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专项复习练习题

时间:2022-03-23 18:00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有味语文 | 评论: 次 | 点击:

第9篇 《论语》十二章

知识盘点

一、易考实词梳理

1.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 同"______",意思: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 同"______",意思:________

2. 古今异义

(1)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________   今义:数词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古义:________ 今义:表许可

(3)饭疏食,饮水

①疏:古义:________ 今义:疏通,疏散

②水:古义:________ 今义: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3.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学而时习之 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作名词

①传不习乎 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瓢饮 饮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作名词

温故而知新 ①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重点实词

(1)学而时习之 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朋自远方来 朋[F]: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不知而不愠 知[F]: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亦君子乎 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日三省吾身 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交[F]: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三十而立 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四十而不惑 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六十而耳顺 耳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七十而从心所欲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人不堪其忧 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饭疏食,饮水 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疏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不义而富且贵      ★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F]: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子在川上曰 川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逝者如斯夫       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不舍昼夜 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三军可夺帅也 三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博学而笃志 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切问而近思 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仁在其中矣 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三、探究设问

○理○解○概○括

1. 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介绍了学习方法,其中"学"和"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请写明

原因。

4. "温故"和"知新"有怎样的关系?

5. "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这一问题,请说说二者强调的重点有何不同。

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罔"和"殆"两个字意思有什么不同?

7. 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为什么?

8. 你怎样理解第八章中"浮云"的比喻义?

9. 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哪一种品质?颜回的"不改其乐"的原因是什么?包含了什么道理?

10. "博学而笃志"一句中,"博学"和"笃志"二者有什么关系?

11. 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统编课后思考探究改编)

12. 如何理解"逝者如斯夫"中的逝者?

○写○作○技○巧

1. 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2017德州)

2. 第一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3. 作者是如何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

金题演练

人物相关

一、(2019常州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第1~4题。(共10分)

(一)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二)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人不堪其忧       堪:____________

(2)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刺:____________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 你怎样理解语段(一)中孔子对于富贵和贫穷的态度?(2分)

4. 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时,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语段(一)(二)进行分析。(4分)

主旨相关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节选自《西京杂记》)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说不亦说乎诣太守,说如此 B. 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C. 善择其善者而从之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 志博学而笃志志虑忠纯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 语段(一)中为什么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2分)

4. 语段(一)(二)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两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第9篇 《论语》十二章

知识盘点

一、1. (1)说 悦 愉快 (2)有 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 (1)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2)可以凭借 (3)①粗劣的  ②冷水

3. (1)按时 每天 (2)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指水 (3)①学过的知识 ②新的理解和体会 

(4)以……为快乐

4. (1)温习 (2)朋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3)了解 生气,恼怒 (4)指有才德的人 (5)人称代词,我 自我检查、反省 (6)替 谋划 竭尽自己的心力 (7)交往 诚信 (8)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9)迷惑,疑惑 (10)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令 (11)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2)顺从 (13)越过 法度 (14)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5)疑惑

(16)能忍受 (17)喜爱,爱好 (18)吃 粗粮 (19)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20)好的方面,优点 跟随,引申为学习 (21)河边 河流 (22)往、离去 代词,这,指河水 (23)停止 (24)指军队 改变 (25)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26)坚定志向 坚定 (27)恳切 

(28)仁德

二、1. 顺从 跟随,引申为学习 听从 自,由 跟随 向

2. 快乐 以……为快乐 快乐 乐趣 为……高兴

3. 命令 教导、训诲 4. 学习 同"敩(xiào)",教导

5. 意愿 快要 想要 6. 每天 太阳 天 岁月

7. 同"悦",愉快 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 报告

8.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无

三、1. 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2.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4. 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5. 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6. 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7.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 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9. 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理解概括

1、【答案】原则: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态度:视交友为乐事。

2、【答案】"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和"习"结合起来。

3、【答案】不能。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4、【答案】学习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程。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5、【答案】前者强调"时习"的过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后者强调通过温习达到"知新"的目的,强调"悟",即思考。

6、【答案】"罔"是"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学习不思考就不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殆"是"疑惑"的意思,不学习而整天胡思乱想就会对学业有疑惑。这两个字说明读书学习中"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

7、【答案】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即把学习当作乐趣。因为"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完全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8、【答案】"浮云"可使人联想到多种比喻义: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如过往云烟;云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9、【答案】安贫乐道。"不改其乐"是因为颜回安贫乐道,对生活的清苦、困顿毫不在意,执着于对"道"的追求。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10、【答案】"博学"与"笃志"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且非常关键的两大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个人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需要有渊博的知识。除了拥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有坚定的意志。/11、【答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态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此句也可说是学习方法)

11、【答案】这里的"逝者"可以是消逝的时光,也可理解为世间万物的变迁如流水一样昼夜不停,也包括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

写作手法

1、【答案】示例:《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态度等。

2、【答案】排比和反问。加强了语气,表明孔子尽情享受温习知识的乐趣,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为乐,不被他人了解也不生气,有君子之风。

3、【答案】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人们不能忍受"陋巷"的困苦与颜回在"陋巷"却自得其乐进行对比,强调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金题演练

一、1.(1)能忍受 (2)指责(意思对即可。一小题1分,共2分)

2.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不义"1分,大意1分。共2分)

3. 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富贵应该是正义的,以不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注重在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意思对即可。2分)

4. ①孔子具有安贫乐道的品质,对生活的清苦、困顿毫不在意,执着于对"义"的追求。②孔子在困厄时能固守君子的操守而不动摇。(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参考译文】(二)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把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并接受聘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讥刺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采取的措施和作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当政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无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在困厄时能固守节操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乱来了。"

二、1. D(2分) 【解析】A项两个"说"的意思分别是"同'悦',愉快""报告";B项两个"行"的意思分别是"走路""品行";C项两个"善"的意思分别是"好的""善事";D项两个"志"的意思都是"志向"。

2. 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愠""君子"1分,大意1分。共2分)

3. "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才符合认知规律。(意思对即可。2分)

4. 语段(一)是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的论述;(2分)语段(二)则叙述了匡衡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读书,表明个人成功取决于内心坚持,与学习环境无关。(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

【参考译文】(二)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匡衡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殷富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而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这样),匡衡说:" (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