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源解决问题的名言
时间:2022-04-17 18:2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京博国学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从根源解决问题的名言
1. 比喻解决问题从根本着手的古代名言
“枭将东徙”比喻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
枭将东徙
汉代的刘向为了说明“知己者不怨人”的道理,举了个寓言故事: 枭(一种猛禽)遇到鸠(一种水鸟)。鸠问它:“你要去哪里?”枭说:“我要搬到东方去住。”鸠问它为什么,枭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搬到东方去。”鸠说:“那你就改一改你的叫声吧,如果你不改的话,你到了东方,东方的人也会讨厌你的。”
“枭将东徙”比喻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
(出自刘向《说苑•谈丛》)
2. 【比喻从解决问题要从根上入手的诗句一定要诗句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语出杜甫《前出塞》组诗之六 附:杜甫《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3. 形容处理一件事必须先从源头下手的名言是什么
不治其本,而务其未,譬犹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邓析子)
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汉·董卓)
射人先射马。(杜甫)
擒贼先擒王。(杜甫)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国语)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弊之源(宋·欧阳修)
木有本,水有源(《后西游记》)
吃桔子不忘洞庭山,乘风不忘栽树人(民谚)
穷理必穷其源(民谚)
花在树上开,别忘地下根(民谚)
即使是水中的浮萍,无根也不成(俄罗斯)
正其本,万是理(民谚)
正本清源(民谚)
鸟从巢中起,水从源头流(民谚)
只知嘴里香甜,不知谁送的葡萄(民谚)
爱火不有柴,火从哪里来(民谚)
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深度好文)
《左传》中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在遇事犯错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是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还是常思己过,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要知道,当你用手指别人的时候,还有三根手指头对着自己。
做人最忌讳的,是总挑剔他人过失,忘了自己的责任。
反之,有一种高级的修养,是时时反省自躬,遇事不推责。
01
越是无能的人,越爱挑剔别人
清代学者申居郧说过一句话:“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深以为然,拒绝听自己的过失,却总是挑剔别人的过错,这样的人是愚蠢的。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背着两个包袱,一个装着自己的过失,另一个装着别人的过失。
可很多人常常会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胸前,一低头就能看到,把自己的过失背在身后,轻易忽略。
曾看过一个哲理小故事。
有次,三只老鼠相约偷油吃,它们打算用“叠罗汉”的姿势轮流喝。
但是,最上面的那只老鼠刚爬上去,油瓶却意外地被打翻,它们吓坏了,惊慌而逃。
回到鼠窝后,三只老鼠纷纷开始推卸自己的责任。
最上面的老鼠说:“因为中间的老鼠动了一下,我才碰倒了油瓶。”
中间的老鼠说:“是最下面的老鼠突然抖动,影响到我了。”
最下面的老鼠说:“我似乎听到外面有猫叫,所以才会惊动。”
如果我们在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是先挑剔别人的过错,推卸自己的责任,这就是典型的“老鼠心态”。
《论语》有言:“小人无过,君子常错。”
意思是,小人总认为错的是别人,君子则常常反省自己的过错。
越是无能的人,越是爱挑剔别人,习惯性的从外部找原因,掩饰自己的过失。
而对自己多一分审视,对他人多一分理解,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更是不可多得的智慧和格局。
02
遇事向内求,是一个人极高的境界
鲁迅先生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善于解剖自己,更多的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他们懂得只有向内归因,才能向外成长,优于过去的自己。
相信我们都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束光投射在房间的墙壁上,然后把手放在光源的前方,此时墙壁上就会出现你手掌的影子。
如果你想让影子的形状大小产生变换,能直接在墙壁上操作吗?
很明显不能,你只能改变自己的手势。
就如《古兰经》中所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遇事向内求,从自身找原因的人,意味着他们在想着改变自己,而不是责备别人。
当年王阳明初创立心学,被许多人攻击称作是邪说异端。
他的弟子们愤愤不平,抱怨道:“他们不懂老师的学说,就随意评论。”
王阳明却说:“是我们做的还不够啊!”
之后,王阳明开始大力宣扬解说心学,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崇尚心学,逐渐与正统理学分庭抗礼。
有句话说得好:“责人先问己,恕己先恕人。”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向内寻求,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拓宽格局,走出人生困境,在一次一次的反思中,日益强大。
03
遇事不推责,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英国作家毛姆有一句名言:“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责任是最有效的方法。”
遇到事情,观心自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第一步。
更难得的是能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这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曾看过一个故事。
某天,有位妈妈带她刚念幼儿园的儿子去买水果。
在妈妈挑选水果时,儿子觉得十分无聊,就偷偷用手抠他面前的桃子,到家后,他才和妈妈分享这件“趣事”。
妈妈听后,二话不说就拉着儿子的手回到了水果摊前。
果真看到了很多被抠破的桃子,在和水果摊老板说明缘由并道歉后,便把这些桃子全买了下来。
儿子很是疑惑,妈妈解释说:“弄坏了别人的东西,我们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把它们买回家啊,还不能浪费,要全部吃完。”
接下来几天,餐桌上顿顿都有桃子,儿子吃得苦不堪言。
妈妈的教育缺失是错,儿子随意损害他人东西是错,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从头到尾,这位妈妈没有责怪自己的儿子一句,也没有逃避自己的责任,而是用自己的行为让儿子就此学到了什么是担当和责任。
古语有云:“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真正的强者,遇事不怕事,善于反省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主动承担责任。
有担当的人,行得正,坐得端,不缺骨气,不少志气;
负责任的人,站得直,走得远,心有底气,胸怀正气。
遇事不推责,是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
《小窗幽记》中说:“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
一个没有担当,只会推卸责任的人,注定走不长远。
人这一生,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
少指责他人,多审视自己,敢承担责任,做人清醒,行事坦荡,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