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假期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2 03:07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underworld888 | 评论: 次 | 点击:

《伊斯坦布尔三城记》:浮光掠影的“镶嵌画”,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underworld888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伊斯坦布尔假期经典语录1

《伊斯坦布尔三城记》:浮光掠影的“镶嵌画”

刘军 抱雄守雌

《伊斯坦布尔三城记》:

浮光掠影的“镶嵌画”


刘军


拿破仑曾经说过:“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的话,伊斯坦布尔必定是它的首都。”英国著名历史作家、BBC主持人贝塔妮•休斯在《伊斯坦布尔三城记》一书中,叙述了伊斯坦布尔将近八千年的故事——从公元前6000年开始讲起,一直讲到20世纪。休斯将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坦布尔的故事融于一书,叙述了这个“三城集于一身”的“世界之都”,如何在近千年的历史光阴中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形成“四海一家”、独具一格的文化,最后又在现代化、全球化中走向衰败和边缘的历程。

伊斯坦布尔三城记》


一、“三城一体”的历史

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在历史上最初叫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作为一座拥有三个名字的城市,她见证了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陨落。它横跨欧亚大陆,以其绝佳的地理位置,占据世界的“十字路口”,成为世人眼中的“举世倾羡之城”,亦成为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的发源与交汇之地。

“拜占庭”(Byzantium)的语源其来有自。休斯指出,古典希腊语中Byzantion(拉丁文是Byzantium)源自原始印欧语bhugo,即“雄鹿”。Byzantion也可能源自色雷斯当地的词Buz,指水、泉水。(陈志强在《拜占庭帝国》中,则是指Byzantion之名来自最初建城的希腊人首领Byzantion。)Constantinope来自拉丁文Constantinus,这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本名。君士坦丁于324年重建城市,但直到16世纪,才被称为Byzantine,这是德国历史学家沃尔夫于1557年首次使用的词。拜占庭从330年开始被称为新罗马(New Rome);自古至今,拜占庭帝国在波斯和中东的标准名称一直是Rum。

Istanbul可能是从希腊语eistenpolin 或eis tin polin转化而来的突厥方言,有“进入、朝向城市”的意思;也可能是指Islam-bol,意即伊斯兰无所不在。最晚从10世纪起,希腊人就称拜占庭为Stinpolin, Stanbulin, Polin, Bulin。奥斯曼征服之后,土耳其语里出现了几个类似的表述:Stanbulin, Stambol, Islam-bol。由于喜爱Islam-bol这个名字的宗教意蕴,直到20世纪,土耳其人还把这座城市称为Kostantiniyye, Kostantiniye,这是阿拉伯语al-Qustantiniya的写法。1930年,《土耳其邮务法》规定不许再使用Constantinople,此后Costantiniyye, Kostantiniye的名称才被废除。目前,它叫伊斯坦布尔(Istanbul)。一千五百年来,无论在口语还是文字中,这座“世界之都”一直被称作HePolis(城市)或Ten Polin(城里);拜占庭的中文名称叫“拂菻”,被认为是Polin的讹音。

在世界史上,伊斯坦布尔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地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咽喉要道,横跨亚欧两大洲,在历史上各大帝国争抢的对象。从拜占庭、罗马时期的世界权力核心,到奥斯曼帝国时期的由盛转衰,“一战”时期的群雄割据,最后到土耳其共和国的成立,这片军事要塞的动态影响到世界格局的变动,点燃的地缘政治烽火延续至今。

休斯此著讲述了从公元前6000年至20世纪,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兴衰际遇。休斯将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坦布尔的故事集于一册,前后贯穿八千年,确实如有的评论者所言,犹如伊斯坦布尔世界闻名的精美的“镶嵌画”,生动地描绘了这座城市的八千年间的历史。


《伊斯坦布尔三城记》


二、老旧帝国的忧郁

帕慕克在《伊斯坦布尔》一书中写道:福楼拜在造访过伊斯坦布尔后曾预言,她在一个世纪内将成为世界之都;但事实却相反:奥斯曼帝国瓦解后,世界几乎遗忘了伊斯坦布尔的存在。伊斯坦布尔在她两千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如此贫穷、破败、孤立。

在帕慕克看来,伊斯坦布尔是个废墟之城,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帕慕克认为他的一生不是对抗这种忧伤,就是让她成为自己的忧伤。(帕慕克《伊斯坦布尔》)

帕慕克笔下的伊斯坦布尔的落寞与忧伤,颇类于中华帝国的衰败与颓唐,国人对此当并不陌生。

休斯在书中写道,伊斯坦布尔是一座过去的城市,也是一座属于未来的城市。19世纪后期,伊斯坦布尔试图进行现代化,并获得了一些成果。“坦志麦特”改革虽然没有改变奥斯曼主义的音调,但改变了其旋律:祖国的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身份,代议制政府,都成为伊斯坦布尔现代话语的一部分。

19世纪后半期,奥斯曼帝国在于英法等欧洲势力的争夺中日渐衰弱。随着巴尔干半岛的丧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重心逐渐向东倾斜,其帝国的影响力日薄西山。当欧洲各国的报纸在宣扬政治民主时,在伊斯坦布尔,这些言论都被禁止。奥斯曼的统治集团满意于生活在祖先五百年来打造的黄金囚笼中,但这个梦不可能延续下去。

大略看来,近代奥斯曼帝国的社会改革,与中华帝国的近代化历程相类。反对改革的保守势力一次次的阻挠改革,不惜使用武力和阴谋。而改革派势力则时而能够获得大刀阔斧的改革时机,时而只能隐忍退让。但奥斯曼帝国的改革进程不可回头。保守派势力可以杀死改革派的大维齐哈米德,并在他的尸体上插上“教规和国家的敌人”的牌子,但他们根本拿不出比改革更好的振兴帝国的方法。在1787年对奥斯曼帝国的老对手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俄罗斯的战争中,奥斯曼帝国再次输给了已经近代化的对手,这使帝国不得不再次回到改革的道路上来,向西方学习,开始启动西方化和世俗化的改革进程。

伊斯坦布尔


三、浮光掠影的“镶嵌画”

细究起来,休斯此书,因为涉及的历史年代太长,对于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无法深入阐述,难免有“浮光掠影”之憾。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土耳其历史上发生的亚美尼亚大屠杀——这是首次使用了“种族灭绝”(genocide)这一新词加以描述的国家组织的针对一种族的屠杀罪行——休斯书中记述简略,一笔带过,读者难以全面深入理解其历史情境的全貌和意义。

一战期间,土耳其加入同盟国,对协约国作战。1915年,俄国进攻奥斯曼安纳托利亚东部领土,当地的亚美尼亚人多年来一直在争取从奥斯曼帝国自治,此时很多亚美尼亚人支持俄国军队。1915年4月25日,土耳其内政部长塔吉特组织了对于亚美尼亚人的有组织的屠杀。当时,亨利•摩根索担任美国驻伊斯坦布尔大使,曾经多次向塔拉特抗议,并竭力敦促美国出面干预,制止对亚美尼人的暴行。塔吉特则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应付摩根索。两人之间有对话如下:

塔:“你干嘛对亚美尼亚人那么关心?你是犹太人,而他们是基督徒。你抱怨什么呢?你干嘛不让我们随意处理这些人呢?”

摩:“你似乎不明白我的身份是美国大使,而不是一个犹太人。我以人道的名义对你提出要求,而不是以某个种族或者宗教的名义。”

塔:“我们对这里的美国人也很好啊。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抱怨。”

塔拉特还要求摩根索帮他获取亚美尼亚人在美国保险公司的投保名单,说:“他们几乎都死光了,也没有留下后人,政府现在是法定受益人。” 愤怒的摩根索只能拂袖而去。

1921年3月14日,塔拉特在德国柏林被亚美尼亚青年索格尔•特里利安刺杀——特里利安的家人在大屠杀中惨遭灭门,特里利安仅以身免,发愿报仇,加入刺杀组织,最终成功击杀塔拉特。德国法庭同情刺客,以“暂时神经失常”为理由宣判索格尔无罪。

审判期间,当时年轻的国际法学者拉斐尔•莱姆金一直关注德国法庭对特里利安的审判。在特里利安刺杀塔拉特以后,当时年仅21岁的莱姆金就问自己的教授:为什么亚美尼亚人只能使用暗杀手段,而不能诉诸法律手段来惩罚塔拉特?教授回答说塔拉特代表奥斯曼土耳其国家行使主权,没有法律可以审判他的罪行。但莱姆金认为,“主权者无权以主权的名义,杀害数以百万计的无辜人民”。

由亚美尼亚人所遭受的屠杀和纳粹德国对欧洲犹太人的屠杀,莱姆金创造“种族屠杀”(genocide)一词。1933年,已经成为律师的莱姆金在马德里的国际法会议上提出,国际社会必须团结起来制止“种族灭绝”罪恶重演,为此必须制定处分这类罪行的国际法,使得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的人最终被绳之以法。莱姆金为为1948年联合国《反种族屠杀公约》的通过付出了极大的个人努力。(彭小瑜《从奥斯曼帝国到科索沃》)

另外,休斯此书成书于2008年。此后关于奥斯曼帝国的历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论著,对于休斯书中的一些重要论题,有所拓展、增益。比如, 2017年,历史学家在其新著中披露了奥斯曼帝国在一战前后对于亚述人、叙利亚人和迦勒底人的种族灭绝暴行。他们认为,奥斯曼帝国对于亚美尼亚人的种族灭绝行为,实际上发生在奥斯曼帝国在一战期间和之后对少数民族实施暴力的更大背景下,而且屠杀的种族/族群并不仅限于亚美尼亚人,还有居住在今天的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边境的信仰基督教的亚述人(也被称为叙利亚人或迦勒底人),以及希腊人等族群。(冈特、阿托、巴尔托马:《让他们不要回来:萨伊弗:奥斯曼帝国对亚述人、叙利亚人和迦勒底人的种族灭绝》;苏尼、戈切克、奈马克:《种族灭绝的问题:奥斯曼帝国末期的亚美尼亚人和土耳其人》)

但是,综观休斯此书,尽管“浮光掠影”,毕竟瑕不掩瑜,的确算得上是一幅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历史“镶嵌画”,使得伊斯坦布尔这座“世界之都”在画面中熠熠生辉。


伊斯坦布尔-金角湾

伊斯坦布尔假期经典语录2

今天分享一位二十世纪伟大诗人未刊印过的诗。

在卡瓦菲斯诗集《当你起航前往伊萨卡》中,译者黄灿然重新校订了此前的翻译,还在“正典”之外,挑选了卡瓦菲斯生前私下刊印、校订或认可的全部作品,并增补了其生前部分未刊印的诗歌。我们可以更完整地看到卡瓦菲斯的创作。这几首卡瓦菲斯未刊印诗具有纯真又蓬勃的激情,他无畏地追寻爱情、宗教和生命的意义,这位二十出头的诗人因为顺应自然的情感,也跳脱出了当时男性身份的桎梏。这些字句不是对现实的客观描述,但却更接近另一种真实,隐藏在具体真实之下情绪的真实、人世运行法则的真实。

《当你起航前往伊萨卡》

[希腊] C. P. 卡瓦菲斯 著

黄灿然 译

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

2021-1

(点击封面购买此书)

C. P. 卡瓦菲斯诗十首

给女士们(1884)

别再叹息,女士们,别再叹息,

男人从来都是欺骗者……

——莎士比亚《无事生非》第二幕第三场

女士们,别把时间 浪费在叹息上;

男人这族类是一群奸诈之徒。

一脚踏在陆上, 一脚踏在水里,

他们做事没耐性,目标不坚定。

所以别叹息,

别哀痛哪怕片刻,

这样你们就可以快乐地生活,远离他们!

别再用悲戚的声音 唱哀痛的歌,

对着聋的耳朵抱怨不休;

他们欺瞒的行为 是一种古老的邪恶

如同第一个盛夏。

所以别叹息, 别哀痛哪怕片刻,

这样你们就可以快乐地生活,远离他们!

贝扎德 对他的心上人说(1884)

我爱你……即便你是个无名渔民的女儿那又怎样,

难道你的眼睛就会因此不这么明亮,

你的手就不会比牛奶还白,

你的身体就不会充满迷人的优雅?

家世,名声,我把一切全忘了,

我,亲王的儿子,在你面前是个仆人。

我爱你……当我看见你在繁花盛开的草地

跟村子里的小伙子们快活地跳舞,

我就羡慕他们,哀叹自己如此倒霉,

可惜不能永远做你的仆人。

命运在我们之间竖起一道可怕的障碍:

难以克服的一代代传译员和贵族!

卡瓦菲斯 (C. P. Cavafy,1863—1933)是希腊最重要的现代诗人,也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少年时代曾在英国待过七年,后来除若干次出国旅行和治病外,他都生活在亚历山大。他尤其沉迷于古希腊,其诗风简约、高贵、雅致,集客观性、戏剧性和教谕性于一身,别具一格。奥登、蒙塔莱、塞弗里斯、埃利蒂斯、米沃什和布罗茨基等众多现代诗人都对他推崇备至。

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1884)

这镜子没骗我,这形象是真的,

人间没有像我这样美丽的女子。

我的眼睛就像闪耀的钻石,

我的双唇接近珊瑚的色泽,

两排珍珠为我的口增光。

我的身体优雅,我的双足他们称赞,

还有我雪白的手和颈,我丝绸般的头发……

可是,唉,这又有什么用呢?

深锁在这可恨的后宫,

世界上谁见得到我这美?

只有那吃醋的对头把她毒辣的目光

投向我,要么是邪恶的太监;而当我那

发臭的丈夫靠近我,我血管里的血

就凝固成冰。先知啊,我的主人,

原谅我的心发出痛苦的呼喊。

要是我生为基督徒!

要是我生为基督徒,我将可以自由地

向所有人展示我自己,在白天和黑夜,

而羡慕的男人、嫉妒的女人

看到我的美,都会一致承认

大自然不会再产生另一个像我这样的女子。

每次我乘着敞篷马车经过,

人群将会拥塞在伊斯坦布尔街道上,

为了看我一眼。

朋友,当我在恋爱(1885)

我充满抒情的幻想,

虽然它是骗人的,

但它提供给我活泼

又温暖的快乐。

那个低俗的姑娘

虽然穿成那个样子,

但我向你发誓,第一眼

我觉得很像丝绸。

那两个粗劣的臂镯

环绕她双臂,

在我看来它们是

最高贵的珠宝。

雄辩家或圣人的机智

现在也不能说服我,

他们哪及得上她

那时一次点头。

尼科里(1885)

陌生人,当你看见一个小镇,那里大自然微笑,

那里每一棵悬铃木附近都藏着一个

可爱如玫瑰的女孩—你一定要停下。陌生人,

你已经来到了尼科里。

而当黄昏降临,如果你外出散步

并发现你面前有胡桃树—那就不要

再继续往前走。你在哪里可以找到

一个更可爱的地方,胜过尼科里?

大地上任何地方的泉水都比不上这里的清新,

哪里的群山也都比不上我们群山的高贵,

而仅仅是大地的香气就会把你熏醉,

如果你停一停,在尼科里。

不要寄望在别处找到你在这里

见到的青葱翠绿。从山顶上俯视

下面的平原,看你会不会说你不喜欢

我们这小小的尼科里。

不要,陌生人哟,不要以为我喜欢浮夸。

很多地方都有丰饶而果实累累的田野。

但就像你肯定会同意的,这水果和鲜花

闻起来都很特别,在尼科里。

如果你希望跟我走进库马里圣母

教堂内,请原谅我,要是我表现得

很狂热。祈祷,我敢说,也会赢得不一样的

神恩,在虔诚的尼科里。

如果你不能留下来,陌生人啊,那么离开前

你一定要找个星期天去一下格雷戈里码头;

你将看到平静、青春和欢乐,你就会知道

那是什么,我们的尼科里。

心的歌(1886)

有了你,我想,一切愉快的事物都朝我微笑,

在你眼睛的镜子里反映着欢乐。

留下来,我的光,所有那些只要你看我一眼

便充满激情地荡漾在我心上、涌到

我唇间的感觉,我还没有告诉你哪怕一半。

如果你希望,你可以不跟我讲,也不要说些

爱和倾慕的迷人话。这些已足够:有你在近旁,

我可以告诉你我需要你,可以接触你,可以

呼吸你呼吸的早晨的清新;而如果你觉得就连这些

也是多余的,那么仅仅见到你也已足够 !

波德莱尔的应和(1891)

香气赋予我灵感,如同音乐,

如同韵律,如同美丽的文字,

而当波德莱尔在和谐的诗篇中

解释那惊异的灵魂

在贫瘠的情绪中模糊地

感到的东西,我就满心愉悦。

“自然是一座庙宇,那里活着的柱子

有时候会发出混淆不清的

话语。人穿过一座象征的森林,

那森林用亲密的目光注视他。

“如不绝的回声在远方

汇入阴郁的融合中,

一种辽阔如黑暗

如光的融合,也在色彩、

音调和香气之间应和。

“那里有各种芬芳,清新

如儿童肌肤;甜蜜如双簧管;

青翠如草地。“另一些

则丰富、腐败和喜气洋洋;

唱颂精神和感官的激荡;

压制住无限事物的

倾泻—如龙涎香、

麝香、安息香和乳香。”

不要仅仅相信你看见的,

诗人的目光更尖锐。

对他们来说大自然是一个亲密的花园。

在一个黑暗的乐园里,另一些人

在艰难的路上摸索。

有时候在旅途的黑暗中

忽隐忽现的闪光,乃是

短暂、偶然地感觉到

磁力般的接近——

瞬间的怀旧,片刻的战栗,

对日出的美丽梦想,

某种突然涌上心头

又突然消失的

莫名的喜悦。

“我们已不敢再歌唱玫瑰”(1892)

害怕那些老生常谈,

我窒息了自己很多文字。

我在心中写了

很多诗;我爱那些

被埋葬的歌。

啊青春时代最初、纯粹、

唯一的,追求快乐的自由!

啊感官的美妙陶醉!

我害怕陈词滥调会玷污

你那神圣的形体。

来世(1892)

我相信来世。对物质的饥渴

和对实在事物的热爱并没有欺骗我。

这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直觉。天堂般的文字

将增补生命那不完整、在别的情况下愚蠢的措辞。

行动将带来休憩和奖赏。

当视力永远地向造物闭上,

眼睛将会在造物者面前张开。

一股不朽生命的浪潮将从每一篇

基督福音里涌出—生命那永不消融的浪潮。

我房间的四壁(1893)

我知道他们都很可怜,

知道我这些朋友应当

得到别的装饰,更显眼,

更多,也更大。

但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的四壁有更好的风度;

它们不会为了我的才华而爱我。

它们可不像人们那样。

此外,它们知道我的物件

只会存在一阵子,

我也是。我的欢乐和忧伤

以及我在这尘世上的一切

将转瞬消逝。坚固的四壁

对这些才华漠不关注。

它们很长命,不要求从我这短暂人生

得到任何东西。

上文摘自《卡瓦菲斯诗集》

插图来自电影《眼泪之盐》

《单读 25:争夺记忆》预售开启!

抢先成为第一批读者

记忆不能编造,但可以争夺

伊斯坦布尔假期经典语录3

◆◆

闹书荒,关注这一个号就够。

九本位居各大书榜榜首的全球畅销书

有关孤独

爱情、逃亡、奉献

拯救的绝妙故事

让人懂得应该怎么去看这个世界

即便是在黑暗当中

也无妨

《醒来的女性》

[美] 玛丽莲·弗伦奇

我们来认识一下米拉。

她是一位喜爱读书的小镇女孩,从小就是个独立而聪明的孩子。她十四岁读尼采和潘恩,开学第一天就学完了全部课本,学校只得让她跳级。可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女性最常见的职业是“打字员”,人生的主题则是“家庭”。

母亲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嫁个好人家”。在 一个封闭的小地方,她的聪明和独立却使她成为异类。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一样草草结婚,穿紧身褡,学做饭,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生下两个孩子,努力让自己做一位“贤妻良母”。

丈夫有体面的工作,她也住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房子。她举止优雅,总是面带微笑。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静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声地崩溃……

编辑荐语

★全球累计销量20,000,000册,出版22种语言版本,一部真正意义上影响一个时代、改变世界的小说,改编电影获戛纳3项提名,英国BBC改编为广播剧,著名作家安妮·泰勒作长评!

★一部女性的心灵史,有关自我发现,自我觉醒,摆脱社会强加给女性的无形束缚,走上涅槃重生之路!

★我们不只是妻子、不只是女友、不只是母亲、不只是别人的另一半,我们还是我们自己。

★《洛杉矶时报》称:“《醒来的女性》是一本经典的探讨男女平等的作品……它为那些从当时的社会规则中寻求解放的女性,提供了一个充满力量的故事。”《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旧金山纪事报》《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克利夫兰平原商报》共同赞叹:决不可错过的阅读体验!

★“这是那种会改变你一生的书。”——英国著名女性主义作家Fay Weldon

★有一天,女人或许可以用她的“强”去爱,而不是用她的“弱”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那时,爱情对她和对他将一样,将变成生活的源泉,而非致命的危险。——西蒙娜·德·波伏瓦

作者简介

玛丽莲·弗伦奇(Marilyn French,1929~2009年)

玛丽莲·弗伦奇出生于布鲁克林,是一位工程师和百货商店店员的女儿。她从小热爱写作,十岁便开始创作诗歌和短篇小说。1950年,在霍夫斯特拉大学就读期间,玛丽莲结婚,开始兼职打工以支援丈夫就读法学院。

受波伏瓦《第二性》影响,玛丽莲一直坚持创作,希望成为一名作家。她完成了在霍夫斯特拉大学的学业,获得哲学和英语文学学士学位以及英语硕士学位,成为一名英语老师。1964年,她考入哈佛大学,由于丈夫对其写作事业的反对,两人于1967年离婚。玛丽莲于1972年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77年出版《醒来的女性》一书,一举成名。尽管由于暴露了很多尖锐的社会问题和性别歧视问题引发舆论争议,但本书仍在全球销出2000多万册,出版22种语言版本,成为现象级的话题之作。有读者表示,这本书中所写的,就是当时女性最真实的生活。

玛丽莲一生关注女性话题,其女儿遭遇强奸也成为她持续为女性权益发声的原因之一。《醒来的女性》大获成功之后,她又陆续出版有The Bleeding Heart、Beyond Power: On Women, Men and Morals、The War Against Women等书。

因其巨大的影响力,她的名字曾出现在著名流行乐团ABBA(阿巴合唱团)的歌词中。

《夏洛克是我的名字》

[英] 霍华德·雅各布森

接力《时间之间》,“霍加斯•莎士比亚”经典改写系列第二本。

布克奖小说家霍华德•雅各布森改写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威尼斯商人》,以现代视角剖白吝啬鬼夏洛克的正面与侧面,以小说的形式为戏剧故事搭建纸上舞台。

时空错越,人生重置,这个夏洛克将颠覆你从课本学来的《 威尼斯商人》。

西蒙•斯特鲁洛维奇,一位犹太裔艺术品经销商,富有却吝啬,众叛亲离。在祭拜母亲的墓园中偶遇夏洛克,并将其请回家中做客。之后像是触发了什么按钮般,斯特鲁洛维奇的生活一下子全乱了:女儿私奔,生意变故,和德•安东——所有人都夸赞他的慷慨——的关系剑拔弩张。

夏洛克理智旁观斯特鲁洛维奇的困窘不断发酵至爆发顶点,像魔鬼又像神明,当他说“你先看见了残酷本身,然后给它安了一张犹太人的面孔”时,众人以财富、名望,以爱之名的伪装瞬间崩坏……

现代背景下,霍华德•雅各布森用俯瞰的视角,极具挑衅的文字,以及极具思辨性的内心独白,解构斯特鲁洛维奇扮演不同人生角色时的多个侧面,以此回应莎士比亚:“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却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语自《威尼斯商人》)

编辑荐语

霍加斯·莎士比亚系列」——经典改写,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共振

耗时数年精心筹备的国际出版盛举。

企鹅兰登集团重推,旗下霍加斯出版社(弗吉尼亚·伍尔芙创立)策划发起,28国联动,中文简体版未读首发。

以经典致敬经典的写作挑战:8位标志性小说家强强联合,重构莎翁经久流传的8部戏剧。

[英]珍妮特•温特森《时间之间》——《冬天的故事》

[美]安妮•泰勒(美国家喻户晓的小说家、普利策奖得主)《凯特的选择》——《驯悍记》

[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学女王)《女巫的子孙》——《暴风雨》

[挪]尤•奈斯博(北欧犯罪小说天王)——《麦克白》

[美]吉莉安•弗琳(《消失的爱人》作者)——《哈姆雷特》

[美]特蕾西•雪佛兰(《戴正珠耳环的少女》作者)——《奥赛罗》

[英]爱德华•圣奥宾(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奖得主)——《李尔王》

布克奖小说家霍华德•雅各布森以上帝视角改写《威尼斯商人》。

以小说的文字为经典戏剧搭建纸上舞台,发现经典人物的正面与侧面,打破你对经典文学人物——夏洛克(四大吝啬鬼之一)的刻板印象,拉近你与经典的距离。

作者简介

霍华德·雅各布森,英国犹太裔小说家、专栏作家。

在剑桥大学塞尔文学院任教,自诩为 “犹太裔简•奥斯汀”。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强大的华尔泽》《此刻谁抱歉?》《卡鲁奇之夜》(入围2006年布克奖长名单)、《爱情迫害狂》等。2010年凭喜剧小说《芬克勒问题》摘得布克奖。

霍华德•雅各布森最擅长描写人们在自我身份认同问题上的挣扎,文风幽默睿智,却力道十足,辛辣讽刺。选定改写《威尼斯商人》后遭友人嘲笑,觉得他会自砸招牌。但他坚持,并表示一定要独辟蹊径,让剧中的犹太人夏洛克发出不同的声音。

《穿过森林的男孩》

(美)加思·斯坦

"爱不是握着拳,而是松开手。”

十四岁男孩崔佛,生日前夕,父母分居了。他跟着父亲,来到位于一片古老森林的祖宅——里德尔大宅,期待着等父亲卖掉房子,有了钱,父母就能复合。

他以为这一切只关乎钱,但慢慢地发现,爷爷、姑姑、爸爸之间关系复杂不明,在家人之爱里面,裹着哀怨、愤怒 、控制、伤痛与暧昧。敏感的他发现了这个家族一段不为人知的恋情,且被这场禁忌之恋的主角本深深吸引。

一步一步探索之下,每个人的过往,日渐清晰。原来这个家族早已破碎不堪。一代代人的愧疚,竟以如此大的力量压在父亲的肩上,而这一切,都与这片古老的大森林息息相关。

这是男孩崔佛的成长故事,这场一个人的旅程始于希望,也唤醒了希望。这还是一所百年大宅的深层暗涌,一曲森林自然的灵性呢喃。

这个华丽、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把你拉进它的世界,俘虏你,用经久不衰的力量和自然之美让你敬畏,而且,每一页里,作者对人类境遇的无限悲悯都让你惊异不已。

编辑荐语

全球热销4000000册、感动35国的超级畅销书《我在雨中等你》作者加思·斯坦暌违六年重磅新作

以自己与父亲与家庭的亲身经验为蓝本,写家庭、爱、伤痛等与每个人切身相关的主题,每一页都饱含对人类境遇的无限悲悯,写尽人与人、人与植物的灵动相融。

一上市便席卷《纽约时报》《今日美国》、独立书商协会畅销榜,全美读书会一致必选。

台湾演员李李仁、作家骆以军、疗愈作家苏绚慧、畅销书作家杰米·福特(《悲喜边缘的旅馆》作者、玛丽亚·森普尔(《囧妈的极地任务》作者)惊叹推荐

台湾资深读者惊呼“这本比《我在雨中等你》还精彩”!

高超的写作技巧,极具气氛,文字优美有灵性。这种高超的写作技巧在《我在雨中等你》即露端倪,在这本书中得以延续并更加成熟。这是男孩崔佛的成长故事,也是一曲森林自然的灵性呢喃。这个华丽的故事会把你拉进它的世界,俘虏你,用经久不衰的力量和自然之美让你敬畏。

《一个人的朝圣》《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等畅销文学作品制作团队大鱼工作室精心打造,品质保证。

作者简介

加思·斯坦(Garth Stein),美国知名畅销书作家,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硕士。原为纪录片导演,所执导、剪辑及制作的影片多次获奖。

1998年,出版小说《渡鸦偷月》,在文学界初试啼声。2005年,出版《埃文的破头事件及其他秘密》,获太平洋西北书商公会图书奖,美国独立书商协会小说选书。2008年出版的《我在雨中等你》更是创下了长占《纽约时报》畅销榜达三年之久、全球销量四百万册的佳绩,而主角“恩佐”的大名也由此广为人知。

《穿过森林的男孩》(2014)创作灵感出自斯坦与父亲的相处经验。甫一出版,即获全美读书会一致选书、美国独立书商协会选书,是又一部值得期待的暖心力作。

现与妻子、三个儿子以及一只名叫彗星的狗同住在西雅图。

《冰激凌家族》

[荷] 恩斯特·凡德奎斯特

我已经决定好了,今后每一个选择都忠于自己。

世界上有两件令人无法拒绝的美好事物:冰激凌和诗歌。

在意大利北部一个小村庄里,塔拉米尼家族已经做了近一百年的冰激凌。每年春天,他们举家前往荷兰鹿特丹卖冰激凌,直到冬天才回山间老家。手艺一代代传承,但到了卓凡尼一代,出现了危 机。

卓凡尼酷爱诗歌,有一个文学梦,他想离开。

编辑荐语

《冰激凌家族》,这部清凉可口的小说迷倒整个欧洲!

我已经决定好了,今后每一个选择都忠于自己。

风靡荷兰!荷兰迪欧普特文学奖 获奖作品

狂销德国!雄踞德国《镜报》畅销书榜

热销意大利!媒体盛赞“每一页都风情万种”

这部作品性感,撩人心弦;热情,折射光芒;美好,给人力量。

起初,我的世界里只有家族的冰激凌事业,直到我读到一首诗。

世界上有两件令人无法拒绝的美好事物:冰激凌和诗歌

作者简介

恩斯特·凡德奎斯特(Ernest van der Kwast,1981—)

迷倒整个欧洲的荷兰新生代作家。出版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等名家作品的荷兰老牌文学出版方“忙碌的小蜜蜂”对其青睐有加,连续出版了他的两部作品。

2010年,他的自传体小说获得巨大成功,在荷兰和意大利售出100,000多册,这是荷兰单本小说平均销量的近五十倍。

《冰激凌家族》是他真正的成名之作,征服了欧洲多国读者,斩获荷兰文学大奖迪欧普特文学奖,并长期盘踞《镜报》畅销书榜。德国媒体盛赞:“恩斯特的故事极为优美,就像蝴蝶在翩翩起舞,流连花丛一般。他的风趣会感染每一位读者。”

《想你》

[英]凯特·埃伯利恩

他们之间,除了是彼此命定的恋人,其他任何都不会是。

但两点之间,却生出一张美妙又曲折的地图。

满怀期待即将开始大学生活的泰丝,在度假归来的第一天迎来了一场意料之外的成人礼,一夜之间,她做出了辍学的决定。

一场滑雪意外令格斯痛失哥哥,为了安抚悲痛的父母,他答应进入医学院就读 ,但内心的困顿与挣扎却令自己失去了方向。

被意外重启的人生,将他们推入猝不及防的生活轨迹,佛罗伦萨的短暂邂逅如花火般,虽在心中留下美好一瞥,却再不见光彩。

他们各自牵手恋人,面对着各自的难题,在进退中不断取舍。命运不会让错过的机缘重来,却令两人兜兜转转。

相错的步伐究竟会让两条线再次交汇,还是最终遗憾?

作者简介

凯特·埃伯利恩(Kate Eberlen),生于伦敦,毕业于牛津大学人文专业。她曾以外语老师的身份游历意大利,在教学期间,完成了处女作小说《想你》的创作。

《想你》讲述了一对年轻男女自18岁不经意邂逅之后,彼此不断擦肩而过16年,各自历经了生活的种种洗礼,最终再度遇见的故事。

小说由麦克米伦公司于2016年8月正式出版,至今已被译成25个语种,售出包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丹麦、荷兰、瑞典、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捷克、匈牙利、希腊、土耳其、以色列、巴西、中国、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俄罗斯、挪威、中国等在内的近30国版权,风靡欧美万千读者。

《海上提琴师》

[法]吉尔伯特·博尔德

《海上提琴师》讲述了在风情浓郁的法国渔业港口小镇,波勒医生的儿子、俊美少年亚纳,邂逅了一位美丽的意大利女孩。

两人一见钟情。然而由于女孩莫名的闯入及其神秘的身世,致使他们的恋情遭遇了难以逾越的坎坷。

无情的现实、躁动的灵魂、浓情的一夜、离奇的消失……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难言与苦衷?大海的召唤、祖父的遇难、青春的不羁、情感的挫折……单薄的俊美少年究竟该何去与何从?

这是一份惊心动魄的爱,这是一场洗刷灵魂的成熟礼!

小说的足迹涉及法国、加拿大、意大利,书中出场人物众多,形态各异,6代人的恩怨纠葛跃然纸上。故事跌宕起伏、色彩厚重,笔触写实、细致,宛若一副史诗级绘卷。

编辑荐语

★令整个法国潸然泪下的情感疗愈小说

★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提名作品,70余家媒体热烈报道

★ 被誉为“浪漫文学的明珠”,打造了感动千万人的情感经典

★ 畅销70万册,版权售至美国、英国、韩国等42个国家

★ 女主弗兰切斯卡勇敢、迷人、深情,被无数读者赞为“完美情人”

★ 自出版以来,法国各大图书馆借阅冠军

作者简介

吉尔伯特•博尔德(Gilbert Bordes)法国全职畅销书作家,曾任中学老师和记者,他同时创作多部小说,作品广受好评。

曾荣获 RTL Grand Public Prize 、 Maison de la Presse Prize 等奖项。

《重返19次人生》

[英]克莱儿•斯沃特曼

38岁的柔伊追求美满的婚姻,多年来积极备孕却屡次失败,身心备受折磨。这让深爱她的丈夫艾德痛苦不堪,婚姻一度濒临崩溃。

一个寻常早晨,他们大吵一架,艾德摔门而出,却没想到,这竟是他们生命中最后一次对话。

艾德在车祸中丧生。柔伊悲痛欲绝,昏迷后醒来,发现自己跌入时空交错的世界,一次次重回过去,重新与艾德相遇相爱:18岁,她和他初遇;24岁,他们相爱;28岁,他向她求婚,他们怀着美好的憧憬进入婚姻……

柔伊以现在丰富的阅历和成熟的心智,审视过去,恍然明白是生活的琐碎、怀孕生子的焦虑等,消磨了他们珍贵的爱情,使两个相爱的人渐行渐远。19次重逢,让她一次次确信,他们内心依然深爱彼此。

一切都没有变,但命运似乎又悄然在改变。

柔伊萌生一个大胆的计划,要不顾一切阻止艾德遭遇车祸。她究竟能不能从死神手里夺回她的艾德,能否来得及对他说一句“我爱你,永远永远”?

编辑荐语

◆《重返19次人生》是一部令整个英国都为之落泪的心灵治愈小说,已售英国、巴西、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等20国版权,获得《科克斯书评》《出版人周刊》《每日邮报》《镜报》等媒体的热门推荐。

◆从未想过如果一切重来,直到我开始失去你。我们痛恨时间无情,是因为曾有一刻,我们无比深情。

◆《重返19次人生》讲述了痛失爱人的柔伊,在一次昏迷中重新回到了18岁,与艾德再次相遇相爱,她想竭尽所能弥补曾经对彼此的伤害,作者克莱儿用细腻的笔触,构建出一个温暖、治愈,令人思考的故事。

◆这是一部关于思索爱与人生、得到与失去的人性治愈力作。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很坏的脾气和很糟糕的一面给了亲近和爱的那个人。我们无数次想要回到过去,却不知当下,其实已身在极大的幸福中。

作者简介

克莱儿•斯沃特曼(Clare Swatman),英国科尔切斯特人,资深记者,曾为女性杂志及新闻撰稿长达十二年。

热爱音乐,喜欢独立摇滚。现在和家人居住在离伦敦不远的赫特福德郡。

《与你重逢》

[法] 马克·李维

旧金山医院的住院实习医生劳伦从车祸造成的漫长昏迷中活了过来,却对中间发生的所有事情失去了记忆。她模糊记得苏醒时有个人在病房守护着她,可之后却再也没有见到他的身影,而她身边的所有人都对此事绝口不提。

建筑设计师阿瑟结束了在巴黎的自我放逐之旅重回旧金山,朋友、工作一切都恢复了原样。可只有一件事他始终无法释怀,他从不曾忘记劳伦。他曾经不惜一切代价要救活她,却在她活过来的一瞬间失去了她。

然而,命运似乎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这一次阿瑟遭遇车祸住院,换劳伦来挽救阿瑟的生命。这一次,他们能结束漫长的等待,找回彼此吗?

编辑荐语

《与你重逢》是百万级畅销书《偷影子的人》作者马克·李维的极致浪漫之作,书写关于爱情的奇思妙想,是抚慰无数心灵的疗愈之书。

两个人的相爱,隔着时间和空间,所幸爱能深入灵魂,没有人会永远分离。

马克·李维用触及人心灵的话语书写着关于爱和勇气、平凡生活的微妙瞬间中极致美好的故事,带着读者开启一段充满温情的浪漫之旅。

作者简介

马克·李维:法国作家,作品热销全球49个国家,总销量超过4000万册,连续15年蝉联"法国十大畅销作家",拥有让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只看两页书稿,就重金购下电影版权的神奇魅力。

已在中国出版畅销书《偷影子的人》《伊斯坦布尔假期》《如果一切重来》《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第一日》《第一夜》《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幸福的另一种含义》《她和他》《与你重逢》等。

《地下铁道》

[美] 科尔森·怀特黑德

《地下铁道》讲述少女科拉无家可归,受到欺辱和强暴,过着没有希望的生活。

又一次残忍的鞭打,让她下定决心,逃出人间地狱,穿过沼泽的黑水和森林的幽暗,搭乘秘密的地下铁道,一路向北,投奔自由。

这是怎样的旅程啊。她沿路看到社会的邪恶,法律的不公,暴力无处不在,善良的光却是那么脆弱 。

好心人一个个倒下,但那身高两米、冷酷无情的猎奴者仍紧追不舍。

编辑荐语

◆ 令奥普拉心跳不已的故事,选入极具市场分量的“奥普拉读书俱乐部”推荐书;识书之人奥巴马钦慕的小说家,被列入奥巴马夏季阅读书单,赞叹“精彩”“有力”。

◆ 横扫美国年底各大选书榜单,位居各大畅销书榜榜首。《纽约时报》《卫报》《泰晤士报》《今日美国报》等主流媒体公推,各大独立书店、网店畅销书首位。

◆ 一上市,“地下铁道旋风”迅速风靡美国。版权立即被荷兰、德国、法国、瑞典、中国等多个国家购得。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等重要奖项,成为全美都在热议的畅销之作。

◆ 重磅级作家的力挺之作。深受斯蒂芬·金、约翰·厄普代克、萨尔曼·拉什迪、巴斯克斯、角谷美智子等作家喜爱,力荐此书,书评、专文、私人阅读推荐书等如约而至。

◆ 故事精湛,耐人回味。“有关逃亡、奉献、拯救的绝妙故事。”——斯蒂芬·金

◆ 奥斯卡zui佳影片《月光男孩》导演巴里·詹金斯将执导《地下铁道》同名电视连续剧。

作者简介

科尔森·怀特黑德(ColsonWhitehead,1969— ),生于纽约,在上东区长大,童年时期就立志成为作家。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古根海姆奖及怀丁作家奖。

他写过六部小说,两部非虚构作品。1999年发表处女作《直觉主义者》(TheIntuitionist)即引起广泛关注,进入笔会/海明威奖的决选名单;第二部长篇小说《约翰·亨利日》(JohnHenry Days)进入普利策奖决选名单,约翰·厄普代克在《纽约客》上专文盛赞——“挥洒自如的天才作家”;2003年的散文集《纽约巨像》(TheColossus of New York),被誉为“9·11”后极好的纽约故事。怀特黑德创作题材广泛,风格各异,被《哈佛杂志》称为“文学变色龙”。

2016年8月,构思长达16年的长篇小说《地下铁道》出版,入选奥普拉读书俱乐部推荐书目,被奥巴马列入夏季书单,11月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自此“地下铁道旋风”席卷全美,作品进入年底全部选书榜单。怀特黑德被媒体誉为“美国在世作家中出类拔萃的一个”。

译者:康慨,1970年生于内蒙古,现居北京,1999年起在《中华读书报》做编辑,已出版译著《伟大的字母》《古典时期的图书世界》和小说《群山回唱》。

-end-

往期书单

9本有生之年必看的经典外文小说

九本暖伤系青春校园文——用怦然的心,致永远的少年

九本欢萌奇异的幻想爱情文——我喜欢你,你却让我叫你爹

九本甜言蜜语中包藏祸心的职场文——他如太阳的后裔,只为燃尽她的卑微

9本活色生香的现实向文——身体与心灵同时泡在温水里的情爱

九本缠绵青春校园文(二)——爱上你,眼睛都变甜了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