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的不是好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0 20:43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心云逐风 | 评论: 次 | 点击: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心云逐风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不会的不是好经典语录1

志不强者知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这句话的意思是:意志不够坚强的人,智慧是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说话不讲信用的人,做事不会果敢。

成功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之事,资质聪慧的人,是有成功的天赋,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坚毅的信念,不放弃的精神,如此两个因素加在一起才会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两者缺一不可。空有强于他人的智慧,而没有坚定的信念,做事会虎头蛇尾,难以成事,白白辜负了自己的好头脑。另一方面来讲,没有毅力的人,也很难在智慧上有所提高。

人以信立,做人要讲信用,没有信用的人,做事不会果断,也就会错过机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得不到他人的信任,也就是信用破产,那么做任何事情就会寸步难行!与人打交道就要守诚信,这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墨子的这个观点为世人广为传颂,因为小到个人的学习工作,大到国家的发展兴旺,都离不开毅与信,中华民族的飞速发展,就完美地诠释了这个观点。

不会的不是好经典语录2

作者:裴伟

探寻中华根脉,赋能当代生活。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王蒙的最新力作《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以下简称《天地人生》),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联合打造问世。

本书围绕生死、天地、修身、君子、劝学等十大核心概念,以作者近90年的人生阅历、60年的潜心研习为基础,秉持亲切生动的文笔、率真幽默的风格、深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解读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本书在内容方面绝不故作高深,而是从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中抽丝剥茧,带领我们发现国人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准则的源头,学习古圣先贤的人生智慧,开启当代生活的全新天地,是一部萃大雅、集大成的文化人生读本。

康德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王蒙在《天地人生》书里发挥了一如既往豪迈灵动、生机勃勃的独特文风,并非引经据典从概念到概念照搬传统文化知识,而是从对于传统文化的体悟着手,以接地气的语言,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乃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提倡的热爱和平、审慎积极的高超人生态度。如论勇敢:“孟子贬低匹夫之勇、血气之勇、一夫之勇;认为那是廉价的也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苏轼在《留侯论》中,更明确提出‘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他认为仅仅表现为易怒,拔剑而起,敢于拼命,并不是真正的勇敢。中国古代圣哲提倡的是清醒的勇敢,慎重的勇敢,有影响力与组织力的勇敢,理智的勇敢与战略的勇敢,而不是一时的莽撞与冒险。”

王蒙说过,创作文艺作品,要有观察能力、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还要有想象力——“通过自己的想象,比生活还往前走一步,比生活还往深里挖一步,比生活还要更浓缩,比生活增加一种精神的力量”。

“人终有一死,但留存下文化遗产的人士,仍然活在他的文化创造、文化贡献里,正如历史伟人仍然活在他的功业与荣誉里。文化是灵魂,也是对死亡与忘却的战胜。”王蒙认为“文化是灵魂,是积淀的永生”。这本《天地人生》,就是输送了上善的力量、上乘的精华。人生苦短,每个人也都想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作为孔、老、孟、庄、荀等圣贤的代言者,王蒙将圣贤思想著述中文化遗产借助书本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实现了让上善的思想、上乘的遗产“活起来”。

书名“天地人生”来源于“天地境界”。王蒙在书中重点阐释了大哲学家冯友兰创立的四个境界说。“第四也就是最高,乃是天地境界。就是说不仅是人文的,而且是扩而大之、饱而满之、周而全之、遍而及之、久而永之的境界。是天上三光日月星、地上三山五岳峰、人民万物全有致、内圣外王永太平的使命责任义务关注思考劳作境界。”“天地境界说极有感染力冲击力,它是更高的道德感受,是哲学直至神学的伟大崇高范畴,是数学的通向无穷与永恒的时间空间范畴,是科学的面对世界与人生的真理范畴,是诗学文学的感情化审美化语言符号的升华扩展与再升华再扩展,是悠悠此生此情、永生永情的诗性词眼,它也是一种中华式的神性幻想与崇拜。它略显宏泛、大而化之,然而既可视可触可感,又可以无所不包,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代替。”

王蒙重点说解的“人生境界”说,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以及人的生活的理解:人的意义赋予活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理性认知、价值规范、审美情感或宗教信仰等等;意义的无限性不会仅仅限于由概念认知所“觉解”到的事物之“理”。境界的提高在于意义空间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意义的超越性是通过人自身的努力在社会历史传统和教育中克服现实的限制以自我完善。人及其生存意义只有在现实经验生活中才能得以持续地“澄明”。

“天地境界的说法教育我们,人生虽然短促,人身虽然渺小,人的境界是可以提升与扩大的,人不应该、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活着,人应该默默地体察世界、天地间的一切对自己的期待,默默地完成着自己对于天地、世界、人类、同胞、祖国、故乡、生灵万物的义务担当,有所发展,有所贡献,有所创造,有所事功,有所播种、影响与遗爱。”“天地人生”中这类散文诗“范”语言赞颂着人的存在意义,书写着真善美等永恒价值所散发出的迷人光辉,引领读者走进新的人生境界。

众所周知,理解一部经典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经典本身,若借助著名学者的学识反倒多了“有所待”的依靠,反落了下品。可如今匆忙的生活节奏,反倒让我们与传世经典多了许多隔阂,想再度身临,往往有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不管多么高深的文化,都是来自生活、回到生活的,文化的意义在于它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文化的有效性在于它在生活中还活着,“所以我尽量不把谈中华传统当成一个谈古代的很遥远的事儿,而是好像我们谈家常、一块交流生活经验一样”。

王蒙在书中谈到,在所有的农谚中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最具代表性,因为“这就是天地之间矗立的那个中国人,耕读传家、勤俭持家。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里最优秀的人生观、价值观之一。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皆当传承,皆应发扬”。他还指出达·芬奇的知生乃知死,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互文互补,异曲同工,会通中西古今的人生智慧。

洋洋洒洒,蓬蓬勃勃,融现代情境或文化意味于古诗词、谣谚。大雅大俗、道不远人,王蒙的《天地人生》,是一面人生之镜、一盏文化之灯,更是一座连接千年的思想之桥,既由经典出发,又和现实接轨,为我们去理解古人做了很好的文化铺垫,《菜根谭》中有句话:“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无事道人。若骑驴又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师。”因为这本书,跨过那座桥,忘却这座桥,重新翻开经典本身,重新去体验古人带给我们的“一生面对顺境和逆境”的智慧,这才是对古代先贤们最好的礼敬!(裴伟)

来源: 解放日报

不会的不是好经典语录3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上有着许多身份,诗人、作家、医生、商人,好像他总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成就一番事业,这个人就是冯唐。曾经有人戏说他“不会写书的医生不是一个好商人”,我想,他的多担角色的出色演绎,离不开他知识积累、阅历的增长,还有一颗赤子之心的坚守和一往无前的追求。


《了不起》是冯唐即成事学的第一本《成事》、第二本《冯唐成事心法》之后创作的第三本书。在这本书中,冯唐老师为我们解读了50部传世经典,结合他自己半生的读书、写作、成事经验,带我们读万卷书,做万般事,识万种人。

冯唐老师为我们精讲了三大类、50本经典书籍。在文学经典中,我们可以参透人性的内核;在历史典籍中,我们可以在看透历史兴衰规律的基础上尝试摆脱兴衰的轮回;在生活美学中,我们可以感受生活的别样美好。在这些解读中,包含了冯唐老师对于人生的参悟,那是经历过后的沉淀,那是千帆过后的收获。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读书,让我们充分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世界。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让我们摆脱轮回,掌握人生智慧;金庸的《天龙八部》让我们看到世间众生态;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带我们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类;沈从文的《边城》让我们感受到鲜活的生命、短暂的欢喜和似曾相识的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努力、一个人的抗争、一个人的孤独和一个人的失败;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让我们领悟待人之道、成事之道和智慧之道……好的文字本身就有一种力量,给人以指引,予人以方向。

在这本书中,冯唐老师还为我们解读了几个人,带我们领略他们身上的光芒。站在宋词高峰上的苏轼带着一肚子的不合时宜经历一辈子的流放贬谪,却依旧保有一份旷达与洒脱,真的称得上作者这一句“拿得起、放得下、了不起”;1300多年前的诗人李白一生与诗酒为伴,洒脱浪漫、傲然飘逸,诗句也仿佛溢出了酒香……


一千个读者有一天个哈姆雷特,也许对同一本书,我们每个人从书中所获得的都不相同,但那又怎样呢?在别人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可以有更深邃的发现。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