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1 07:40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新浪汽车 | 评论: 次 | 点击:

门口的野蛮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浪汽车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门口的野蛮人经典语录1

2015年的汽车行业,什么最热?

年初,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沈晖离职前往博泰开启第一波互联网造车热潮,给予笔者的困扰是聚会的时候常有人问,你认为汽车行业多久会被颠覆?随后,游侠电动车的发布会,倒成了互联网造车一个转折点,它对汽车技术的陌生让更多的人开始怀疑互联网造车。

此后,便是乐视超级汽车,原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的加盟,开始让笔者相信,互联网造车似乎并不是一个笑话,包括蔚来汽车,它就建立在上海汽车城,在很多会议上,上海汽车城宣传材料上,把它与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等车企一汽来宣传,更有很多车企的工程师前往蔚来就职,在聚会的时候,互联网造车被调侃为家门口的野蛮人。

不过,年初的焦点和年底的焦点系同一人,上周,博泰沈晖离开,时隔不到一年,为这个短暂的旅程画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与年初不同的是,他的进入引来了互联网造车的热潮,他的离开让互联网造车的前景黯淡了一些,而恰恰在昨日,上汽捷能电动车专家傅振兴前往乐视,这可能是互联网造车2015年最后一波热点。

无论是丁磊、沈晖、傅振兴,这些给予互联网更多可信度的核心人物,都是汽车行业的老兵,也是享有盛誉的传统专家,家门口的野蛮人,原来是故人,那么这些故人,造什么样的车,靠谱么?

互联网造车并非困难事

与很多人不同的是,笔者从来就不怀疑互联网造车的可行度,当地球都成了地球村,造车不是一件难事,换句话说连众泰等能够做出车,富得流油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造不出来?

当小米被传造车的时候,笔者曾经撰文谈到这个事情,笔者曾经谈到互联网公司获取生产资质、进行研发制造汽车并非难事,首先并购一家整车车企和入股几家供应商,最好是中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当然如果有能力去并购海外的汽车制造商则更好。这个步骤包括特斯拉汽车当年也进行了这个步骤,艾伦穆斯科并非特斯拉的最初创始人。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这样的话你就具备了制造商电动汽车最基本的资源,而作为整车制造商来讲,这些是赖以生存的东西。此前笔者的文章也谈到了相关的内容,不妨在这里在论述一下,当下在全球范围内,只要有足够的集成能力和资金链条都可以完成汽车制造流程,这个并不是虚妄。

我们谈到的汽车技术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其一是理论研究阶段,其二是应用集成阶段,其三是产品商业化推广阶

门口的野蛮人经典语录2


1,最终的成功来自于大胆的行动和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2,首席执行官通过杠杆收购明白了2个道理:第一,积累巨额财富不是靠工资或者奖金,而是持有股权;第二,杠杆收购不是获得公司股权的唯一方式,股票期权也是。

3,如果说约翰逊对纳贝斯克变得越来越冷漠,这是因为他认为公司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了。曲奇战争让他想通了:和菲多利、宝洁的战争,纳贝斯克并没有取得最终的成功,这只 是歪打正着。之后可能会有一个像宝洁那样的巨头,或者干脆就是宝洁自己向他再次发起进 攻。纳贝斯克有致命的弱点,什么也解决不了烘焙房老化之类的问题。约翰逊不打算制订任 何计划来重整纳贝斯克。多年来的苦心经营让他厌倦了做任何长期的规划,他忙于享受自己 的生活。一旦公司出了问题,他就出来救救火,懒得去解决公司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4,一种新的融资机制——债务担保凭证将杠杆收购业务带入了新的黄金时代。虽然它的名字十分拗口,但它成本低,能够从投资银行筹到大量的资金,因此是杠杆收购(私募股权投资)理想的融资工具。 2000~2004年,杠杆收购公司投入了146亿美元。2004~2007年,它们又投入了1480亿美元。2006年,KKR、贝恩资本和美林银行联手以33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国际医院公司,打破了之前创下的250亿美元的纪录。不可思议的是,最高纪录在当年又被刷新了6次。 2007年,克拉维斯宣称私募股权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曾经是华尔街风云人物的他,如今的风头已被黑石集团的老总史蒂夫·施瓦茨曼盖过。施瓦茨曼当年2月为了庆祝自己的60大寿,共花去了300万美元。同年6月,黑石集团上市,这给施瓦茨曼本人带来了6.84亿美元的收入。 这些曾经不假思索地为杠杆收购而发行抵押债务债券的投资银行也是次级抵押贷款的主要发放者。当次贷危机来临时,它们不再提供抵押债务债券的服务了。 私募股权的辉煌时代就这样结束了。2007年下半年的收购交易数量与上半年相比骤减了63%。KKR的上市计划也因此搁浅。

5,90年代初期,KKR乖乖地等待着时机,祈祷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偿还200亿美元的债务。到了1993年,也就是收购落幕的5年之后,克拉维斯和罗伯茨正准备宣布将公司分拆的时候,突然之间灾难降临了。这就是“万宝路周五大降价”。 在雷诺兹烟草公司内部的一些人看来,麻烦已经近在咫尺。“进行杠杆收购的当天我就说,‘我们的市场份额将暴跌。”一位前雷诺兹烟草公司的高管回忆说,“因为我们把精力从原来的市场营销和销售转到了其他方面。我觉得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会利用这次机会打击我们。” 占有40%市场份额的菲利普·莫里斯很快就对只有32%市场份额的雷诺兹下手了。菲利普·莫里斯以十分优惠的价格向经销商供货,并开始进入雷诺兹势力最强劲的美国东南部地区。而此时的雷诺兹却不得不着手裁员:1600名员工在第一轮裁员浪潮中丢了饭碗。“我们这儿来了3个人,他们跟每个员工大约只花了30秒钟的时间就将员工开了,”一个主管回忆说,“我手下有85名员工,上头让我削减18%。其中有个头儿说,‘给你3天时间,到时候给我个裁员的名单。’每过8个月到2年,公司就会有一场大规模的裁员。” 到了1991年,菲利普·莫里斯和雷诺兹在市场份额上的差距从原来的28%扩大到了44%。刚开始的时候,公司的一些高层还口口声声地说要重新夺回市场第一的宝座。但没过多久谁也不谈这个话题了,因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雷诺兹的首要任务是还债,而不是争夺市场份额。

6,高昂报酬源源不断地流向华尔街,抚慰着众人的伤口。在随后的几个月内,那些幸运地赢得了胜利的公司,财富滚滚而来。德崇从35亿美元的搭桥贷款中获得了2.27亿美元的收益,而从出售垃圾债券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多了。美林银行从搭桥融资中获得了1.09亿美元的收益。由200家银行组成的辛迪加从145亿美元的委托贷款中获得了3.25亿美元的收益。KKR从投资者手中获得了7500万美元的手续费收入。摩根士丹利和沃瑟斯坦-佩雷拉各自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收入。克拉维斯甚至将一些福利慷慨地赠予那些他可能伤害过的人。

7,高昂报酬源源不断地流向华尔街,抚慰着众人的伤口。在随后的几个月内,那些幸运地赢得了胜利的公司,财富滚滚而来。德崇从35亿美元的搭桥贷款中获得了2.27亿美元的收益,而从出售垃圾债券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多了。美林银行从搭桥融资中获得了1.09亿美元的收益。由200家银行组成的辛迪加从145亿美元的委托贷款中获得了3.25亿美元的收益。KKR从投资者手中获得了7500万美元的手续费收入。摩根士丹利和沃瑟斯坦-佩雷拉各自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收入。克拉维斯甚至将一些福利慷慨地赠予那些他可能伤害过的人。

8,他认为员工们得到的并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项任务。公司在创建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衰退了。他不理解为什么温斯顿-塞勒姆的人意识不到那些一味苦干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世界在变,人也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落后。

9,在泡沫高涨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像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现象出现。

门口的野蛮人经典语录3

1988年,杠杆收购界的老牌天王、金融史上最成功的产业投资机构之一 KKR,用310亿美元收购了当时在全美排名前二十的大型企业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引起了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瞩目。之后这堪称“史上最强悍的资本收购”,被两位记者布莱恩•柏勒和约翰•希利亚尔详细的挖掘和记录了下来,并写成了书,书名就叫《门口的野蛮人》。在这之后,所有的杠杆+恶意收购就有了一个统称的名称叫“门口的野蛮人”。

一、什么叫门口的野蛮人

在讲述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之前,我们得说说为什么叫它门口的野蛮人。这次收购有两个特点,一是杠杆收购。顾名思意,就是依靠举债来筹措资金,以小博大,这样蛇吞象的交易原本就相当野蛮。二是恶意收购。就是说交易中的收购方没有得到标的公司管理层的配合,是以一种“我就要”的资态开战。

借用杠杆、不请自来,这就像一个风格激进、态度粗暴的野蛮人,直接到别人门口抢夺控制权。这个名字可以说非常贴切地形容了这场收购案的特点,也因此后来成为代名词,在资本市场中被不断提及。像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国美、万科等大型股权争夺战的过程之中,这个“门口的野蛮人”就是媒体报道和财经评论的热词。

二、收购双方的主角

接下来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收购战的两个人物主角。

被收购方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就是生产奥利奥饼干的那家企业,它的CEO叫罗斯•约翰逊。约翰逊是一个能把梳子卖给和尚的销售天才,他做人,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做事,天马行空,点子多;天生爱折腾,敢想就敢做。他自称自己的经营理念是“搅屎棍哲学”,信奉“不是走向重生,就是在走向死亡”。回顾他的职业生涯,简直就是一部战斗史。一开始因为销售做得好,他会提拔成为公司的二把手,然后通过自己的手段,赢得董事会和员工的信任,斗掉唯一的上司,当上一把手。在标牌公司是这样,去到最初的纳贝斯克公司时又是这样,最后到了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还是这样。可以说是一路逆袭,最终成为顶尖公司的CEO。

奥利奥饼干

约翰逊那套以生命在于折腾为宗旨的经营理念,实际上成败有很多运气的成分。船小时好调头,摊子大了就很难控制局面,所以,对于雷诺兹-纳贝斯克这样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他的“搅屎棍哲学”经营理念并不奏效。雷诺兹-纳贝斯克是上市公司,业绩没有起色就意味着股价的低迷。股价从65美元一路跌到40美元,董事会开始对约翰逊不满。再加上推出新产品遭遇市场的冷漠,约翰逊感觉自己地位岌岌可危,随时可能被董事会炒鱿鱼。于是他想到搞“管理层收购”。什么叫管理层收购呢?就是说以约翰逊为首的公司管理层,直接从董事手里收购股票,出钱把公司买下来。说白了就是不给你打工了,自己当老板。

其实约翰逊知道自己是稳赚不赔的,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是主营是烟草和食品的生意,有很可观的现金流量,公司股价40美元,是被严重低估的。于是约翰逊提出以75美元价格收购公司,他觉得董事会一定会满口答应。算盘是打得很好,但是发现股价严重低估的,并不仅仅是他约翰逊一个人。实际上,华尔街数得上号的投资机构几乎都在盯着这家公司了,包括巴菲特持股的所罗门兄弟,巴菲特还对所罗门兄弟的管理层说“放手去做,烟草行业是真的好”。当然这些机构里也包括以另一个主角,KKR。

KKR的合伙人叫克拉维斯,他为人处世和约翰逊可就大不一样了。克拉维斯十分勤奋、自律、坚韧,头脑冷静又雄心勃勃,目标一旦明确就非常执着。在生活上,克拉维斯是得体、上进、平和的谦谦君子,在工作上则冷酷、严厉、豪不留情。他曾经与表哥罗伯茨一起到著名的投行贝尔斯登工作,后来与他的导师和伙伴科尔伯格一起出逃单干,成立了公司。公司名字就是以他们三个人首字母命名的,也就是K K R。KKR从一成立就践行杠杆收购的投资策略,经过几年的完善,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业务模式。

电影《门口的野蛮人》剧照

在这我们得介绍一下杠杆收购,这个模式概括起来有四步:第一步,发现目标。目标必须有两个特点,价值被严重低估,以及企业有稳定可观的现金流。这两点都非常重要,如果价值没被低估,获利的空间就会非常小,同时杠杆收购是通过借钱来完成的,如果没有好的现金流支撑,支付利息就会没有保障。第二步,KKR会和标的公司管理层谈判。也就是说要管理层合作,因为没有管理层的配合,就很难准确的预测公司的未来现金流,也就无法撬动杠杆。第三步,就是融资完成收购,并对目标进行改革。全面挖掘公司的利润,使之在市场上估值上升。第四步,高价卖出,兑现收益。

KKR不断复制和完善这个模式,屡试不爽,年回报率甚至一度超过60%。而这个模式的最关键因素就是要找到一家好的公司。所以,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很自然的就进入了KKR的视野,可以说克拉维斯又看到一块富得留油的肥肉。

三、谈判

看了上面杠杆收购的模式,你不经会问,不对啊?KKR不是要跟公司管理层谈判的吗?是的,在收购前,双方是开展了谈判,而且还不止一次。

第一次谈判,对于两个理念如此不一样的人谈合作,可想而之是有多难。双方就公司的决策权吵得不可开交。约翰逊觉得,合作嘛,就一人一半,至于决策权,KKR买下股权做个股东就行了,公司的经营权还得约翰逊说了算。那克拉维斯就不干了,KKR可从来没做过这种冤大头,他认为约翰逊团队最多拿走三成,未来董事会必须KKR控制。如此大的分歧,最终导致谈判不欢而散。

在这之后,双方都开始出现问题。克拉维斯这边在尽职调查时陷入了困境,因为管理层的不配合,KKR根本拿不到公司的核心资料,就像买台二手车,只给张照片,不让你检查,不让你试乘试驾,这样想精确测算报价,实在无从下手。而约翰逊这边,媒体报道出KKR的愿意以90美元的价格收购,而他报价是75美元就像是明抢,这让董事会大为老火,提出要参与收购方公开竞标,这意味着约翰逊必须要提高报价,并且要找到更多的资金去完成收购。

于是双方开始第二次谈判。这次,双方可是请来不少帮手。约翰逊联合了美国运通旗下的协利证券,并邀请到所罗门兄弟公司助阵。而克拉维斯这一边,除了有摩根士丹利的加盟,更有“垃圾债券大王”米尔肯所在的德崇证券加持,双方阵容可以说都很强大。而第二次谈判恰恰又是因为帮手之间出了问题才导致失败的。

“垃圾债券大王”米尔肯

谈判一开始,克拉维斯就做出了让步,份额一半一半可以,控制权双方可以考虑共同控制董事会,眼看谈判就要达成,却又出现新矛盾。这个时候,“垃圾债券大王”米尔肯正被卷入一场大型内幕交易的调查,但克拉维斯坚持要和“垃圾债券大王”米尔肯的团队合作,所罗门兄弟公司觉得“垃圾债券之王”的名声太臭,决不与之为伍,于是擅自通过媒体爆料,说约翰逊团队准备报价每股92美元,和克拉维斯团队竞争。此举一出,相当于直接宣战,克拉维斯无法再相信约翰逊,第二次谈判也因此告吹。

四、开战

好了,谈判失败,就只能真刀真枪的干了。这时候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董事会发起了竟价程序。说白了,就是坐山观虎斗,你们双方投标,价高者得,最后得利的当然是董事会自己。

第一轮,当然是双方亮底牌的竞标日。当天,克拉维斯的投标价是每股94美元,而约翰逊则报出了每股100美元的价格。报出高价的约翰逊团队,眼看着就要喜提公司控制权、成为赢家是不是?没有,又出现了逆转。在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这两个豪华阵容的时候,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第一波士顿银行报价每股105~118美元,之所以没有一个确定的价格,是方案涉及的政策优惠需要进一步完善确认。虽然还要完善,但这个报价区间却让董事会无法视而不见,于是董事会宣布,给第一波士顿一点时间,再来一轮竞标。约翰逊和克拉维斯的第一次争夺,谁也没有得到便宜。不过,在约翰逊看来,克拉维斯已经输了。下一次竞标他的对手是第一波士顿银行,而克拉维斯呢,如果不是第一波士顿银行来搅局,早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双方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下一轮竞标。克拉维斯方面吃亏在没有管理层的支持,无法好好定价,可这时却出现了转机。纳贝斯克部门的总负责人乔尼主动找到了克拉维斯,他告诉克拉维斯,自己不满约翰逊的大手大脚花钱已经很久,这次搞管理层收购不带上他更是让他失望,他认同克拉维斯经营公司的理念,想要什么数据,甚至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他都能提供。有了内应的克拉维斯团队立刻柳暗花明,开始游山玩水,坐等着第二次竞标。约翰逊团队似乎也出现了转机,第一波士顿银行所说的政策优惠马上就要到期,想以105~118美元交易已经没有可能,将会退出竞标,所以下一次的竞标,将会是他约翰逊一个人的舞台,胜利就在眼前了。

到了第二次竞标的日子,以为胜券在握的约翰逊,象征性地提高了1美元,报价每股101美元,可万万没想到,克拉维斯又一次出现,并报出了每股106美元。约翰逊听说之后,要求更改标书,先后提高到每股108美元、每股112美元。这让克拉维斯大为光火,认为这样修改投标价坏了规矩,应该无效,但董事会看到了更高的价格,肯定是会心动的,克拉维斯也不得不适当提高报价到每股109美元。最终,董事会选择了克拉维斯。这次收购最终的交易总价达到了310亿美元,创下当时收购总价之最,用来支付的现金部分达到了189亿美元,支付汇款的当天,甚至造成了美国货币供给统计的剧烈波动。

五、这场收购战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经过了一轮又一轮戏剧化的逆转,这场“史上最强悍”收购案终于落下帷幕。这场世纪收购案一波三折,有太多值得回味和思考之处,也因此成为了很多顶级商学院案例教学的素材。接下来,我们就再探讨一下“门口的野蛮人”这个话题。

野蛮人来敲门,这听起来肯定是让人不舒服,也因此,这种不和管理层一条心的恶意收购,尤其是以杠杆收购来完成的激进方式,常常在舆论上处于劣势。但如果抛开情感因素不谈,恶意收购、杠杆收购真的就有原罪吗?收购价值被低估的公司并以高价卖出,这本身并没有问题;通过融资的方式来筹措资金,也可以看做是对交易有十足信心,人家艺高人胆大,愿意刀口舔血、风险自担也没什么不妥;至于是不是取得管理层的支持,管理层的身份是公司的雇员,他们同意自然好,他们不同意的问题不过是敲门的风险增大了而已。毕竟,资本市场的规矩是真金白银,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用脚投票。

但在现实里,却不能完全抛开情感的因素和舆论的影响。实际上,每当门口出现野蛮人,每当出现收购与反收购的大战,战场都不仅仅是场内的资本战,还有场外的舆论战。这也是在大多数收购战中,各方都会聘请公关公司协调媒体关系的原因。

像在雷诺兹-纳贝斯克这个案例中,最终让 KKR 胜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舆论战场中他们摆脱了“野蛮人”的负面形象。KKR 提出的改革方案,以压缩无用的开销、提高经营效率和利润为核心,并且只考虑出售部分业务单元,励精图治不折腾。而约翰逊方面,却主张保持高福利,资金缺口以整体出售纳贝斯克来补充,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约翰逊团队一直以来的奢靡作风。公司的开销中,甚至还包括大把的度假别墅,包括各种没有意义的赞助,甚至还包括了十来架喷气式飞机和一队飞行员。在反收购过程中,约翰逊还炮制出如果公司控制权变动,就对管理层进行高额补偿的金色降落伞计划。这些负面消息不断被《时代》《财富》等权威媒体曝光,股东和员工都对他中饱私囊的方式十分厌恶,倒好像家门内的管理层才更野蛮。两相比较,在综合报价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董事会选择 KKR 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说,“门口的野蛮人”到底是骑士还是魔鬼,很多时候很难三言两语分析清楚。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