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名言(好的政策利国利民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16 23:4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学习时报 | 评论: 次 | 点击:

好政策名言(好的政策利国利民的名言警句)

1.好的政策利国利民的名言警句

1、作为一位长期为民生呼吁的人,面对现实,我很无奈,很悲伤……——时寒冰

2、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梁启超

3、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晏婴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苏轼《荔枝叹》

6、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陈寿

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8、心中有民生的女大使让人肃然起敬!傅莹大使,我们敬重您!——牛刀

9、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皮日休《钓侣二章》

10、以人为本,以财为末;人安则财瞻,本周则邦宁。——陆贽

11、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12、不要询问世界需要什么。问问什么事情可以使你活跃,然后付诸实践。因为世界需要活跃的人。----霍华德瑟曼

1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14、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坤《呻吟语应务》

15、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2.老百姓感谢党的政策好的句子有哪些

1、改革开放以来,家家丰衣足食,都感谢党的好政策。

2、看今朝,日子美,感谢党的好领导;歌飞扬,情意长,中华儿女心向党;舞翩跹,锣喧天,普天同庆党华诞。七一祝福献给党,愿党美好。

3、忆往昔,多艰难,党带领我们向前;看今朝,多幸福,感谢党的好领导。建党节到了,祝福送给党,愿党更美好!4、感谢党,让我们的民族更加坚强;感谢党,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感谢党,让我们的生活幸福安康。

党是我们的方向,建党九十年,愿党的明天更辉煌!5、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我们穿得好,吃得好,我们在共产党的庇护下茁壮的成长。在我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感谢党、报答党,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长大了要为党作出巨大的贡献。

3.扶贫名言佳句

1、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

3、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4、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

5、扶贫开发铺富路,幸福乡村惠民生。

6、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

7、安贫可耻,脱贫关荣,团结一心,共奔小康。

8、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9、全面落实到户帮扶政策,加快贫困群众致富步伐。

10、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脱贫攻坚战。

1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12、脱贫光荣守贫耻。

13、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14、靠人吃饭空米缸,下田流汗谷满仓。

15、脱贫无捷径,勤劳是根本。

16、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

17、苦熬不如苦干。

18、走出大山有出路。

19、攻坚齐努力,脱贫我自强。

20、脱贫攻坚政策好,党的恩情忘不了。

21、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共产党。

4.关于“学生感恩党的好政策”的句子有哪些

沧海桑田,不变的是您坚强的臂膀,勇挑重任。风雨兼程,不屈的是您强健的脚步,勇往直前。向您学习,向您致敬。建党节到了,祝我们伟大的党再创辉煌。

1. 愿我们的祖国前程辉煌灿烂,愿意我们的党带领我们勇往直前,愿意我们的命运与祖国的明天同样精彩。

2. 旗飘飘党徽耀,党的生日要来到,九十一载已过去,我们生活步步高,党旗一定要高举,幸福生活总围绕

3. 庆七一,颂党恩,中华儿女记在心;永跟党走万事兴,共创伟业举世惊!庆七一,颂党恩,党和人民心连心;万马奔腾世界殊,日新月异展宏图!

5.扶贫金句名言短句

1.越到冲刺阶段,越需要扶贫干部殚精竭虑、夙夜在公,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获得群众认可,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2.贫困县摘帽的难点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贫困村摘帽的难点主要是培育壮大集体经济,贫困户脱贫的难点主要是发展产业和实现就业。

3.在深度贫困地区攻坚上再聚焦,在产业就业精准帮扶上再深入,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上再发力,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再用劲,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上再提升,在推进扶贫协作上再提速。

4.压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压实基层一线工作责任,推动各方承担社会责任。

5.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抓脱贫就是抓发展、就是抓乡村振兴、就是抓示范区建设,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全环节,高水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基础。

6.思想认识再提高,工作举措再深入,攻坚责任再压实,抓问题、保质量,抓弱项、补短板,抓作风、严要求,万众一心、尽锐出战,坚决夺取脱贫攻坚三年决战决胜。

7.全面落实“精准再精准”这个工作要求,通过算清总账、细账,收入账、支出账,大账、小账,静态账、动态账,算出穷根症结、算出精准目标、算出使命担当、算出信心力量。

8.时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这个工作难点,盯住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三大短板”,如期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9.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脱贫攻坚需要政策、资金、项目等多元支撑,但打赢脱贫攻坚战说到底要靠人,尤其是技术人才、致富能手。

10.如果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意愿是撬起贫困这座大山的杠杆,那么杠杆的支点,就在于“精准”二字。对扶贫工作而言,是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还是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结果自然不同。

11.坚持细致、精致、极致的价值取向,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把琐事做好,把小事做精,多积尺寸之功,多累跬步之绩,以钉钉子精神扎实走好每一步,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成绩。

12.脱贫攻坚工作既是个“重功夫”,也是个“精细活”,既要真刀真枪地干,更要一针一线、认真仔细地“绣”,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一丝“空架子”。

13.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感恩奋进,真正拿出不惜脱一层皮、掉一身肉的工作劲头,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抢抓机遇、转变作风、真抓实干。

14.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群众,以最硬的作风、最强的力量、最实的举措,真脱贫、脱真贫、全脱贫、不返贫,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15.聚精会神抓脱贫攻坚,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各项工作都要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深入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做精致、出精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脱贫攻坚务实扎实。

好政策名言

“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好学善思,学问渊博,除儒家经传以外,诸子百家皆得其要领。他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一生投入了大量精力兴办教育,创建书院和学堂,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为近代中国教育作出了贡献。张之洞在为诸生所写的教戒之语《輶轩语》中提出“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的主张,提倡通经致用。张之洞主张的读书治学的方法和原则,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非博不通,非专不精

做学问要处理好博与精的关系。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期间,在创建尊经书院时提出“非博不通,非专不精”的治学方法。“览虽宜博,欲求精熟,则亦贵专攻”。非博不能通,非专不能精,关键在先博后约。

广博与精深是读书治学的不二法门。广泛阅读,兼收并蓄,然后在博学的基础上再专攻一门,方能“期于必成”。张之洞学问渊博,经、史、子、集皆有涉猎。他认为经学、史学、小学、地理、算术、经济、诗词、古文等无论何种学问,先须多见多闻,再言心得。“若株守坊本讲章一部、兔园册子数帙,而云致知穷理、好学能文,世无其理。”他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广泛涉猎,以广根基,有用之书不可不见。但是,“天下书,老死读不可遍”,且人各有能、有不能,性各有近、有不近,能达到样样精通,“无所不通者”,没有几人。因此,张之洞又提出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立志要为何种学问,专求其一,“择而为之”,正如《论语·子张》中子夏所言,要“博学而笃志”。先博览群书,再专心致志将专门之书研究详明,融会贯通,而后在此基础上“博综群籍”,研读有关参考书,“如是,则有涯涘可穷矣”,才能真正精通此专门之学,达到精深的程度。

读书贵精熟不贵贪多,贵持之以恒不贵速达,贵精读深思不贵广泛涉猎,贵理解吃透不贵死记硬背。张之洞强调“书不贵多,贵真过目;不贵猛,贵有恒;不贵涉猎,贵深思”“不贵强记,贵能解”。读书需抓住要领,反复研读,才能得其精髓。张之洞好学深思,他“童时读书,非获解不辍,篝灯思索,每至夜分,倦则伏案而睡,既醒复思,必得解乃已”。他从启蒙识字开始就渴求了解每一个字的含义,遇到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地方,必须研究清楚,直到弄懂为止,绝不一知半解,自以为是。

得其门径,事半功倍

读书治学需讲求效率,注重门径。张之洞主张“读书宜有门径”。他说:“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古代典籍浩瀚广博,如庄子所言,“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书目提要乃读书之门径,若得其要,必事半功倍。倘若不得其门,虽多无用。

凡是一门学问,都有一堵墙隔着,必须设法找到门径,得门而入,才有可能看见该学问内容的富和美。子贡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中国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在努力探求和寻觅读书、治学的门径。张之洞认为读书“此事宜有师承,然师岂易得?书即师也。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他认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读群书之门径。

为了给诸生好学者指明“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张之洞撰写了《书目答问》《輶轩语》两编,“开发初学,论卑易行,如能笃信而择用之,虽暂无师,必有所得矣”。《书目答问》共著录图书2200余种,设经、史、子、集、丛书五部,下又分小类、子目若干,又于各书下注明卷数、作者、通行易得本等,间有简明按语,指示读书门径。《輶轩语》包括《语行》《语学》《语文》三篇,分别讲如何德行谨厚、如何读书、如何作文。其中《语学》篇主要讲如何读经、读史、读诸子、读古人文集以及通论读书,对读书门径多所发挥。

忌分门户,不可偏废

做学问应消融门户之见,采纳众长。张之洞主张为学忌分门户,反对门户之争。他认为不惟汉宋两家不可偏废,其余一切学术亦不可偏废,要破除各学派的门户之见,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要求向西方学习,强调“以致用当务为贵”。

针对清代的汉学、宋学门户之争,张之洞在《輶轩语》中说:“近代学人大率两途,好读书者宗汉学,讲治心者宗宋学,逐末忘源,遂相诟病,大为恶习。”汉学与宋学应该互相补给,而不应该有门户之见。他还指出:“学术有门径,学人无党援。汉学,学也;宋学,亦学也;经济词章以下皆学也,不必嗜甘而忌辛也。”“夫圣人之道,读书、治心,宜无偏废,理取相资”。汉学与宋学互有长短,学习者不应偏向一方。张之洞自幼接受过十几位塾师的教诲,学无常师,终成饱学之士。

不仅汉学与宋学不应偏废,“中学”与“西学”也要兼学。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斯有其益而无其害”。即以“中学”为本,“西学”为辅,“中学”“西学”不可偏废。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对任何学问都不应存在偏见,以“致用”为归。如西方先进的科技等,只要是有益的“西学”,就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学习,兼收并蓄,不拘门类。

经世致用,开明务实

针对当时中国的情势,张之洞提出经世致用、开明务实的治学主张。他认为学贵实效,做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注重推广实学,应以治事、救世为要务,关注社会现实,力求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达到治国安民的实效。

为学尤其要注重经史根柢之学,掌握经典的精髓,用以治身心,更可用以经世。张之洞主张“读书宜读有用之书”,强调“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随时读书,随时穷理,心地清明,人品自然正直。从此贯通古今,推求人事,果能平日讲求,无论才识长短,大小必有实用。上者效用于国家,其次亦不失为端人雅士。“若读书者,既不明理,又复无用,则亦不劳读书矣。”他强调一切学术,“要其终也,归于有用”。

学以躬行实践为主。作为务实的教育家,张之洞倡导务实致用,知行合一。针对当时的空疏学风和文风,他强调应该重实学,“崇实而黜华”,注重实际能力和实用知识的学习。他提倡“明习实务”以济实用。通过实业教育,旨在造就“扶持世教,利国利民”的经世之才。尤其在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认为,欲强中国,必须要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要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自强自立服务。他强调读书治学不应只为了成为名臣名儒,更要为了富民富国,要有益于用,有益于国家和民族。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