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名言
时间:2022-04-17 12:4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国学小毛豆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治国名言
1. 有关治国的名言警句
天下为公——孙中山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001.勿延誉归己,勿诿过于人;勿徇私废公,勿贪渎纵欲。 002.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足,同清正廉洁相坚守方可成材。
003.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 004.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005.领导者的角色:在人民面前是公仆,在工作面前是表率,在腐败面前是利剑。 006.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逸豫亡身。
007.立德行善勤为先,富民安邦心所系。 008.法到严时生廉政,官到清时更爱民。
00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01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011.廉洁奉公公平公正方显公仆本色;执政为民民情民生应是为政所系。 012.执政为民,民心所向;掌权为己,自取灭亡。
013.在官唯明,理事唯平;处世唯清,待人唯诚。 014.管涌如不堵,能决防洪之长堤;贪欲如不除,可毁为官之大志。
015.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 016.为官禁权力与金钱握手,做人倡正直与廉洁相拥。
017.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018.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019.浮华虚荣是堕落的序言,廉政敬业为成功的宝典。 020.用好手中的权力靠的是责任,带好身边的人员靠的是品行。
021.谁对腐败者同情,就是对老百姓绝情。 022.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学习,清清白白为官。
023.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 024.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有情。
025.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026.拒腐蚀永不沾,牢记“两个务必”;除私心为民众,甘当人民公仆。
027.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 028.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有情。
029.清正廉洁无所畏惧,坚持原则人心凝聚。 030.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
031.官为轻,民为重;权为轻,责为重;名为轻,德为重;利为轻,义为重。 032.位不必尊显,期于无负国家;功无须丰伟,要在全意为民;才毋望八斗,重乎勤勉力行;德勿求皆碑,惟有不懈修身。
033.做事当于世有益,为人应求心所安。 034.从政,应德厚才高身正;治国,当吏清法严政明。
035.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清廉近乎威,公平近乎明;勤勉近乎才,为民近乎忠。 036.立党为公贵在公平公正,执政为民旨在民富民安。
037.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惰,惰则无进。 038.与民同乐乃万乐之本,为民办事乃万事之先。
039.矜持规矩,慎作方圆。 040.党心是旗,民心是尺。
041.心诚不在酒宴盛,事实何须文墨多。 042.官以廉生威,人以德立身。
043.宁做清官甘苦一生,莫当贪官遗臭万年。 044.是真公仆当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做好党员切莫忘民族兴衰乃大端。
045.立党为公树公心修浩然正气,执政为民听民声养鱼水情怀。 046.心里装着群众,民声托起你;心里只有自己,民怨湮没你。
047.社会不会无缘无故地厚待一个人,除非他自己向社会证明,他是值得社会对他厚待的。 048.读书是修身之道,守廉乃为官之德。
049.德不善则弊显,行不俭则祸生;品不端则怨长,言不实则信失。 050.正党风要靠铁面倡廉,合民意更须无私执政。
051.党员依照“准则”行,不越雷池一步;领导牢记“宗旨”干,莫离民众半分。 052.官大品高,心系百姓安危冷暖;位尊情浓,体察民众酸甜苦辣。
053.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054.行政为公莫怕吃亏,为民造福莫怕吃苦。
055.人无骨气五尺肉,心不染尘千秋魂。 056.民有公论,身闲性懒莫从政;法无私情,品劣心贪休做官。
057.当记苍生苦,不忘鱼水情。 058.高山流水洁有情,清风明月廉无价。
059.立德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之基,有德是领导干部立身为官之本,修德是领导干部洁身自好之源,守德是领导干部建功立业之方。 060.笋生瘠土仍怀节,竹揽长空更虚心。
061.为人谦和智则广,为官廉洁威自高。 062.贪婪,是走向腐败的通行证;自律,是坚持廉洁的安全阀。
063.功高不泯忠贞志,位尊更坚公仆心。 064.知取舍,求同存异,志可行也;知明暗,弃恶扬善,品可标也;知偏正,秉公废私,名可昭也;知清浊,拒腐守德,心可安也。
065.做人一生,道德是根本,为官一任,廉洁是根本。 066.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067.民心似海,应珍惜点滴之水;权重如山,勿滥用半捧之土。
2. 治国的名言
一、不仰仗刀剑,而仰仗人民的信赖。
出自:〔德国〕蒙森:《罗马史》
介绍:克里斯蒂安·蒙森(德语:Christian Matthias Theodor Mommsen,1817年11月30日-1903年11月1日),德国古典学者、法学家、历史学家、记者、政治家、考古学家、作家。
二、一个社会建立在强权之上,建立在连野蛮人都想象不出的残酷之上,建立在罪恶和疯狂的放荡之上是不能够持久的。
出自:〔波兰〕显克微支:《你往何处去》
介绍:亨利克·显克维支,波兰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通讯集《旅美书简》,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
三、除非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由共同道德精神相缔结,否则任何国家都是建立在沙滩上。
出自:〔瑞士〕威尔森:《190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四、最坚强的统治是属于能左右国民之心的统治者。
出自:〔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介绍:巴鲁赫·德·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犹太人,近代西方哲学公认的三大理性主义者之一,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齐名。
五、明君以仁政治国,必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出自:〔印度〕瓦鲁瓦尔:《古拉尔箴言·政事篇》
介绍:瓦鲁瓦尔(Tiru一valluvar,约公元一世纪)是印度古代著名的泰米尔族诗人、思想家和伦理哲学家。
3. 有关治国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天下为公。(孙中山)
2、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3、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
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3、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19、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2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21、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22、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4. 论语中有关治国的格言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
翻译: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篇》
翻译: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篇》
翻译: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
翻译: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5、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篇》
翻译: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5. 出自典籍的治国名言或至理哲语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列子·说符》
6. 孔子治国的名言警句,谢谢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7. 五句治国和治邦的名言
天下为公——孙中山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苏东坡十句治国名言,立志高远,寓意深远!
苏东坡即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洵长子, “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枯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卒后追谥文忠。苏轼诗文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
一、视天下如一家。
出自宋·苏轼《杭州谢上表二首》之二。视,看待。天下,指天下人。把天下人视为一家人。这句话强调天子要有天下一家、视天下臣民如家人的胸襟,也就是要爱护人民。
二、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出自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任,担负、承担。居,享受。这句话享受天下的利益安乐,就应该对天下人负起责任,除天下人之患,解天下人之忧。用古话说,叫做“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受纳税人供养,就应该为纳税人服务”。
三、敕法以峻刑,诛一以警百。
出自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敕,皇帝的诏书或命令。峻刑,严厉的刑法。诛,惩治、杀。警,警醒。皇帝诏告法律要用重刑,是要杀一以警醒更多违法乱纪之人。这句话刑罚的意义在于惩治少数、警诫多数,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四、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
出自宋·苏轼《新论下》。为国,治国。正,端正,整顿。纲纪,纲常、纪律。法度,法律制度。国家之有纲纪、法度,是维护其统治秩序,让君臣万民都有一套可以遵之守之的行为规范。大家都在纲纪、法度之内活动,自然社会稳定,天下太平。
五、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出自宋·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贵,贵于。责,责备、处理。立法以从严为好,而依法处理犯法之人则不妨从宽。这句话强调以严法威慑人,以宽恕笼络人的统治策略。
六、厉法禁,自大臣始,则小臣不犯矣。
出自宋·苏轼《策别第六》。厉,使严厉。法禁,法律禁令。大臣,指高级官员。则,那么。小臣,下层官员。如果从朝廷大臣开始,使法令得到严格的执行,那么下层官员就不敢有所触犯了。这句话执法要从源头开始,居上位者要作出榜样,否则必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七、诛一乡之奸,则一乡之人悦;诛一国之奸,则一国之人悦。要以诛寡而悦众。
出自宋·苏轼《策别十七》。之,的。则,那么。悦,高兴。要,关键。寡,少。诛杀在一乡为非作歹的奸人,那么一乡的老百姓都高兴;剪除为害全国的奸人,那么全国人民都高兴。执法的关键在于以惩罚少数人而使大多数人高兴。这句话为人民除害,让老百姓生活安心,才能赢得民心。
八、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出自宋·苏轼《策别第八》。法令,法律条文。明具,明确具体。至密,最精密。举天下,全国。惟法之知,只知道法。法律条文明确而具体,而又最为严密地执行,那么天下人就会只知有法,而不知有执法之人了。这句话法律条文明确具体的好处在于让天下只知有法,而不知有人。也就是说国家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九、贵而犯法,义不得宥;过而知改,恩不废叙。
出自宋·苏轼《叔谆》。贵,指地位高、有权势的人。义,道义。不得,不能。宥,宽容、饶恕、原谅。过,过错。恩,恩义。叙,叙用、委用。有权有势的人犯法,从道义上说是不能宽恕的;但是能够知错而改,从恩义上讲也不能完全弃而不用。这句话执法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所有犯法之人都一视同仁,予以处罚;但对于知错能改者,则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给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从而达到立法执法所应该达到的预期目标。
十、天下者,非君有也。天下使君主之耳。
出自宋·苏轼《御试制科策》。天下并不是君主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委任君主主管而已。这话透露了鲜明的“民权”思想,否定了封建时代“君权神授”的传统观点。其意是在强调统治者必须要有“民本”思想,不可有“君临天下”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