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和法师名言

时间:2022-04-17 03:4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水木然 | 评论: 次 | 点击:

谦和法师名言

1.关于谦和的名句

当官以暴怒为戒,居家以谦和自持。

明代官员 吴亮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谦和名言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 塞涅卡谦和的态度常会使别人难以拒绝你的要求。这也是一个人无往不胜的要诀。

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 松下幸之助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会斤斤计较。

当代哲学家、学者、作家 周国平对一个心持反对意见者,讲话却有必要谦和而委婉。否则正像把盐撒入伤口,会使他已有的成见更深。

谦和的名言英国科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弗·培根。

2.形容谦和的句子

当官以暴怒为戒,居家以谦和自持。明代官员 吴亮

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谦和名言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谦和的态度常会使别人难以拒绝你的要求。这也是一个人无往不胜的要诀。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 松下幸之助

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 塞涅卡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会斤斤计较。当代哲学家、学者、作家 周国平

对一个心持反对意见者,讲话却有必要谦和而委婉。否则正像把盐撒入伤口,会使他已有的成见更深。 关于谦和的名言英国科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弗·培根

①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②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③得道的人晓天意,故不急。④厚德的人重谦和,故不噪。⑤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痴。⑥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误。⑦重义的人交天下,故不孤。⑧浓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独。⑨宁静的人行深远,故不折。⑩知足的人常快乐,故不老。海派清口创始人 周立波

3.关于、坦率、正直、谦和、温良、恭让的名人名言各五句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 德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

——高尔基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贝勒斯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4.求弘一法师所说的名言

这是俺从《弘一大师文学集》中精挑细选的部分内容,供养给您,希望您喜欢! 弘一大师文学集 晚晴集 一 元无我人,为谁贪嗔?………………………..2 二 知苦、厌苦、求离苦…………………………..2 三 达观、真观、平等观…………………………..3 四 少欲知足、静默养道…………………………..5 五 忍辱精进、一心向道…………………………..6 六 福慧始闻、老实念佛…………………………..7 七 净业警策………………………………………..8 八 禅偈……………………………………………..13 一、元无我人,为谁贪嗔 1、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 (华严经修慈分) 2、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

(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3、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欲入丘冢,虚受诸辛苦! (大宝积经富楼那会) 4、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

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 (朱法集要经) 5、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 (佛遗教经) 6、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

(智者大师) 7、元无我人,为谁贪嗔? (圭峰法师) 8、勿谈世间文学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 (藕益大师) 9、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 (藕益大师) 二、知苦、厌苦、求离苦 1、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浮,无可乐者! (佛说无量寿经) 2、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 (西斋禅师) 3、于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苦海想、火灾想。诸宝物作苦具想。

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妙叶禅师) 4、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

(观无量寿佛经) 5、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 (袁宏道) 6、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

(天如禅师) 7、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藕益大师) 三、达观、真观、平等观 1、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

(藕一大师) 2、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 (莲池大师) 3、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之如空,而成败利钝,与味萧然矣! (莲池大师) 4、报缘虚幻,不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

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

(佛眼禅师) 5、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那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竟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冥,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欢? (仁潮禅师) 6、轮转生死中,无须臾少息,犹复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与菩萨,为之痛心而惨目也!(彭二林) 7、悲哉众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坏。佛之视汝,将何以堪? (彭二林) 8、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智慧? (藕益大师) 9、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

(金刚三昧经) 10、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身所得,唯二法门。 (灵芝元照律师) 11、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 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 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12、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乡,若生轻心,则为自伤。佛言:善哉快论! (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 13、鼻有墨点,对镜恶墨,但揩于镜,其可得耶?好恶是非,对之前竟,不了自心,但尤于境,其可得也?洗分别之鼻墨,则一镜圆净矣!万境咸真矣!执石成宝矣!众生即佛矣! (飞锡法师) 四、少欲知足、静默养道 1、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尤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

(佛遗教经) 2、身语意业不造恶,不脑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

(有部律周利盘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得,即此伽陀也。) 3、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

(有律部) 4、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 (智者大师) 5、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

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莲池大师) 6、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

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 (藕一大师) 7、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

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

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 (道宣律师) 8、处众处独,宜韬宜晦。

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

随动随静,忘内忘外。 9、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 10、从今以后,原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房灶下安稳过日。

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 (彭二林) 11、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设像为师。

5.昌明法师的经典名言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无知,人生最大的错误是邪见。人生最大的失败是骄傲,人生最大的烦恼是欲望。人生最大的无明是怨尤,人生最大的忧虑是生死。人生最大的过失是侵犯,人生最大的困扰是是非。人生最大的疾病是烦恼,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人生最大的勇气是认错,人生最大的收获是满足。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人生最大的拥有是感恩。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人生最大的本钱是尊严。人生最大的欢喜是法乐,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人生最大的发心是利众,人生最大的财富是智慧。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藐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6.求弘一法师所说的名言

1、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

2、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

3、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

4、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

5、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出顺境心须用收敛法。 ­

6、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 ­

7、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

8、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

9、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

10、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11、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12、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13、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14、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15、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16、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17、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18、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19、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20、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21、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22、识不多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23、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24、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25、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26、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嬉戏,慎勿形言。­

27、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28、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29、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30、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31、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32、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33、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谦和法师名言

元宵有四德:不忘初心,圆融处事,行走中道,始终如一

元宵节,新一年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因为时节的特别,而有着特别的意义,尤其得厚重而深刻。归结起来,便是元宵有四德——不忘初心,圆融处事;行走中道,始终如一。

此日,正宜喜庆于心,通透在心。

不忘初心

正月为元月,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紧扣着一个“元”字。什么是元?元者,初也。元月是一年之初,元宵是节庆之初;人生,同样有一个分量极重的“初”,这便是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何为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是一种坚守。《诗经》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都会有开始,而坚守下去的却并不多。有人说,如果人生有“如果”,那么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都会成为伟人。人生有了“如果”,我们就会重新审视“初心”,坚守“初心”,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人生,总有不该忘却的东西,不然人就不成为人的样子。

“不忘初心”也是一种抵制。《朱子语类》载:“若事事贪,要这个,又要那个……便将本心都纷杂了。”本初之心是简单之心,在行进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被路边的风景所吸引,甚至是引诱,结果偏离了本有的正道,这是一种贪婪,是自乱其心。所以,“不忘初心”也意味着我们要注意察觉和抵制自己的贪婪。

“不忘初心”是一种果决。我们所熟知的“三思而后行”,最初并非孔夫子所提倡。夫子认为,很多时候思考两次就足够了,再三思考就会涌起私意反而迷惑了。有些事情前思后想得太多,就会畏首畏尾迈不出步子。“道行之而成”,朱子所谓“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要以果决之行来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也是一种开放。“心底无私天地宽”。韩愈《师说》有云:“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虽然“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但孔子坚信并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开放理念,不断吸收,不断回馈,“学而不厌”甚至“不耻下问”,才成就了伟大的人格。

乔布斯的名言“创造的秘密就在于初学者的心态”,可谓深得圣人心法。

元宵有四德:不忘初心,圆融处事,行走中道,始终如一

圆融处事

元宵是“元”,更是“圆”——正是月圆之时,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处事也须通晓圆融之道,方能如朗月当空。

怎样才是圆融处事?

圆融不是圆滑,二者的区别在于发心。“圆融”出自《楞严经》:“ 如来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 换作今天的话说就是“破除偏执,圆满融通”。发心不正、居心不良的话,善巧就成了圆滑;发心纯正,学会观察因缘而应机方便利益周围人等,则是圆融。

圆融是高境界,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迎门看到的那个大牌坊两边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圆融是遇事思虑周详,拿捏有度,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结果总是皆大欢喜。这正是现代人所追求的自身修养的最高境界。

圆融方能处世、做人必须厚道的道理,乾隆年间的大才子纪晓岚已经做过很好的解释。他说做人要“处事圆融、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告诫人们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要适当掌握尺度,依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是内心一定要诚实忠厚,为人要保持谦和。

从古至今,在人们眼里,圆融之士多厚道君子,而圆滑之流俱利己小人。

行走中道

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是“道”,什么是道?南宋张三丰说:“夫道,中而已矣”。其实道就是一个中字。儒曰致中,道曰守中,释曰空中,儒释道都讲一个中。

元宵是正月十五,十五是一月之中,正蕴含中道之义。人行中道,方能得中正、中和、中庸。

中正做人。《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做人首先要立身中正,正道直行,做事光明磊落。中国的太极拳理也讲究立身中正,一定要正。身形正了,气也正。气正精神就提得起、放得下。如果立身不正,劲力就不能顺达,圆转变化就不会灵活。

中和养生。中和表现在人的身体上就是阴阳协调的状态,是最健康的状态。中医认为人所有的病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阴阳不调,打破了身体的中和状态。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思伤神……要想身体健康,必须懂得劳逸结合,动静相宜。

中庸处世。首先是不偏不倚,凡事把握一个度,话不能说满,事不能做绝,凡事留有余地,则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然后是刚柔并济,深谙此道的曾国藩曾说,“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最后是通达静定,《中庸》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由绚烂而归于平淡,由高明而归于平凡,这才是真正的境界。

元宵有四德:不忘初心,圆融处事,行走中道,始终如一

始终如一

正月是农历的一月,元宵是农历新年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蕴含着“一”之真谛。一就是道,庄子所谓“道通为一”。落到人生,则贵在“如一”。

言行如一,为情操。《论语》载,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到,再去说,也就是言行如一。如果不先做到而只会说,就是夸夸其谈,这样的人孔夫子说是“巧言令色”,所以“鲜矣仁”,必定不仁。

心口如一,为良知。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的人太多;话从口出后即使无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己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心口不一,就是亏心;心口如一,才是毕生致良知的心学宗师王阳明,临终时所讲出的最后四个字——此心光明。

始终如一,为坦荡。中国人做事贵在一个“恒”字,而“恒”要的就是始终如一与不忘初心。它的背后是一个人处事的坦荡之志,讲求的是内在的定力,是古人常说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努力于如一,就是悟道,便是修道。

元宵有四德:不忘初心,圆融处事,行走中道,始终如一

元宵有四德,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忘初心才可能处事圆融,否则最易圆滑;能够圆融,恰恰就是中道;行走中道才能恒久,而成就一份始终如一。

这是一条真正的修行之路,也是一条最好的成长之途。能够完整地走下来,便是圆满。如同这元宵佳节,天上是明月郎朗,心中是清风明月。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