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的名言
时间:2022-04-18 16:0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亦君说书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邓亚萍的名言
1.用一句名言概括邓亚萍的事迹
皇天不负苦心人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都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对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2.邓亚萍公开课上讲的成功名言
邓亚萍:(很可爱地笑)对!我觉得是天生的一种性格吧!我7岁的时候就已经拿河南省(少年组)的冠军了。那时与我同龄的一批队员都进河南省队了,可我还没进省队,人家不要嘛,后来才进入市队。所以很不服气,心里都是憋着一股劲儿的,训练得也更苦。
记者:你不但“犟”,好像从小就挺自信?
邓亚萍:对,我从来不认为我不行,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打球的成绩一直不错的缘故吧。我从来没对自己失去过信心或者想放弃。不管你说我怎么样,我总能找到我自己行的理由。我有我个儿矮的好处,你有你个儿高的好处,没关系!
记者:看你打球时眼神挺凶的,打出好球你喊“漂亮”时,那个声调也够特别的。为什么在场上会那么“凶狠”?是有意的吗?
邓亚萍:(回味地笑)很多时候都是来自情不自禁,是很自然的一个流露。因为在场上你不可能装什么。那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一种气势上的鼓励。
(神情凝重起来)每打一场球,都像是在悬崖边上的感觉。因为即便你赢了球,别人都不一定看重你、看好你,何况你要输球?所以,我就是要打服别人,让别人信服。那种压力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一上场时,那种杀气呀,那种拼劲呀,你才会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成长过程,都与大家后来认识的邓亚萍有关。没有这段经历的话,我相信我不会是今天的邓亚萍。
记者:为什么你能在一个可以说是顶峰的状态保持那么久?
邓亚萍:因为我不希望让别人有机会。我只要能赢你的,就决不会输给你。无论是什么样的比赛,大的,小的,只要上场,我就要百分之百地付出。我就是要给对手造成一种压力,那就是邓亚萍是不可战胜的。
记者:要给对手造成这样的压力,需要实力。
邓亚萍:对!时间一长,对方就会想,我从来没赢过你,我有什么信心来赢你?对我来讲,我从来没输过你,我有什么道理输给你?就这意思,那么你的“势”就出来了。
记者:能不能总结一下你成功的经验?
邓亚萍: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我能管住自己。我一旦设定了目标,绝不轻易放弃。也许这就是我成功的一个经验吧。
记者:你怎么看待输呢?
邓亚萍:我凭什么输给你呀?我不比你傻,不比你笨,我训练比你刻苦,中国乒乓球队这种训练的条件,科研力量对你的帮助,教练、陪练、医生、后勤所有的一切,任何一个国家都没办法比,你说我为什么输给你?总得让我有个理由吧!
3.邓亚萍说过的话
1:我只要能赢你的,就决不会输给你。无论是什么样的比赛,大的,小的,只要上场,我百分百付出。我就是要给对手造成一种压力,那就是邓亚萍不可战胜的。
2: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我能管住自己。我一旦设定了目标,绝不轻易放弃。也许这就是我成功的一个经验吧。
3: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取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4,我总能找到我自己行的理由
5,我就是要打服别人,让别人信服
6,我就是要给对手造成一种压力,那就是邓亚萍是不可战胜的
7,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我能管住自己。我一旦设定了目标,绝不轻易放弃。也许这就是我成功的一个经验吧。
4.你最欣赏邓亚萍说的哪句话
邓亚萍说:办2008年奥运会不是为了“金牌第一”
全国政协委员邓亚萍说,夺取金牌仅仅是举办奥运会的一个指标,而绝不是全部,奥林匹克最重要的宗旨是“重在参与”。
这位曾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的乒坛名将说,国内外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国体育军团时,喜欢说“中国将要拿金牌第一”之类的话,在外界造成了“中国办奥运只重视拿金牌,而且一定要拿金牌第一”的错误印象。
“这些媒体的报道错误地解读了北京举办奥运会的目的,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邓亚萍说。她现在的身份是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主任助理。
邓亚萍透露,英国等一些国家的奥委会已经提议,要联合阻止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08年奥运会上夺金。
5.邓亚萍的具体事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 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 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36613364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诚信故事
那是邓亚萍在清华即将毕业的前夕。有一天,她找到语文老师请他帮助修改哲学课的总结。这份哲学总结足有四五千字,内容很充实,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能联系实际用哲学观点分析打球的战略战术。
几天后,语文老师把改过的文章给了。又过了几天,语文老师在校园里遇到了她,邓亚萍一方面表示对语文老师的谢意,同时又很认真地对他说:"我把两份总结都交给了哲学老师,跟老师讲清楚了其中一份是我自己写的,另一份是请语文老师修改过的。"
一篇哲学文章,请语文老师修改,按理说修改后就可以当作自己的"原创"交上去了。语文老师绝不会去质问邓亚萍,为何不说明是经老师改过的;哲学老师更不会质疑她是否请人家修改过。一切显得那么自然。但是,邓亚萍竟把修改前后的两篇文章一齐交给了哲学老师,还如实说明了请语文老师做过修改。这就是诚实的邓亚萍,这就是邓亚萍的诚实!
惟有这样的诚实,才会有她的事业,她的辉煌,她的人格力量。试想,在学业上不老实的人,焉能成得了"邓亚萍"?
[编辑本段]邓亚萍经典语录
1:我只要能赢你的,就决不会输给你。无论是什么样的比赛,大的,小的,只要上场,我百分百付出。我就是要给对手造成一种压力,那就是邓亚萍不可战胜的。
2: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我能管住自己。我一旦设定了目标,绝不轻易放弃。也许这就是我成功的一个经验吧。
3: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取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6.谁告诉我
童年时期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拍换成了铁拍。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运动员时期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像连珠炮一样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有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7.你最欣赏邓亚萍说的哪句话
邓亚萍说:办2008年奥运会不是为了“金牌第一”全国政协委员邓亚萍说,夺取金牌仅仅是举办奥运会的一个指标,而绝不是全部,奥林匹克最重要的宗旨是“重在参与”。
这位曾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的乒坛名将说,国内外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国体育军团时,喜欢说“中国将要拿金牌第一”之类的话,在外界造成了“中国办奥运只重视拿金牌,而且一定要拿金牌第一”的错误印象。“这些媒体的报道错误地解读了北京举办奥运会的目的,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邓亚萍说。她现在的身份是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主任助理。
邓亚萍透露,英国等一些国家的奥委会已经提议,要联合阻止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08年奥运会上夺金。
9岁才送儿子练乒乓,看看邓亚萍是怎么巧妙教育儿子的
中国体育史上,邓亚萍永远占有一席之地。她曾称霸世界乒坛8年,拿过18个世界冠军,压得所有对手都没有出头之日。退役后,她嫁给了原国家队男乒主力,世界冠军林志刚。14年前,两人生了个宝贝儿子,起名林瀚铭。
一般人可能认为,两位世界冠军的儿子,那必须继承他们的衣钵,肯定打会走路就开始练乒乓了吧。然而事实上,邓亚萍是一位难得的民主妈妈,为了让儿子练乒乓她没少动脑筋。和所有“鸡”娃学艺术、体育的妈妈一样,邓亚萍也遇到过孩子不想学的问题。
刚柔相济,严慈兼施
一开始,小林的兴趣在篮球。小男生觉得打篮球比较酷,投入了很多精力去打篮球。眼看孩子快9岁了,还没定性,邓亚萍很着急。她心平气和地把儿子叫到一边,跟他谈:儿子,你看打篮球,身高你能赶得上姚明不?打篮球身高起码得1米9吧,看样子你也长不到那么高。(邓亚萍身高1米55)。你要坚持打篮球,很难打出名堂。
但是我和你爸都是打乒乓球的,如果基因能起那么一点作用,那你在乒乓球上也会有点儿天赋的。
经过妈妈的商量加忽悠,最后小林还是下定了决心,选择了打乒乓这条路。
父母一般都希望孩子能“子承父业”,尽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鸡"娃。
就像郎朗一定会教孩子学钢琴,姚明一定会教孩子打篮球,这都是人之常情。
父母的期望固然没错,但是不跟孩子商量,强制要求孩子一定要学,可能孩子小的时候还好摆弄,等他们大了难保不逆反,认为这都是父母要我学的,不是我真心想要的。到那时,再来跟娃掰扯,就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了。
说起来,爹娘是双料世界冠军,亲妈更是退役乒坛大魔王,邓亚萍能等到孩子9岁再让孩子决定到底学什么,已经非常能忍了。
就这样,小林正式拜老妈为师,开始学习打乒乓。他学习乒乓的年龄不算早了,已经有不少同龄的孩子比他打得好。
邓亚萍说,儿子一开始对乒乓球也不是特别喜欢,为了让儿子热爱打乒乓,邓亚萍使了一个狠招,非常值得所有父母学习。
她说,人的天性就是喜欢赢,如果能让孩子一开始就尝到胜利的果实,那孩子就会喜欢上打乒乓了。
邓亚萍说,甭管多小的小孩,最开始打球肯定会输,所以她就教孩子一些方法,让他能赢。
打乒乓最直接的赢球方法就是发球得分。为此,她让小林花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啥也不干,就练一个点位的发球动作。小林咬牙坚持了下来,果然尝到了胜利的滋味。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实际上,小成功才是大成功之母。学任何一样东西,如果长时间输入,得不到输出都容易令人半途而废。
我有个朋友,她儿子起初学的是足球,那个教练很讲究基本功,一开始连球都不让他们摸,成天就是跑步,蛙跳,诸如此类的训练。不到两个月,小孩就不肯再去了,嫌太辛苦。后来改练篮球,虽然教练也教基本功,但经常会让小朋友打打3v3,1v1之类的小比赛,她儿子个子挺高的,时不时还能赢几场,慢慢地兴趣也就吊起来了。
邓亚萍很讲究,没有为了让儿子体会赢的感觉而故意输给儿子。孩子都不傻,初学就赢了世界冠军母亲实在太假了。只有在和同龄孩子的对战中,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感。
邓亚萍说,发球也不容易练,这是一个非常枯燥而寂寞的练习,需要一个人面对桌子,沉下心来练习。而小林属于性格比较跳脱的孩子,为此她还是铁腕了一把,硬是逼着儿子坚持了下来。
不过,邓亚萍不是直接逼孩子,而是事先跟孩子约定好,一定要做好发球这件事,才在儿子想要放弃的时候逼了孩子一把。
孩子学习才艺的时候,父母很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要么太严厉,一定要孩子完成任务,不完成不能休息。要么太心软,孩子一叫苦就停。实际上父母还可以选择折中。
邓亚萍虽然给予了孩子足够的民主和自由,但她也会逼着孩子练习,关键是,第一,她事前跟孩子约定好,要做好这件事,并获得了孩子的认可。第二,练习的效果立竿见影,孩子就更信服她,今后在完成训练任务的时候,也就更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
给孩子卸下包袱
小林后来进了北京队,步妈妈的后尘,成了一名职业球员。
邓亚萍在《见字如面》节目中,也十分用心的地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邓亚萍先是给儿子卸下了包袱。父母都是世界冠军,这是一个普通人所没有的甜蜜的烦恼。小林几乎不可避免地会被拿来跟妈妈作比较。
“你够不够妈妈努力?”“你够不够妈妈有天赋?”“最关键的是,你能不能像妈妈一样拿到世界冠军?”
这种压力固然是一种动力,但也有可能把一个孩子给压垮。星二代也好,体二代也罢,成就能高过父母者,几稀。
邓亚萍则主动为儿子卸下了包袱。她说,妈妈从来不期望你成为世界冠军,但你一定要知道,关键时刻怎么赢。
关键时刻怎么赢
关键时刻怎么赢,这大概是邓亚萍打乒乓多年来最大的秘密了。众所周知,她个子特别矮,只有一米五五,当年进国家队完全是破格录取。可是邓亚萍却做到了8年来,连续不断地夺冠。
个子矮矮的邓亚萍就像一枚定海神针,无论什么比赛,只要她上,就让人安心。现在想想,这是多么大的压力啊!一个人赢的次数越多,心理负担就越重。奥运赛场上,邓亚萍是如何背着14亿国人的希望,打赢一场场比赛的呢?
邓亚萍坦诚地说,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实力都是差不多的。关键时刻,谁都会紧张,谁都会失误。她邓亚萍的手会发抖,对手的手也会,而她能赢球的秘诀就在于她能控制,让手抖的幅度更小一些。
关键时刻,手抖得小一点的人才会赢。
学会跟自己较真,不甩锅
不是谁都能控制手抖,控制自己的身体。邓亚萍之所以可以做到,原因在于她从不甩锅,无论何时,只要失误,她就去主动分析原因,克服困难,从不找客观原因来掩饰和解释。
邓亚萍的名言,就是“能跟自己较真,就不要甩锅给人生”。
小林曾有一次输了球,告诉妈妈,输球是因为地板滑。
邓亚萍很生气,“你在说什么?你的地板滑,对方的地板就不滑了吗?你今天甩锅给地板,明天甩锅给装备,后天甩锅给观众和裁判,到了关键时刻,你想甩锅给谁?”
身为一名身高不足一米六的球手,邓亚萍有太多太多甩锅的理由了。一开始打球的时候,因为身高不够,几次差点被队里赶回去。哪怕她已经打成了队里第一名,教练依然不想培养她,要赶她回去,因为她实在太矮了。
这时候,如果要甩锅,太容易了。毕竟她已经足够努力,而且也打到了第一名,是先天条件不足,把她拦在了球场之外。
邓亚萍没有怪老天,更没有怨爸妈,而是更加努力,更加刻苦地训练。身高矮是客观条件,可是邓亚萍硬是给自己找到了主观优势:正是因为个子矮,所以每个球都是高的,都是杀球的机会。
凭着这样的信念,邓亚萍说服了教练,继续留在了队里。
能跟自己较真,就不要甩锅给人生。这不仅仅是体育竞技中非常重要的信念,更是在学习、生活、乃至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条信念。
始终贯穿这条信念最为自己的人生格言,难怪邓亚萍等连续8年,所向披靡。
能将“不甩锅”的人生格言教给儿子,邓亚萍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鸡血妈妈们,往往热衷于四处寻觅鸡娃的术法,然而邓亚萍的这一套才是真正的鸡娃心法。
无论如何,道总是大于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