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桂花的名言

时间:2022-04-18 23:4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文化点心铺 | 评论: 次 | 点击:

有关桂花的名言

1.关于桂花的名言警句

1.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唐·张九龄《感遇》

2.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宋之问《灵隐寺》

3.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4.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宋·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

5.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宋·曾几《岩桂》

6.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7.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8.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宋·辛弃疾《清平乐·忆吴江赏木犀》

9.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宋·朱淑真《木犀》

2.关于桂花的名人名言

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雾密前山桂. 3.山云漠漠桂花湿 . 4.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5.奠桂酒兮椒浆. 6. 沛吾乘兮桂舟. 7.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8.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 9.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10.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杨万里 《咏桂》 不是人间种, 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 吹得满山开。 苏轼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衣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3.有关桂花的诗句

忆江南 白居易 唐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春桂问答二首 (唐)王绩

问春桂:桃李正芳华,年光随处满。

何事独无忧?

春桂答:春花讵能久,风霜摇落时,

独秀君知否?

月宫春 (唐)毛文锡

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红芳金蕊绣重台,低倾玛瑙杯。 玉兔银蟾争守护,嫦娥姹女戏相偎。遥听均天九奏,玉皇亲看来。

庐山桂 (唐)白居易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

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亥日牢坚。

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颖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鸟 鸣 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分赠元素 宋 苏 轼

月缺霜浓细蕊干,些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诫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遗孤芳老涧边。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

清·洪升《长生殿·惊变》

4.关于桂花的名句

1.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唐·张九龄《感遇》2.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宋之问《灵隐寺》3.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4.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宋·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5.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宋·曾几《岩桂》6.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7.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8.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

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宋·辛弃疾《清平乐·忆吴江赏木犀》9.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宋·朱淑真《木犀》。

有关桂花的名言

又到桂花飘香季了,李清照的一首《鹧鸪天》,足以惊艳整个秋天

文|张强强;

欢迎关注“文化点心铺”:这里没有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只有通俗易懂的小知识。学无止境,每天陪伴!

又到桂花飘香季了,李清照的一首《鹧鸪天》,足以惊艳整个秋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身为造物主的大自然,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艺术家。在不同的季节里,它总是给这个世界绘制不同的风景,让身处其中的我们能时时感受到人生的美丽与诗意。四季流转,光阴变幻,有了这些不同的景物,再短暂的人生也会多些绚烂的色彩。

一转眼,金风送爽的秋季来临了。凉风习习,暑热退去,人们的心情也莫名地畅快起来。此时,走在户外,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空气中还会时不时飘来一阵阵浓郁的花香。不用寻觅,不用思量,这样浓郁的花香在秋季,除了桂花还有谁呢?又到桂花飘香季了!

又到桂花飘香季了,李清照的一首《鹧鸪天》,足以惊艳整个秋天

作为初秋时节的主角,桂花似乎并不得诗人的青睐,在古典诗词中出现的频率非常少。但是,这并不代表桂花就不值得人们去吟咏歌颂。在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眼中,桂花品性高洁,风姿绰约,魅力非凡,一首为桂花而写的《鹧鸪天》,足以惊艳整个秋天。全词如下: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在李清照的所有词作中,咏花之作很多,比如《清平乐.年年雪里》、《临江仙.梅》、《多丽.咏白菊》、《如梦令》等等。其中,梅花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出现频率最高,也是作者最喜欢吟咏的花。可即便如此,梅花也没有被作者推为“第一流”。

又到桂花飘香季了,李清照的一首《鹧鸪天》,足以惊艳整个秋天

反而,花朵很小,看起来很不起眼的桂花,却被词人盛赞为“花中第一流”。由此可见,在词人心中,桂花才是真爱。那么,词人为什么会对桂花情有独钟呢?这要从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说起。此词作于公元1101年之后。当时,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因激烈党争的牵连,不得不离开京城,回到青州老宅居住。

在世人眼中,从繁华的京城流落到偏僻的青州,这对夫妻应该整日哀叹,消沉落寞。可实际上,在青州一年多的时光,却是他们夫妻感情最和谐的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此时的夫妻二人,虽然没有了新婚时的激情,却相互扶持,经历了很多的风雨,感情反而更加深厚。

又到桂花飘香季了,李清照的一首《鹧鸪天》,足以惊艳整个秋天

在青州时,他们夫妻二人日日攻读,陶醉在艺术和文学的天地里,忘却了世间的名利纷争,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词作抓住桂花“香气浓郁”、“花色淡雅”、“性情柔和”等特点,既写出了桂花的美丽,又寄托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志向。

词作上片分别从色、香、性格方面来赞美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首句“暗”“淡”“轻”三字,写出了桂花的花色有暗黄,有淡黄,有轻黄,颜色柔和,不夺目不鲜艳。这样的桂花虽不起眼,却“体性柔”,性格温柔,脉脉含情。

又到桂花飘香季了,李清照的一首《鹧鸪天》,足以惊艳整个秋天

而“情疏迹远只香留”则是写桂花香气浓郁,即使生长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它的香气也不会有所减少。这就正如诗人自己,哪怕从繁华的京城流落到遥远的青州,她也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丢掉自己内心的志向。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李清照还是那个傲娇的李清照!

在对桂花的特点进行描写之后,词人紧接着盛赞桂花道“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一句写的很有风骨,很有个性,傲气凛然。在世人眼中,百花之中红色最为艳丽,在绿叶的衬托下,红色的花朵也最为显眼。可对桂花来说,这些艳丽的颜色,它根本不需要,它有十分浓郁的香气。

又到桂花飘香季了,李清照的一首《鹧鸪天》,足以惊艳整个秋天

桂花虽然颜色清淡,花形细小,在百花之中非常的不起眼,但是它香气浓郁、体性温雅,哪怕是身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也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对桂花而言,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桂花不怕寂寞,能始终坚守自己的内心,在百花凋零的秋季盛放,绝对称得上是“花中第一流”!

作为词作者的李清照,能够独具慧眼,看到桂花的独特美丽,除了她敏感多情的内心外,更多的是词人本身品性的高洁与傲气。对词人而言,一个人的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自此之后,“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言佳句,被后人时时吟咏。

又到桂花飘香季了,李清照的一首《鹧鸪天》,足以惊艳整个秋天

而后,在词作下片,词人又将桂花与梅花、菊花进行对比,更进一步的来描写桂花的独特魅力。“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此3句,语气坚定,态度明显,一“定”,一“应”,一“冠”,丝毫不容分辨,将词人对桂花的独特喜爱之情描写地淋漓尽致。

梅花、菊花,从古至今都是文人们的最爱,不仅具有强烈的外在美,还具有独特的内在美,是百花中的名花,芳名远播。但是,当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时,她们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不得不掩饰羞愧之容。这样的桂花,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花中之冠。

又到桂花飘香季了,李清照的一首《鹧鸪天》,足以惊艳整个秋天

在此句中,词人通过强烈的对比,将梅花和菊花拟人化,着以人的情感,其对桂花的偏爱自然也就跃然纸上了。最后,“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其中“骚人”指的是屈原。在屈原的《离骚》中,草木众多,仅名字就让人眼花缭乱。可是,《离骚》中独独不见桂花。

在词人看来,如果屈原能够重生,他也会因为自己没有把桂花写入《离骚》中,而感到深深的遗憾。由此,词人还认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对于这一点,可能有些读者要为屈原鸣不平了。一篇《离骚》汪洋恣肆,感情丰沛,词藻华丽,是从古至今都被人们认同的一篇惊世奇文。

又到桂花飘香季了,李清照的一首《鹧鸪天》,足以惊艳整个秋天

然而,仅仅因为没有写桂花,屈原就被李清照批评为情思不够,才华有限。由此,既可见李清照非凡的傲气与胆量,又可见李清照对桂花的偏爱之深。世人所谓“情有独钟”,大抵也不过如此吧。所以,李清照偏爱桂花,不惜“大言不惭”,批评先贤,似乎也就并不为过了。

那么,李清照为何独独对桂花如此偏爱呢?其实,她表面上是在盛赞桂花,为桂花鸣不平,其实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一股幽怨之情。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桀骜不驯、正直勇敢性格的写照。从这一点而言,整首词真是巧妙至极,足以惊艳这个秋天。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