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1 19:08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糖爸说教养 | 评论: 次 | 点击:

一封书信,道尽天下父母舐犊之心……,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糖爸说教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写给孩子的经典语录1

赵一曼,抗日民族英雄,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撤退重伤被俘。在狱中,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临刑前,一个日军军官走到赵一曼跟前问:"你还有什么话要讲吗?"赵一曼怒视着,把手中的纸卷递过去说:"把这些话传给我家乡的儿子!"最终留下了这封饱含母爱的书信:

这是赵一曼 1936年8月2日就义当天写下的: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短短100多字,道尽比天高比海深的慈母之情,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九死亦无悔的巾帼气概,更有舐犊情深,不忍别离的慈母之爱。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誓死如归的女英雄,却将生命中最后的柔软和温情都留给了孩子。母爱,是这个世界最无私,最宽广,最深厚的情感。而今恰逢亘古未有的太平盛世,我们有条件和孩子朝夕相处,教养好自己的孩子,培养出品格良好的孩子,就是我们给他们最好的礼物,也是我们对这个国家的最大贡献了。

写给孩子的经典语录2

文|莹妈

孩子的饮食习惯和行为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也就是在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形成的!

这时候孩子不懂事,家长给孩子吃什么,孩子就吃什么,给对了孩子就吃得好长得高,给错了孩子可能暂时看不出问题,但是极有可能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健康。

比如孩子在一岁之前就给他吃咸菜,或者是给他做饭的时候放很多盐,就会导致孩子形成重口味的习惯,一直吃的都是比较咸的食物,那么成年后高血压,冠心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所以7~24个月,孩子的喂养是非常关键的。

7~24个月的孩子饮食有什么变化?每一个家长都要知道

7~24个月其实就是孩子添加辅食的关键期,这时候孩子怎么吃。

第一:奶量的变化

孩子10个月之前,每天至少还要喝800毫升的奶,10个月之后奶量就可以降到700毫升,一岁之后奶量可以降到600毫升,到了孩子两岁之后奶量可以降到500毫升甚至是400毫升。

第二:辅食的添加

孩子满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其实就是孩子7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第1种添加的辅食建议是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谷粉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

慢慢地给孩子加一些胡萝卜泥,土豆泥,南瓜泥,苹果泥,香蕉泥以及肉泥。

到了孩子8个月左右就要给孩子吃软烂的粥、面或者是饼。

孩子食物的种类也要慢慢地增加,到了孩子10个月就可以吃软的米饭,要给孩子制作各式各样的食物。

给孩子制作辅食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单给孩子吃一种的辅食,而是几种的辅食搭配,因为不同的食物可以提供不同的营养,而不同的营养搭配在一起,还能够保证孩子营养均衡。

7~24月龄的孩子要怎么吃辅食?不能一直喂孩子吃,要让娃学会自己吃

添加辅食之后就要慢慢地放手,让孩子去吃。

孩子在添加辅食之后就要慢慢地放手让孩子去吃,千万不要等孩子已经会跑了,会玩了,还要追着孩子屁股后面喂,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反而让孩子容易挑食厌食。

孩子在8个月9个月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制作一些手指食物,让孩子抓在手上吃,到了孩子一岁左右,可以熟练的拿起勺子的时候就让孩子自己吃饭。

孩子自己吃饭的时候刚开始不要怕脏,不要怕孩子吃不饱,你要让他练,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学习中成长的。

除了让孩子自己吃饭之外,还要注意孩子在吃饭过程中不要玩玩具,不要看电视,也不要逗孩子说话,不要逗孩子玩耍。

让孩子稳稳地坐在他的儿童餐桌上,吃完一碗饭才能下来,让孩子形成吃饭的氛围和习惯。

到了一岁之后就建议孩子上桌跟大人一起吃饭,孩子的饭菜可以单独准备,但是吃饭的时候再一起吃,因为吃饭的时候有个氛围才能让孩子胃口更好。

7~24月龄添加辅食有哪些禁忌?家长提前了解,就能避免坑娃

★避免吃大人饭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婴幼儿辅食应该单独制作。

因为婴幼儿的辅食需要的原料不一样,而且要切得细一些,煮得烂一些软一些,孩子的乳牙虽然长出来了,但是乳牙还不够锋利,而孩子的咀嚼能力还不够强。

★避免加太多的糖、盐

孩子在一岁之前辅食不建议加糖和盐,如果孩子胃口还好,甚至一岁之后也要持续这样的习惯会更好。

只是要给孩子加盐也是加得非常少的,少到什么程度呢?也就是一个啤酒瓶盖是6克的盐,够孩子吃将近一个星期了。

每天盐的克数一克就够了,不能超过两克。

糖在三岁之前都不建议给孩子的辅食里面加,日常给孩子选择零食的时候,也尽量避免加糖的,培养孩子良好的清淡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孩子成年后的健康。

★避免给孩子吃坚硬的颗粒状食物

比如黄豆、花生、瓜子、杏仁、松子等这些坚果类豆类,都不要给孩子吃,万一呛到误吸入气管就麻烦了

具体的辅食要怎么制作?什么时候给孩子吃?吃多少?万一吃了不适应要怎么处理?推荐家长们购买一本《辅食每周吃什么》。

辅食每周吃什么

¥49

购买


这里面就有辅食添加的原则,辅食添加的误区,辅食添加后宝宝奶量减少了怎么办,添加辅食后腹泻,拉肚子怎么处理?里面都有详细的说明。

里面更有是宝宝六个月到三岁的每天的食谱安排,每个月龄辅食性状是怎么样的?每一道辅食是怎么制作的?需要什么原料?家长每次买菜之前翻一翻,去市场就能直接买回来制作了。

里面不仅有图文的教程,还有视频的教程,如果家里面是奶奶帮孩子制作辅食的话,那就可以看视频教程会方便一些,毕竟老人家眼睛可能不太好了,看问题会有点费劲,这些都帮家长们考虑好了。

可以买这样的一本辅食书回来,照着上面的给孩子制作,就不会出错,还能让孩子喜欢吃长得高。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写给孩子的经典语录3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这样说:

“当我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当中,我们和孩子说话的比例会占到50%,甚至更多。父母的喋喋不休,对于孩子的成长到底起到了多少正向作用?一段电影里的经典台词,将孩子们的心声表露得淋漓尽致: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然后耳朵一边进,一边出……

假装在听,道出了多少孩子对父母的畏惧和无奈。大人把说话当成沟通,却没有关注到孩子内心的感受,没有思考过所说的话对孩子能起到什么作用。

长此以往,父母一开口,孩子就皱眉头;父母一说教,孩子就捂耳朵。亲子关系日渐紧张,随着孩子长大甚至变得无话可说。

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沟通方式不正确,掌握这3种沟通方法,让父母说得愉快,孩子听得顺心。

01

废话在前正话在后

孩子放学回家,父母习惯性的问话是,“今天作业多吗?”、“作业写完了没有?”。

在孩子心里,会认为父母只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根本不关心自己开不开心、快不快乐。除了学习,孩子和父母之间就没了话题。

正确的沟通方式,是多说废话。当然,这里讲的“废话”,其实是沟通中的的一种大智慧,是指沟通前不要直入主题,要懂得迂回。废话能打开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展露真实的自己,将自己的快乐悲伤,一股脑地倾述出来。

“宝贝,今天妈妈碰到以前的同事了,特别幽默的一个阿姨,我们聊得非常开心。你们班里有没有和你聊得来的好朋友,给妈妈说说呗!”

“宝贝,我们老板今天好凶啊,你们班主任今天冲你们发火了吗?”

“哎呀,今天加班,好辛苦!宝贝,你们的作业是不是也非常多?要不,我们一起抱怨一下,放松放松心情?”

“妈妈今天走了1万步,腿都酸了!你们上体育课跑步吗?看来不锻炼真不行啊!”

诸如此类,让轻松的话题打开孩子的心门,让孩子有话愿意说。让孩子知道,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在同一个世界,都有喜怒哀乐,都有琐碎心烦。给孩子敞开自己的同时,也给了孩子抚慰父母的机会。

02

倾听在前反映在后

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最开始要做话题的引导者。一旦孩子敞开心扉,就要把话语权交到孩子手中,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

真诚地倾听,一定要看着孩子的眼睛,专注在孩子的话语上,让孩子感受到你在耐心听他说话。这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心。一定不要低头看别处,或者一边做事情一边听孩子说话,一边看手机一边听孩子说话。如果这样,孩子往往会生气地说:“你根本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再也不跟你说了!”

倾听,是对孩子真正的关心,是表示对孩子的话题感兴趣,让孩子获得愉快的表达感受,是亲子关系改善的关键一步。

倾听在前,反映在后。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反映?“反映”是光的反射、反照,是真实情感在父母脑海中的投影。反映不是反应,不是孩子述说之后给予你的评价和指导,而是重复孩子的感受,确认的孩子现在的心理状态。

比如,孩子说:“妈妈,今天我们老师上课时批评我了!”

妈妈要说:“听起来,你一定很难过!”而不是,“你肯定上课没有好好听讲!”

孩子说:“妈妈,我回来的路上碰见了奇奇,他给了我一包辣条!”

妈妈要说:“听起来,你很开心啊!”而不是,“吃什么辣条,垃圾食品,快扔了吧!”

重复孩子的心理感受,确认孩子想要给父母传递的感情,让孩子有机会继续表达下去。

唯有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见孩子的情感,才能被孩子温柔以待。

03

认同在前转折在后

孩子快乐,要与孩子一同快乐;孩子悲伤,要与孩子一同悲伤。反映式倾听,让父母可以看见孩子最真实的内心,理解孩子当下的感情,让孩子有被爱的感觉,知道父母能理解自己。

当然,认同孩子的感受,不是认同孩子的行为。认同孩子的感受,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懂得孩子,给予孩子莫大的心理安慰。认同孩子的感受,才能建立起亲子教育的基础,在父母不认同的行为上进行管教。

“如果妈妈被老板批评,妈妈也一定很难过!你觉得我们下次应该怎么做?”认同,就是与孩子产生共情。共同的情感感受,使得父母和孩子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而不是对立面。这时,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别人给我好吃的,我也会很开心啊!这说明我家宝贝人缘好,大家都喜欢你!”认同孩子的心理感受,看见孩子优秀的一面,让孩子看见,自己在父母眼里的价值。这时,再去讨论垃圾食品的事情,孩子自然就能听得进去。

“不过,辣条这个东西,妈妈吃不来,太辣了,貌似还不太健康。不过,如果你喜欢,可以试试,不好吃就不吃,不用担心浪费!”

认同孩子的基础上,让话锋一转,轻松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力。孩子多半会顺着父母的指引去行动。

要想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一定要记得多说废话,多倾听,多认同。让孩子可以打开自己的心门,得到被爱的感受,顺理成章地接受父母的教导。

实践以上3个沟通顺序,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好!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