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拄拐老人唯美的句子

时间:2022-04-18 18:4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蕊语 | 评论: 次 | 点击:

两位拄拐老人唯美的句子

1. 描写老人的优美语段

这个很多

1、爷爷今年七十三岁,平时,他见人总是乐呵呵的,光秃秃的头顶上经常扣着一顶黑色的小毡帽。爷爷总是背着手走踣,那模样真算个“大官”。爷爷是个老鞋匠,平时挣下的钱都花费在我和弟弟身上了。爷爷对我的关怀与疼爱,令我终生难忘。

2、我的爷爷是个农民,我很喜欢丫在他的身边,数他额头上像小溪似的皱纹,更喜欢他那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一样的手在我光滑的脑袋上抚摸。平时爷爷沉默寡言,只知道干活。他勤劳、朴实,种了一辈子地。严寒酷暑,风里雨里,他总是天下亮就起来干活,太阳落了才带着满身泥土回来。爷爷辛辛苦苦养大了5个孩子。打我记事起,难得听他说上几句话,就是高兴时,遇到我这个最小的孙子只是笑笑。

3、我的爷爷——是一位画家,他四方的脸,满头是银发,虽然没有白胡挂颔的风度,却有那种鹤发童颜的相貌。他呀,一谈起画,总是那么津津有味,还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划着。他说的那些词我听不大懂,或登门求教的画家们都说,爷爷说的跟他所作的画一样高超。

4、由于多年的操劳,爷爷的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几个厚厚的老茧;流水般的岁月无情地在他那绛紫色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他那原来是乌黑乌黑的头发和山羊胡子也变成了灰白色,只有那双眼睛依旧是那么有神,尽管眼角布满了密密的鱼尾纹……我想念爷爷。

5、爷爷长着一副古铜色的脸孔,一双铜铃般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着一缕山羊胡须。他高高的个儿,宽宽的肩,别看他已年过古稀,可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走起路来“蹬、蹬、蹬”他,连小伙子也追不上呢。

6、吉老秤已经五十几岁,可是身体硬实得像一座石碑;从口外刚赶来的儿马蛋子,一噘子踢到他的胸脯上,就像被跳蚤弹了一下。他的手艺高超,远近驰名,却只能混个半饥不饱;用他的话说,一辈子没吃撑着过。他脾气暴,不娶家小,不信鬼神,只好喝烈酒闻鼻烟;喝醉了就睡觉,扯起鼾声像打雷,打起喷嚏像放炮。

7、爷爷退休已有两年了,瘦瘦巴巴的身架,一脸的鱼网纹。头顶上灰白的头发,好像戴着一顶小毡帽。笑起来下巴颏高高地翘起,因为嘴里没有几颗牙了,嘴唇深深地瘪了进去。

8、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9、一位神采奕奕的胖老头听见狗叫,从屋里出来。他年纪六十上下,一头浅褐色的头发保养得很好,只是胡子已经花白。这就是勃洛耶尔教授。

10、我的奶奶今天的穿戴与平时大不相同:头戴绒线帽,身穿一件崭新的黑呢子大衣和一条混纺呢裤子,脚上穿着一双油亮亮的平底皮鞋。她手拄拐杖,满脸洋溢着喜气,手里拿着一张的红纸,出了门。

2. 老人拄拐拐杖上有一只啄木鸟作文

老人拄拐拐杖上有一只啄木鸟作文

世间拐杖样式各不相同,高矮不一,但总觉得用途却大致统一:为受伤的,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一个支持点,帮助着他们前行。

受伤的人需要一根拐杖并以此行进,而之于更多的人来说,心灵上也需要一根拐杖在心灵之路上来引导前行。

在人生路上彷徨失措、迷失方向的人们兴许会嘲笑一些身体上受伤的人们狼狈不堪的蹒跚而行,却孰不知自己心灵上对一根拐杖的迫切需求。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熟练的英语解释自己是碰巧路过,就想贸然一试。总经理觉得很新鲜,便应了他的请求,结果年轻人表现很糟糕。总经理说:“等你准备好再来吧。”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大门,却是相同的结果,但比起第一次,却表现好得多。就这样,青年5次踏进微软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并成为重点培养对象。我们的人生旅途上也许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是山重水复却不见柳暗花明后的自暴自弃,也许我们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时序的尘雾遮住方向,无法自由翱翔……此时的我们,将可望一根拐杖的出现并紧紧依靠它,有了它你便会重新坚定起自己的信念,拥有勇者的气魄,。尽管并不轻松,但终可以到达梦想的彼岸。

福耀集团的董事长曹德旺在获得安永全球企业家奖后泣不成声。他为自己年少时因家境过于贫穷一日两餐而哭泣,为自己起早贪黑与果农周旋却只能得两元钱的时代而哭。这是个已经迈入花甲之年的老人,创业时每天只睡六个小时,无限度的对体力脑力进行透支,他曾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最终倚靠着内心那根拐杖,带着汗与泪的执着前行,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莱辛说过,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徘徊的人走的快。拄拐而行,不在乎走得有多慢,而是你首先要有那一根拐杖,并倚仗它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史铁生纵使身患多种疾病,却也坚持用文字教育后人;沈从文在放弃文学之后,却选择了考古学,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与身体受伤需要拄拐的人相比,心灵上的拐杖显得更为重要……

细雨蒙蒙问古关

偶尔在某个古老的村落,停下来,吸一口芳香的空气,看一眼湛蓝的天空,然后在仙风道骨的古树旁,看驼背老人赶着一队撒着欢儿的牛羊缓缓经过……相信在短短的一刹那,如我心思的人,如此般偶遇唐诗宋词式的古村、老树,还有山林间肆意翻飞的鸟儿,内心此时肯定有一阵轰然的狂喜。 之所以有这份心思,是因为很早以前就喜欢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江南北国,北国江南,其实豫南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总是在不经意间完美地诠释着长亭外古道边的感觉。我是一个从小就喜欢读唐诗宋词的女子,没有理由不喜欢那些个文人墨客笔下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这些唯美的词句,不赏,只读,就已经美到骨子深处去了。说起村落,我早就耳闻过陡山河的“三冲”——胡冲、罗冲和陈冲,因为有两冲归属白沙关,渴望游走于诗风词韵的我,便对白沙关充满了满心的期许和渴望。

终于在一个有雨的周末,有幸前往白沙关,去的途中,我一直是用一种欣喜的目光注视着车窗外的一草一木。水泥修筑的山路是崎岖的,汽车摇晃着穿越了多个山头,沿途稚气的野花、碧绿的原野、戏水的鸭鹅,它们是以一种独有的美丽与和谐不断滋润着我的眼球。虽然只是瞬间划过,但我却完美地体验到了“人在画中游”的境界,此时只想扬臂欢呼。或许是厌倦了人工打磨的那些名胜古迹,当身处这样缺少雕饰和浮华的空间,竟感觉到生命是如此的接近本源。 蒙蒙细雨中,汽车一路爬过缓坡,几经辗转,眼前一个关口模样的山村小寨顿时渐渐清晰开来。只见入村的村口,修筑着类似城墙一样的锯齿式矮墙。矮墙和城门之间是一块空地,空地上几棵高大的古树就像舞着太极拳的老人,在风雨中四两拨千斤地呵护着这个古老的村落。触摸满是皱纹的树皮,放眼树上那满是故事的虬枝,还有虬枝后面隐隐露出的古城门,一种巍然的感觉竟徒然而生。

下车,从曾经的城门走进去,抚摸着那些古老的石刻和文字,内心竟是百般的起伏,“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建关,联通豫楚,可见曾经的白沙关,地势是何等的险要和独特。这道城门,它和山海关、居庸关一样,曾经是一门两世界,但白沙关更有着其他关口无法超越的地理条件,那就是一关分两水,流向关内的是长江,流向关外是淮河。雨从空中悠然飘落,斜斜地洒在古城墙上,今日的雨,哪懂旧时细雨的心思?在空中它们彼此纠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落下,便是一南一北,从此再也不复相见。正如清人钱时雍所写:山势连卷界荆豫,水源分注判江淮。 或许古人那时已懂得了雨的心思,他们便用人文建筑来中和这份苍凉。从城门向里看,只见关内所有的房屋都是沿着曾经的古道彼此相对而立。古道上铺着零星的石板,石板两旁的青石瓦房整齐地排列在一起,错落有致。房子与房子之间的间隔很小,布局谈不上设计精巧,但也反映了村里的人们互助互爱、天下一家的纯朴观念。来不及看那些民居是否有雕梁画栋,站在古道上,我闭上眼睛,似乎感觉到有来往的客商从我身边匆匆而过,我就像穿越时空般飞到了那些个久远的年代,我看到了马车,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有酒旗在迎风招展…… 带着遐想,缓步而行,我发觉如今残留的村子并不大。移步穿过一段石板路,便很快到了小村的尽头。站在村口,抬头仰望,远处是一叠一叠的青山,青山黛远,半腰缠绕着朦朦胧胧的雾气。近处则是良田,良田上起伏着金色的麦浪,麦浪中有辛勤的农人在雨中耕作。这是一派丰收的希望,是上天的恩赐,更是勤劳的白沙关人辛勤劳作的硕果。只见脚下穿越小村的石板路,一直弯弯曲曲向前流淌。在朦胧的雨丝中,小路像一条丝带舞动着小村的灵魂,带着小村的嘱托,一路向前。不远处,依稀传来了几声狗叫和鸡鸣。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不同的是我有幸亲自体验到了这样的情景,如果《桃花源记》中的描述仅仅只是一种无法考证的传说,那么我不得不感慨此时的白沙关,已将穿越时空的理想和现实完美结合。

其实,每一个独特的地方,都有过一段惊艳了历史的时光,白沙关也不例外。 听老人们讲,白沙关以前并不叫做白沙关,而是另有其名。不知是何年何月,因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官方有意在此建州立郡县。但古人一贯讲风水、讲地脉、讲龙气,如果地脉重,此地理应就是风水宝地了。北方某个地势辽阔的地方,得知白沙关有望成为政府衙门所在地,便眉头紧锁,计上心来,神不知鬼不觉在他们送检的泥土中参杂着其他可以增重的物质,以示他们的地脉绝对不轻。于是白沙关落选,淳朴的白沙关人民知道了事情的缘由,很是愤慨,但已无乏天之术,遂改村名为白沙关,意为他们送去称重的土壤是实实在在的沙土,沙土洁白,温润如玉。 故事的真假,当然没有必要去考证,但白沙关的历史的确比较悠久。据史书记载,白沙关建关于南北朝时的萧梁时期,是豫楚边界的交通要塞。据传宋代名将孟良的嫡孙孟珙曾率兵镇守该关,清乾隆《光山县志》有云:“乾隆丙午知县杨殿梓搜访遗碑,与关上得一残碣,高三尺许,刻一人像……”关,是白沙关,人像便是孟珙。我们一行人在万人暴动遗址,也见到了这块刻有孟珙画像的石碑,石碑为一块未经凿磨的天然石材,碑中有一仕官人像,人像左侧刻着:开宝六年三月十二日,右侧直刻:省条开白沙关。“开宝”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开宝六年应该是公元973年。据此推来,历史确实悠久。 翻阅史书,发觉白沙关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英贤辈出,如:古有孟珙,明有胡智、扶克俭。近当代老红军邱进敏、罗明榜等,均为白沙关或白沙关附近人士。正是因为人才辈出,白沙关才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1929年的“白沙关万人暴动”,团结勤劳的白沙关人在革命者的引导和帮助下,发动暴动,并一举歼灭反动地主武装首领胡道成。这次暴动的胜利,对打通“黄麻、光山到罗山,商城、固始到六安”的革命通道,对鄂豫边区革命的壮大和发展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据说,当时为了将暴动的情报及时送往湖北, 白沙关人想尽了办法,最后决定由湖北嫁入白沙关的农妇曹大嫂借走娘家为名,将情报与裹脚布一起缠于三寸金莲,提篮拄拐,爬山涉水,一路躲过了敌人重重盘查,终于将情报安全送达。

此时,天空不时落下几滴小雨,来时的水泥路上,汇淌着细细的溪流, 当我们驶离村落,我不禁再一次为白沙关的厚重所感叹。我知道,面对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又有着红色文化的村落,不管它曾经是怎样的辉煌和雄关漫道,不管今后是怎样的游人如织,但我都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此地,然后停下来,慢下来。但我也怕有一天再次来到,会寻不着自己曾经喜欢的静谧和安宁。 但,世间万物,都有自己轮回的路。我知道,我的忧愁一定是多余,因为“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厚实的白沙关,它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