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不在多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2 00:45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欧阳文华1010 | 评论: 次 | 点击:

年度最佳戒酒词,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欧阳文华1010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朋友不在多的经典语录1


​各位朋友,同志们:

​鄙人自饮酒以来,从未烂醉如泥,也曾喝得尽兴。

​如今已过喝酒的黄金年龄,酒量骤减,身体大不如前,无论红的、白的、还是啤的,几杯下肚,就已经烂醉如泥、不省人事,感觉身体被掏的空空的。每次大家还没预热,我已经意识混乱、人仰马翻了,还要麻烦朋友们把我扛回去,一百五十斤的体重,扛起来也废劲。

在这样下去的话,我估计是要提前去见马克思了。他老人家也许会问我:“你怎么这么早就来报道了呀?你还有很多事没做呢”。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向他老人家说呢。

抱着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对朋友们负责的态度,我决定即日起戒酒,以最坚决的决心把酒戒掉,从此退出酒场,请大家不要再以任何形式劝我喝酒。

为了维持同朋友们的感情,我郑重声明,从即日起放下酒杯,拿起茶杯,以茶会友,谈人生、谈理想、谈情怀、谈棉花,就是不谈酒、不饮酒。希望同志们、朋友们多包涵。

我将以最坚决的态度和决心,完成戒酒,自觉接受大家的监督,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

想要戒酒的朋友们,可以转发朋友圈噢!


朋友不在多的经典语录2

人类天生就是“群居”的生物,一般都会向群体靠拢。

读幼儿园的时候,小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了外人,所以他们就会跟其他的孩子打交道。慢慢地,这小孩子的圈子就形成了。

读中小学的时候,由于孩子接受了“合群”的观念,而且经常跟同学见面,所以各种各样的同学群体、朋友圈子就出现了。

等读了大学,或者毕业后出来工作,人们对于“群体”的向往之情,会比较强烈。在他们看来,要想做成一番事业,就该广交朋友,加入到不同的圈子当中。

等我们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合群了,人缘也差了不少,就连以往吃饭喝酒的朋友也不见了。这个时候,我们会怀疑自己“有问题”。

实际上,人之成长过程就是这个样子,从刚开始的合群,到后面的逐渐不合群,甚至独来独往。这,看似不正常,实际上却是人性发展的必然规律。

如果你人缘不太好,越混朋友越少,那你多半犯了这些大忌。当然,这些大忌,并无好坏之分,只是不符合社交场的规则罢了。

一、不合群,远离群体,离群索居。

叔本华说过,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孤独是每个人的必然经历,也是我们该学会的必备技能。群体和圈子,不可能伴随我们一辈子,我们终究有一天要“离群索居”的。

看到“离群索居”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在一些社交老油条看来,独来独往的人都是不正常的,也是没啥本事的,有本事的人都广交人脉去了。

在一些历经沧桑的人看来,独来独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根本不能体现这个人到底有没有本事。因为有很多大佬,都在独处的过程中,成就非凡。

做人不合群,不想回到群体当中,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当人看透了这个世界,把人心都摸透了,知道人间的本质了,那他过独来独往的生活,也是必然的选择。

二、做人比较老实,看不惯别人的所作所为。

在你看来,到底是老实人比较喜欢合群呢,还是圆滑之人比较喜欢合群呢?

毫无疑问,肯定是圆滑之人擅长合群。前者,也许连说话都支支吾吾,口才也不好,更不懂得讨人欢心。而后者,基本上把“讨好人心”这四个字,做到了极致。

老实人,天生就不适合加入到圈子当中,也不适合跟心机太多的人打交道。直来直往的他们,都比较嫉恶如仇,公私分明,看不惯阿谀奉承的小人做法。

唯有老江湖,狡诈到了极致,基本没啥做人的底线和原则,所以他们不会跟别人直来直往,也格式化了自己的良心,那他们阿谀奉承别人,也是常事儿。

只能说,老实人被群体嫌弃,甚至融入不到群体当中,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

坏事在于,做人过分嫉恶如仇,别人很难跟你相处。而好事在于,有自己的原则,为人处世也对得起良心,保持了“人性本善”的最后一丝光明。

三、性格内向,没有交往的需求。

有心理学家认为,影响人们合群的关键因素,在于人之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比较外向,待人接物也比较热情,跟别人交往很容易自来熟,相信他的人际关系会特别好,身边的朋友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反之,一个人的性格特别内向,习惯了一个人去吃饭,一个人去上班,一个人去读书思考问题,对饭局和酒局有着来自于内心的抗拒,那他们的人缘会比较差。

看到过一些小孩子,从小就不喜欢跟别人打交道,而是被排挤到一旁,静静地读书。像这样的成长过程,对于内向者而言,到底好不好呢?

只能说,外向者有外向者的优势,内向者也有内向者的长处。每个人所选择的道路不一样,那每个人所拥有的人生就不太相同。

如果你是内向者,那我劝你不要看轻自己,也不要觉得自己是异类。要知道,一个人去过简简单单的小日子,远离了尔虞我诈的社交场,也是好事。

四、事业变差,人越来越落魄。

有这么一个案例。

老陈在40岁之前,还是某大公司的员工,虽然不是身处高位,但他所处的平台特别好,身边的资源也比较多,所以别人特别喜欢跟他打交道。

过了两年,公司由于业务不好,就把老陈辞退了。失去了平台的老陈,立马遭到身边朋友的背叛,就连以往称兄道弟的好朋友,都离他而去。

那一刻,老陈才彻底明白,别人跟他打交道,看中的不是他本人,也不是为了所谓的感情,而是看上了他所处的平台和所拥有的资源。

平台没了,资源也没了,那又有谁会跟没有价值的普通人打交道呢?

这人世间就是如此现实,有钱就是真兄弟,没钱就是河边草。所以说,没必要把人缘和过客放在心上,人生有“二三挚友”就足够了。

文/舒山有鹿

朋友不在多的经典语录3

我是北京大学本硕毕业生,求学期间,因为成绩好,是很多家长嘴里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大家一定会认为,我的父母会有一套成功学教育经,善于说教激我,事实却与大家以为的大相径庭。

步入初中,我还像小学的时候那样调皮捣蛋,加上青春期的一些影响,情绪不高,学习积极性差,时不时还搞点小破坏。上课讲个笑话,把同桌笑得前仰后合,被老师叫起来罚站,同桌后来跟我绝交了。上课经常打盹,周边人跟着我睡倒一片,几个人拿书挡脸,都是我带的头。考试成绩勉强进班里前五名,胸无大志的每日混日子,给班主任老师看得是心急火燎。这个成绩真不是凡尔赛,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很多孩子们没有这么卷,基本上一个班班级前十名还算好好学习的,后面的都是混日子。而且那个时候大学录取率很低,我当时的学习水平对标高考,就是能上个大学而已。

果不其然,到了初一第二学期,班主任看我多少是个苗子,却一天天浑浑噩噩混日子,就开始“鸡”我了,给我一顿忽悠后,我觉得再不奋发图强,就“脸都不要了”!如此,就开始了一段“头悬梁锥刺股”的日子。可我的老爸就是与众不同。他没有为我奋发图强的状态感到欣慰,反而有点担心,时不时给我讲点笑话,逗我开心,从来也不“鸡”我。刚好那个时候他在看《庄子》,没事儿还跟我讲讲“庄周梦蝶”。

到了快考试的时候,我一方面很努力,一方面很焦虑,因为自从我在乎成绩,我才发现其他前四名一直都很“卷”,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人家早就付出了,而且聪明劲儿一点也不弱。我心里想着,要是这么努力还是前五名而已,自己岂不就是个笨蛋?这谜底一揭开,那我还有啥前途?

老爸看我沮丧得不行,就跟我闲聊。老爸问我心理预期是啥,我说,当然想考第一名,争口气,要个脸!爸爸哈哈大笑,说,“孩子,千万不要争当第一名。”我问为啥,他说“因为第一名没有朋友啊!”他这一句话轻描淡写,于年幼的我来说,却是醍醐灌顶。我细想了一下,我们班第一名确实每天很辛苦,不允许自己考得差,几乎没有缺点,老师很喜欢,同学们却敬而远之,小孩子那种羡慕嫉妒恨的复杂心态,造成了一种距离感。我本人就是个社交很不行的人,只有几个朋友,他们还经常跟我背地里吐槽那些好学生,如果我变成了他们吐槽的目标,那不就更没人理我了吗?孤家寡人的感觉可真不好呀!临了,我爸还补了一句,“你可不要像其他人那么小心眼,不要嫌弃你们班第一名,你要跟她交朋友,没事儿给她讲笑话”。几十年后想一想,也就我爸能说出“不要嫌弃第一名”这样的话,当时我可是信以为真。

就这样,我带着悲天悯人的心绪上了考场,出分的时候,看到自己不在排行榜的第一名,使劲儿松了一口气。班主任在人群里找我,我就麻溜地跑,之后也没让她逮着机会再“鸡”我。那次考试之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和第一名成为了一生的好友!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