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孩子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1 16:40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读书的中年油腻大 | 评论: 次 | 点击:

如何正确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读书的中年油腻大叔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放手孩子的经典语录1



1、不要把艰苦转嫁到孩子身上

父母不要从早到晚都向着孩子的事,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生活、鸿运或人际关于,走起要纺织自己用负面态度预设孩子的未来。比如:“我的孩子不如别人,长大了怎么办?”女儿这么害羞,在学校不顺利怎么办?”这样的内心质问,既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会把父母的不安和焦虑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以为只要自己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就是失败或无能,因此早早地放弃努力。

2、不让孩子成为你的情感的唯一寄托

孩子终将会离开原生家庭去独立生活,所以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的成就决定我们作为父母的价值。如果孩子成为父母的宇宙中心,那么一家人所有的困境都将投射到孩子身上。这个孩子将“负罪”前行,无法洒脱活出自己。

3、放弃控制孩子的习惯

父母经常会产生一种幻觉,认为自己有能力预防一切坏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所以,父母不惜付出一切努力来控制孩子和孩子身边的环境。但是。正如汤普森博士所描述的“安全基地”一样,父母的控制和孩子的依赖都是暂时的。而所有不切实际的清规戒律,反而会让孩子遇到更多、更大的人生失败和失望。

放手孩子的经典语录2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是很多家长的辛酸泪。孩子上小学后,很多家长会天天陪着孩子写作业,希望通过“陪伴”来培养孩子爱学习,养成认真写作业的好习惯。

记得灵灵刚上小学时,上学前几周作业还是充满热情地主动按时完成的,但是随着新鲜感的褪去就愈发磨蹭,回家就吃吃东西,玩玩具,一直磨蹭到要睡觉了才写作业,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睡眠不足,于心不忍的我就开始“陪伴写作业”之旅,觉得陪在孩子身边,孩子会写得更好。除此之外还要求灵灵每天放学回家先写好作业再玩,甚至把哪些作业先写哪些作业后写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我以为灵灵只要按照安排的计划进行就后顾无忧,没想到过几天,一向乖巧懂事的灵灵既生气又伤心地抱怨失去自由受到限制,排斥反抗。我见灵灵如此伤心消极便反思自己的做法,如果灵灵是带着情绪和负能量进行每天的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有时候,我们常常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替孩子做各种决定,却忽略了作为父母的“控制精神”深深地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天性是遵循自己的思想,并不喜欢“监工”,即使表面上暂时屈从,内心也不会是真正接受和听话。如果写作业不是来自家长的指令,而是来自孩子自己的意愿,他会更愿意去执行。

此外,“陪伴孩子写作业”也是考验家长耐心的时候,如果不具备充足的耐心而选择“陪伴”,有时反而适得其反。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无可避免会出现抱怨,责备,甚至是打骂,这种“暴力陪伴”会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情绪,丧失自我管理的信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失去“陪伴”的意义。

适当放手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让孩子自己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开始可能会做得不好,父母需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相信孩子,让孩子独立去做,为孩子营造良好愉悦的学习气氛,保护孩子的成就感。

适当放手孩子,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发挥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长期的“写作业陪伴”除了容易演变成“暴力陪伴”之外,也容易让孩子养成对家长的依赖感,形成不自觉的坏习惯。

适当放手孩子,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孩子持续学习的动力。如果孩子内心对学习产生排斥和厌恶,再多的“陪伴”也无济于事。父母一方面要激起孩子写作业的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孩子减少和消除对写作业的厌恶之情。

放手孩子的经典语录3

孩子为什么越大越不可爱了?就像自动开启了“拱火技能”,和娃多说两句话,就能瞬间让我们血压升高、气血翻涌。


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渐渐长大后,除了变得越来越难管教之外,还很难与之沟通!这难道也是传说中的叛逆期到来?


其实,当你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孩子说出的话会反映孩子内心真实的心理状态。


如果孩子经常对你说出这2句话,请别误会孩子,他不是顶嘴和叛逆,是心理上有了大麻烦!


“算了,反正......”

“算了,反正你不会同意的!”

“算了,反正你都会说我的!”

“算了,反正我也学不会!”


有些孩子,张口闭口就是「反正句式」,每当孩子说出这些听起来能“噎死大人”的顶嘴话,其实都反应着孩子内心的不满


咱们拆解来看,“反正”二字,就像是一种正话反说「反正」后面所接着的话,才是孩子真实的诉求。


反正你不会同意→希望妈妈同意

反正你都会说我→希望你认同我

反正我也学不会→希望你鼓励我


可以看出,每一个「反正句式」下,都代表着孩子期待做的一些事情,可是因为害怕得不到,害怕被拒绝,害怕再次体验失望,所以孩子的内心会启动一种自我保护模式,通过“先拒绝”来掩饰自己的期待,抵御对方的拒绝。


如果孩子经常对你说这句话,那么父母要好好回想一下,是不是平时经常拒绝、忽视孩子的需求,经常否定孩子呢?


经常被否定、被拒绝的孩子,失望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知道,无论自己怎么挣扎在父母的权威下,都是无用的,反抗不成,那就妥协吧。


常把“算了,反正”挂嘴边的孩子,说出的是不满,内心却是已经学会了妥协,早早学会妥协的孩子,不是一种对自我的和解,是另一个“成长灾难”的开始。


他们会逐渐对他人妥协,对困难妥协,长大对工作和生活妥协,变成一个毫无斗志的人,而内心又是充满着愤怒的矛盾体


父母如何应对?

已经知道了孩子是“正话反说”,咱们只需要反着去理解孩子的话就可以了。


当听懂孩子的真实想法时,就不会被孩子的“反话”所激怒了,反而要用积极的态度去软化孩子,要让孩子知道,妈妈/爸爸已经听懂了。


咱们演练一下~

想出去玩,担心妈妈不会同意的娃:

“妈妈,我想......算了,反正你也不会同意的!”

妈妈可以这样回答:

“妈妈知道,你想出去玩对不对?之前是妈妈觉得外面在刮大风,出去玩你可能会着凉,但是妈妈没和你说明原因就拒绝你了,所以你不高兴了。”

“这样你看可以吗?等一会咱们去阳台看看还有没有大风,如果风停了,我们一起出去玩好吗?”


要注意的是,积极回应孩子并不是孩子提什么要求,我们都要无条件答应。


能化解孩子内心不满的不是什么都顺着孩子,即便不可以做的事情,也要在看见、尊重孩子的意愿下,说出让他认同的原因。


“ 都怪你!”

不小心摔倒了,怪你没扶住TA ;

画不好画,怪你给的笔不好用;

说不好英语单词,怪你让TA学的;

......


总之,只要是自己干不好的事儿,就会自动开启“怪天怪地怪空气”的甩锅模式,一句“都怪你”,就能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为什么孩子一遇事就怪别人呢?


现在咱们养娃是越来越精细化,给孩子的条件也越来越好,父母们都在尽自己所能,让孩子生长在爱的环境下。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现在的娃要啥有啥,一伸手就能得到很多东西,同样,也会更容易失去一些东西。


比如孩子总将问题归集别人的过错,可能源于孩子本身的是非观并不清晰。


所以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孩子说“都怪你”不一定是推卸责任,反而是孩子真认为这不是他的问题,有问题的是你,所以孩子会愤怒且委屈地说出“都怪你”。


就像是那句话:做得越多,责任越大。


如果孩子经常说这句话,说明可能你为孩子做得太多了!


放眼望去,孩子身处环境下,都有父母包办的身影,当留下父母印记的一切事情出了纰漏,责任自然被归集给了父母,孩子也不会想到是否是自己的过错。


父母如何应对?

我们首先要记住一句话——千万不要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料!


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当一个人对你付出得越多,久而久之,你会习惯对方的付出,反而会当成一种理所应当,孩子也是一样。


想真正化解孩子的这种“怪罪他人的思维”,父母要做的就是放手


日常生活中要试着交还孩子的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和自主决策权,要区分好责任,谁的问题,谁负责,谁承担后果。


比如孩子的玩具,咱们总会看不过去给孩子收拾,而每次孩子找不到玩具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妈妈:“谁让你动我玩具的,都怪你,我都找不到了!”


当孩子具备自己保管玩具的能力时,他的东西完全可以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收拾,并且承担后果。


如果孩子不愿收拾怎么办?这里的后果除了孩子自己收拾后可能还会遇到找不到的后果,还可以给孩子一个时间期限。


如果在此期限内孩子不收拾,妈妈就当成是宝宝不要的垃圾了,就会被清理掉了,这也是孩子需要承担的一种后果,才能真正让孩子理解区分责任、认领责任、承担责任的意义。


每一个看起来叛逆、言语冲撞的孩子,都是在用坚硬的语言外壳包裹那颗既脆弱又需引导的心。


而我们父母要做的是及时发现孩子话语背后的问题,探究孩子真正的想法和感受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