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开讲啦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1 23:00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中国教育在线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官宣!郑强教授出任这所“双一流”高校党委书记,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教育在线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郑强开讲啦经典语录1
4月22日,太原理工大学官网更新现任领导名单,浙江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正厅级)郑强教授出任太原理工大学新任党委书记。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官网显示,太原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吴玉程当前职务为山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正厅长级)、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郑强个人简历
郑强,男,汉族,福建武夷山人,196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共太原理工大学委员会书记。
1978年至1982年,浙江大学本科就读(理学学士);1985年至1988年,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工学硕士);1990年至1992年,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10月至1994年10月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日本京都大学留学,1994年12月获四川联合大学(现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浙江大学教授。
历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兼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浙江大学副教务长兼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求是学院院长。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其间: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任贵州科学院副院长(挂职);2012年5月至2017年6月任贵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6年12月至今,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正厅级);2020年4月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及聚合物流变学、多组分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研究。先后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等。担任《高分子学报》、《功能材料》副主编,《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 Japan》中国地区编委,《科学通报》特约编辑,《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高分子通报》《应用化学》《塑料工业》《功能高分子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等期刊编委。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研究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52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5篇,大于5的50余篇,大于3的22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40余项,应用研究成果已产生经济效益逾50亿元。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2)、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2005),以第1完成人获省级科技一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
近十年,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高校、企业、机关、中学进行了200多场讲演,主要涉及人才、科研、教育等与高校和人才息息相关的话题。央视1套《东方时空》《开讲啦》《青年中国说》等栏目,中央教育电视台《教育人生》栏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人物》等杂志均予以专题报道。
郑强开讲啦经典语录2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
为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邀请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强教授做客央视频就新时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发表演讲。
敬请关注!
2020年11月6日
19:00-20:00
长按左侧二维码可直接观看直播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发起、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发展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线系列报告会以“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新范式、新理念、新模式、新内容”为主题,邀请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大学校长、国内外知名创新创业教育学者,以及企业领袖和产业专家就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新工科建设与创新创业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创融合、赛创融合、专创融合、新时代教育开放和创新创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化建设,以及社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多个议题展开演讲与交流,以期构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新格局,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与发展,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有效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郑强 |
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强,男,1960年9月出生于重庆市,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主任。
1978年至1982年,浙江大学化学系本科生(理学学士);1985年至1988年,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工学硕士);1990年至1992年,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中国著名高分子材料科学家徐僖院士);1992年10月至1994年10月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日本京都大学留学(师从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主席、日本流变学会会长T.Masuda教授);1994年12月获四川大学(原四川联合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82年至1985年,任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助理工程师;1988年至1990年,任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讲师;1994年10月至1995年3月,任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客座研究员;1995年4月作为浙江大学引进人才到该校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任讲师,1995年12月任高分子材料专业副教授;1998年任材料学教授;2000年任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2003年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2005年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6年任高分子材料专业博士生导师。
历任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1999年至2008年);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1999年至2008年);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2007年至2008年);浙江大学求是学院院长(2007年至2008年);浙江大学副教务长(2007年至2008年);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2009年至2012年);贵州大学校长(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正厅级)(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2020年4月-)
近10年来,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高分子学报》副主编、《功能材料》副主编、《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 Japan》中国地区编委、《科学通报》特约编辑、《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编委、《高分子通报》编委、《应用化学》编委、《塑料工业》编委、《功能高分子学报》编委、《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编委等。
致力于聚合物流变学、多组分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方面研究。1995年留学归国后在浙江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分子动态流变学研究学术团队。在多相/多组分复杂高分子填充体系流变学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提出被国际上誉为“The model of Song and Zheng”的流变“两相”模型。
日本流变学杂志统计,2007-2017年间国际高分子粘弹性研究领域发表论文最多的前十位学者中,郑强教授(浙江大学)位列第一。国内著名媒体“高分子科技”以“聚合物+流变+填充改性(poly* AND rheolog* AND fill*)”为关键词在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DED)检索填充改性高分子流变学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十位(Top 10)学者,其中郑强教授(浙江大学)位列榜首。是中国流变学研究领域第一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
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研究项目20余项,经费总额度300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51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8篇,大于5的51篇,大于3的235篇),SCI他引近6800余次;获国家授权专利38项;应用研究成果已产生经济效益逾50亿元。
“粒子填充改性高分子复杂体系流变学及其应用”荣获2014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5);“高值化PVC合金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荣获2013年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高性能硅酮系列密封胶的应用研究及产业化”荣获2012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11);“高分子流变学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荣获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1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2005年);首批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
近十年来,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高校、企业、机关、中学进行了200多场的演讲,主要涉及人才、科研、教育等与高校和人才息息相关的话题。央视1套《东方时空》栏目、《开讲啦》栏目、《青年中国说》、《新闻调查》栏目,中央教育电视台《教育人生》栏目、《师说》栏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环球人物》等杂志等均予以专题报道,深受广大青年学生欢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被誉为“中国教育‘郑’能量”。
2018年1月,郑强教授将贵州省委、省政府授予的“贵州高等教育特别贡献奖”50万元奖励捐赠给贵州大学,设立“郑强奖助学金基金”,后社会各界已向该基金捐赠超1000万元。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基于‘全方位育人’的研究生导师育人机构构建与实践”荣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1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青年报“2015年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最高票当选者);搜狐网、搜狐教育“2014中国教育变革人物”(全国高校唯一获奖校长);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2014中国好校长”(西部高校唯一获奖校长);“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2007年由校学生会评选);宝钢优秀教师奖(2002年);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2001年由校学生会评选)。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FeaWoaXjssTL4hQYCBtmJQ
郑强开讲啦经典语录3
有一期《开讲啦》中,一个女大学生提问郑强(现为贵州大学校长):“我大学的时候每个月将近三万块钱的收入,为什么毕业之后,一个月只能拿4000多块?”
郑强校长回答这个问题说了一句话:“大学应该跟社会保持距离,如果不是,就会丧失信仰与梦想。”
这让我想到了很多大学的研究生都不想毕业的问题,因为在校可以帮导师做课题,可以评各种国家奖学金,一年下来多的能有10多万,而毕业后,找到的工作一年并不一定能拿那么多,同时又要肩负压力和社会责任。
而如今,很多的女硕士,会选择在结婚后考博士,博士期间怀孕生子,博士期间享受学校的各种奖励,毕业后领取原工作单位在读博期间的薪资后,选择一个教育资源更好的地区就业,让孩子享受较好的教育。这个现象很常见,常见到我身边就不止几个这样的案例。
结合郑强校长对那位大学生的简单一个回答,我们就能从中得到答案。你在上大学的时候,在校园围墙里面,这堵墙将很多商业竞争者挡在了外面,学生身份给你带来的隐形优势,这种优势让你赚到你在校门外赚不到的钱,获得了相当大的收益。
针对这个现象,你会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