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朱家角古镇优美的句子

时间:2022-04-18 10:1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五色石文斋 | 评论: 次 | 点击:

赞美朱家角古镇优美的句子

1. 描写青浦朱家角古镇 300字

青浦古镇和朱家角是著名的江南水乡,青浦附近有仿古园林“大观园”,模仿红楼梦中描写的大观园的格局,有一定的规模,是上海新近建筑的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大观园附近就是上海地区最大的湖泊淀山湖。

南翔“古漪园”,明代建园,环境幽静,有逸野堂、湖心堂、戏鹅池和古经幢等,还有台阁楼榭和不少古树名木,属于小型的江南式园林。园内有一个补阙亭,亭子独缺东北角,俗称“缺角亭”,是为了纪念1931年东三省沦陷不忘国耻而建。

松江县是古代上海的县府所在地,主要的古典式园林有醉白池。醉白池是一个以水景为主的古典园林,园内多有古树,还有明清时期的松江名人的刻石画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吴县同里古镇吴江同里古镇民居不少,这里的面积要比周庄大,虽然这里的古民居不像周庄是全部沿河而建,分散各处的古民居反而给人一种空间更加开阔的感觉。

同里的河道比周庄的更宽,青石板铺路,河的两边全部是栏杆。在同里最为著名的是“一园、两堂、三桥”:一园指江南名园退思园,退思园在不大的面积中进行了非常巧妙的安排,从而使得一个小小的园林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变化,给人一种移步换景的感觉;三桥指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同里镇和周边地区的群众无论是小孩满月还是喜庆婚嫁,都要到三座桥上走一走,以图吉祥如意,多年来已沿袭成俗。据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表明,自1983年以来,已经有50余部影视剧在同里拍摄过外景,这真是令人羡慕的纪录。

现在同里古镇常常举行一些民俗活动,向游客展示婚嫁喜庆、捕鱼、水乡风俗等活动。

2. 描写江南水乡的优美句子有哪些

1、江南水乡的路 轻柔细雨,水波荡漾,这便是江南水乡;曲曲折折,青青幽幽,这便是江南水乡的路

2、此刻,我已坐在江那头的亭阁里了。忽然又觉,江南是乌漆格子里半躲半藏的姑娘。冉冉檀香透过窗,眼前的江南,宛如一幅浓墨浅彩的水墨画。圆石桌上,一杯热茶冒着热气,与烟雨混在一起,看不分明了。是那“姑娘”饮过的吗?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滴滴红粉泪,溅落在水墨画卷上,是江南的温柔。云鬓花颜,泪光潋滟,此恨绵绵,都在江南。

3、早起的人们或忙碌在田间 ,或垂钓于岸旁 。船舶在竞相往返, 鸟儿在枝头歌唱, 鸡鸭在水面嬉戏, 船娘在清洗衣裳, 美丽如画的江南, 繁荣和谐的水乡。

4、江南的房子总是双层的小楼,我在一座石桥下船,慢慢踱上桥时,江南的景色也慢慢展露在我眼前,登上桥顶,便能看到江南的河道,两岸坐落着许些房子,望过去是青白的交相辉映,好像一直延伸到天边,高大的柳树遮住阳光,倒映在水中的影子,朦朦胧胧的好似梦中。

5、江南是这样的温柔,哪怕耀眼的阳光,在她这里,也是那么的柔和,她就像温柔的女子,高雅,清新。

6、静谧的风拂遍整个江南,枯藤老树昏鸦的悲凉,小桥流水人家的悠远,荷叶田田的欢乐,就在这无数的瞬间,江南又幻化出另一个净洁的世界,他概括了江南的轮廓。江南,这个多愁善感的天堂孕育出了淳朴、善良的人类,无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还是吟诗作对、琴棋书画的兴趣爱好;无论是精致美观,令人津津乐道的美食文化,还是巧夺天工的园林艺术,独特的水乡文化底蕴正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浓厚的文化气息传遍世界。

7、漫步在青砖石上,渴切想记住江南的每一个细节,一草一木,似乎都带有那份淡定的气质,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

8、女子造就了江南。在江南,女了不仅仅温婉多情,还多才多艺。绣花与歌唱,仿佛与生俱来。其实,最爱看的就是江南女子做诗。如诗之画自成诗,女子笔下的小诗更增添了江南的风韵。女子让江南充满了一种灵动的美。如果你立足一窗前,静静观赏一女子梳发,你会发现时间可以过得这么精致;如果你跟随一江南女子穿越一条古道,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是风景。有了女子才有了完整的江南。

9、如果说江南周庄的夜色是一位温婉的女子,那么在遂宁涪江边的夜色就是一位充满了阳刚之气的小伙。如果说江南的夜色为我们演绎的是一首首琵琶曲,那么涪江的夜色就是一曲曲激烈的锣鼓!

10、踏着蔓蔓的青石小路,回忆着幼时的江南,也如同这般地清雅,两边的河道停泊着密密的扁舟,几个船夫稀稀疏疏地摇着船,等待着游客,他们身上散发着朴质的纯真,有着江南最古老的品质。

11、天下着蒙蒙细雨,让整个江南蒙上了水汽,也为江南增添了迷蒙与神秘。夹杂着雨滴,我踏进了苏州的园林,这些融汇了古典艺术的建筑,是江南与世无争,清新淡雅的最好代表,它没有故宫的霸气,它是在外漂泊久了的人,最温暖的家,淡雅而又玲珑,凭栏木雕,镂空花窗,亭台楼阁,园林的美,是江南最好的诠释

12、小调造就了江南。也许弥漫在江南瓦片之中,草荇之间的不仅仅有湿漉漉的气息,更有腻人的小调。虽说她腻,但腻得好听,沁人心脾。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南人天生就不是唱秦腔的,他们婉转空灵的 歌声更像是在与自然对话,无需声嘶力竭,只需娓娓道来。无论是深闺女子,还是豪爽渔夫,无论是卖油纸伞的老叟,还是吖吖学语的孩子,小调是他们的日常用语,歌即是话,话即是歌。有了小调才有了完整的江南。

13、眼前的这片红色在我面前仿佛荡漾起了一圈圈红色的涟漪,这就是江南人的文化吧!一个安静的城市至少会因为还存在着这些红色的生命不会埋没、消失,是文化构造了江南,是艺术深化了江南,是感情完美了江南。外婆说,剪纸是需要耐心、细心与恒心的,江南的娴静、高雅是江南人细腻的感情铸造的,是无数年来点点滴滴的文化堆积成的结晶。她拥有着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梦想穿梭在世界的天空。

14、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那锐利的兵器——剑,也是源于江南的吴越。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我一度大惑不解。

15、伫立于江南的灵土,仰望冥冥天空,风烟俱净,澄澈得如一汪清水。漫漫岁月中流淌着江南水乡的清秀,江南古镇的恬静,江南雨巷的幽深,江南文杰的的灵韵,小桥,流水。

3. 我的家乡朱家角古镇500字

我去过许许多多的地方:香港、大连、青岛、上海等,但我最喜欢我的家乡——丰城市的一座小村庄。那儿一年四季景色诱人,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从土里悄悄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四处张望。草地上的野花五颜六色:红的、绿的、白的、蓝的,形状千奇百怪。山上的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映山红也绽开了红红的笑脸。一团团,一簇簇,就像火红的焰火,格外引人注目。田里的农民伯伯辛苦地插秧,看着绿色的秧苗随风起舞,农民伯伯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夏天,草木茂盛。小草长得格外精神,微风拂过,依然笔挺地立在草地上。树木长得更加葱郁了,原来又嫩又短的小树枝,现在变得又坚硬又粗壮;原来又小又嫩的叶子,现在变得又大又翠绿了。树上的知了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当然,夏天也少不了游泳。每到下午,孩子们一丝不挂地跳进小河里,有的尽情地打水仗,有的在大人的帮助下学游泳,还有的套着游泳圈在“狗刨”呢!

秋天,小草枯黄了,不像春天那么娇嫩,也不像夏天那么顽强,它现在就像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生命的终结。秋天也是稻田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又开始忙碌起来——收割,打谷,筛选。看着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大米,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果树也是一派丰收的景象:柚子树的柚子又大又圆,香甜可口;梨树上的梨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树上的桔子、柿子你挤我碰,把树爸爸都压弯了腰。

冬天,银装素裹。雪花在空中飞舞,落在树上,像给大树穿上了一件雪白的棉袄;落在稻田,像给稻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孩子们堆的雪人可美了!两个雪球一大一小,大的当身子,小的当头,两根树枝当手,一根长长的红萝卜当鼻子,两颗圆溜溜的纽扣当大大的眼睛,一个铁桶当帽子。它的样子既像《木偶奇遇记》里的匹诺曹,又像《植物大战僵尸》里的铁桶“僵尸”。孩子们还有的在雪地里滚雪球,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赞美朱家角古镇优美的句子

朱家角,并非只是上海一角,而是整个江南,一个世界

前次介绍过江南古镇木渎,这次带大家游一游朱家角古镇吧。

朱家角,并非只是上海一角,而是整个江南,一个世界

朱家角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通要道,318国道横贯全境,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地铁、公交,多条线路可以到达。

具体地说,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紧靠定山湖风景区。东临西大盈与环城分界,西濒定山湖与大观园景区隔湖相望,南邻沈巷镇,北与江苏省昆山市淀东接壤。距青浦镇6公里,离上海市区48公里。

号称“上海第一大镇”的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沪郊好莱坞”之誉,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俗称“角里”,原名朱家村。

朱家角风景优美,物产丰裕,民风淳朴,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建,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

朱家角,并非只是上海一角,而是整个江南,一个世界

朱家角古镇,桥多、弄多、角多,呈现出浓厚的水乡文化气息。走在古镇上,仍然可以看到古香古色的明清时期街市、建筑和古朴的风土民情。放生桥、城隍庙、一线街、圆津禅院、课植园等名胜古迹,依旧散发着浓郁的文化韵味。悠久的历史文化,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

从清代金石学家官至刑部右侍郎的王昶,到上海申报的创始人席裕福,从御医陈莲舫到清末民初著名小说家陆士谔,从南社女诗人陆灵素到著名实业家蔡承烈……朱家角可谓人才济济,名家云集。

北大街又称“一线街”,被誉为“上海明清第一街”,距今有400多年历史,是朱家角一条主街,串联了古镇各个景点,街道虽不宽敞,但两旁店铺林立,不乏百年老店和名店。狭窄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小路蜿蜒不断。茶楼酒楼、米行肉铺、南北杂货,百业俱兴;传统手工作坊、种类繁多;花鸟、陶瓷、书画、古董、土特产、工艺品、特色小吃,目不暇接。

最负盛名横跨于漕港之上的放生桥, 始建于明隆庆五年,由慈门寺一僧人募建。于嘉庆十七年重建,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放生桥为五孔石拱桥,桥长70.8米、宽5.8米,结构精致美观。为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石拱桥,也是古标志性建筑。

朱家角,并非只是上海一角,而是整个江南,一个世界

明清时期,每月农历初一,当地的僧人到桥顶举行仪式,将一筐一筐的活鱼投入河中,表示对生命的尊重。关于放生桥还有一个传说,观音菩萨路过这里时,看到一渔夫捞起一条金色的鱼。其实这条小鱼就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菩萨让渔夫放回湖里。渔夫将小鱼放生,得到了观音的点化,成了罗汉,后来建桥取名为“放生桥”。

课植园位于朱家角西井街119号,以前叫“马家花园”,是当地马雯聊的私宅,它是朱家角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建于1912年,据说耗时15年左右才竣工。占地面积96亩,花费30多万银元。园内分为课园和植园,寓意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课园是生活学习区,植园是娱乐耕作区。园内布置既有明清园林的样式,也有近代民国的风格。

圆津禅院,位于曹河街187号,修建于元代,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圆津禅院为朱家角著名古刹,寺内塑有辰州圣母像,故又称“娘娘庙”。禅院临街,却显得十分幽静。院内结构小巧,佛像不多,但都精雕细刻,光彩耀目,庄严肃穆。花10元门票,便可登楼到达楼顶,远眺近望,古镇胜景尽在眼底。

朱家角,并非只是上海一角,而是整个江南,一个世界

​大清邮局位于西湖街35号,是目前华东地区唯一留存的清朝邮局遗址,也是朱家角古镇的名片之一。大清邮局建于1903年,清朝光绪年间,清代上海地区十三家通邮站之一。经过整修后的邮局,保持了原有的格局,占地100多平方两层楼房,展览室收藏着各种邮票,再现了古镇邮驿的百年沧桑。

在城隍桥西北侧,有一座城隍庙,它是青浦城隍行宫,属于中国本土教(道教)。庙中间为头门、戏台、大殿,旁边有小曲​溪​,杨柳桃李随处可见,布局雅致。

位于西井街121号的上海全华水彩艺术馆,创立于2006年,艺术馆由我国老一辈水彩画家,近年来在国际上获奖的,国际水彩画界陈希旦老师亲自主理,这里是“水乡”和“水彩”的完美结合。游客和书画爱好者不出国门便可欣赏到国际水彩画精品。

上海手工艺展示馆,集结了上海各地工艺美术大师的经典作品,是北大街文化工艺类店铺的旗舰店。有书画、陶瓷、竹木刻、皮塑、琉璃等。

朱家角,并非只是上海一角,而是整个江南,一个世界

​大新街的童天和国药号,在朱家角是最有名的百年老字号药店。药号由清代宁波童氏创建,与上海百年老店童涵春国药店为同宗。童天和坚持采用地道的药材,济世的理念,曾联合当地名医做善事,经济困难的病人,可赊账取药,特别困难的尚可酌情减免药费。如今的童天和,在朱家角一带仍然名气很大,深受百姓信赖和称赞。

位于放生桥畔漕港河边的慈门寺,就是清华阁十二景之中的“慈门杰阁”,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原名叫做“明远庵”。明嘉靖时期毁于兵战,后重建大雄宝殿。明万历三十九年,赐寺名为“护国明远慈门寺”,赐乌斯藏大士一尊,经十二部,并建造了观音阁和藏经阁,珍藏两件御赐镇寺之宝。后因战乱,寺庙逐渐衰落,民国时期改为医院,仅存大殿钟楼等建筑。百年老店涵大隆酱园的后院,是重建的慈门街,内有文昌阁、龙泉地、九碑廊等,现为集商业旅游娱乐为一体商贸城。

在古镇入口处,有一座人文艺术馆,艺术馆以美术作品展览为主,辅以人文展示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场所。

位于北大街295号的扎西达娲藏文化体验馆,是上海唯一一家藏文化体验馆。通过体验藏族同胞衣食住行和信仰,可了解高原文化的神秘和纯净。

朱家角,并非只是上海一角,而是整个江南,一个世界

​漫步这里的一条条街,走过这里的一座座桥,我越来越觉得朱家角并非只是上海的一角,而是整个江南,一个世界!

(文/庞建宏)

欢迎走进“五色石文斋”。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关注,也欢迎您分享、评论。在这里随时有精彩的文章发布。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