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100句

时间:2022-04-17 05:1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古风诗词歌赋曲 | 评论: 次 | 点击:

孔子名言100句

1. 孔子名言100句和翻译

1、孔子 语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 道德 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

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 老师 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

——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

2. 孔子名言100条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16、吾日三省吾身。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4、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5、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27、小不忍则乱大谋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0、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1、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3、巧言令色,鲜矣仁! 34、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9、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2、不迁怒,不贰过。 4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4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5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7、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5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9、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60、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61、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6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7、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68、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6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0、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71、不学礼,无以立。

72、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7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5、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76、过而不改,是谓。

3. 关于孔子的名言100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吾日三省吾身。

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1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2、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5、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1、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3、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6、礼之用,和为贵。

2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2、巧言令色,鲜矣仁! 3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6、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7、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1、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6、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7、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54、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6、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9、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0、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3、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6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6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6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9、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7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7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4、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75、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7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7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8、不迁怒,不贰过。

79、小不忍则乱大谋 80、过,则匆惮改。 8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4、见贤。

4. 孔子名言100句和翻译

〖哀乐相生〗 成语典故: 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兵不逼好〗 成语典故: 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孔子家语·相鲁》〖拔萃出类〗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拔萃出群〗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百福具臻〗 成语典故: 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之意为准,则百福具臻。

《旧唐书·李藩传》〖博古通今〗 成语典故: 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孔子家语·观周》〖拔类超群〗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不劳而获〗 成语典故: 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孔子家语·入官》〖不能赞一词〗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不能赞一辞〗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史记·孔子世家》〖不切实际〗 成语典故: 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不请自来〗 成语典故: 老聃迎着说道:‘刚正想来访你,你已不请自来,省却我们许多脚步。

’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五回〖辨日炎凉〗 成语典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列子·汤问》〖不识东家〗 成语典故: “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抱痛西河〗 成语典故: 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典出《史记·仲尼弟子传·卜商传》〖不通一窍〗 成语典故: 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 《吕氏春秋·过理》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抱瓮灌园〗 成语典故: 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

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见《庄子·天地》〖笔削褒贬〗 成语典故: 《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不幸而言中〗 成语典故: 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孔子家语·辨物》〖不壹而三〗 成语典故: 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

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壹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

’ 《孔子家语·弟子行》〖不知其子视其父〗 成语典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观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孔子家语·六本》〖不赞一辞〗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不赞一词〗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史记·孔子世家》〖迟迟吾行〗 成语典故: 孔子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孟子·万章下》〖楚弓楚得〗 成语典故: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汉·刘向《说苑·至公》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孔子世家·好生》〖出何典记〗 成语典故: 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后汉书·边韶传》〖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成语典故: 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出疆载质〗 成语典故: 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孟子·滕文公下》〖聪明睿智〗 成语典故: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孔子家语·三恕》〖出类拔萃〗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春秋笔法〗 成语典故: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史记·孔子世家》〖成人之善〗 成语典故: 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

《孔子家语·五仪解》〖啜菽饮水〗 成语典故: 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荀子·天论》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礼记·檀弓下》〖存亡续绝〗 成语典故: 天生孔子不后周,不先周也,存亡续绝,俾枢纽也。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道不同,不相为谋〗 成语典故: 道不同,不相为谋。

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丹赤漆黑〗 成语典故: 丹之所藏者朱,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孔子家语·六本》〖道大莫容〗 成语典故: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史记·孔子世家》〖导德齐礼〗 成语。

5. 关于孔子的名言100句

孔子的经典名言100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吾日三省吾身。

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1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2、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5、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1、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3、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6、礼之用,和为贵。

2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2、巧言令色,鲜矣仁! 3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6、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7、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1、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6、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7、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54、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6、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9、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0、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3、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6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6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6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9、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7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7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4、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75、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7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7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8、不迁怒,不贰过。

79、小不忍则乱大谋 80、过,则匆惮改。 8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3、君子食无求饱,居。

6. 求:孔子语录100句名言

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

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

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及长,为委吏,料量平;为司职吏,畜蕃息。适周,问礼于老子,既反,而弟子益进。

昭公二十五年甲申,孔子年三十五,而昭公奔齐,鲁乱。于是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以通乎景公。

公欲封以尼溪之田,晏婴不可,公惑之。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元年壬辰,孔子年四十三,而季氏强僭,其臣阳虎作乱专政。故孔子不仕,而退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

九年庚子,孔子年五十一。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召,孔子欲往,而卒不行。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则之,遂为司空,又为大司寇。十年辛丑,相定公会齐侯于夹谷,齐人归鲁侵地。

十二年癸卯,使仲由为季氏宰,堕三都,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成,围之不克。

十四年乙巳,孔子年五十六,摄行相事,诛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鲁国大治。

齐人归女乐以沮之,季桓子受之。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行。

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适陈,过匡,匡人以为阳虎而拘之。

既解,还卫,主蘧伯玉家,见南子。去适宋,司马桓魋欲杀之。

又去,适陈,主司城贞子家。居三岁而反于卫,灵公不能用。

晋赵氏家臣佛肸以中牟畔,召孔子,孔子欲往,亦不果。将西见赵简子,至河而反,又主蘧伯玉家。

灵公问陈,不对而行,复如陈。季桓子卒,遗言谓康子必召孔子,其臣止之,康子乃召冉求。

孔子如蔡及叶。楚昭王将以书社地封孔子,令尹子西不可,乃止。

又反乎卫,时灵公已卒,卫君辄欲得孔子为政。而冉求为季氏将,与齐战有功,康子乃召孔子,而孔子归鲁,实哀公之十一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

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乃叙书传礼记。删诗正乐,序易彖、系、象、说卦、文言。

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十四年庚申,鲁西狩获麟,孔子作春秋。

明年辛酉,子路死于卫。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孔子卒,年七十三,葬鲁城北泗上。

弟子皆服心丧三年而去,惟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孔子生鲤,字伯鱼,先卒。伯鱼生急,字子思,作中庸。”

何氏曰:“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别有问王、知道,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

古论出孔氏壁中,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 程子曰:“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

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

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

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读论语孟子法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

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

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 程子曰:“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

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 程子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

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程子曰:“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

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程子曰:“论孟只剩读着,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

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 或问:“且将论孟紧要处看,如何?”程子曰:“固是好,但终是不浃洽耳。”

程子曰:“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语句句是事实。” 程子曰:“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程子曰:“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 卷一 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3363465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

7. 孔子名言100句有关母爱的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8. 求:孔子语录100句名言

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

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

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及长,为委吏,料量平;为司职吏,畜蕃息。适周,问礼于老子,既反,而弟子益进。

昭公二十五年甲申,孔子年三十五,而昭公奔齐,鲁乱。于是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以通乎景公。

公欲封以尼溪之田,晏婴不可,公惑之。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元年壬辰,孔子年四十三,而季氏强僭,其臣阳虎作乱专政。故孔子不仕,而退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

九年庚子,孔子年五十一。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召,孔子欲往,而卒不行。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则之,遂为司空,又为大司寇。十年辛丑,相定公会齐侯于夹谷,齐人归鲁侵地。

十二年癸卯,使仲由为季氏宰,堕三都,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成,围之不克。

十四年乙巳,孔子年五十六,摄行相事,诛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鲁国大治。

齐人归女乐以沮之,季桓子受之。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行。

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适陈,过匡,匡人以为阳虎而拘之。

既解,还卫,主蘧伯玉家,见南子。去适宋,司马桓魋欲杀之。

又去,适陈,主司城贞子家。居三岁而反于卫,灵公不能用。

晋赵氏家臣佛肸以中牟畔,召孔子,孔子欲往,亦不果。将西见赵简子,至河而反,又主蘧伯玉家。

灵公问陈,不对而行,复如陈。季桓子卒,遗言谓康子必召孔子,其臣止之,康子乃召冉求。

孔子如蔡及叶。楚昭王将以书社地封孔子,令尹子西不可,乃止。

又反乎卫,时灵公已卒,卫君辄欲得孔子为政。而冉求为季氏将,与齐战有功,康子乃召孔子,而孔子归鲁,实哀公之十一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

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乃叙书传礼记。删诗正乐,序易彖、系、象、说卦、文言。

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十四年庚申,鲁西狩获麟,孔子作春秋。

明年辛酉,子路死于卫。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孔子卒,年七十三,葬鲁城北泗上。

弟子皆服心丧三年而去,惟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孔子生鲤,字伯鱼,先卒。伯鱼生急,字子思,作中庸。”

何氏曰:“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别有问王、知道,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

古论出孔氏壁中,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 程子曰:“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

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

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

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读论语孟子法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

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

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 程子曰:“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

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 程子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

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程子曰:“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

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程子曰:“论孟只剩读着,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

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 或问:“且将论孟紧要处看,如何?”程子曰:“固是好,但终是不浃洽耳。”

程子曰:“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语句句是事实。” 程子曰:“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程子曰:“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 卷一 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

9. 孔子的名言大全

孔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孔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论语·宪问》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论语·公冶长》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论语译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孔子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子 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孔子 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孔子家语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10. 孔子的名言

人生态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做人格言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匆惮改。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政治格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

儒家国学经典著作,《论语》100条名言名句。孔子不愧是“文圣”

标题:儒家国学经典著作,《论语》100条名言名句。孔子不愧是“文圣”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因为知道自己错了而依然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如此才能更加明智。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解释: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与责任。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解释: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解释:君子追求与人和谐而不是完全相同、盲目附和,小人追求与人相同、盲目附和而不能和人相处。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解释:笑得真好看啊,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妩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解释: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释: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未知生,焉知死?

解释:活着的事情都还没有弄清楚,怎么知道死后的事呢?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解释: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

儒家国学经典著作,《论语》100条名言名句。孔子不愧是“文圣”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解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解释: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德不孤,必有邻。

解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他为伴。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解释: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释: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停止。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解释: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言必信,行必果。

解释: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承诺的事要果断做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

朝闻道,夕死可矣。

解释: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儒家国学经典著作,《论语》100条名言名句。孔子不愧是“文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自己不希望加于己身的,也不强加到别人的身上。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解释: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释: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谢的。

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欲速则不达。

解释: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小不忍,则乱大谋。

解释: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解释: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释:花言巧语,满脸谄媚之色的人,很少会有仁爱之心!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解释:君子庄重又谨慎,而不与别人争执,虽然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儒家国学经典著作,《论语》100条名言名句。孔子不愧是“文圣”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解释:聪明的人不会困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解释:自己要站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腾达,才能博施济众。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解释: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解释: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解释: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解释: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从心所欲,不逾矩。

解释: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解释:不参加农业生产活动,分不清稻、麦等谷物。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释: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儒家国学经典著作,《论语》100条名言名句。孔子不愧是“文圣”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解释: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解释: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解释: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解释: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要再教他更多的东西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解释:君子考虑的是德行,小人考虑的是利益;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解释: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解释:每天一竹笼饭,一瓢冷水,住在贫民区一间破房子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清贫,而颜回却能安贫乐道,淡然处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儒家国学经典著作,《论语》100条名言名句。孔子不愧是“文圣”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解释: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解释: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将知识默记在心,勤奋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这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呢?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解释:富有显贵,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如果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获得它,君子是不会接受。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解释: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的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解释:(许多人)不去培养品德,不研讨学问,听到了应当做的事(义),却不能马上去做;有错误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解释:上层执政者的道德品质就好比是风,平民百姓的道德品质就好比是草,当风吹到草上面的时候,草就会跟着风的方向倒。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解释:侍奉父母,对于他们一些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触犯他们,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解释: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儒家国学经典著作,《论语》100条名言名句。孔子不愧是“文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解释:提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曲的人之上, 人民就服从;提拔邪曲的人,安置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从。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解释:父亲在世的时候,看他的志向;父亲去世以后,看他的行为,在父亲去世多年后,他仍然没有改变父亲为他选择的道路(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就算得上是有孝心的人了。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解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想要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解释:在国家政治清明时贫困而且地位低下是耻辱的,在国家政治黑暗时富有而且位高权重是耻辱的。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解释:居于统治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恭敬,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解释:治理有兵车千辆的国家(言大国),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解释:违反礼的事不看,违反礼的事不听,违反礼的事不说,违反礼的事不做。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解释:我曾经整日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思考问题,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解释:花言巧语,表面伪善,用过分恭敬的态度接近别人,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这么认为。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解释:君子的过错好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们都看得见;改正过错的时候,人们都仰望着他。

儒家国学经典著作,《论语》100条名言名句。孔子不愧是“文圣”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解释:高尚的人凭借才华结交朋友,凭借朋友辅助仁爱。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解释:等到到壮年了,血气方刚,需要戒除善斗的心理。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解释:父母过世后,依旧坚持父母生前固有的为人准则,而不去随意改变,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也算是孝顺了。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解释:刑罚如果不恰当,百姓就会不知所措。

尽美矣,又尽善也。

解释:乐曲非常完美,内容也很完善。指美与善是密不可分的。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解释:主张行不通了,坐木排到海上漂流去。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解释:那四海之内,都是兄弟了。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解释: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

君子忧道不忧贫。

解释:君子只忧愁自己的为人,不忧愁是否贫穷。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解释: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言行,又怎么去让别人端正呢?

儒家国学经典著作,《论语》100条名言名句。孔子不愧是“文圣”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解释:遇事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解释: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解释:自古人都有一死,人不讲信用就无立足之地。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解释: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见义不为,无勇也。

解释: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解释: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是真的过错。

小人之过也必文。

解释:小人犯了过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解释:贫穷却不抱怨,是很难做到的,富贵而不骄纵是容易做到的。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解释:时光很快地流逝了,岁月是不等人的。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解释:年少时,血气不定,要戒除女色。

儒家国学经典著作,《论语》100条名言名句。孔子不愧是“文圣”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解释:居上位的人热衷礼仪,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恭敬的;居于上位的人爱好道义,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服从的;居于上位的人讲究诚信,老百姓就没有敢不诚实的。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解释:服事君主太频繁,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太过频繁琐碎,反而会被疏远。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解释:提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曲的人之上, 人民就服从;提拔邪曲的人,安置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从。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解释:君主使用臣子时要以礼相待;臣子侍奉君主时应该忠诚勤勉。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解释: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

君子成人之美。

解释:指品德高尚的人乐于帮助别人,成全别人的愿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释: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儒家国学经典著作,《论语》100条名言名句。孔子不愧是“文圣”

喜欢古风诗词歌赋的朋友点个关注吧!欢迎大家来点赞、评论、转发!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