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梅庵忆语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1 06:06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醉言最语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董小宛嫁给爱情,还是所托非人?深情的影梅庵忆语,字字透着凉薄,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醉言最语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影梅庵忆语经典语录1
(感谢您的关注,每日1篇优质文稿与您共话古今!)
1639年,苏州城内小有名气的“董家绣庄”欠下巨债破产。此时,父亲早逝母亲病倒在床,债务压头等生活重担猛地压在董家唯一的女儿“董白”身上。但债务能拖则拖,母亲的病却耽搁不得。情急之下“董白”便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
董小宛,乃艺名,名白,字青莲,秦淮名妓。时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并称为“秦淮八艳”。当时达官贵人,风流名士,前来慕名求识者多如过江之鲫。冒辟疆乃世家子弟,明之后反清,便隐居不仕,屡次拒绝清朝官吏的荐举,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同称“江南四公子”。
冒辟疆最早与董小宛相识是在明崇祯十二年南都乡试。崇祯十五年,冒辟疆纳董小宛为妾,但冒不敢对嫡妻讲明此事,故先将其居于别室,四个月后征得嫡妻的同意后才归与嫡妻同居。九年后的清顺治八年(1651年),董小宛因照顾几次生病的冒辟疆,以劳猝死,夭亡于家,时年28岁。
董小宛死后葬于影梅庵,故冒辟疆忆语以此命名,并抒《影梅庵忆语》二千四百言哭之。但就是这篇《影梅庵忆语》,恰恰让我们看到董小宛与冒辟疆郎情妾意幸福生活的真实一面,也揭开冒辟疆实为“甘蔗男”的“遮羞布”。
这篇《影梅庵忆语》全文分四卷,第一卷记叙了作者与董小宛从相识到相爱到终成眷属的全过程;第二卷写他们在爱情生活中那些如诗如画的生活片断;第三卷写甲申之变后他们流离失所经历的种种艰险困苦;第四卷写谶言、预兆与梦幻,用一种宿命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姻缘。全篇体现的均是冒辟疆的薄情和董小宛自轻自贱……
董小宛对冒辟疆一见倾心,但冒辟疆对董小宛并不垂青,他爱的是“声色甲天下”的陈圆圆。二人春风一度后,谁知陈圆圆被国丈买去,与吴三桂不期而遇,由此引发了一宗史学史上著名的事件:“冲冠一怒为红颜”。
“失恋”后的冒辟疆,为疏解心中郁闷,便听友人推荐结识董小宛,没想到董小宛自母亲去世后,一直闭门谢客,缠绵病榻已月余。此时,冒辟疆的到来犹如一根救命稻草:我十有八日,寝食俱废,沉沉若梦,惊魂不安。今一见君,便觉神怡气旺。”董小宛开始了对冒的痴缠死追,虽说“男追女隔坐山,女追男隔层纱”,但冒辟疆却一直不肯接纳。
董小宛虽外表柔弱,但却“一根筋”,她认定的事,认定的人就不会轻易改变,于是她便拿出女人们的看家本领“一哭二闹三上吊”,屡次以死相胁,最终在钱谦益、柳如是等朋友的劝说和资助下,冒辟疆终于同意了,而董小宛才夙愿得偿。
她心甘情愿地做了冒辟疆的小妾,忍羞含辱,尽心尽力地侍奉着冒辟疆一家老少,后适逢战乱,逃难路上,冒辟疆嫌弃董小宛身体虚弱,恐耽误其逃难行程,于是将她两次遗弃,抛弃之时甚至说“余虽怜姬,然得轻身归,如释重负”。而董小宛却是真正的“送君千里”:馀却不得却,阻不忍阻,于是将冒辟疆从浒关至梁溪、毗陵、阳羡、澄江,一直送到北固,后在冒辟疆的多次劝说之下,董小宛方作罢。即使这种情况下,冒辟疆仍不愿带董小宛同行,就连与其一起逃难的朋友刘大行也看不下去了,指责道:“辟疆夙称风义,固如负一女子耶?”
但面对这样的薄情郎,董小宛却不计前嫌,当冒辟疆身患重病时,董小宛衣不解带地精心照顾:“仅卷一破席,横陈榻旁,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摩。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伸起伏,为之左右翼。凡痛骨之所适,皆以身就之。鹿鹿永夜,无形无声,皆存视听。汤药手口交进,下至粪秽,皆接以目鼻,细察色味,以为忧喜”。
为了调理冒辟疆的大病初愈的身体,董小宛更是变着花样为他烹制美食:取五月桃汁、西瓜汁,一穰一丝漉尽,以文火煎至七八分,始搅糖细炼,桃膏如大红琥珀,瓜膏可比金丝内糖。每酷暑,姬必手取其泽示洁,坐炉边静看火候成膏,不使焦枯,分浓淡为数种;将豆黄九晒九洗后,剥去衣膜,加上种种细料,瓜杏姜桂,以及酿豉之汁,拌和后豉熟擎出,粒粒可数。
董小宛还将红乳腐烘蒸各五六次,内肉既酥,然后削其肤益之以味。数日而成者,绝胜建宁三年之蓄;她如冬春水盐诸菜,能使黄者如蜡,碧者如苔,蒲、藕、笋、蕨、鲜花、野菜、枸蒿、蓉、菊之类,无不采入食品,芳旨盈席。火肉久者无油,有松柏之味。风鱼久者如火,肉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醉鲟骨如白玉,油昌如鲟鱼,虾松如龙须,烘兔酥稚如饼饵,可以笼而食之,菌脯如鸡块,腐汤如牛乳——(摘自《影梅庵忆语)。
在董小宛的精心照料下,把冒辟疆一次次从死亡之路上拉回来,但冒辟疆却或许因为生病心情烦闷,经常把董小宛当作发泄对象经常打骂,有一次竟将她踢到在地,一边骂董小宛是个丧门星,一边让她滚……。冒辟疆痊愈之后,深为自己对小宛的无情而懊悔,董小宛则善解人意地劝慰。
最后,董小宛只活了二十八岁,她“讨好式”和冒辟疆在一起生活了九年,死因却是:过劳而死。在她死后,冒辟疆除了写下这篇他所谓深情款款,但实际通篇炫耀、薄情的《影梅庵忆语》来缅怀追忆董小宛以外,还娶了一个丫头,直到八十三岁才撒手西去,七十多岁时身边还有两位女子陪伴他……。
董小宛得遇此人,实乃人生大幸,也是大不幸!
参考文献:《影梅庵忆语》等。
影梅庵忆语经典语录2
原标题:生死不渝的爱情之旅——评昆剧《影梅庵忆语——董小宛》
《影梅庵忆语——董小宛》剧照 资料图片
《影梅庵忆语——董小宛》是由罗怀臻、沈杏莲编剧,曹其敬、徐春兰导演,北方昆曲剧院倾力打造的昆曲剧目。剧名取自明末清初学者、诗人冒襄撰写的中篇小说《影梅庵忆语》。《影梅庵忆语》回忆了作者和董小宛在明末清初易代之际颠沛流离又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这些内容经过剧作家的改编,被展现在了昆剧《影梅庵忆语——董小宛》中,并配以现代的舞台美术效果,呈现出古典美与现代美相生相谐的诗境品格。
剧中,董小宛,字青莲,是家道中落沦落青楼的名妓。冒襄,字辟疆,是明末大才子。董小宛在青莲居每天泡上一壶碧螺春,苦等恋人,等到第七百三十壶时,终于得偿所愿。而冒辟疆则在托人还钱送信后等待董小宛的回信,收不到回信便打算不再赴约,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误会解除后,董小宛随冒辟疆回家。因冒母出面阻拦,董小宛被安排在冒家别院影梅庵居住,未及成婚便遭遇战乱。
举家避祸出行时,一箱绝世善本的书使全家人陷入两难境地——箱子占据了一个人的位置,救古籍还是救人,命运抛给冒家人两难选择。董小宛在危急时刻主动留下,书籍得保。避难归来冒辟疆身染重病,气若游丝时,灵魂出窍与董小宛各自表白却无法让对方听见。董小宛想自杀殉情,冒辟疆情急之下竟活转过来。让人想到古典昆曲剧目《牡丹亭》中杜丽娘为爱而死、为爱而生的情节。杜丽娘为爱而死是对美好的渴望而不可得,董小宛为爱赴死表现出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故事的最后一幕,为照顾冒辟疆而心力交瘁、病体虚弱的董小宛等待着冒家为其筹备的正式婚礼,而出门寻药被大雪阻了归途的冒辟疆与董小宛在舞台上演隔空对话互诉衷肠。观众感受到爱穿越了时间空间,那一刻他们相互拥有。最终,董小宛在生命最后完成了拜堂仪式,老年冒辟疆回忆当年,吟诵一阙《卜算子》:“梦醒红颜逝,犹信在咫尺。白发萧萧忆青丝,追忆凝成字。”
许多古典戏曲剧目中,才子佳人以皇帝赐婚之类的大团圆作为结局,为的是教化人心。这部当代作品以悲剧结尾,配合剧中多处剧情,引发的是当代人的思考:爱是付出,是无怨无悔的追随。
戏曲欣赏的一大看点是看“角儿”。本剧的主演邵天帅、王琛是北方昆曲剧院的年轻演员,属于北昆“中生代”,多年经验使他们的表演日趋完美,成功完成演绎。
在舞台美术上,用现代设备打造出中国古典美的意境效果,如水墨画般简洁而富有内在力量,淡淡一抹便是远处的山,便是天边云,为叙事增加了感染力。从董冒二人阴阳两隔对唱时的屏风剪影到风雪归程与洞房红烛的同台时空交错,以及一树梅影的留白效果,无不体现着这场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报记者 尚文超)(尚文超)
(光明日报)
影梅庵忆语经典语录3
在中国历史中,关于女性的真实叙事大多时候是被隐没的。从承担道德教化的功能角色到“琴棋书画”均通,追求生活品味和艺术气质,女性审美主潮的流变,或多或少体现了男性视角对于女性的窥视和想象。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女性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作为个体,她们拥有怎样各异的思想和追求?面对不同的历史和生活境遇,她们又会做出怎样不同的选择?这场展览,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展览海报
2022年6月3日至8月31日,苏州博物馆联合国内十家文博单位,推出“美人姓董:古代董氏女性文物特展”。展品涉及金银器、瓷器、碑帖、古籍、书法、绘画等不同门类共70余件(套)。与大多数女性主题展览不同,此次展览聚焦不同时代的十位董氏女性,其中又以隋董美人、北宋包拯夫人董氏、南宋彭州董氏、明董小宛、清董琬贞五位为代表。展览拟通过一件件文物讲述董氏女性的婚姻与生活、才艺与形象、情怀与理想,并以此为窗口,探寻中国古代女性的共同特质。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特别之处在于,抛开了历史/文学叙事中对于女性的刻板描绘,以一件件文物,展开着中国古代数位真实的女性形象和日常生活图景。没有谁被概括,也没有谁被隐没,不同身份,不同阶级的女性作为个体的独特性,在展览中得到了彰显。正因如此,展览将解读和想象的权利真真正正地交到了观者手中,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文物观察出这些古代女性的生活/性格侧面,并从中汲取到一种力量。
隋董美人:十九载倏忽飘逝
在隋朝,美人其实是后宫嫔妃的一种封号。事实上,美人在隋朝宫中的等级并不算高。隋后宫嫔妃等级共有四等,美人仅为第三等,与婕妤、才人统称为“世妇”,定制27人。其中,隋炀帝时期,婕妤有12人,美人和才人共15人。
虽然按照定例,美人董氏的等级地位不算太高,但她却深得隋文帝第四子蜀王杨秀(隋炀帝杨广同父同母弟,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宠爱,死后杨秀还为其亲撰了墓志铭。该墓志也成为了后世了解董美人的唯一窗口。
展览现场
据墓志铭记载,董美人于公元578年(南北朝时期)出生于汴州恤宜县(今河南开封),因病卒于公元597年(隋朝开皇十七年)7月14日,年仅19岁。其祖父任南北朝齐国凉州刺史,以仁恕为本,性格敦厚仁慈,学识渊博,在乡间享有盛誉。其父豪爽洒脱,卓异不凡,有英雄气概,在渷水(济水古称,流经今河南、山东二省)一带十分有名。
董美人墓志(朱翼盦藏本)
如果说在墓志铭的第一段,杨秀还比较克制,只是略述董美人的身世来历,那么,在接下来,我们就能非常明显地感受到杨秀对董美人的洪荒爱意了。如果我们把视角切换成杨秀,那么接下来的部分内容会是:
董美人不仅生得貌美,体质闲华,性格柔顺和美,以恭敬侍奉君上,对待亲友亦十分温顺。她温文尔雅,谈吐文章均富有文采。在我眼里,美人如碧玉一般清洁,她投壶时的动作像飞鹤一样灵巧,她弹棋能从边角的绝境中取胜。她秀美的面容倾国倾城,妩媚一笑更是千载难逢。回眸之间,身态婀娜,曳裙行动之时体香飘动,长袖飘舞如落花纷纷,飘雪片片。
董美人墓志(吴湖帆藏本)
董美人墓志(张伯英藏本)
就是这样让杨秀为之神往的美人在19岁时无奈染疾去世,琼玉一般风华正茂忽然间凋损,令人感伤。而这一动情的《隋董美人墓志铭》甫一出土,即以其字体清雅婉丽、端严秀美被名家争相传拓,而原石却就此无踪,一如董美人倏忽飘逝的生命,只留下凄美的背影。
包拯之妻董氏:知性达观、开明睿智的贤内助
董氏是包拯的第二位妻子,为官宦人家之女。她的祖先以军功任宁州刺史,秉公处事、德高望重、聪明正直,后升内殿崇班。她的父亲董浩,任鄂州武昌令。能把自己的女儿嫁于当时在官场上还毫不显贵的包拯做续弦,董浩应十分认可包拯的品行。
包拯夫人董氏墓志拓片
事实证明,董氏堪配包公。嫁于包家后,包拯才中了进士,后在大邑任职,因双亲身体不适,辞官归养。而董氏毫无愠色,克尽妇道,族人都十分喜欢她。十三年后,包拯虽日渐显贵却为官清廉,董氏亦十分朴素淡泊,从不爱奇珍异宝、声色犬马。包拯去世后,董氏扶丧回到肥川,将其安葬。教导子女耐心细致,闲暇的时候翻阅佛书调养身心。董氏十分明事理,包拯的亲族有匮乏之处,董氏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帮忙,但当需助之人/事和义理发生冲突时,董氏也能做到一分不与。
包拯夫人董氏墓志拓片
董氏不仅性情敦厚坚毅,还颇有见识。包拯辞世后,有生前不惯包拯所为的人上门提议为包公撰写墓志时,董氏机智回应:已委托他人。此后她跟家人说:这个人的人品/文采不足以写包拯,会使后人对包拯生平感到疑惑,还是拒绝他比较好。这一是说明董氏并非对外事一无所知,二说明她十分具有远见,对事有自我的评判标准。
黑釉兔毫盏
景德镇窑青白釉镂空香熏
青白釉菊瓣形包银盒
因此,家中亲人非常爱戴董氏,她的女儿和儿媳崔氏在她生病时,日夜相守,连药食都是亲手调制烹饪。但最终董氏仍旧因疾逝世,享年68岁,于当年11月28日葬于包拯之墓侧。
南宋彭州董氏:奢华的闺中生活
南宋彭州望族董氏是在1993年被揭开面纱的。
瓜形金盏
金钗
菊花金碗
那一年,四川彭城发现金银器窖藏,共约350余件,纹饰精美,技艺精湛。根据“绍熙”年号铭文和大量器物刻有“董”“董宅”铭文推测,这批金银器应为彭州董氏家族所有。而这些窖藏也揭开了董氏小姐奢华的闺中生活。
梅瓶
温碗
执壶
身为彭城望族董氏之女,董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惜生不逢时,南宋末年动荡不安,蒙古骑兵频繁南下,彭州岌岌可危,为避战乱,家里的金银财宝都被埋在地下,董氏也随家人从此漂泊。此次展出的精美绝伦的金钗和金簪便是董氏的心爱之物,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董氏小姐的日常生活。
明末董小宛:向往自由、寻觅真情
董小宛,原名董白,十五岁时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在秦淮河畔卖艺,改名董小宛,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16岁时,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虽沦落青楼,但董小宛清高孤傲,自怜自爱,对自由极为追求,在爱情中也十分主动。
董小宛小楷秋闺词十一首扇面
据说,崇祯十五年春,小宛从黄山归来,母亲去世,自己又受田弘遇抢夺佳丽的惊吓,患了重病,闭门不出。辟疆到时小宛已奄奄一息。冒辟疆满怀同情地将她宽慰一番,并且说了自己几次寻访都吃了闭们羹的经过,董小宛露出一丝歉意和欣慰。见她病体虚弱,冒辟疆几次提出早早归去,董小宛却殷勤挽留,两人直谈到深夜才分手。
翌日,冒辟疆忍不住又雇舟来到小宛家,两人并没有约定,小宛却笑盈盈地站在门外相迎,一夜之间病竟好了大半,也似乎料定冒辟疆今天会来。小宛将冒辟疆迎进了屋,奉上茶,牵着他的手说:“此番公子前来,妾身的病竟然不药而愈,看来与公子定有宿缘,万望公子不弃!”她吩咐家人具办酒菜,与辟疆在床前对饮。冒辟疆此行还需到南京参加乡试后再回家乡,他与董小宛约好,一等乡试结束,就马上返回苏州为她赎身,再相伴回到如皋。
钱谦益楷书《与仲雪等唱和诗》卷局部
钱谦益楷书《与仲雪等唱和诗》卷局部
冒辟疆带着小宛回苏州赎身,不料又遇上了麻烦,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气太大,不论出多少银子,鸨母都不想放走这棵摇钱树。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钱谦益偕同柳如是来游苏州。柳如是是董小宛当初卖笑秦淮河时的好姐妹,钱谦益也曾与她有过颇深的交情,他如今虽然免官闲居,但在江南一带名望甚高,经他出面调排,董小宛赎身之事迎刃而解。
影梅庵忆语石印本
小宛嫁入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相处极其和谐。马恭人(辟疆母)和苏元芳(辟疆妻)特别喜欢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顺从。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冒辟疆所著《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中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
清代董琬贞:简单纯粹的爱情
董琬贞是清代有名的才女,原籍江苏常州,因祖父董潮入赘海盐陈氏,因而占籍海盐。董潮擅长诗文,亦善绘画,为当时嘉禾文坛“八子”之一。琬贞自幼受祖父诗文书画熏陶。成年后嫁汤贻汾为妻。汤为当时艺坛高手,工诗词、擅书画。自此,董琬贞诗文书画益进,山水花卉,书法篆刻,无一不通,尤善画梅。
汤氏夫妻伉俪情深,董琬贞所著的《双湖诗文集》中收录了一封她写给丈夫的信《寄汤贻汾书》,抒写对远戍浙西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自己关于志向与感情相互关系的看法,希望丈夫早日归来,隐居家山,过一种夫唱妻随的桃源生活。
“诗言其志,亦言其情。情之所至,志为之坚。君有其志,妾有其情。有时志为情移,情为志转。君为志而移其情耶?夫志在功名富贵,则其志渝;志在流水高山,则其志笃。君渝其志而转其情欤?抑移其情而笃其志欤?”
其子女亦擅书画,其中儿子乐名擅画仕女、花卉,有一定名声。有一家合笔之作传世,一门风雅,同以书画闻名,为艺坛佳话。
【后记】这五位董氏美人,有的来自贵族官宦人家,有的成长于青楼市井之间;有的颐养天年,有的芳华早逝;有的年少就已声名鹊起,有的一生只留下一个姓氏;她们留存下的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或悲或美的历史,无言诉说着过往。
相关文章:
- 上一篇:赵丽颖说话最经典语录
- 下一篇:古美门研介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