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驴碾场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4-18 23:3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乡土蓝田 | 评论: 次 | 点击:

毛驴碾场的优美句子

1. 关于毛驴的句子

小毛驴一身灰色的毛,肚子下面有几片白毛,像绣上的花朵。两只耳朵直竖着,四只蹄子圆圆的,前面的右腿上,还长着一块黑疤。

小毛驴从来不睡懒觉。每天我一起床,就见它淘气地在院里的草坪上撒欢,四只蹄子上下奔腾,跑得轻快极了。

小毛驴很调皮,每天不停一分钟,不是赶着鸡到处跑,就是和狗逗闹。有时玩得高兴,还要痛痛快快打个滚呢!

小毛驴吃食可有趣了,它用那一对大肉嘴“唰、唰……”地拨动着草料,还不时地用嘴把草茎拱到一边,专挑鲜嫩可口的吃。

小毛驴吃饱以后,就撒起欢来,只见它绕着柱子又蹦又跳,一会儿,它把疆绳绕短了,就歪着脑袋,斜着耳朵,甩着尾巴,后腿乱踢起来。小毛驴撒够了欢,就躺在太阳底下睡着了。

春耕和秋收两个季节,小毛驴一天到晚干个不停。它干完活以后,总要在地上打几个滚才肯进圈,姨夫说这样它能蹭痒,还可以解除疲劳。

小毛驴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我们都很喜欢它。

2. 古代书籍中描写毛驴的语句

黔之驴(1)

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蔽林间窥之(7),稍出近之(8),慭慭然(9),莫相知(10)。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1),远遁(12),以为且噬己也(13),甚恐。然往来视之(14),觉无异能者(15)。益习(16)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7)。稍近(18)益(19)狎(20),荡倚冲冒(21),驴不胜(22)怒,蹄(23)之。虎因(24)喜,计之(25)曰:“技止此耳(26)!”因跳踉(27)大㘎(hǎn) (28),断其喉,尽(29)其肉,乃(30)去(31)。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3. 老虎哈雷的优美句子摘抄

威风凛凛、熊熊燃烧、身手矫健、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犟头倔脑、抓耳搔腮、挤眉弄眼、一丝不苟、哭笑不得、闭月羞花、洁白如雪、东躲西藏、汗流浃背、手舞足蹈、其丑无比、心慈手软、易如反掌、温良恭顺、对牛弹琴、鬼哭狼嚎、触目惊心、毫不留情、气喘吁吁、莫名其妙、炯炯有神、闪闪发光、惊弓之鸟、皮开肉绽

说雅娣长得美,当然是用金丝猴的标准来衡量的。它尖嘴凸唇,嘴唇和眼圈四周的毛洁白如雪,长着一只可爱的浅灰色朝天鼻,一双蓝眼珠清澈明亮,就像两料晶莹的蓝宝石,皮毛金黄,尤其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头顶那片毛发色泽较其他部位的毛要深得多,呈金红色,而后颈和背脊上的长毛,柔软如丝绸,光滑如锦缎,飞身跳跃时飘扬髭张开来,犹如穿着一件华贵的霞帔。

辛尉不仅聪明,形象也是标准的美雄狮,高大魁梧,两眼炯炯有神,金黄皮毛像涂了一层釉质,浑身上下闪闪发亮,四只蹄爪和尾尖那撮拂尘状狮毛,呈鲜亮的黑色,尤其出众的是脑后与脖颈上那团鬃毛,丝丝缕缕曲鬈如云,闪烁着紫铜般金属光泽,面积约占整个身体的一半,行走奔跑时鬃毛飘拂抖动,更增添了雄狮的威武雄壮。

内容我概括:

4. 有关大云山景色优美的句子

一、描写下雪的:

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三、描写彩霞

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四、描写日出

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纷披,灿若锦绣。那时恰好有一股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的

五、描写日落

远处的地平线上,一轮太阳将要落下,西天的晚霞挥动着绚丽的纱巾.膜糊间,遍地的小草都镀上了一片金黄色.晚风吹起来,一支支狗尾草摇响一渠黄昏的抒情曲.一排排白色的小木屋出现了,像童话一般精致,又像梦一样美丽.

六、秋天

深秋的天空里,团团白云像弹好的羊毛,慢慢地飘浮着。 秋悄悄地来了,来到田野,来到小溪边,来到了山上。

秋天的田野,一片金黄,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 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黄澄澄的是梨,红通通的是苹果,亮晶晶的是葡萄。

金秋十月,树上那稀稀拉拉的叶子,干得像旱烟叶一样。大地妈妈敞开宽阔的胸怀像是在迎接、拥抱归来的孩子,落叶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甜蜜地跟泥土睡在一起。

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另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 秋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菜地间。

秋天,杨树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落在树旁的小河里,仿佛是金色的小船。 一株株枫树挺拔直立,秋风一吹,叶子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就像鼓掌在欢迎我们哩! 草坪边上的枫树开始飘下几片黄中透红的落叶,它们像小鸟在飞。啊!原来是秋风让落叶长了翅膀。

风,轻轻地、温和地吹着,是美丽的灰姑娘姗姗而来;树木开始脱下她绿色的夏装,换上了金色的秋装。

金色的秋天来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美丽。 啊,秋雨把梧桐树的衣裳打黄啦,给秋天添上了一身神秘的彩装。千树万树的红叶,愈到秋深,愈是红艳,远远看去,就像火焰在滚动。

秋天,红艳艳的苹果扒开绿叶往外瞧;小红灯笼似的枣子挂满了枝头;像紫玛瑙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葡萄架下,真迷人呀! 树林间积着半尺深的枯叶,风一吹,旋转着飞扬起来,又均匀地铺散下去,掩盖了那一条倾斜着盘旋到山顶的小径。

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绿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叶上闪耀着晶莹的露珠。

秋天,天空分外晴朗,白云也绽露笑容。高高的白杨树在哗哗地鼓掌,风在悄悄地把喜讯传送。 秋风,凉丝丝的,吹拂着花草树木,好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

5. 描写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丛翠竹、一群飞鸟的优美句子

我家前头有一道小溪,它上面有一孔石桥。小溪旁边的一丛翠竹里,一群飞鸟或许受到了惊吓,呼啦啦一下子从竹林飞出来,叽叽喳喳径直往远方飞去了。

那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那是我记忆深处最难以割舍的一部分,那是我存在我心里的一块净土。在这里一道小溪涓涓流淌,它是如此的清澈丝毫没有被污染的痕迹。一孔石桥从上面横过,给来往的人带来了方便。慢悠悠慢悠悠。不远处一丛翠竹长的生机勃勃,鸟语花香一片净土。突然一群飞鸟从天空飞过 飞向他心中的远方。

翠竹迎飞鸟,小溪穿石桥。溪边垂钓者,悉心听鸟叫。

山间茂密的竹林中,一条小溪蜿蜒着缓缓流过,水声潺潺,清澈见底,水中鱼儿往来翕忽,怡然自得。酷暑在这儿完全感受不到。一条古老的石桥横跨小溪之上,桥面上满是发黄的竹叶,这座古老的石桥上布满了青苔,好似许久都没有人到访过一样,四处都感受到大自然地纯真与惬意。傍晚,落日的余晖洒落在竹林之上,一群群鸟儿在竹林里嬉戏欢叫,熙熙攘攘地寻找着栖息地。人却陶醉其中,忘记了时间,舍不得离去,只想着享受繁忙生活中这难得的宁静。

有一道小溪淙淙地流淌,溪上有一孔石桥,石桥边有一丛翠竹,一群飞鸟从蔚蓝的天空飞过,真是一派迷人的江南风光。

6. 有关油纸伞的优美句子

雨 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美吗?

7. 写我国名桥的优美句子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蓝田靳洪涛散文:老家记忆深处的那头驴

人到了一定年龄,往往很爱回忆往事,那山那水那人历历在目。

五一小长假和每个节假日一般,我都要回趟老家,除了看看年迈的父母亲,再就是和村子里儿时的小伙伴聊聊往事。

说实在话,进城这么多年,村里的老人一年年的变少,年轻人都很陌生,要不是旁人介绍他的父母亲,很难知道他们是谁家的娃娃。可不是,我的孩子进城也有二十多年了,他每次回家对儿时伙伴一个也不认识,倒不像我,儿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蓝田靳洪涛散文:老家记忆深处的那头驴

聊天中,村子东头传来一阵唢呐声?

在农村谁家老了人,主家大都会请来民间乐人助兴,谁家的丧事办的浓重、排场、体面,就显得主家更有孝心,对老人更孝道,至于主家在老人生前是不是真的孝敬,倒没有人去理会这些。

村子东头逝去老人姓马,按照村子辈分和我同辈,我应该称她马嫂,按年龄她和我的父母算是一代人。

过去农村辈分很严,不管年龄大小,称呼一律按辈分,这个马嫂年轻时很强势也很失势利,父母老实巴交的农民,她就不乐意我叫她马嫂,常常背着村人强迫我叫她婶子,因此我对她一直没有好印象,更没有好感。

说起马嫂,更让我想起了村子以前那头驴。

蓝田靳洪涛散文:老家记忆深处的那头驴

我们村属于秦岭潜山区,村子一半土地是平地,一半土地是坡地,平地毗邻灞河,天干不旱,雨多不涝一年四季旱涝保丰收好地。坡地相比平地道路崎岖不平,收割庄稼基本靠人扛肩挑,不像平地独轮车,架子车可以派上用场。

不过坡地光照充足,庄稼比平地早熟,除去生产队的果园占了不少面积,再加上收割庄稼时青壮劳力以及队上唯一的毛驴齐上阵,坡地的庄稼种的早也收的早。

村子分四个生产小队,每个生产小队都有各自的饲养室,养着牛和猪,有专人饲养。牛的用处就是犁地、碾场和拉磨用,猪养到年底,村里宰了,部分分给村民,部分卖给邻村群众。

蓝田靳洪涛散文:老家记忆深处的那头驴

村子唯一的毛驴正好由我家所在的三小队饲养。

那时候这头毛驴很受村人喜欢,除了牛能干的犁地,碾场,拉磨活它能干外,它还能驮庄稼,秋夏两忙,坡地的庄稼大部分都让它来驮,套上架子车,还能到镇上运送化肥,交公粮等。

饲养员也很待见这头驴,除了给它吃上等的好饲料,一有空还给它清洗,用刷子把这头驴的毛皮刷的光亮。队长经常性到饲养室询问毛驴的情况,生怕驴子有个三长两短影响队上的活计。

不论是犁地、碾场还是拉磨,或者运送东西,那时候的小孩子总把毛驴围城一团,瞧个稀罕,让驴没有办法干活,任村人大声呵斥孩子们也不愿离开。

蓝田靳洪涛散文:老家记忆深处的那头驴

到了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以前的生产队取消了,土地分给了各家各户,饲养室也没有了,农具,牲畜也自然分给了村民,那头驴在生产队解散的时候很是抢手。

村里的马嫂为了得到这头驴煞费苦心。按说,这头驴分给饲养员最合适不过,无非几个缘由,饲养员和这头驴最有感情,这一点大伙都清楚,再就是饲养员更熟悉驴的脾性,其三饲养员常年饲养牲口,相对于农活不是很顺手,驴子分给他对于庄稼活是一个好帮手,驴子平常可以拉磨,运东西搞点福利来补贴饲养员的家用。

其实大家都想分到这头驴,但是想到饲养员这块,都打消了念头。村里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头驴最终应该分到饲养员的手上,谁成想马嫂死活不答应,找了上百个理由,认为这头驴应该分到她家。尽管道理上百条,其实归根到底就一条,她家男人在外工作,家里农活靠这头驴了。为了得到这头驴,马嫂在村里散布很多关于饲养员的传言,为了得到这头驴可谓不择手段。村里人都知道马嫂的为人处事,家里的老人孩子都不太好好管,能饲养好这头驴?在生产队的时候,偷奸耍滑,不好好下地干活,年终队里决分,看到自己分的少,找队长、大队、公社神闹,村里人很不待见,平时又喜欢搬弄是非,村上人缘极差。

饲养员让马嫂搅和的没有任何脾气,只好放弃这头驴,最终这头驴让生产队长分得,毕竟那个时候生产队长在解散生产队时是最有权威的一个人。

这件事一直让我对于马嫂耿耿于怀,同时很是同情饲养员。

包产到户后,生产队自然解散了,各家过各家的日子,农人日出日做日落日息,一切恢复往日的状况。

有一天,随着柴油机的轰鸣声打破了村子往昔的宁静。

饲养员家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的消息传遍了周围的村子,手扶拖拉机是一种小型拖拉机,当时流行于中国乡镇的一种运输工具和农业机械,以柴油机为动力,配上不同的农机具,可进行犁耕、旋耕、平整、碎土等多种田间作业,配上拖车,还可进行短途运输。田间作业时,由于车速较慢,一般不易发生事故,其小巧灵活且动力强劲的特点使其很受农民的欢迎。

蓝田靳洪涛散文:老家记忆深处的那头驴

农忙时节,饲养员除了给自己家收种庄稼,还要帮别人收种,挣取一定的费用。农闲时节跑运输,日子过得很滋润,也很让村人眼红。

村里那头驴自从饲养员买了拖拉机后,慢慢失去了往日的关注度,也失去了往日的作用。记得队长在卖这头驴的时候,马嫂还操起门口的木棍抽打这头驴,骂队长家人卸磨杀驴,遭到队长老婆的谩骂,为此,两个女人还干了一架,其实自从饲养员买了手扶拖拉机后,分到牛的人家早早把耕牛卖了,队长家是最后一家卖牲口的家庭,说实话,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不光有了拖拉机,还有了磨面机等,那头驴的作用几乎没有了。

蓝田靳洪涛散文:老家记忆深处的那头驴

后来我读完中学,进城打工,再后来娶妻生子,在城里买了房子,孩子也接到城里城里读书,回老家的机会少了。村里的消息也就知道的不多了。

倒是马嫂的情况我倒知道的不少,由于对老人不好,丈夫也和她离婚了,孩子更是不待见她,老了身边也没人管,再后来得了中风,常年卧床不起,很是凄凉。

这次回老家,听说马嫂死讯,心里不由对她一丝丝怜悯,尽管为了得到那头驴手段使尽,未能如愿,对于那头驴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反过来说,那头驴如果到了马嫂家,按照马嫂的为人处事,下场要比到队长家惨的多。

回城的路上我把村上那头驴和马嫂的故事讲给了刚刚步入职场儿子听,让他要明白,不要做职场的那头驴,更要学会如何和马嫂那样的人来相处。这也是我对家乡那头驴更多怀念的缘由。

文:靳洪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占茅坑

蓝田靳洪涛散文:老家记忆深处的那头驴

乡土蓝田作者:靳洪涛

原名:靳洪涛 陕西知名自媒体人 西安辉之影品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 陕西旅游网总编辑 陕西蓝田人,现常住西安市。喜欢摄影和写作,已在互联网发表摄影作品十万余张,上千余篇文章。部分文图在省市区征文(图)获奖。目前拥有不占茅坑(美哉陕西)同名搜狐新闻、一点资讯、微信公众平台、网易新闻、今日头条、东方头条,大鱼号,封面新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九派新闻,百家号等APP及优酷、土豆、搜狐和腾讯视频、新浪微博、新浪博客和人民网,陕西旅游网等20余家网站论坛平台。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