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与妻书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1 07:54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感光度摄影旅行 | 评论: 次 | 点击:

林觉民《与妻书》,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感光度摄影旅行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林觉民与妻书经典语录1

林觉民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 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 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 不能忘汝也! 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 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 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 甚幸! 吾家日后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 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 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吾 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 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一恸! 辛未三月二十六夜四鼓,意 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林觉民(1887年—1911年5月),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

1911年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林觉民与妻书经典语录2

1911年5月的一天,一名革命志士受人所托,将一个包裹交到住在福州早题巷5号一名叫陈意映的孕妇手中。她打开包裹,两封信映入眼帘,一封写给她的公公,一封是写在手帕上的《与妻书》。这分明是丈夫林觉民的笔记,陈意映隐隐约约有种不详的预感。她打开手帕,第一段文字便写着:“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6年前,18岁的林觉民与14岁的陈意映在媒妁之言下拜堂成亲,揭下盖头后的两人彼此一见钟情。婚后的他们住在一座二层的小楼房,这座小楼的名字也很诗意,唤做“双栖楼”。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提到这段感情:“初婚三四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与此同时,林觉民是一位追求新思想的进步青年,他曾创设了一个阅报所,经常在里面放一些革命进步书刊。与他门当户对的陈意映在他的带动下,还与他同办了一所“家庭妇女学校”,以此介绍一些西方男女平等的观念。林觉民曾称“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有个志趣相同的妻子,林觉民倍感欣慰。

1907年,在妻子的支持下,林觉民前往日本开始了自费留学之路。期间,一到暑假,林觉民就难忍思念,飞也似的回到妻子身边。而1911年春天,林觉民却突然回家,陈意映尽管充满惊喜,但还是有所疑惑。

实际上,林觉民早已加入同盟会,他这次回国,是为了参加几日后的起义。

1911年4月9日,林觉民动身。目送丈夫带着20多人离开的陈意映从未想过,这一别竟成了永别。不久,林觉民在起义中被捕并从容就义。

“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丈夫不负大义,可唯独负了她。

尽管知道丈夫是为革命而牺牲,他俩也曾探讨过“谁先死”的问题,那时候,林觉民对她说:“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听到后,她一脸的不高兴,林觉民赶紧向她解释:“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

林觉民说对了,她确实不堪他去世的悲痛。陈意映径直向墙上撞去,好在林觉民的父母将她拉住,双双跪在她面前,恳请她念及腹内的胎儿,一定要活下去。

陈意映确实没再自杀,她一面和家人躲避着清政府的追杀,一面承受着丧夫之痛。

可惜的是,仅仅两年后,悲伤过度的陈意映还是随林觉民而去了。

《与妻书》曾让无数人感动落泪,不仅那些为了国家民族大义舍弃个人的烈士值得所有人缅怀,那些在他们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故事及人,也应该被记住。

林觉民与妻书经典语录3


林觉民(1887—1911),福建闽侯人,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111年前的今天,1911年4月24日夜, 林觉民挥泪妻子写下了感人至深的《绝笔书》。


林觉民幼年时过继给叔林孝颖。林孝颖是个饱学多才的廪生,以诗文闻名于世。他非常喜爱这个聪慧的嗣子,亲自教导林觉民读书。


不过,林觉民却十分厌恶科举功名。13岁时,他参加童子试,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1902年,他考入福建当时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全闽大学堂(今福州一中)。课余时,他大量阅读《苏报》《警世钟》等进步书刊,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常说:“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1905年,十八岁的林觉民和十五岁的陈意映在父母的安排下成婚。风华正茂的二人本以和大多数包办婚姻一样,以后就这样没有感情地度过一生。他们没有想到,幸运之神格外眷顾二人。掀起红盖头的那一瞬间,二人竟然一见钟情,爱情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来了。


夫妻琴瑟和谐,将居住的地方取名“双栖楼”楼前种植蕉梅。闲暇之际,他们聊诗词歌赋,也谈俗世生活:"初婚三四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故居内林觉民夫妇读书像


不久,林觉民把新思想也带到了家中,甚至在家中办起“女校”。他先动员新婚妻子陈意映,再发动堂嫂、弟媳、堂妹等亲友家属十余人入学。除了教她们国学,林觉民还传授西方文化知识,介绍世界局势,抨击传统礼教。


婚后两年,林觉民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学习哲学,兼修英文、德文。在此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第14分会(福建分会)的骨干成员。


陈意映大力支持,留在家中为他赡养父母,照顾孩子。她说“君此后有远行,必以告妻,愿偕行。”1911年3月,林觉民从日本回福州,召集同志谋往广州起义,交密在西禅寺制炸弹装棺木中,运往支援革命党人。意映原计划扮贵妇随行掩护,但因怀孕未果。


1911年4月9日,林觉民再次离家。那天陈意映和其他人一起在人群里目送丈夫。临别之际,二人深情对望,微笑挥别,期待不久后的再次重逢。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再无相见之期。


《百年情书》剧照



4月27日,林觉民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进攻总督衙门,不幸受伤被捕。消息传回福州,林孝凯带着陈意映等家眷,慌忙变卖宅邸搬家。陈意映腆着大肚子,带着一家大小七口人仓皇搬到光禄坊早题巷一幢偏僻的小房子中租住。


入狱后,林觉民进行绝食斗争,不久就被清朝杀害,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年仅二十四岁。


电影《辛亥革命》胡歌饰演林觉民



电影《辛亥革命》梅婷饰演陈意映


林觉民牺牲后,陈意映才接到丈夫的绝笔书。她悲痛欲绝,一度意欲轻生。后来在林觉民的父母跪求下,她才强忍悲伤、痛苦地活下来。但因悲伤过度,腹中的孩子早产。


深爱的丈夫天人永隔,爱的结晶也未能留住,她怎承受得住这样的打击?两年后,陈意映抑郁而终,年仅22岁。


这一次,她终于能够永远陪伴着亲爱的夫君了。


附林觉民《与妻书》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