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与牛粪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0 22:55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勇攀高峰1396 | 评论: 次 | 点击:

鲜花开在牛粪上,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勇攀高峰1396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鲜花与牛粪的经典语录1

鲜花开在牛粪上

鲜艳的花朵是迷人的,是每个人喜欢的,人们都想拥有鲜花般的人生,每个人期盼自己就是鲜花,就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期望只能在梦想里,只有在心里。花儿开得好,不仅仅是遗传的基因,更是在辛勤的培育里。花儿从种子培育,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才会蓓蕾开放,成为娇艳的花朵,然后在短短的花期之后凋谢。《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就是祈叹鲜花的易谢,伤感于生命的短暂。宋朝辛弃疾的诗句,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也是徒叹花开的短暂之意,想惜难惜,想留不得留的遗憾。

我们看见的鲜花,一般生长在公园里,生长在花圃里,生长在花盆里,生长在乡间的土地里,百花之中,唯花匠培育的更珍贵,更迷人,一般乡野的鲜花,也自有一种芬芳和迷人的气质。人间花朵千千万,自有雅客来欣赏。游人不仅赏花采花,也在感悟人生,花期短暂,易谢易逝,一旦错过花期,徒叹奈何。赏花赏人生,花的生命如此,人的生命也是这般,也要青春开放,也要开花结籽,不能孤芳自赏孑孑一生。女人如花,是在似你为花朵的人眼里,不是在每一个的眼里,不能因为虚伪的赞美,就有了国色天香的自信,视芸芸众生如草芥。苔花如小米,也学牡丹开,忽悠了太多青春期的女人,亦留下了多少失意的男人。女人和男人,每个人都是人世间的一朵花,要懂得去欣赏,要懂得去珍惜。昨夜花零落玉英,悄然入劫静无声。人生漫漫,切不可辜负青春,辜负父母,辜负人生,本是世间一凡客,却如月宫一嫦娥,可惜可叹。放眼看,世间的鲜花只有少部分开在花圃里,绝大部分都是在乡野之间,谁也不能出尘脱俗,鲜花插在牛粪上,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因为牛粪是滋养花朵的最好养分,花儿会开的更美更艳。

昨夜站高枝,今夕更成尘。堆红伤心处,散香失意时。花开应尽放,青春莫留憾。祝愿每个人,都拥有完美的人生。

鲜花与牛粪的经典语录2

历史滚滚中,佳作无数,为无数后人传颂,尤其是才子配佳人,英雄配美女,相得益彰,更深得作者的青睐。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和小乔;《隋唐演义》中的李靖和红拂女;《西厢记》中的 张生和崔莺莺;《双烈记》中的韩世忠和梁红玉……

俗话说:“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特指美娇娘嫁给丑汉的情况,但美女和野兽,极具差异性的设定,在文学作品中,更容易给读者冲击。

不妨来盘点一下,文学作品中,有哪些鲜花配牛粪的经典角色?

《水浒传》中,武大郎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却心地善良,勤劳踏实,以卖烧饼营生。妻子潘金莲年轻貌美,姿色上佳,却生性轻浮,勾引二弟,红杏出墙西门庆,谋杀亲夫,最终被武松所杀。

从外貌上来看,身材矮小的武大郎绝对配不上貌美如花潘金莲,单以秉性论,善良的武大郎,要远超心如蛇蝎的潘金莲。

“大郎,该吃药了……”

还是《水浒传》,一百零单八将中,有这样一对夫妇,丈夫矮小好色,妻子英姿飒爽,二人结缘梁山,共同征战,无往不胜,而在征讨方腊时,双双战死,成为了一对同命鸳鸯。

相信大家已经猜出来了,二人正是矮脚虎王英和一丈青扈三娘。王英生的五短身材,劫财入狱,逃狱后梁山落草为寇,在攻打祝家庄时,挑选扈三娘被擒,与她结下情缘,后扈三娘成为宋江义妹,被宋江许配给王英,二人皆为夫妻。

后来,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也说道:“以一丈青配合王矮虎,王定六追随郁保四,一长一短,一肥一瘦,天地悬绝,具堪绝倒,文思之巧,乃至是哉!”

《封神演义》乃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神话志怪小说,以武王伐纣为故事主线,构建了神话大世界。

其中,阐教第三代弟子土行孙,师承阐教十二金仙之一惧留孙,身材矮小,面如土色,本领高强,手持铁棍,尤其精通土遁。

受申公豹诱骗,出山助商,受成汤大将邓九公笼络,将小女邓婵玉许配给他。邓婵玉年轻貌美,性情刚烈,善使双刀,有法宝五光石。

后二人反商,归顺西周,多次立下战功,后被商朝大将张奎夫妇斩于马下,双双毙命,上榜封神,一为土府星君,一为六合星君。

以上三位,均相貌不扬,身材矮小,娶妻娇艳貌美,武大悲惨,后两对夫妇,感情深厚,奈何命薄,战死沙场。

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增强了作品的故事性,给予读者更好的体验。

鲜花与牛粪的经典语录3

原创文/董元奔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诗经·周南·樛木》

这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小诗《樛木》,晋人潘岳认为这首诗是写女子们依附男子。《毛诗序》和朱熹都认为这首诗是姬妾赞美后妃的,宋代以后还有人从这个说法出发,认为是“群臣颂祷其君”的,清代学者戴震进一步认为是“下美上之诗”。

“樛木”是指树干弯曲的、难看的树,既然弯曲,就没什么大用,因此,这首诗中的“樛木”是指一个丑陋、愚蠢、无能的人。“葛”和“蕌”是两种草本攀援植物,在这首诗中是指依附于那个“樛木”般的人的人们。“葛蕌”们你争我抢的缠绕在“樛木”上,从诗歌的这个表层意义出发,无论理解为姬妾赞美后妃,还是群臣歌颂君主,或者是宽泛的“下美上”,都是牵强附会的。相比较而言,潘岳的女子们依附男子的说法倒是可以接受的,不过,潘岳只是作了这个结论,或者说只是他的假说,他并没有展开论述,但是,我们不妨就从潘岳的这个说法思考下去。

无论是从婚姻关系上看,还是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上看,奴隶社会的男女关系都应该是女子依附男子。从这个思路出发,我首先是这样理解这首诗的:所谓樛木,应该可以理解为无能、没用又丑陋的男子,但是,即便是这样的男子都娶到了缠绕着、顺随着他的好女人,而且还不止一个,这是这个男子的快乐和幸福源泉之所在啊。这样,这首诗中就既有对男子的讽刺和对女子的惋惜,又有对男子的艳羡和对女子的赞美,这是“鲜花插在牛粪上”给诗人带来的综合反映。所以,以第一节为例,我们可以这样翻译:“南边的树虽然是弯的,但是葛藤缠着它,南边那个丑八怪啊,娶了温顺的女人;这丑八怪那个乐啊,幸福从此将降到他的头上了。”为什么女子们那么喜欢这个男子呢?奴隶社会的父权制登峰造极,女子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她们只是繁衍宗族的工具,而她们如果要活下去,不依附男子还能依附什么呢?既然活下去必须依附男子,她们还会在意男子的相貌和智慧吗?

但是,撇开“诗无达诂”不说,作者写这首诗的本意还不应该仅限于丑男娶美女,他应该是针对特定社会事件或者特定人物有感而发的,“国风”中的许多作品都是如此。那么,《樛木》中的这个又丑又笨的男子到底会是什么人呢?

本诗属于“周南”,周南是不是如同字面上所反映的周朝京畿以南的各国呢?古今诗论家正是这么认为的,甚至有的诗论家直接就把周南看作周朝京畿以南最大的诸侯国楚国。我觉得这是不妥的。《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前两大国风是“周南”和“召南”,既然有“召南”,那么“周南”这个词语中的“周”就不是指周朝京畿。公元前1042年周武王驾崩,年幼的周成王继位,成王的叔叔周公摄政。周公摄政引起同为成王叔叔的管叔和蔡叔的不满并叛乱,叛乱得到以徐国为首的东夷部落的响应。平定管蔡之乱后,周公决定东征徐国。鉴于管蔡叛乱的教训,为了巩固后方,他跟同为成王叔叔的召公达成了协议,即所谓“周召分陕而治”。周公、召公商定,以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境内的“陕塬”为分界线,这条分界线略呈西北-东南走向,把当时周朝的控制区大体上划分为东、西两大块,《左传·隐公五年》记载:“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周公和召公还主持立了一根高三米多的石柱在分界线上。根据“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理念,理论上这条分界线北达大漠以北甚至周人还不知道的北冰洋南岸,南到百越甚至周人还不知道的南海北岸。因此,“周南”、“召南”中的“周”、“召”分别是指周公辖区和召公辖区,也就是说,“周南”是指周公管辖区域的南部,大约就是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主要是九夷、吴越诸国,早期并不包含远在丹阳(今河南淅川)一代的楚国,即便后来楚国向东扩张以至于到《诗经》成书的春秋中期的召昭公时代,楚国也只是东疆抵达了“周南”,而且还受到吴国的遏制。也就是说,国风“周南”是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歌。

《诗经》十五国风既然有“周南”和“召南”,为什么没有“周北”和“召北”?我们知道,西周早期的有效统治区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淮河中游地区和长江中段以北区域。北部诸侯林立,统治制度完备,民歌在各国都得到了有效保护;而淮河以南直到长江沿岸、东南沿海却是诸侯国和原始部落杂居,地域远大于北部,且河汊如同网络一般密布,民歌当然比北部更丰富,但是采集和整理起来很困难。所以,《诗经》中就以“周南”和“召南”把南部丰富多采的民歌笼统的分为两大类,而北部则依据重要诸侯国,分出十三国风。

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樛木》中男主角的身份了。他是周朝东南部诸侯或者诸侯的后代。虽然他长得很丑陋,甚至是残疾人,而且又愚蠢,怕是近亲结婚造成的痴呆吧,但是他却能娶到许多美人,而那些美人都把他当宝贝,心甘情愿的整日纠缠着他。为什么会“白菜都被猪给拱了”呢?还不是财富和地位使然嘛!当然更是当时政治的需要。

说到男主角的残疾和痴呆,我们就有必要再探讨一下诗中“葛藟”所比称的女子们。其实这些女子都不是穷人家的孩子。在中国古代,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非常严格,但是周朝的门户观念是远远大于后世的。周朝宗法制把人分成高低不同的等级,任何一个人想通过婚姻或其他手段跨越自己的等级是不可能的,而婚姻又是宗法制的核心依赖,因此,周朝的大贵族只会跟大贵族联姻,而联姻其实又只在姬、姜、姒、子、芈等几个大姓之间进行,后代应该少不了傻子和残疾人。就是说,《樛木》中的女子们正是诸侯或大夫的女儿,但是却未必是东南部的,中原地区的大贵族跟东南部地区也是联姻的。即便如此,这些女子也有可能属于近亲繁殖,她们怎么不会面对一个丑男傻傻的乐呵呢?当然更重要的是,联姻有利于这些女子的父兄,有利于她们的母国长治久安,也有利于她们所生的后代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即便从这一点出发,她们也会对自己的婚姻感到非常满意。

正确理解这首诗,我们应该从潘岳的比兴说出发,首先从字面的含义把它看作是一首丑男娶美女的诗歌,而后从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进行再思考,我们将得出潘岳没有得出的结论,那就是:这首诗描写了西周东南部地区大贵族跟中原地区政治联姻的社会现象,这虽然会产生一批傻子后代,但是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周朝的民族大融合,并有助于周朝长治久安。


【作者简介】董元奔,1971年生于苏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江苏省知名辅导工作者。学业主攻唐宋文学,涉文史哲诸领域。


【说明】正文插图来自网络。

(编辑:董尧)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