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名言

时间:2022-04-17 05:2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大医健康网 | 评论: 次 | 点击:

李时珍名言

1. 李时珍的名句

1、安谷则昌,绝谷则亡。——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

译文:五谷之气安定就昌盛,五谷之气断绝就灭亡。

2、醴,薄酒也,泉味如之,故名。——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醴泉》。

译文:醴,就是度数不高的酒,清泉的味道和它很相近,所以得名。

3、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张子和汗吐下三法》。

译文:人的身体不外乎表和里,气血也不过是虚和实。

4、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灵则气泄,寒则气收。——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诸气》。

译文:劳累就会导致气血消耗,思虑就会导致气血凝结,过热就会导致气血发泄,寒冷就会导致气血收紧。

5、饮有五:支、留、伏、溢、悬也。皆生于湿。——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痰饮》。

译文:清稀的饮病有五种情况:支、留、伏、溢、悬也。都产生于湿气。

6、海乃百川之会。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而地在其中。——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碧海水》。

译文:海是百川的交汇处。天地四方,都与海水相通,地就在海水中间。

7、其水浓者,秤之重于他水。煎之上有盐花,此真乳液也。——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乳穴水》。

译文:那些水质骗浓的,称量起来比其他的水要重。用火煎时水上面有盐花,这是真正的乳液。

8、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气和,营卫乃行,常有天命。——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

译文:所以血不可以不养,卫气不可以不使其温和。如果血气温和了,营气卫气就正常运行了,就可以常常与天命相合了。

9、诸有玉处山谷水泉皆是也。太华山有玉水溜下,土人得服之,多长生。——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玉井水》。

译文:那些有玉存在的山谷里流出的泉水就是玉井水。太华山有玉水流出,当地人喝了这些水,大多长寿。

10、卤水。此乃盐初熟,槽中沥下黑汁也。盐下沥水,则味苦不堪食。今人用此水,收豆腐。——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盐胆水》。

译文:卤水。这是盐刚成熟时,从槽中滴下的黑汁。盐滴下的黑水,味道很苦不能吃。现在的人用这个水,凝固收取豆腐。

2. 李时珍的名言10句

1、怒则气逆,喜则气散,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灵则气泄,寒则气收,人生语录。

——李时珍 《本草纲 目》2、人之一身,贪心动则津生,哀心动则泪生,.魄心动则汗生,欲心动则精生。 ——李时珍 《本草纲目》3、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李时珍4、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李时珍 《本草纲目》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李时珍 《本草纲目》6、痰有六:湿、热、风、寒、食、气也。饮有五:支、留、伏、溢、悬也。

皆生于湿。 ——李时珍 《本草纲目》。

3. 李时珍的名言10句

1、怒则气逆,喜则气散,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灵则气泄,寒则气收,人生语录。 ——李时珍 《本草纲 目》

2、人之一身,贪心动则津生,哀心动则泪生,.魄心动则汗生,欲心动则精生。 ——李时珍 《本草纲目》

3、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李时珍

4、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李时珍 《本草纲目》

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李时珍 《本草纲目》

6、痰有六:湿、热、风、寒、食、气也。饮有五:支、留、伏、溢、悬也。皆生于湿。 ——李时珍 《本草纲目》

4. 李时珍简介和名言

简介: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名言:1、人之一身,贪心动则津生,哀心动则泪生,.魄心动则汗生,欲心动则精生。

——李时珍 《本草纲目》2、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李时珍3、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李时珍 《本草纲目》4、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李时珍 《本草纲目》扩展资料:李时珍临证,推崇张元素,重辨病证,立法严谨,用药得当。

治疗时,或化裁古方,或自组新方,或用民间单验方,多有良效。李时珍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很有特色,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改善了古代科学方法,积累了科学研究的新经验。

李时珍成功地运用了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批判继承和历史考证方法。李时珍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

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

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时珍。

李时珍神奇的单味艾叶方,值得收藏学习!

在中医界,说起肝病的治疗,很多人都知道一个治肝病的至理名言,它便是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一千古名言,流传至今日,仍被众多医家遵循应用。对于肝病,医圣到底是如何运用这一至理名言治疗的?详情见正文!

李时珍神奇的单味艾叶方,值得收藏学习!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句千古名言,一直为医家遵循并应用。仲景虽无专篇论述肝病证治,但其诸多方剂对当今急慢性肝炎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作用。现将其治肝之法述要于下:

机为本,重畅气机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主疏泄,调畅气机。少阳主枢,肝胆乃气血运行之枢纽,故肝病之发,多见枢机不利,气血运行失常,所以,仲景论治肝病非常重视调节枢机,疏通气血。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名方,全方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扶正祛邪,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和畅气机的作用,为至和之方,可使枢机畅利,脾胃安和,三焦疏达,内外宣通。

《伤寒论》所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的小柴胡汤四大主症,在急慢性肝炎中常能见之。故小柴胡汤是治疗肝炎不可多得的名方。笔者以此方为主,加减化裁治疗肝病,常能应手起效。

四逆散药虽四味,但其具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作用,可谓是疏肝理气的基本方,方中柴胡辛平升散,可疏肝解郁,透表畅里,枳实苦泄凉降,行气泄热,芍药、甘草和营护脾,缓急柔肝,四药合用,则升降散收,调畅气机,达木疏土,安和中州。

对湿毒郁滞,肝失疏泄的慢性肝炎,以此方加清解湿毒之品,效果明显。

邪致病,给邪以出路

仲景论治肝病,强调外邪致病。如论述黄疸,主要与外邪有关,尤其是湿热之邪。“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

可见对黄疸的病因,不仅强调湿邪内郁是发黄的关键,而且提出了有瘀热发黄、寒湿发黄等。而《金匮要略》又将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等,在治疗上提出了“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热在里,当下之”,“在寒湿中求之”等。

认识到如果邪有出路,或能汗出,或能二便通利,则不能发黄,故利小便、通腑气、清热、利湿、解表散邪、调畅气机,务使邪有出路,是仲景治疗黄疸的最大特色。

故尤在泾云:“茵陈蒿汤是下热之剂,栀子柏皮汤是清热之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散热之剂。”下、清、散是清除湿热之邪的三种办法。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大黄硝石汤、茵陈五苓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柴胡汤等系列方,至今仍是论治黄疸的常用方剂。

李时珍神奇的单味艾叶方,值得收藏学习!

病实脾,以防寒凉太过

《金匮要略》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已成为治疗肝病的至理名言。就临床所见,急慢性肝炎,既有湿毒困阻中焦病机,又有肝木侮土,脾失健运病机存在。

盖因肝木脾土,生理相关,病理相连,肝病能传脾,实脾能治肝。肝病除肝功能损害外,常见神疲乏力,胃胀,纳差,便溏,口黏等症,故运用疏肝健脾,化湿解毒之法,常能取效。柴胡剂、四逆散、平胃散、二陈汤,为治疗慢性肝炎之良方,其共同特点是肝脾同调。

而目前临床上一些医者一见病毒感染,就用大剂苦寒清热解毒药,且因病情较长,用之日久,往往导致脾胃受损,加重病情。故肝病治疗要刻刻顾及脾胃功能,不可寒凉太过。

视祛瘀,攻不伤正

慢性肝炎、肝硬化往往气滞、血瘀、毒结、水停、邪毒深伏,交结难解,所谓久病入络。湿热邪毒深伏,瘀血阻络的过程,是癥瘕、鼓胀形成的过程。

治疗当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为法,仲景有鳖甲煎丸之制,运用飞走清灵,虫蚁搜剔,散结消癥,但虑其虫蚁有力,易耗气血,故又配以益气养血之品。

其另一首方治干血劳的大黄蟅虫丸,组方之理与之相同,曰“缓中补虚”,实乃寓攻于补之意,使攻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两方用治早期肝硬化效果显著。

来源:诵明书院,本文选自《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邦才著)。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