众的幸福,作为获取和确立个人幸福的手段。——葛罗夫
29. 个人的利益像青草的影子,公众的利益像高耸的天空。——蒙古
30. 商业合作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李嘉诚
31. 所有超过个人应得的社会产品份额的财富,都是窃夺。——巴贝夫
32. 商业是农业的产儿,它必须赡养其辛勤耕作而收入菲薄的父母。——布莱克
33. 只有一块耕耘过的土地才是贵重美好的东西。——汉姆生
34. 不管是大代表还是小代表,总的来说是一个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做事,把关系人民利益的一些事向上反映。——吴仁宝
35. 公共的福利——最高的法律。——爱尔维修( 励志天下 )
36. 世界上有两根杠杆可以驱使人们行动——利益和恐惧。——拿破仑
37. 商业的不发达只能导致国库财源的枯竭。——培根
38. 为自己的利益而争论,人人都是雄辩家。——奥维德
39.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被推翻的。——列宁
40. 治民之要在乎因民之利而导之,顺民之意而能之。——清·王韬
2.关于“利益与快乐”的名人名言
1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2一个人的特色就是他存在的价值,不要勉强自己去学别人,而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不但自己觉得快乐,对社会人群也更容易有真正的贡献。——罗兰
3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世界,朝自己所乐于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不必抱怨环境,也无须艳羡别人。——罗兰
4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罗兰
3.工作劳苦的名言
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
—— 马卡连柯 正如树枝和树干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 —— 奥涅格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 高尔基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 高尔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李绅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 李大钊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 陶铸 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
—— 米尔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 卢梭 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 —— 卢梭 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
—— 欧文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 马克思 劳动却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
—— 拉·乔乃尼奥里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 威廉·配第 有总是从无开始的;是靠两只手和一个聪明的脑袋变出来的。
—— 松苏内吉 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 高尔基 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
—— 拉·封丹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 —— 苏霍姆林斯基 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
——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 高尔基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 马卡连柯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 高尔基 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 奥斯特洛夫斯基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 乌申斯基 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麽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 乌申斯基 懒惰——它是一种对待劳动态度的特殊作风。它以难以卷入工作而易于离开工作为其特点。
—— 杰普莉茨卡娅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 张衡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班固 “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 —— 鲁迅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 毛泽东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 宋庆龄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 叶圣陶 做事,不止是人家要我做才做,而是人家没要我做也争着去做。这样,才做得有趣味,也就会有收获。
—— 谢觉哉 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不一不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 朱自清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 童第周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
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 —— 盖叫天 一切都靠一张嘴来做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
—— 德谟克利特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只是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 —— 赫尔岑 科学不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诚然,在科学上除了汗流满面是没有其他获致的方法的;热情也罢,幻想也罢,以整个身心去渴望也罢,都不能代替劳动。
—— 赫尔岑 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
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越复杂,越重要。 —— 斯米尔诺夫 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
—— 歌德 从科学园地采收的果实,如同农人的收获一样,常常是工作与幸运和有利的情势的共同产物。 —— 贝齐里乌斯 灵感,不过是“顽强地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 列宾 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 恩格斯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 爱迪生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 陶行知 经过费力才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得到的东西叫能另人喜爱。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费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暂时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遗忘了。
—— 薄伽丘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说,我活了七十五岁,没有那一个月过的是舒服生活,就好象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 —— 歌德 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
—— 休谟 只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劳动才能从繁重的负担转变成轻松而愉快的生理要求的满足。 —— 车尔尼雪夫斯基 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 高尔基 我毕生都热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4.名人名言工作篇
1、最后的结果确定工作的成败。——莎士比亚
2、装傻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须窥伺被他所取笑的人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然后像窥伺阗眼前每一只鸟雀的野鹰一样,每个机会都不放松。这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莎士比亚
3、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彻底进行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才能完全战胜官僚主义。——列宁
4、政府的行政机构就像一家信托所,须为委托人的利益而不是受委托人的利益去工作。——西塞罗
5、一个人也许会相信许多废话,却依然能以一种合理而快乐的方式安排他的日常工作。——诺曼·道格拉斯
6、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任弼时
7、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歌德
8、有乐趣的环境能滋养创意,没有人工作只是为了好玩,但并不意味工作不能变得有趣。——李奥贝纳
5.国家的利益大于自己的利益的名言叫什么
我感觉到我们搞这一行的人,都是把国家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前面,不为个人的名利,而是以航天工作为第一位。如果都是这样的思想不容易。 ——屠守锷
【人物百科】
屠守锷,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4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留学,获硕士学位。1945年回国后,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任副教授、教授,从50年代后期起,投身于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作为总体设计部主任和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我国地空导弹初期的仿制与研制。他作为研制长征二号E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技术总顾问,参与领导研制试验工作,保证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管仲担任国相,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富国强兵,终于辅助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其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是书篇幅宏伟,思想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诸多领域。许多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1 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子·心术下》。这几句大意是和颜悦色,善意待人,就会亲如兄弟;恶声恶气,粗暴待人,比使用兵器更加伤人。管子的这些话对当今的社交活动、公共关系和人际交往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管子·霸言》。辅时:适应时势行事。违时:违背时势行事。当时:适时。圣人行事能够适应时势,不能违背时势。聪明人善于谋划,不如利用合适的时机。
3 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
《管子》长达千里的道路,不可能用绳墨来拨直;大到万家的城市,不可能用准具来取平。这是说伟大人物的行动,不必拘守先例与常规,能立义就可以称贤。
4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管子·小称》。为:同“伪”。“务为”即作假。盖:遮盖。虚:虚假。弄虚作假.时间不会太久;遮盖虚假的事情,时间也不会太长。
5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管子·形势》。伐矜(jīn今):自大自夸。举事:办事。自大自夸,喜欢独断专行,是办事情的祸根。
6 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管子·权修》。微:小。邪:邪恶,坏事。小的坏事,是大坏事产生的根源。量的渐变必然导致质的突变。小事不注意,必铸成大错。
7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管子·权修》。不肖:品行不好,不正派。观察他所交往的是些什么人,就能看出他是品德好的人还是不正派的人。
8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管子·白心》。骄纵、傲慢、急躁、暴戾的人,不可与他交朋友。
9知子莫若父。
《管子·大匡》。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管子·大匡》说:“~,知臣莫若君。”这是两句古语,《国语·晋语七》作“择臣莫若君,择子莫若父”,《左传·昭公十年》作“择子莫若父,择臣莫若君”,《战国策·赵策二》则作“选子莫若父,论臣莫若君”。
10 邪气袭内,正色乃衰。
《管子·形势》。袭内:侵入体内。正色:健康的肤色。不正之气侵入体内,健康的肤色就会衰褪。一切致病的不正之气,浸染了人的身体,人就会得病,而原先健康红润的肤色就会变为病容。要不得病,就要预防一切不正之气浸染人的身体。《管子·形势》云:“~。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是用这两句来比喻说明位高者如果作风不正,位低者也会不安分守己;要得下正,先得上正。这两句可用以说明人要不病,就须预防邪气的侵袭,也可用以喻指要使下级作风正派,首先要上级作风正派;要使国家的政事清明,首先不可使不正派的人掌权得势等等。
11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管子·形势解》。时:按时。适:相适应。日常生活按时,吃喝有节制,穿衣和天的冷热相适应,就会有利于身体健康,有益于长寿。这几句从起居、饮食、寒暖三个方面谈养生:起居定时,劳逸结合,生活规律;节料饮食,不暴吃暴喝,以免有损肠胃;适应时令的变化,使身体寒暖适度,保持舒坦。
12 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管子·禁藏》。索:找寻。福气不会自己选择人家,灾祸也不会自己寻人而降。无论是福气还是灾祸,都不会自动上门,而是由人的所作所为导致的。所以要获取幸福就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要避免灾祸就要自己去注意预防。
13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管子·禁藏》。补:补益。这两句大意是:不要搞没有补益的工作,不要干没有益处的事情。《禁藏》篇是讲君主应当自我克制的。~两句是说圣明君主行事应讲究实效,不要搞没有意义的工作。
14 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管子·形势》。小谨:拘谨于小节。大立:成大事。訾(zǐ紫):据《管子集校》应为“飺”(cí词),嫌食,挑拣吃的。拘谨于小节的人成不了大事,嫌食的人身体不会肥胖。谨小慎微的人胸怀不开阔,把眼界局限在小范围之内,不敢放开手脚大干,所以成不了大事。嫌食的人对食物挑挑拣拣,这也不吃,那也不喝,所以不会胖起来。处事应从大处着眼,不要谨小慎微。
15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管子·形势》。早晨忘掉了他的事业,晚上就会失去他已取得的成就。骄傲自满是事业的大敌。“朝”、“夕”对比,极言时间之短,失败之速。由于骄傲自满,多年努力获得的成功,毁于一旦是完全可能的。
16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管子·乘马》。务:致力。各种事业总是产生于谋虑,成功于实干,失败于骄傲。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会凭空得来,而是产生于深思熟虑和周密计划之中,凭借灵机一动,是勾勒不出宏伟的蓝图的。有了计划,还须锲而不舍地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获得成功之后,还须进一步努力,才能更上一层楼,若是踏步不前;事业不会有发展;若是骄傲自满,沉溺于声色,则事业一定会失败。
17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
《管子·禁藏》。虚出:凭空得到。独生:无故产生。荣誉不会凭空得到,祸患也不会无故产生。
18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管子·重令》。天道:此指自然规律。至:极点,尽头。自然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发展到尽头,就会走向反面;发展到极盛之后,就会趋于衰落。办事要适可而止,不可搞过头,走极端。
19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辞:推辞,拒绝。厌:厌恶。海洋不拒绝点滴之水,所以能形成这么大;山不拒绝些许土石,所以能形成这么高;圣明的君主不厌恶人多,所以能统治众民;读书人不厌恶学习,所以能为圣人。
20 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
《管子·明法解》。杂草不清除去,就损害庄稼的生长;强盗窃贼不消灭掉,良民就不得安生。欧阳修《祭丁学士文》说:“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草稗禾谷不能共生,盗贼良民无法共处。因此,农夫要除草以保护禾谷,政府应铲除盗贼以保护人民。邪恶必除、除恶务尽。
21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管子·立政》。为(wéi围):做。明:讲清楚。将要办什么事情.必须先明示奖惩条件,讲精楚办好了如何奖赏,办坏了怎样惩罚。《管子·立政》是讲君主临政应当注意与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用现在的话说,上级下选达任务时.应先将奖惩条例公布出来,以激威人们去立功受奖,鞭策后进努力向前。因赏罚之数事先公布于众,事后照章办事,得奖的人心安理得,受罚之人也无怨言。
22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管子·立政》。举:办。凡是要办大事,必须先制定、颁布法令。“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要办理大事,不先制定、颁布法令,人们将无所适从。办事的意义、目的,怎样办事,办成了有什么奖赏,不成功有什么处罚等等,都应在法令上明确指出,使人们一目了然;事情完成之后,要依法给予奖惩,使人们知道以后应怎样做。
23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管子·立政》。宪:根本法令。俗:风俗。被:同“披”,指影响。百体:谓人体的四肢百骸各个部位。命令下达就立即执行,禁令颁布就即刻停止,凡是根本法令所及和风俗影响到的地方,就像人的四肢百骸服从于大脑意志一样,这是为政所期望的结果。要树立国家和君主的权威,就必须严明法纪,令行禁止,执行不苟。若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地方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那就国将不国,君将不君了。
24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不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
《管子·法禁》。法制:法律制度。议:非议。偷:苟且,马虎,这里为“忽视”的意思。假:借。法令制度不容非议,民众就不敢相互营私;刑罪不容宽赦,民众就不敢忽视为善;授爵赐禄的大权不借以送人,臣下就不会叛君犯上。《法禁》是讲立法行禁的。管子认为为了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和君主的权威性,法令一经颁布,就不允许说三道四私下非议;实行严刑峻法,不容宽贷,就使人不敢轻易干坏事。
25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于爵禄。
《管子·法法》。令:政令。宝:财物。威权:威望权力。爵禄:爵位俸禄。国家的政令重于物质财富,国家的利益要重于亲戚的利益;法令比个人重要,威望权力要比贵族的爵位、俸禄更值得珍贵。这几句明确指出: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利益高于权贵的利益,法律的尊严要高于贵族勋爵的地位权势,法令的价值要超出珍宝财物。也就是说,要使国家文明进步,必须实行法治。这个法,不受权贵的干扰,不为物质所收买,不为民众所胁迫,它凌驾于社会之上。管仲的“法治”主张,是针对儒家的“德治”提出的。有其历史进步意义。对近代人们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个人与法律相比,法律都具有更高的权威,不无借鉴意义。
26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管子·立政》。在执法时心慈手软,或偏私袒护不敢处理自己的近亲好友,或畏惧权势不敢惩罚达官权贵,这种人不能作三军统帅。作为统领军队的将领,必须做到执法如一,才能获得部下的拥护;得到部下的拥护,才能使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凡是统兵的将领,必须作到信赏必罚,尤其是亲朋好友、达官贵人触犯了刑律,肯不肯、敢不敢依法行事,是能否执法如一的试金石。
27量力而知攻。
《管子·霸言》。料:估计。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向敌人进攻最好。《管子》认为:“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将领,应在充分分析敌我力最对比,肯定自己的力量具有压倒优势以后,再发动进攻。对自己的部队一无所知,对敌人情况了解不明,就随意发动进攻,此乃兵家之大忌。《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又说:“用兵之法,十则国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可见要根据敌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战术,才能百战不殆。
28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则神。
《管子·制分》。坚:指敌军防备森严的地方。轫(ren任):阻碍车轮转动的木头,引申为阻碍。瑕(xia侠):指敌军防备薄弱的环节。用兵打仗时,进攻敌人守备森严的地方速度就慢,进攻势必受到敌人的阻挡;而对敌人守备薄弱的地方乘机发起进攻,则收效神奇,可大获全胜。常言说:“兵贵神速”(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要想取得神速的效果,必须向敌人的薄弱环节迅猛发起进攻,否刚进攻速度受阻,攻势缓慢,慢则生变(如敌人增援部队赶来,加强守备力量等)。应迅速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速战速胜。
29善用兵着无沟垒而有耳目。
《管子·制分》。淘垒:指用于抵御敌人进攻的战壕和堡垒。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宁可没有坚固的工事,也必须有了解敌情的谍报人员。古来善战者,宁可取消防御工事的修筑,也必须要有部队的耳目——侦察兵。当然,有条件时,二者应都有才好。
30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仓廪(1in懔):贮藏谷米的仓库。实:充实,满满地。人们只有仓库充实了,才懂得礼节;只有衣食富足了,才懂得荣辱。这两句又作“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见《史记·管仲列传》引)。温饱是人生第一需要,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才能建立起一定的道德观念,懂礼节,知荣辱。否则,为了生存,是什么都不顾的。本名句可供论述只有保证人民最起码的生存条件,才能稳定社会秩序时引用,还可供论述物质基础和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时引用。
3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治国》。凡是治理得比较好的国家,都遵循了同一原则,那就是必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只有广大人民都富足了,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这是被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了的道理。
32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管子·牧民》。不涸(he和):不枯竭,引申为取之不尽。所谓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就是要努力从事粮食生产;所谓把财富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就是要种植桑麻,饲养六畜。管仲认为国家要安定稳固,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生产。在古代就是要发展农业、牧业生产,因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恩格斯语)。人们都努力从事农业、牧业生产,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仓库。有了丰厚的积贮,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家就会安定稳固。
33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管子·乘马》。蚤晏:早晚。蚤,同“早”。把土地分下去,实行分户经营,使人民自身抓紧农时。他们知道季节的早晚,光阴的紧迫和饥寒的威胁。要大力发展农业,充分利用地利,充分发挥人力,即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管子主张把发生产和农民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分田到户,他们就能够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知疲倦、不辞劳苦地细心经营。
34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管子·权修》。金:货币。粟:粮食。争贵:争比贵重。乡:地方。朝:朝廷,即中央。争冶:争夺治理权限。货币与粮食互争贵重,地方与中央互争治理权限。市场商业发达了,货币的地位就重要,即所谓“金贵”;自然经济发达了,粮食的地位就重要,即所谓“粟贵”。地方作用大了.中央的作用就受影响;中央的权限大了,地方的权限就受限制。作者认为应当限制商业,不应使市场店铺成行,使农民弃农经商;认为朝廷应分权与乡,藏富于民。推行这种强本抑末,把农业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是可取的。
35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
《管子·禁藏》。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一说八尺。千仞之山:极高之山。探源:极深之水。凡是有利的地方,虽然是极高的山,没有不可以上去的;即令有极深的水,没有不可以下去的。这几句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人们为了获得某些利益,往往表现出不畏艰难、不避危险的勇气和毅力。
36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侈俭,则百用节矣。
《管子·乘马》。用:财用。量:计量。侈俭:奢侈与俭省。百用:各项用度。这几句大意是:黄金是计量财用的工具,懂得黄金的道理,就懂得什么是奢侈和俭省;懂得奢侈和俭省,就能调节各项用度。《乘马》是一篇关于计算筹划国家一些重大经济,政治问题的专题论文,表现了管仲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管仲说,黄金是国家用来计量财用的工具,可以用它调节国家各项用度。国家用度过于俭省,黄金价格就低,各项事业不好办,对事业发展不利;国家用度过于奢侈,黄金价格就高,金价高则商品贱,对资源不利。所以要掌握它的规律。
37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
《管子·法法》。举:选拔。殆(dài代):危险。索:寻求。能:能干的人。使:使用。闻知有道德的人不予荐举,听说有善良的人不去寻求,见到有才能的人不予使用,那是很危险的。治理国家需要人才,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如对涌现出来的人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礼贤,不重才,麻木不仁,浑浑噩噩,长此以往,国家就危险了。
38独王之国,劳而多祸。
《管子·形势》。君王独断专横的国家,人民疲于奔命而国家祸端不断。
39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管子·形势》。上级和下级不和谐,政令就不能贯彻执行下去。
40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
《管子·治国》。治国:治理得好的国家。乱国:不太平的国家。治理得好的国家常常是富裕的,而不太平的国家一定是贫穷的。
41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国家得利最大莫过于社会大治,祸害最大莫过于社会动乱。国家大治,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经济持续繁荣,这是国家所得到的最大的利。而国家动乱,人心惶惶,人民不能从事生产,经济衰败,这是国家最大的祸害。所以治国者应千方百计维护大治的局面。
42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管子·心术上》。过:超过。延:谋求。言语不得超过所述事物的实际,也不得以实际去谋求过分的名声。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妄得虚名,最终都会自食其恶果。言谈要实事求是,名实要相符。
4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废:败坏。逆:背。国家政事之所以兴旺,在于顺乎民心;国家政事之所以败坏,在于背乎民心。人民是组成国家的基础,国家的政事只有顺乎民心,符合人民的愿望,才能行得通,若背逆民心,不符合人民的愿望,就行不通。民心,决定着国家政事的兴废。
44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善于治国理政的人,通过制定有效制度来管理国家,以达到众民皆服的目的。
45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管子·形势》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万事的本性,途径方式虽有不同,但总是同归一理,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来:未来。往:以往,往古。生:读作“性”,本性,属性。趣:同“趋”,趋向,引申为途径,方式。
46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管子》接待客人时衣帽不整齐,客人的态度也就不恭敬。在行动上如果不讲礼节,政令就不可能施行。仪表和礼节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到待人接物态度的大问题。
47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管子·牧民篇》不要担心天下没有财富,关键是担心没有人经营管理(而使得财富在无形中流失)。
48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
军队不论人数多少,只要同心协力,就能战必胜,守必固。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关于安全与健康的名言
- 下一篇:青春飞扬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