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教育名言
时间:2022-04-17 18:4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花开花已谢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韩愈教育名言
1.韩愈名人名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是韩愈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
业精于勤荒于嬉,出自韩愈的《劝学解》。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精于勤荒于嬉。有个很好的典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战国时期的苏秦,开始虽有雄心壮志,但由于学识浅薄,跑了许多地方都得不到重用。后来他下决心发奋读书,有时读书读到深夜,实在疲倦、快到打盹的时候,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去,刺得鲜血直流。他用这种“锥刺股”的特殊方法,驱逐睡意,振作精神,坚持学习。后来终于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2.韩愈 师说名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韩愈《师说》名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道:指儒家之道。受:同“授”,传授之意。业:指儒家经典。惑:兼指道与业两方面的疑难问题。本句大意是:教师是用来传播儒家治世之道,讲授儒家经典,解答各种疑难问题的人。这是韩愈给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师”所下的定义。作者仅用一个寥寥数字的判断句便从三方面精到地概括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范围,可谓言简盘赅,字字隽永。囿于时代的原因,他的论述总是以儒家的教育范畴为准则。摒除其局限而广言之,“道”与。“业”完全可以作新的理解。如果从传播正确的治国及人生道理,讲授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各种疑难问题这一新角度立论,则这一古训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名言语录
见唐·韩愈《师说》。这几句大意是:(人从师学习是向他学习儒家之道,因此)无论出身高贵还是贫贱,无论年长还是年少,儒家之道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韩愈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为师的准则——闻道。不管什么人,只要他精通儒家道统,他就是众人的老师。摒弃这种理论推崇儒道的偏颇,存其以能者为师的合理内涵,韩愈进步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有志不在年高,知识不分贵贱,谁掌握了真正的学问,谁就应该受到尊重,大家就应该向他学习。这就是~提供给我们的启示。
4.韩愈说过那些名言,好的加分
韩愈名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不必贤于第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选自(师 说)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已无待于外物之谓德。
—— 选自(原 道)
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 选自(原 毁)
麟之为灵,昭昭也。
—— 选自(获麟解)
龙须气成云。
—— 选自(杂 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选自(马 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选自(进学解)
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 选自(违 辨)
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
—— 选自(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灾害外者,皆已宾贡。
—— 选自(后二九日复上宰相书)
千百载乃一相遇焉!
故高才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
—— 选自(与于襄阳书)
若俯首 贴耳 ,摇尾 而乞怜,非吾志也。
—— 选自(应科目时与人书)
惟陈言之务去。
无迷其途,无绝 其源,终吾身而已。
—— 选自(答李翊书)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选自(送孟东野序)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为也,我则为之。
—— 选自(送李愿归盘谷序 )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 选自(送董昭序)
大丈夫文武忠孝 ,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 选自(送石处士序)
伯乐一过翼北之业,而马群遂空。
—— 选自(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杨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
—— 选自(圬 者王承福传)
驱而出之四海之外。
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
—— 选自(祭鳄鱼文)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 选自(祭十二郎文)
士穷乃见节义。
—— 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圣人无常师。 类别:学习
◦业精于勤,荒于嬉。 类别:学习
◦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类别:友谊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仰:抬头。俯:低头。对天、对人、对己都无愧。 类别:道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类别:读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类别:读书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类别:道德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类别:道德
◦事业无穷年。 类别:人生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类别:思想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类别:学习
◦事业无穷年。 类别:事业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类别:修养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类别:勤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 类别: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类别:教育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类别:学习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类别:学习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类别:友谊
◦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类别:道德
5.韩愈的师说中的名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 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告乎吾,吾从而师之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 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庚。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韩愈的教育思想
如果是答问答题,像我下面这么答即可:
韩愈提出的"业精于勤”,"提要钩去”,"含英咀华”,"由统要中”,"师素不师辞"以及"闳中肆外"等教学与学习方法,是一些符合教学与学习规律的正确见解,但是他的"崇儒卫道"则是封建糟粕。
(一)对教师问题的见解
1、教师的任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谓"传道"是指传儒家道统;所谓受业,是指使学生受到文化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所谓解惑,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答学生们的疑惑。以传道为首,以授业为次。韩愈强调教师的基本任务 是为恢复儒道的传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而且还包含了寓德育于智育的思想。
2、教师的标准
无论社会地位是高或是低,无论年龄是长或是少,谁掌握了道,谁就是教师。衡量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
他认为谁先值得道,谁有学问,谁就是教师。"由于对"道”:的某方面的造诣不同,由于对"业"的某方面的专攻不同,也许学生不一定不如教师,教师也不一定处处比学生高明。这破除了对教师的盲目迷信;而且还反映了闻“道"在先,以"先觉觉后觉",攻有专 "业",以"知"教 "不知。这一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师与生之间的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提倡人们要向德行高尚、学有专长的人学习,提倡互相为师,"教学相长"的含义。他的这一思想有利于扩大师资的来源,有利于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教师的职责,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德育与智育、教书与育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
(二)关于识别和培养人才的思想
1.只有善于鉴别而又培养得当,人才才会大量涌现出来。
韩愈这种识别人才与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是孔子"举贤"、里子"尚贤"思想的新发展,也是对封建贵族那种选人唯贵、用人为亲的腐朽思想进行的有力批判。
(三)关干教学与学习的思想
1、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
2、在博的基础上求精
韩愈在教学实践中领悟到了博与精的辩证关系。博与精是对立的统一,没有博,就不可能有精;没有精,博也只不过是一种大杂烩。教学时,老师要提出纲要,让学生把握住要点,引导学生探索其精微之处,融会贯通,领会其精神实质。
韩愈还提出教学要注意系统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以古人为师,不必拘泥于章句文辞,而是要学习古人文章中的思想、方法。他赞成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又反对沿袭剽窃,主张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7.韩愈教育思想的特点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号称“文人之雄”,曾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同时,韩愈又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韩愈,字退之,河南南阳(今孟县)人,生于公元768年,卒于公元824年。
其郡望昌黎,故自称韩昌黎。韩愈官至吏部侍郎,故后人也称他韩吏部。
韩愈的一生,曾从事过不少活动,应该提到的主要有三项: 一是“道济天下之溺”的反佛兴儒活动。这是当时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
韩愈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的中唐时期,他一生经历了代、德、顺、宪、穆宗五个皇帝的执政年代。这个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和藩镇割据的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
统治阶级认识到只有大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政统地位,才能形成适合封建统治阶级要求的意识形态,巩固其统治地位。韩愈自幼学六经百家之书,《旧唐书?韩愈传》记载:“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答李翊书》说:“始者非三代两汉之收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说明韩愈的世界观自幼就是在儒家学说的熏陶下形成的,成为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欧阳修说:“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
苏轼谓:韩氏“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浩然而独存”。(《潮州韩文公庙碑》)韩愈自认为在“抵排异端,攘斥佛老”,复兴儒学方面有“回狂澜于既倒”之功劳。
韩愈的政治观点反映在他的《原道》、《原人》、《谈荀》、《州孔子庙碑》等文章中,文中表达的是他的忠君、清政、兼礼法、重传统的一整套新儒学的思想。这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政治理论基础和具体内容。
他的反佛斗争中的批判精神,对当时的教育有积极的影响。 二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
韩愈提倡古文,是为了“文以载道”。古文运动与复兴儒学的目标是一致的,对我国古代教育是有好的影响的。
古文运动在意识形态方面主张儒家思想。古文运动在文体上排队自魏晋以来盛行的淫靡空泛脱离实际的陈词滥调,给古代教育教学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学风。
古文运动名为复古实则是革新。 三是与以上两项活动相济相成的教育教学活动。
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敢为人师,注重师道,传道授业。提携后生,在我国古代教育中也是有着很好的影响的,对形成我国古代优良教育传统,起着积极的作用。
韩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亲自执教之外,还表现在对科举制度和传统教育的批判上,并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观点,指出当时科举制度的流弊是:“有司者,好恶出于真心。”他认识到靠科举考试是选不到人才的。
同时他还提出了识别人才、培养人才的有见地的学说,如他在《杂说四"马说》一文中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这就是说,他认为人才总是有的,关键在于能否加以识别和扶持,只要善于鉴别又培养得当,人才就会大量涌现出来。
韩愈对当时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批评。他做四门博士时,请求恢复国子鉴生徒,要用学校来培养人才;做国子博士时,作《师说》、《进学解》,倡导尊师重道,指出成才之道;做国子祭酒时,奏请严选儒生为学官,整顿国学。
韩愈作《子产不毁乡学颂》,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地方教育的现象,歌颂郑子产的不毁乡学。他重视地方教育,在潮州做刺史时,拿出自己的薪俸兴办州学,发展地方教育。
【韩愈的教育思想】 韩愈的教育思想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为实现“古道”而提出的教育目的的学说;与其人性论观点相联系的关于教育作用的学说;尊师重道的“师说”;在《进学解》里及其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概括出来的关于教学思想方面的理论。 1、关于教育目的的学说 教育目的主要指培养目标,即人才的规格。
教育家的政治主张规定着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要求,政治主张往往就是他的教育目的。 韩愈的政治主张就是儒家的仁义之道以及“三纲”“六纪”之说。
他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是:忠君、清政、兼理法、继传统几个要点。为此,韩愈阐发了《大学》的“修齐治平”的观点,进一步将培养目标标准化。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自韩愈起《大学》的地位被提高了。韩愈在《原道》里引用了《大学》里的一段重要的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其意者,将以有为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将修心养性看成是万事之本。
强调:“诚意”、“正心”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朝以后,《大学》成为独立的儒家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一。
韩愈所说的“清政”,是指为官要廉政,政治要清明,要能除弊抑暴,目的是巩固封建国家的政权。 关于兼礼法,这里的礼指的是封建等级制度。
“仁”与“礼”是儒家思想中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两个方面。韩愈将礼乐刑政并提,做为治国之方。
他奉“六经”又通百家,是文人又兼官僚,修文事也治军事,因此,在治国问题上,他主张儒经与法律兼顾,刑政与教化并重。 礼乐是指思想文化、行为举止方面,刑政是指政治法律方面,两者不可或缺。
韩愈说的“传统”就是儒家的“道”,也就是体现“三。
韩愈10大经典名言,道尽人生大智慧,让你受益一生
韩愈10大经典名言,道尽人生大智慧,让你受益一生。
1.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语出唐韩愈《原道》。这句话是指一方面如果不堵塞,另一面就不能够就不能够流淌。原本是指如果不能够堵塞佛、老之道,就不能够使得儒学同行。。
2. 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语出唐·韩愈《昌黎先生集·平淮西碑》。“混为一谈”是指将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谈论,将其当做同样的事物一同谈论。
3.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语出韩愈《师说》。老师的作用就是传授知识,讲授道理以及解决问题的。
4. 际上也就失去了教师的资格。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语出唐·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燕、赵:是战国时期的两个诸侯国。燕的都城是蓟北京。;赵的都城是邯郸。燕赵指今京津冀一带。燕、赵这些地方自古就称多有慷慨重义、悲壮高歌的豪侠仁杰之人。“感慨悲歌之士”也指有抱负有才能而无所遇合、不得施展的人。
5.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语出唐·韩愈《杂说四·马说》。伯乐:春秋时秦国人,以善于相马著称。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产生并自在着,但伯乐这样的人却不是常有的。指出善于识别人才者能发现杰出人才;杰出人才是常有的,能发现和使用杰出人才的人却不常有。
6. 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
语出唐·韩愈《答刘正夫书》。具有才能的人并非有其他什么特殊之处,只是有自己独立见解并能够有所建树,而不因循沿袭守旧这样的人。这句话指出“能者”的一大特点是能独立自主地创新、创业。
7. 当官而行,不求利己。
语出唐朝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为官做事情,并不贪求与自己的私利。
8.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语出唐朝韩愈《谢自然诗》。人生长在万事万物之中,以智慧和见识最为贤能。
9. 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心。
语出唐朝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能够让自身拥有快乐,比不上能够使得内心没有任何忧愁。
10. 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隐约易其心。
语出唐朝韩愈《省试颜子不贰过论》。不因为富贵妨碍他的道义,不以名位改变他的心志。
- 上一篇:英文的关于英语的名言
- 下一篇:美丽的祖国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