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的名言
时间:2022-04-17 05:2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皮皮电影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导演的名言
1. 关于一位电影导演说过的一句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日本)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法国)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2. 有关好莱坞导演的名言“明天还会有报纸”
人生在世,没有人能逃脱失败的经历。天才也不例外。瑞典电影大师英格妈●伯格曼被世界公认是对现代电影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同样也有失败的记忆。
读《伯格曼论电影》,书中谈到这样一件事:1947年,电影《开往印度的船》杀青后,出道不久的伯格曼妄自称大,自我感觉棒极了,认定这是一部杰作,“不准剪掉其中任何一尺”,甚至连试映都没有就匆忙首映。结果可想而知,拷贝出了重大灾情,糟透了!
伯格曼在酒会上喝得不省人事,次日在一幢公寓的台阶上醒来,看着报纸上的影评,惨不堪言。
也就在此时,他的朋友笑容可掬,点到为止地说了一句话。朋友说:“明天照样会有报纸”。
一种标准的西方式幽默。
此话给伯格曼深深的安慰。明天照样会有报纸,冷言讥语很快都会过去的,你应该争取在明天的报纸上写下最新最美的内容。伯格曼是幸运的,在他失败的关口,朋友没有喝倒彩,而是用富有哲理而幽默风趣的话给他独到的慰藉力量。
伯格曼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下一部电影的制作中,只要有空就去录音部门和冲印厂,学会了与录音、冲片、印片有关的一切,还学会了关于摄影机与镜头的知识。从此再也没有技术人员可以唬住他,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达到自己想要效果。一代电影大师就这样成长起来。
3. 有位导演曾经说过怕丧失对他人的兴趣,这是哪位波兰导演的名言
B,基耶斯洛夫斯基。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年6月2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波兰电影导演、编剧,毕业于洛兹电影学院。1976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生命的烙印》。
1979年,执导剧情片《影迷》,该片获得第1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8年,执导犯罪片《杀人短片》,该片获得第4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1991年,执导剧情片《两生花》,该片获得第4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1993年,执导剧情片《蓝白红三部曲之蓝》,该片获得第5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1994年,执导剧情片《蓝白红三部曲之白》获得第4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同年,执导剧情片《蓝白红三部曲之红》,该片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1996年3月13日,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因心脏衰竭在波兰华沙去世,享年54岁。
扩展资料: 基耶斯洛夫斯基一生所获得的奖项: 1、1995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2、1995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 3、1994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4、1991第4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5、1988第4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获奖) 6、1993第5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获奖) 7、1994第4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获奖) 8、1995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大卫·林恩导演奖(提名) 9、1995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 10、1995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奖(提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谢晋这位顶级导演,不费枪炮,却拍出了一部令人灵魂颤抖的战争片
谢晋。
现在很多90后、00后可能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皮哥相信老一代父辈祖辈们一定对他非常熟悉。
实际上,谢晋是中国第三代导演中的翘楚,拥有长达50余年的导演历史。
从最初的《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大李小李和老李》、《舞台姐妹》,再到后来的《啊!摇篮》、《牧马人》、《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他的作品通俗感人,戏剧性强,观众看了笑得开心哭得痛快。
可以这么说,“谢晋导演”这个名头在当年就是实打实的票房号召力。
甚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影评界还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谢晋电影模式”大讨论。
反对者如年轻电影批评家朱大可(当年年轻),指责“谢晋向观众提供了化解社会冲突的奇异道德神话”,是“改造了的电影儒学”,是“五四精神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大步后撤”,从而号召人们“对谢晋模式进行密码破译、重新估价和扬弃性超越”。
支持者如中国老一代电影理论家钟惦棐,他发表《谢晋电影十思》一文来回应朱大可猛烈的批评。
钟惦棐在文中写道“时代有谢晋而谢晋无时代”,“谢晋电影的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恰恰是他的功绩”,呼吁年轻影评人“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当年的这场论争,实质上就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论争,自从电影出现以来,类似的交锋就从未停止过。
比如前几天著名导演斯科塞斯就发长文说“漫威电影不是电影艺术”。
法国导演特吕弗有一句名言:“当一部电影达到某种程度的成功,它便成为了一个社学会意义上的事件,它的品质问题便成了次要的了。”
而谢晋作为一个“以政治为天职”的导演,他几乎每一部作品都会受到大量观众的喜爱。同时,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在表达一个主题: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中国必胜。
而这个听起来宏大无比的主题,被谢晋用一个个朱大可口中的“奇异道德神话”表达出来,而且表达得相当通俗,相当引人入胜,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
《高山下的花环》
这部电影在1984年公映之后,在全国广大的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不少观众饱含热泪,称赞它“在悲壮的基调中昂扬着时代的精神”,“是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
甚至在几十年后,《高山下的花环》仍被誉为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好的战争片”。
电影改编自李存葆的同名中篇小说,谢晋对其进行了适度的改编。
电影讲述的是越战,却将大量的笔墨花在了塑造人物形象上。当然,这也是谢晋电影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影片开头,军官家庭出身的赵蒙生(唐国强饰演)被母亲动用关系送到了部队镀金,随便待一两个月就能“曲线转正”,再回城里当个官啥的。
别的不说,光是这个角色的设置,就已经表明了谢晋根本不是那种只会粉饰太平哄观众开心的导演。
于是,这个半路出家的赵指导员就“幸运地”来到了梁三喜的连上。
连长梁三喜,是个顶老实的老实人,明明知道赵蒙生是个走后门的货色,不仅没有歧视他还各种照顾他,生怕新同志到了连上不适应。
为了等赵蒙生熟悉部队环境,梁三喜宁愿将自己仅有的一个月探亲假一拖再拖。要知道,这个时候梁三喜的妻子玉秀已经快生了,他已经一年多没回家了。
而炮排排长靳开来不一样,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个毒舌功力十级、怼人能力已经臻入化境的狠角色。面对看不惯的人和事,甭管他后台有多硬,一个字,就是干!
所以呢,面对赵蒙生这样的“军二代”,靳开来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轻蔑和白眼。甚至,在得知赵蒙生要被调走后,他大喊着“要自费到北京诉访”。
这可能是中国电影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辉煌之后,第一次展现特权阶级和大众子弟的对立。
电影拍摄前,谢晋让助手到云南调研,看那里的指导员到底对什么感兴趣。结果发现,前线士兵最喜欢牢骚不断的靳开来。他们的的原话是:“就这最真实,你们千万别把他的棱角磨平了。”
但是千万不要觉得靳开来是个大老粗,他对自己的战友非常非常好。
知道梁三喜家庭困难,靳开来就用自己的钱买了车票和礼品让他带回家。看见他脚上还穿着破布鞋,靳开来又把自己的新皮鞋脱下来让他穿上。
可是,直到最后三喜也没能回家,因为战争打响了。
这边刚一开打,赵蒙生的母亲就不停地给上级打电话要求把自己的儿子调回来,甚至打到了雷司令那里。
雷司令是赵母的旧时战友,当初是她把他从死人堆里背出来救了他一命。赵母原本以为雷司令会看在救命之恩上,救自己儿子一命,但雷司令没有。
刚放下电话,他就在战前动员会上摔帽子、发脾气:
“一位神通广大的贵妇人,居然把电话打到了我的指挥所里!要知道我现在的电话有多珍贵,这位贵妇人居然打过来就是要我把他儿子调走!老子偏要把她的儿子第一个送去炸碉堡!”
雷司令说的是真话,因为他的确把自己唯一的儿子雷凯华送到了战场上。
而被当众羞辱的赵蒙生并不好过,因为好脾气的梁三喜也发火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你们都涌到部队里来,现在感到吃苦了,又削尖了脑袋要回大城市!”
“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啊。”
再加上被靳开来讽刺,被连里同志看不起,赵蒙生再也忍不住了。
他当着全连的人喊“是英雄是狗熊,我们战场上见分晓!”
就这样,谢晋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赵蒙生思想转变的整个过程。
很快,部队就上了前线。谢晋同样没有把镜头花在战争场面上,而是对准了战士们的内心。
出境前最后一餐,靳开来举杯对梁三喜说:“干了这一杯,烈士陵园见。”
没想到一语成谶,两个人都牺牲了——
靳开来在为战士们砍甘蔗时踩到了地雷,梁三喜为了保护赵蒙生中弹身亡。
而雷司令的儿子也在战争中牺牲了。
说了一辈子真话的靳开来,在战前得知自己被升官并不开心,因为是“赏了一个送命的官”。临死之前,他嘴里还在念叨着“让大家吃甘蔗......”
因为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战士们在快要渴死的时候也不敢去旁边砍越南人的甘蔗,只有靳开来,只有他,拿起了镰刀头也不回地去了。
而老实了一辈子的梁三喜,胸前揣着的,是一张被血染红的账单,那是他因为父亲病危问连里同志借了一共650块,他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的这笔账,最后是他的妻子和母亲,用慰问金还上的。为了省钱,两个女人抱着孩子,生生赶了几十里路。
在谢晋的电影里,你能看到中国民族最古老最伟大的那些传统。
信义、忠诚、善良、质朴、勇敢、付出......
《高山下的花环》之所以是中国最好的战争片,不是因为战争场面有多宏伟,战事有多激烈,而是它真正表现出了战争中的人。
那些有钱有权的人,那些没钱没势的人,那些有权却不滥用的人......
谢晋的电影里不是没有批判,不是没有揭露,只是比较含蓄,和叙事结合得好而已。
如果这也是缺点,那是不是电影就应该是少数精英阶层的玩物,大众就应该被无限贬低和嘲讽?
批评谢晋的人不仅是在批评谢晋,还是在批评那些被谢晋电影所感动的人,那群深爱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
面对一切指责,钟惦棐老先生的那句话最为深沉和有力: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或许,换个角度思考,也正是因为漫威电影威胁到了艺术电影的“活”,斯科塞斯才会站出来说它不是cinema,不是他所熟悉的电影艺术。
他的文章想表达的,不是激烈的否定,而是温柔又无奈的提醒和请求:请给艺术电影留一点空间,请让这片土地多点自由。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歌颂赞美老师的名言(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
- 下一篇:爱因斯坦说过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