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名句赏析

时间:2022-04-18 02:2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正北方网 | 评论: 次 | 点击:

长歌行名句赏析

1. 《长歌行》的句子赏析

【简介】

【标题】:长歌行 (xíng)

【年代】:汉

【作者】:汉乐府(民间诗歌)

【选自】:宋 郭茂倩收编的《乐府歌词》汉代民间诗歌

【内容】: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huā)叶衰(shua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题】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为了押韵,文里可按古音读cui.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注评】

『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日:太阳。晞:晒干、天亮,引申为阳光的照耀。○描绘葵的形象。托物起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的阳光散布恩惠。 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泽:恩惠。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对春天的礼赞。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 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时常。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衰:衰老,衰败。○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时:名词,时候。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可译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气了。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意即勤奋。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副词,表示动作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一。可译为“空”。伤悲:悲伤。○归结为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情景动人。

【译文】

1)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

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

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

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

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白白悔恨了。

2)院子里长着青翠碧绿的蔬菜。

等到太阳一出来,菜叶上的露水就被晒干了。

温暖的春天在散布她的恩惠。

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壁壁生晖。

时常担忧秋天的到来。

花啊,叶啊全都枯萎了。

千百条江河都滚滚流向东海。

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返回?

年富力强时不努力发奋作为。

等到年老体衰时就只能空自悲伤。

中心思想:这首诗是触景生情之作,表达了诗人劝导世人要珍惜人生,不要虚度光阴之情。

2. 乐府长歌行的名句赏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反而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中心

前四句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说明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且一去不复返,后一句直抒胸臆,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

3. 长歌行名句欣赏

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

人生也是如此。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悲伤难过也是徒劳。

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

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

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焜黄华叶衰。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不应浪费时间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

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写到整个自然界。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老大徒伤悲,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结束全诗。

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4. 《长歌行》的句子

长歌行①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②,朝露③待日晞⑨.阳春④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⑤至,焜黄⑥华叶衰.百川⑦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⑩不努力,老大徒⑧伤悲.①长歌行:汉乐府曲牌名.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本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另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向日葵即其中之一.此外,蒲葵也可简称.“葵”,用蒲葵叶做成的扇子称“葵扇”.③朝露:清晨的露水.④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⑤秋节:秋季.⑥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读音同“花”. 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但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所以我们认为,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所以读shuaī)⑦百川:大河流.少:年轻.老:老年.⑧徒:白白地 .[1]⑨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⑩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⑪老大:年老.(指年老了[2],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此句话指到指年老了,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了.)译文菜园里长绿色的的葵菜,晨露待到阳光一照就干了.春天的阳光向万物散布着恩惠,万物充满着生机和光泽.时常让我担心是秋天来得太快,花和叶就要枯黄和衰败.成百上千的河流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能再向西回流?如果少壮年华时不发奋努力,到了年老时只能徒然哀伤叹息.来自《初中文言文全解与赏析》。

5. 【要《长歌行》诗句】

长歌行 【标题】:长歌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内容】:--------------------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注评】 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日:太阳.晞:晒干.○描绘葵的形象.托物起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泽:恩惠.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对春天的礼赞. 常恐秋节至,焜(kǖn)黄华叶衰. 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时常.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衰:衰老,衰败.○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时:名词,时候.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可译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意即勤奋.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老年时期.徒:副词,表示动作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一.可译为“空”.伤悲:悲伤.○归结为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精警动人. 【译文】 园圃里葵菜郁郁青青, 叶上的露珠迎着旭日闪光. 春天把雨露洒遍原野, 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最担心的是秋风乍起, 花谢叶落又是满目凋残. 江河奔涌啊东入大海, 岁月流逝啊有去无回. 人生少壮不努力奋斗, 暮年悲伤可惜悔之晚矣.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

6. 长歌行 赏析

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诗今译] 园中的葵菜啊郁郁葱葱, 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长歌行的赏析: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内含哲理、感悟人生的诗作。通过描写季节的交替和生物的荣衰,感叹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进而劝诫人们,要利用年轻力壮时的宝贵年华去努力进取、奋力拼搏,切莫因虚度光阴而落得老来后悔。

尤其是最后两句,不仅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而且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很有勉励作用。这首诗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第五、六句,从相反面去写大自然,即由盛而衰、由生长而消亡、由少壮而老大。

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但植物可以周而复始,而人的时光却不能倒流,诗人在这里插入第七、八句,用百川东流入海再不西归为喻,把要从正面讲的道理,委婉曲折地从侧面表达出来。

这样,既把要讲的道理加深,又把服人的力量加强,从手法上讲是“蓄势”,从构思上讲是以“浅出”来体现“深入”。最后水到渠成的归结成九、十两句,我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乐府” 作为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武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7. 长歌行 赏析

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诗今译]

园中的葵菜啊郁郁葱葱,

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长歌行的赏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内含哲理、感悟人生的诗作。通过描写季节的交替和生物的荣衰,感叹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进而劝诫人们,要利用年轻力壮时的宝贵年华去努力进取、奋力拼搏,切莫因虚度光阴而落得老来后悔。尤其是最后两句,不仅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而且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很有勉励作用。

这首诗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第五、六句,从相反面去写大自然,即由盛而衰、由生长而消亡、由少壮而老大。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但植物可以周而复始,而人的时光却不能倒流,诗人在这里插入第七、八句,用百川东流入海再不西归为喻,把要从正面讲的道理,委婉曲折地从侧面表达出来。这样,既把要讲的道理加深,又把服人的力量加强,从手法上讲是“蓄势”,从构思上讲是以“浅出”来体现“深入”。最后水到渠成的归结成九、十两句,我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乐府” 作为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武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8. 长歌行 赏析

长歌行

汉-乐府诗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注释]

1.老大:年老。

2.徒:徒然。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9. 谁能鉴赏一下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

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

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

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

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汉乐府·长歌行》赏析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歌。不少评论文章这样认为:诗人由园中想到自己,想到青少年,鼓励大家都应当珍惜时间。我觉得这样的评论固然不错,然而仅仅如此,我们好像还未能因此获得更多的教益。这里不揣冒昧,想谈谈拙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先解释诗中不太好懂的几个词语: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2.葵:冬葵,我国古代蔬菜之一,可入药。3.晞:天亮,这里指阳光照耀。4.阳春:温暖的春天。5.布:给予。6.焜 (kūn)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7.华:同“花”。8.徒:只,也有人解释为“白白的”。

下面用白话翻译这首诗:

绿色园圃中的冬葵啊,

叶片上滚动着颗颗露珠,

它们在等待着朝阳的洗礼。

看,那温暖的春天,

给人间施恩布德,

它为万物带来了光辉。

但那冬葵却担心秋季的到来,

那时它的花叶会很快衰败。

唉,百川都流入东方的大海,

什么时候才能西归?

我们年轻时如果不努力,

年老后就只能伤悲!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这首诗。

首先,用形象而浅显的比喻,比喻人生的短暂。有人说,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歌。而它是用怎样的手法来咏叹人生呢?我们认为,此诗从头到尾是以美景不常在与百川不倒流这些人所共知的现象,来比喻人生也只能由小到老而决不会再由老到小的;其初衷是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有所作为。

1.前6句共有两个比喻:“园中葵”绿色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期待朝阳的照耀,结果它终于等来了春阳的光辉;这分明在告诉读者,人生也一样,我们都是在父母等亲人的哺育下逐渐成长起来的。这是第一个比喻。但“园中葵”是不会永远艳丽的,秋天一来,它就花落叶衰,失去昔日的光彩;这分明又告诉读者,我们每一个人也像“园中葵”那样,都会被无情的时间折磨到由盛而衰,由小到老的。这是第二个比喻。

从七八两句开始,喻体由“园中葵”转成百川流到东海后再不西归了,而本体则是我们人的一生只能从小到老,却永远不可能从老再到小了。诗写到这里如果戛然而止,读者也会从中想到什么的。但诗人大概担心人们曲解他的意思,于是干脆最后又写了两句,斩钉截铁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样一来,前8句就全成了喻体:“园中葵”是由盛到衰的,百川是只能东流不能西归的。而后两句就成了本体:人年老后就再不能回到年轻时了,所以,只有珍惜时光,趁年轻时努力奋斗,才能有所作为。

2.用鲜明的对比,激发读者的奋斗精神。

前4句写的是阳春美景:你看,春天的早晨,“园中葵”的绿叶上滚动着圆圆的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多像生机勃勃帅男靓女呀!可是,凄凉的秋季一来,“园中葵”的绿叶迅速枯黄凋零,失去了昔日的绚丽光彩。这里作者运用的正是强烈对比的手法。

接着的两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同样是以浩浩荡荡东流的欢快与难以西归的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更是运用对比手法的点睛之笔,写出了蕴藏在作者胸中很久的那种不吐不快的声音。

3.留有余地,发人深思。

应该说,这首诗的作者是精通哲理的。他高瞻远瞩,简直是站在宇宙的最高峰来俯瞰人生的。你看,整个自然界是这样的:时空不停地变换,四季是春夏秋冬,万物是生老病死。但是,有人读了这首诗会问:作者用“园中葵”由盛到衰与“百川”只能东流不能西归来比喻人生,认为人生也是如此;可是,“园中葵”第二年却仍然可以焕发出勃勃生机,“百川”虽然不能西归,却也可以在东海中照样滚滚流淌,可人则逝去后不会复生。这样的比喻是否有点牵强附会?

我要说,这正说明作者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是无限广阔的。

读者可以这样想:“园中葵”虽然在秋季到来时枯黄萎缩了,但它曾经有过青春的艳丽与辉煌;“百川”虽然不能西归了,但它也曾有过浩浩荡荡流向东方的气势和声响。如果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在少壮之时不曾努力过,因而也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一点有用的东西,那么,这样的人生除了“伤悲”,还会有什么意义吗?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生不伤悲呢?英国著名的诗人威廉·布莱克写道:“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如果我们也能像蜜蜂那样辛勤地飞来飞去,在百花园中采蜜,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如“园中葵”与“百川”一样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也许有的读者会悲观的想:“园中葵”虽然枯黄萎缩甚至死去了,但第二年却仍然可以焕发出勃勃生机,“百川”虽然不能西归了,但它还会在东海中流淌;而人呢?再努力也不会死而复生呀!所以,不努力诚然是“伤悲”的,但努力的结果,还不同样是“伤悲”吗?可是,聪明的读者会使他们很快醒悟:“园中葵”虽然第二年又生长出来了,可它已不是去年那株“园中葵”了;“百川”虽然还在流淌,可它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们由于生前的努力而滋生的后代、创造的物质与精神,难道不是也如同“园中葵”与“百川”一样,又获得了新生吗?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井蛙之见,相信众多读者自会有更深广的思考与遐想。

总之,我觉得《长歌行》这首诗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写作艺术上看,都使人受益匪浅,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研究的。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