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说过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2 07:25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国学那点事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卫子夫侍奉汉武帝49年,自杀前留下遗书,汉武帝阅后怒骂:贱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国学那点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卫子夫说过的经典语录1
公元前91年,时值深秋,花草枯萎,百木凋零,一阵凉风吹起,扬起一地的萧瑟。一曲长笛,又勾起宫人满腹的愁思。
此时,皇宫深处,一个满头花白,身材佝偻的老妪,正对着眼前的一片荒凉,动情地吟唱着:“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这是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中的句子,意思大概是,一个孤单女子梦见丈夫在身旁,但醒来后却又发现空无一物。这种孤单、悲凉的感觉,不仅没有随着时间消逝,反而愈发刺痛人心。
老妪唱着唱着,流下了眼泪,《长门赋》本来是用来描述废后陈阿娇的,但在老妪听来,句句都像在描述她自己……
老妪名叫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时至今日,已是她结识刘彻的第49个年头。但就在几天前,刘彻一纸诏令,将她软禁在这寒冷、荒凉的冷宫中。更过分的是,就在刚刚,刘彻命人送来一封书信。
信中这样写:“你教出的好儿子,竟然敢起兵谋逆,朕已派人将他斩杀于湖阳县,朕会把头颅送到冷宫,让你亲眼看看这个小畜生死时是何种表情!”
死掉的人,是卫子夫唯一的儿子,当朝太子,她这一生仅剩的依靠——刘据。
卫子夫刚接到这个消息就晕厥过去,醒来后再次晕厥,再次醒来后直接满地打滚,放声痛哭。她可以接受失去荣华富贵,可以接受失去刘彻的宠爱,但不能接受儿子的死亡。
儿子是她能活下去的希望,如果儿子死了,她又有何牵挂在人间呢?
唱完长门赋,卫子夫仰天长叹: “我侍奉你49年,为什么现在才发现,你是如此薄情寡义的人!”说罢,卫子夫提笔,在竹简上写下最后的遗书。不过,她并没有去诉说自己的冤屈,而是用最后的文字,替刘据解释,想让刘彻认识到杀子的错误。
这是她唯一能做的事。
写罢,卫子夫没有丝毫犹豫,以白绫悬梁自尽,带着她无尽的遗憾和悲伤,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卫子夫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后,伺候汉武帝长达49年,成为皇后,母仪天下也有38年之久,史书上没有记载过她一次过失,可以说“贤后”之称实至名归。
那么,她又是如何与汉武帝刘彻走到这一步的呢?身为太子的刘据又为何起兵造反?她死后,刘彻做何感想?最后有没有认识到错误呢?想弄明白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公元前139年,离长安城不远的霸上春意盎然,杨柳依依,景色宜人。刚登基不久且才18岁的汉武帝刘彻,初次来这里祭祀天地,祈祷明年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典礼结束后,本应该原路打道回宫,但刘彻好不容出来游玩一趟,不愿意这样回去。正好姐姐平阳长公主的府邸离这不远,于是刘彻让仪仗队先回,他则带着十几个侍卫,径直登门拜访。
皇帝能光临那是莫大的荣耀,平阳长公主赶忙将刘彻迎接入府,以山珍海味隆重招待。吃着吃着,刘彻觉得无聊,便道:“姐姐,我听说你府中养着歌姬,个个色艺双绝,怎么不叫出来表演一番?”
平阳长公主捂嘴一笑,“平日那些庸脂俗粉怎么敢叫上来献丑,我还怕扰了弟弟吃饭的兴致呢!既然弟弟想看,那我就叫她们歌舞一曲,表演得不好,你可别责怪!”刘彻赶忙招手,“无妨,都叫上来!”
平阳长公主往下一吩咐,不一会,十几个婀娜多姿的美女鱼贯而入,齐刷刷跪倒在下面,并齐声开口:“拜见陛下、长公主。”刘彻饶有兴趣地将目光在歌姬们之间来回逡巡,突然间眼中一亮。
刘彻在歌姬们周围绕了几圈,最后用手勾起了一个女子的下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这个女子相貌清纯,对于刘彻的接触非常紧张,一时竟说不出话。这种娇羞的表现让刘彻征服欲更盛,刘彻靠近一些,大胆嗅着她的发香。
这时,平阳长公主走了过来,笑道:“弟弟真是好眼光,她叫卫子夫,不仅相貌出众,歌舞更是一绝呢!”刘彻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让我欣赏一下!”说罢,刘彻回到座位,目光锁定了卫子夫。
其他歌姬纷纷退下,台上只剩卫子夫。音乐响起后,她舒展躯体,开始舞动,婀娜多姿,犹如九天仙女,其中美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舞罢,卫子夫又高歌一曲,嗓音婉转动听,余音绕梁,令人沉醉。
刘彻已经看呆了,对平阳喃喃道:“没想到你府中还有如此妙人,我真是不虚此行!”刘彻拍案而起,直接走向附近一间厢房,指着卫子夫:“你跟我进来!”,又命令道:“其他人不得靠近十丈之内!”
说完,刘彻龙行虎步走进厢房。卫子夫面色大窘,她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她不愿如此草率,可又不敢违拗命令,仓惶间她看向平阳长公主,平阳满脸笑意,颔首示意,卫子夫无奈,只能进入厢房。
半个时辰后,刘彻神清气爽地走了出来,卫子夫乖巧地跟在身后,脸上尚有一丝红晕没有散去。
趁刘彻到外面散步,平阳长公主找了个机会,把卫子夫拉到一旁,笑道:“你得皇帝宠幸,肯定要入宫了,以你的相貌性格,将来必定能大富大贵,到时候可千万不能忘了我对你的培养、引荐之恩!”
卫子夫没想到平阳长公主会这么和气的说话,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什么。
她其实不过是公主府一个下等歌姬而已,身份低贱,没想到竟然能得到皇帝的临幸。更没想到,这个皇帝年轻英俊,孔武有力。刹那间,卫子夫小鹿乱撞,开始憧憬起未来的日子……
刘彻心满意足,最终带着卫子夫离开公主府回到皇宫。因为有紧急政务,刘彻把卫子夫交给了总管安顿后便离开了。卫子夫期待着下一次见面,但她万万没想到,往后的两年她都没见到刘彻一面。
卫子夫不知道为何,直到有几个白头宫女告诉她:“皇帝有佳丽三千,被遗忘的女人不可计数,你不过是其一而已。”卫子夫这才知道,原来自己不过是他一个玩具,而且有可能是一次性便遗弃的玩具。
卫子夫看到那些白头宫女,仿佛看到了未来,她哭了:“我不愿就这样虚度人生,我必须想办法出宫!”当时皇家为了保守秘密,宫中一切人员一向是有进无出,卫子夫想出宫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她很幸运,不久后刘彻在大臣的建议下,恩准年老体弱的宫女出宫。为显皇恩浩荡,刘彻甚至亲自送别。也是在这时,卫子夫才又见到了刘彻。卫子夫抓住机会,赶忙冲上前,扑通一跪,痛哭流涕道:“陛下,求您开恩放我出宫。”
刘彻好奇看去,眼睛又是一亮,他命卫子夫抬起头,观摩一会道:“你的脸我似乎在哪里见过。”想了一会,刘彻恍然大悟:“你就是平阳长公主的歌姬吧。”卫子夫连连点头:“还请陛下恩准我出宫吧。”
刘彻打了个哈哈,“是朕太忙,一时间忘记了你,既然朕想起来了,自然不会再亏待你了,今晚来我寝宫吧。”就这样,卫子夫不但没有出宫,反而又得到刘彻的临幸,在宫中站稳了脚跟。
但是自古以来,皇帝的后宫就没有风平浪静的,总有一些勾心斗角在里面。刘彻的后宫也不意外。卫子夫的受宠,让一个人深感威胁,欲除之而后快。此人便是刘彻的结发皇后——陈阿娇。
陈阿娇论关系,是刘彻的表姐,当初曾被馆陶长公主许配给太子刘荣,结果刘荣的母亲栗姬看不起她,不愿结亲,馆陶一怒之下,将陈阿娇许配给还是胶东王的刘彻。
这里面有一段金屋藏娇的故事。一开始,汉景帝不同意这门婚事。但有一天,汉景帝问刘彻喜不喜欢陈阿娇。刘彻道:“喜欢,如果能娶阿娇为妻,我就造一栋黄金屋给她住。”汉景帝闻言哈哈大笑,明白了刘彻的心意,最终亲自赐下婚事。
与刘彻结婚后,馆陶长公绞尽脑汁,动用一切手段,使刘荣失去太子之位,然后让刘彻取而代之。刘彻之所以能当上皇帝,馆陶绝对居功至伟。
登基后刘彻投桃报李,对馆陶一家非常宠信,但时间一长,馆陶长公主渐渐有恃无恐,变得贪得无厌,连带着陈阿娇也越来越骄横无理。陈阿娇常对人说,陛下能当皇帝是她的功劳!这种把功劳挂在嘴边的行为,让刘彻非常不喜。
陈阿娇还有另一个毛病,就是善妒。刘彻本来作为皇帝,有个三宫六院也很正常,但陈阿娇根本不允许刘彻拥有别的女人,甚至身边也不能有宫女。可刘彻毕竟是十八岁小伙子,欲望难以遏制,所以才偷跑到平阳长公主的府上偷腥。
后来带回卫子夫,刘彻也不敢将这个消息告诉陈阿娇,硬是隐瞒到自己也忘记了。可见陈阿娇妒忌之威。不过后来因为刘彻愈加厌烦陈阿娇,所以当卫子夫再次出现,他便再无顾忌,给了卫子夫妃子的名分。
陈阿娇当然不答应,她找到刘彻一哭二闹三上吊,但此时刘彻吃了称砣铁了心,已不愿再忍受陈阿娇的无理取闹,直接拒绝了她。陈阿娇见这样不奏效,只好另想计谋。
这时,手下太监查到卫子夫有一个弟弟叫卫青,正在建章宫当差。陈阿娇心生歹念,决定杀掉卫青给卫子夫一个下马威!
陈阿娇立马派人去抓捕卫青,准备将其就地斩杀。但没想到在即将成功之时,卫青的好友公孙敖冲出来把卫青救走了,卫青幸运逃过一劫。
这件事很快惊动了刘彻,刘彻了解完来龙去脉后大怒,严厉训斥了陈阿娇,并亲自召见卫青给予抚慰。就是这么一交谈,刘彻发现卫青思路清晰,不卑不亢,竟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卫青因祸得福,被升为侍中,成为刘彻身边的重要官员。
偷鸡不成蚀把米,经此一事,陈阿娇更不受刘彻待见,卫子夫也升为贵妃,独得恩宠。陈阿娇无奈只能默认了这一切。但没消停多长时间,新的危机又到来了。
卫子夫怀孕了!听到这个时,陈阿娇摸着自己的肚子失落万分,她嫁给刘彻这么多年,始终没能怀上。为此,她遍请名医,前后花掉九千万钱,也没能治好。都说母以子贵,如果卫子夫生下一个儿子,那么她的皇后之位还能保住吗?
陈阿娇担惊受怕了十个月,卫子夫生下一个女儿,这才让她松了一口气。但没过一年,卫子夫又怀孕了!陈阿娇再次紧张起来。就这样,九年里卫子夫怀孕三次,生下三个公主。陈阿娇就在这种刺激中来回往复。
卫子夫得到的恩宠一天胜过一天,终于,陈阿娇承受不住了。只要卫子夫还能怀孕,总有一天会生出儿子,自己若不有所作为,皇后位也迟早要拱手让人!陈阿娇暗道:“若是有一种法术,能神不知鬼不觉让卫子夫不能怀孕就好了。”
很巧,陈阿娇了解到一种蛊术,说是巫师可以制作出来代替人身的木偶。陈阿娇于是急忙重金托巫师制作了一个卫子夫的代替人偶,然后每天用针扎人偶的肚子,陈阿娇深信,卫子夫再也不会怀孕了!
但陈阿娇没等到灵验的那一天,这事就被多嘴的宫人捅了出去,刘彻暴怒无比,亲自带人冲进陈阿娇的寝宫,搜出了人偶,逮捕了巫师。人证物证俱在,饶是陈阿娇眼中哭出血泪,刘彻都没有原谅她。
公元前130年,陈阿娇被废黜皇后之位,并被打入长门宫面壁思过,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两年后,独得恩宠的卫子夫再次怀孕,生下了她唯一的儿子刘据。29岁的刘彻第一次当了父亲,他欣喜若狂,直接册封卫子夫为第二任皇后,以示褒奖。至此,卫子夫从一介卑微的歌姬,成功逆袭为大汉皇后。
此后,在卫子夫成为皇后的至少十年时间里,是卫子夫最为快乐幸福的日子。
这段时间里,她的丈夫刘彻对她宠爱万分,两人相敬如宾,日子平淡却很幸福。她的弟弟卫青,成为大汉大将军,为国征战屡立战功,外甥霍去病也封狼居胥,成为国家栋梁。更重要的是儿子刘据,聪明好学,仁慈孝顺,那些享誉四海的大儒无不称他是未来明君。
人生若此,夫复何求?但很可惜,只要身处皇家,又怎么可能风平浪静。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子夫的容颜渐渐老去,汉武帝开始移情别恋,王夫人、李夫人、钩弋夫人等等绝世美人相继入宫,卫子夫被冷落在一旁。
不久后,卫青、霍去病相继病逝,卫子夫在宫内孤立无援。好在刘彻念一点旧情,也佩服卫子夫的贤德,虽然不再宠爱她,但依旧信重她,后宫大事小情都交由她决断。所以卫子夫的皇后位依旧稳如泰山。
对于刘彻宠幸别人,卫子夫也不生气,她知道容颜是女人逃不过的劫难,作为皇帝又怎么可能一辈子只宠一人!
每当觉得孤单之时,卫子夫就叫来儿子,抱抱他,和他说话话,瞬间一切悲伤都会消散一空。只要有儿子在,就算刘彻不爱她,日子也可以过得很好。
但谁也没料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汉武帝刘彻越发昏聩,疑神疑鬼。山雨欲来风满楼,所有人都知道,日子不会一直太平下去。
到了公元前92年,长安发生一场大案。丞相公孙贺亲自追捕江洋大盗朱安世,朱安世被逮捕后,大笑:“你要大难临头了!”
朱安世向朝廷官员供述:“公孙贺的儿子和阳石公主私通,得知陛下将要前往甘泉宫,便提前让巫师在陛下的专用道路埋下了木偶人,用来诅咒陛下。”
审案官员大惊,忙禀报刘彻,刘彻疑神疑鬼,派人去道路寻找木偶,结果竟然真的找到了与刘彻相貌相似的人偶。
刘彻勃然大怒,也没深入调查,直接将朱安世、公孙贺及其儿子诛杀,卫子夫的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还有卫青的儿子卫伉都牵连其中被杀。在此案中,卫氏外戚的实力几乎被诛杀殆尽。
不久之后,汉武帝又得了重病,无论如何治疗都不见好转,只能来到远离长安的甘泉宫养病。宠臣江充见此却心生恐惧。
原来,他受汉武帝宠信胡作非为,做尽了坏事,太子刘据有一次斥责了他,并说其后要对他清算。如今汉武帝看着没多少时日了,江充自然害怕自己小命不保!
想来想去,江充想出一个恶毒的计谋,为了活命,他只能铤而走险。江充对刘彻道: “陛下的病怎么治也不好,我看一定是有巫蛊在作祟,只有找到巫蛊人偶摧毁掉,陛下的病才能痊愈。”
刘彻对江充的话深信不疑,于是委任江充巡查使,负责巫蛊一案。江充得到命令,回到长安后开始全城搜捕,但半个月一无所获。刘彻怒斥:“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江充趁机回奏:“不是臣无能,而是臣发现巫蛊之气在于宫中,臣实在不敢进去搜查啊!”
刘彻道:“朕不在宫中,你可以随便查,掘地三尺也要找出巫蛊!”江充等的就是这句,他领取圣旨后立马回到长安,带人进入皇宫,装模作样地四处搜查,连皇后卫子夫闺房里面的床都给掀翻了,也没有找到。最后只剩太子刘据居住的东宫没有搜查。
江充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随后大手一挥,一群人冲进东宫就是一顿翻箱倒柜,由于有圣旨,刘据只能眼睁睁看着。不多时,江充的人从屋中各自搜出了几个类似木偶的木头人。
江充阴着脸,对刘据道:“太子,请你解释解释吧。”刘据大惊:“东宫绝没有这种东西,你这是在无中生有!”江充冷冷道:“物证已在, 如果太子觉得有冤,还请太子明日跟我去见陛下再亲自解释!”
刘据毕竟还是年轻,不知道如何处理,于是赶忙请教老师石德。
石德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无论真假,你自己都是解释不清楚的。而且陛下住在甘泉宫久无消息,是否还活着也是一个疑问。你不要忘了秦朝扶苏的故事,我建议你假传圣旨,先将江充诛杀再说。”
刘据思来想去,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第二天假传圣旨,将江充诛杀于街头。江充一死,麾下那些帮凶炸了锅,四处烧杀抢掠。刘据此时充分怀疑刘彻已经病逝,所以江充等人才有胆子狐假虎威来谋害他。
想到此处,刘据赶忙前往附近的军营借兵,但由于汉武帝早有交待,非他的命令,军队不得调动,刘据只能空手而归。刘据直接来到皇宫,见到母亲卫子夫道:“母亲,现在形势混乱,父皇可能已经遇害!如今只能借您的玺绶才能调动军队平叛了!”
卫子夫自然是无条件相信自己的儿子,她赶忙找出玺绶交给刘据,关心道:“兵事大凶,你可千万要保护自己!”刘据闻言,哭着跪拜而去。望着刘据离去的背影,卫子夫心里一揪。她不知道,这将是母子二人最后的见面。
刘据拿着皇后玺绶,终于调动起军队,成功镇压了城中混乱。但奸臣苏文成功逃脱,到了汉武帝刘彻这边,污蔑刘据“夺取”长安谋反。刘彻震惊不已,自己最爱的长子,竟然趁自己病危,起兵叛乱?
刘彻有点不相信,他派使者去安慰刘据,结果使者也害怕,连长安城都没进,就回报说:“太子谋反要杀我,我逃回来的。”这时,和刘据有仇的丞相刘屈牦,因为担心遭到清算也逃到了甘泉宫,他也赞同刘据谋反的说法。
三人成虎,刘彻不得不信,他勃然大怒,命刘屈牦领军数万攻打长安,刘据以为是叛军攻城,积极组织百姓防守。双方大战五天,死伤者数万人,护城河都染红了。这时汉武帝的圣旨来到,一下在长安城中传开。
士兵们以为是帮太子阻挡叛军,但圣旨中却将他们称为叛军,惶恐之中,士兵们一哄而散。刘据留不住人,只能孤身向东逃跑。刘彻闻讯,下旨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立功着封万户侯!”
刘据来到湖县,当地官员逼之甚急。刘据走投无路,为了避免受辱,只能含泪拔剑自刎。
消息很快传到刘彻耳中,刘彻觉得有些畅快,立马下旨给被他打入冷宫的卫子夫,告诉了她这个消息。卫子夫随后自杀,留下的遗书也很快交到刘彻手上。
刘彻打开看了几眼就扔了,愤怒中带着不屑道:“贱人就是贱人,就连生出来的,也是一个背叛父亲的孽种。”说罢,刘彻紧紧搂住了身边媚眼如丝的钩弋夫人。
不过,这句话应该只是刘彻的气话,过了几个月后,刘彻的气消了,不可抑制地思念起了卫子夫和刘据。刘彻开始命人彻查“巫蛊之案”,最后发现只是一场乌龙。刘彻大怒,手中屠刀再次无情落下,当初与刘据做对的苏文、刘屈牦等人都被满门抄斩。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刘彻想起此事都后悔万分,他命人修建了“思子宫”和“望思台”用来纪念卫子夫和刘据,表达他的愧疚之情。只是他再如何后悔,也挽回不了他们的生命了……
三年后,刘彻也郁郁而终。
卫子夫说过的经典语录2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王维的这句诗句写的就是大汉名将霍去病。
霍去病,十七岁第一次带兵出征开始,便连连创造奇迹,一次次向世人阐述他的传奇,更是中华兵史上第一次把骑兵运用推到登峰造极地步的少年将军。奈何天妒英才,仅仅二十三岁便病死。
霍去病名字的来历:
翻开西汉史书的时候,或许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霍去病偏偏要取名去病呢?
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是卫子夫、卫青的妹妹。早年是平阳公主府中的奴婢,后来跟小吏霍仲孺私通,便生下了霍去病。但是霍仲孺因为害怕承担私通公主家奴的罪名,不敢承认霍去病是他的儿子,所以霍去病一出生便是一个私生子。
至于霍去病的名字来历,近几年网上流传有一个说法,说是汉武帝有次卧病在床,恍惚间听到外面有婴儿惊啼,竟然吓出一身冷汗,由此病愈。查下去后才知道是卫少儿抱着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进宫探望卫子夫,途中婴儿突然啼哭让汉武帝听到。得知原由后汉武帝大喜,为这个婴儿赐名去病。
这个故事说的有板有眼,在网上也流传甚广。只要有人提问为何霍去病会叫这个名字的时候,基本都会看到该回答。
其实这个说法在时间上不符。霍去病在建元元年出生,卫子夫建元二年才入宫,更是在建元三年才开始渐渐受宠。而说法中的婴儿刚出生没多久,显然时间上对不上来。更不用说当时陈皇后(成语金屋藏娇里的陈阿娇)还在位,窦太后更是健在,对卫子夫一直虎视眈眈。皇帝赐名这种莫大的荣誉,陈皇后岂会轻予卫子夫的侄子?说以这个说基本可以断定是后人杜撰。
既然这个说法是后人杜撰的,那霍去病为什么取名去病呢?
古时人们取名大多以单名为主,比较少出现双名的情况,但是也不是没有。之所以霍去病取该名,通俗的理解一般为古人都喜欢取贱名来求得小孩的健康成长。较有名的例子就是流落民间的汉武帝曾孙刘病已,后来登基为帝后改名刘询,因此可见端倪。
所以霍去病名字的由来应该是来自母亲对霍去病婴儿时期的寄望,也有可能是霍去病小时候患过病,其母取该名求健康。当然了,因为不见史料记载,所以这也是只是猜测而已。
霍去病取得的功绩:
霍去病虽然随父姓霍,但是其出生没多久,卫子夫便受宠,卫青也被召入建章宫当差。之后没过多久因为陈皇后妒嫉欲加害卫青,被公孙敖救下。汉武帝得知后,反而更加宠爱卫子夫和卫青。两人因祸得福,卫家开始成为新的权贵。而从出生就一直依靠母族的霍去病,从小就是在卫青等人的关爱中长大的。
霍去病也因为从小就聪明伶俐,长大后便被汉武帝召为侍中,在汉武帝旁边当差,使得汉武帝对其十分宠爱。这也为之后霍去病少年出征提供了条件。
霍去病一共参与了三次战争,三战三捷,可以说汉武帝外事征战的功绩十分的话,霍去病一人独揽五分,卫青占三分,其余众人分二分。霍去病征战的五年期间,与卫青相互配合,打下了汉武帝一生的巅峰,也打下了大汉的威名,更是打得匈奴西迁,彻底改变了中西亚的历史。
一个仅仅二十岁左右的将军,做出如此功绩,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来详细说说霍去病的三次战役:
1.功冠全军
公元前123年,元朔六年。当时随着汉武帝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引燃了大汉王朝对匈奴的全面反击战之中。改变了之前一直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一战,霍去病以17岁的年纪便被封为嫖姚校尉(霍嫖姚的来历)随卫青出征。当时的汉武帝本来只是想历练一下霍去病,仅让其随卫青出征,并未允其独立带兵。然而谁也没有没预料到就这样,一个改变亚洲历史的少年将军正式在历史舞台登场了。
霍去病随军出征的时候,并没有独立带兵的权利,其舅舅卫青也一直要求其跟随左右学学征伐之事。但是经不住霍去病一再请求的卫青终于亲自挑选800勇健归他指挥。谁知道插上了翅膀的霍去病,便立刻展翅北飞。
初次带兵的霍去病领着800勇健在茫茫无际的大漠里直奔几百里,也许是有天助,让其误打误撞进入匈奴后方,打得防守的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因为从来还没有汉朝人能带兵到这里。初次见面的霍去病跟他们并不客气,直接扑杀过去,此役斩捕首虏颇丰,共计斩获敌人2028人,俘虏包括匈奴人的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匈奴产于的叔父罗姑比更是在战乱中斩杀了匈奴产于祖父籍若侯产(籍若侯是封号)。
凯旋而归的霍去病即可名动朝野,汉武帝以其功冠全军,以2500户(汉书2500,史记1600,这里取最高值,并备注)封冠军侯。(古时封侯的封号基本都是按照封地来取的,但是这个冠军侯并无地名,是汉武帝专门为霍去病首设的,足可以见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喜爱。其封地在南阳郡穰县及宛县的部分乡里,称为冠军侯国。)
2.马踏匈奴
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春,为了打通河西走廊,开辟一条真正同往西域的通道。汉武其准备对盘踞在河西一代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发动歼灭战。
霍去病战前升迁为骠骑将军,之后便领万骑,从陇西出发,一路上连败匈奴五个浑邪王下属小部落,势如破竹,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在皋兰山与匈奴主力大决战。一战斩杀匈奴折兰王、卢胡王,俘获浑邪王儿子、相国都尉多人,歼敌八千,更是缴获了匈奴人祭天用的金人。不过汉书记载,此战霍去病单独带兵出征,没有其他将领左右牵制,致使霍去病虽带万骑,却也折损七千余人,所获战果虽然颇丰,但是战损亦不可忽略。(有人觉得此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根本不值得吹嘘。但是小编觉得此战为河西第一战,真正摸清了匈奴在河西的势力布置,而且霍去病长驱直入敌人腹地,虽然战损较多,但是为夏季再入河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同年夏,汉武帝再次下令出击河西。霍去病与公孙敖领兵数万出西路,并且让李光与张骞出右北平为东路以策应西路大军。
两人出塞后便分兵前进,约好时间地点汇合。公孙敖分兵后迷路在沙漠中,无功折返,因为耽误了汇合时间罪当死,后赎为庶人。
另一头的李广与张骞出右北平,李广率4000骑先行,遇匈奴左贤王主力,李广所部损失过半,但是斩获过当(功过相抵之数)。之后张骞才领1万兵赶来救援,左贤王主力撤退。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张骞因为延误军机,被夺取博望侯封号,罪当死,用钱赎罪,废为庶人,后来河西走廊打通后,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此处有人疑惑为什么李广才将兵4000,张骞10000,这样去打左贤王是不是找死,其实不然,东路大军只是为了牵制匈奴左贤王部,不是为了去决战,何为牵制,牵制就是让左贤王觉得如刺在身,无法脱身驰援河西。只能说李广运气不好,一头扎进了左贤王主力部队的驻扎地,部队瞬间就死伤过半。)
至于此时的霍去病,领数万骑出北地两千多里越过居延海,穿过小月氏,抵达祁连山,在祁连山一战,霍去病抓获了酉涂王,及受其相国、都尉的投降2500人,抓获单于阏氏、王子、五王、五王母、相国、将军、都尉等共计122人,斩获首级30200级。一战打得河西匈奴两部战战栗栗,其属下多人被封为侯。此战霍去病所部仅仅折损三成,可谓是一次辉煌的战果。
同年秋,因为春夏两次战役致使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损失颇多,匈奴大单于屡加责罚,因为担忧被大单于加害,两人商议一同投靠大汉王朝。汉武帝担心有诈,又令霍去病率一万骑兵前往河西受降。霍去病还在路上的时候,休屠王因为自己所部损失较小,觉得大单于不会杀他,便反悔不降。浑邪王大怒,冲进休屠王帐中击杀休屠王,收编休屠王所部,等待汉军来纳降。
当霍去病率众赶来之时,见到汉军威武整齐,匈奴人本来就心有疑虑,内部发生了骚乱。见机则断的霍去病立刻率小部分人马冲入浑邪王军中与浑邪王谈好条件,然后命令浑邪王处死私下逃跑的部众8000余人,如此方才心安。
值此一年,两战河西,接受浑邪王投降。汉武帝将降众安置在北地,陇西,云中等地,按照习俗分为五属国。又在浑邪王旧地设置威武、酒泉两郡,后来又在更西的地方设置张掖、敦煌两郡,合称为河西四郡,又称河西走廊。从此成了古代中原王朝接通控制西域的通道。每当中原王朝又余力触摸西域的时候,往往复置此四郡。
失去了河西走廊的匈奴也只能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此役,霍去病功不可没。
3.封狼居胥
经历了漠南之战和河西之战后,匈奴人跑到了更北方的漠北。但是不甘心的匈奴人,仍然多次袭扰边境,企图诱汉军深入漠北,要以逸待劳击杀汉军,要扳回一城。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春,为了彻底解决匈奴对汉朝边境的威胁,汉武帝又派出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加上步兵、辎重兵共几十万人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注意此处用词:寻歼,就是找到并且歼灭,可见汉武帝武功之胜已经从最早的被动挨打到出动出击歼灭敌人,亦可见经过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努力,汉军威武。)
卫青率部从定襄出击后,令李广、赵其食率部从东路迂回,其率主力北行千余里穿过大漠,遭遇了以逸待劳的大单于主力。两军交战没多久,匈奴单于便遁逃,匈奴大军溃败。卫青率兵追击匈奴单于直到赵信城,歼敌19000,烧毁粮草而归。李广因为迷路未能会师漠北,羞愧难当之下,自尽军中。
另一路出代郡的霍去病,北进两千多里,越过难侯山,渡过弓闾河,遭遇匈奴左贤王主力,歼敌70400人,诛杀北车耆王,抓获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乘胜而进的霍去病,一路抵达狼居胥山,在此地筑高台举行了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此乃封狼居胥的出处。)兵锋直达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才收兵归还。
这一战,匈奴远遁西北,从此漠南无王庭。远遁西北的匈奴部分直达中亚地区,影响了中西亚地区的历史进程。损失了匈奴左右贤王的大单于也只能孤悬漠北,失去了对乌桓部落的掌控,乌桓部落内附大汉朝廷,长居边境,大汉更是设置了护乌桓校尉来统治守护和监视乌桓部落,一直控制到东汉末年。(汉朝有护乌桓校尉,匈奴中郎将,护东夷校尉,护羌校尉,守护这四个投靠汉朝的异族,也昭示这汉朝对异族的统治,是所谓汉独以强亡。)
从上面三次战役可以看得出来,霍去病从17岁第一次参加漠南战役,到19岁独立带兵攻打河西,到最后21岁变成了和卫青平起平坐的将领,各率5万骑兵出漠北。漠北归来后,汉武帝更是设置了大司马一职,由卫青和霍去病共同担任,但是此时的霍去病已然称为了帝国最高将领了。
霍去病年纪轻轻,就将当时还是刚从辅助兵种提升到主力兵种没多久的骑兵运用到了极致,配合卫青击败了袭扰大汉几十年的匈奴,奠定了大汉王朝成为一个民族的代号的基础。
可惜天妒英才。好似打完了漠北之战后,霍去病已经完成了上天赋予的使命,战役过后两年,霍去病便病死。死后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取意“并武与广地”。并将霍去病的陵墓造成祁连山的形状,令河西四郡的人民身披黑甲,一路从长安护送到茂陵。
霍去病死亡之谜: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对霍去病的去世一段记载道: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汉书》亦如此。
可见《史记》和《汉书》对霍去病的死都是一笔带过,反而对死后下葬种种重笔描述。其实史家记载人物生平的时候,如果该人是自然生老病死(即不包括外力横死)的话,一般都说直接写“甍或卒”。以此可见司马迁和班超都对霍去病年纪轻轻23岁便去世不抱有任何疑虑。
但是转而我们又可以在褚少孙(西汉后期史学家)在补记《史记》的时候,在卷二十中记录到:“(霍)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 病死 ,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这里的山,是指霍光过继给霍去病当孙子的霍山。所以他这里让来让去,还是自己的亲孙子。)」”这一小段记录算是史书上下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了,因此霍去病的官方说法是病死的。
可是既然霍去病是病死的,后世千年来还是一直对霍去病的死亡带有疑虑,总是相互争执不下,总体来说后世对霍去病的死因归为以下几种:
1.据说是漠北之战中匈奴人发动生化攻击将病死的牛羊投入水源,霍去病在征伐中误饮毒水,发病。(但是此种说法经不起推敲。漠北之战距离霍去病死亡有两年,如果真的中了细菌病毒,为何两年后才发作身亡。不过也有可能是得了慢性病,所以这个说法很是流行)
2.元狩五年,李广之子李敢刺杀卫青失败,卫青隐瞒了此事,但是不知为何在元狩六年北霍去病得知,霍去病于是射杀李敢。汉武帝让霍去病去朔方郡避风头,可能在路中感染瘟疫而死。(按照推理,此说法较为靠谱,毕竟沿路出事也算难以预料的事,说法也中规中矩。)
3.俗话说“过刚易折“。霍去病从17岁征战开始,19岁春夏秋三季全部参与远程奔袭。之后没休息多久,21岁的时候又奔袭千里直击漠北,最远达到瀚海。大概等于从河北一路杀到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数次高强度领兵出征,长时间在马上奔袭,对霍去病的身体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加之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可能伤病爆发而亡。(该说法也十分靠谱,毕竟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常年高强度工作,而且霍去病征伐途中落下一些伤痕也是在所难免)
4.也有一种说法说是因为霍去病杀了李敢,表示对卫青的依附。但是汉武帝加封两人为大司马,日薄卫青,渐厚霍去病,为的就是权衡帝王之术。看到两个人还是一如既往,加之霍去病还曾经求武帝封三王,间接干预了汉武帝设太子的问题。这让汉武帝很气愤,搞死了霍去病。(此说法极不靠谱。因为当时虽然匈奴被打得很惨,但是一直心有不甘,汉朝派出的使团都敢扣留。汉武帝一直想发动第二次漠北之战,只是在等待时机。因此汉武帝有一万个理由不杀霍去病,霍去病的死亡使得第二次漠北之战往后无限期延迟,损失最大的也是汉武帝。)
5.最近更有几种说法是尘嚣日上。一说是李广家族的其他人对霍去病展开的报复,更有一说是卫太子既得利益集团因为霍去病盖过卫青,而对卫青展开的暗杀。(其实这一切都不然,李广后人都是卫太子的宠臣,而霍去病从小更是在卫青家里长大,对卫青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听闻李敢刺杀卫青,都能一怒之下杀死李敢,这样的关系不可胡谓之谋来算去啊。)
以上五种看法可以说是目前对霍去病死因的主流看法了,但是除了看法1、2和3可以经得起推敲,其他的看法很有可能都说后人妄自猜测的。
都说科学是着眼未来,是一个证伪的过程。但是历史立足于过去,过去发生的事,每个人的看法和记录都是不相同的。既然科学能慢慢的证伪,那么历史也是慢慢的从中去挖掘真相,去伪存真,方能为后人所借鉴。
霍去病的一些生平事迹解析:
1.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史记》记载: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太史公的这段话记载了一句让大家熟悉切朗朗上口的豪言。其无以家为也为倒装句。弄过来就是大家常说的“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但是太史公旋即在句末加上了一句“由此上益重爱之”不难看出,太史公有点批判霍去病这是耍嘴皮子讨汉武帝的欢心。(小编倒是觉得此处太史公有点在酸霍去病了。霍去病一直都是备受隆宠,汉武帝指派给霍去病的将校霍去病都敢拒绝不要,所以根本无需说好话讨好汉武帝。)
《史记》在霍去病死后也记载了: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这段话里记载了霍去病的儿子,而且这是正史记载,所以说明霍去病还是有后的。但是六岁的时候就死了,也是一大遗憾。但是有人就有疑问了,霍去病豪言壮语的说了不灭匈奴不成家的话,为什么老婆孩子都有了呢?
其实这是现代人的一种惯性误解。因为古代贵族男子往往十五六岁便娶妻生子了,因为没有什么特殊大事,霍去病娶的可能也是平常女子,所以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其妻子。但是并不代表霍去病没有妻子。
句子中的“为家”很多人理解成为“成家”的意思,但是忽略了“为”字也可以解释为“治理”的意思。所以这一句不应该理解成“匈奴还没消灭,我怎么可以成家呢?”而是应该理解成“匈奴还没消灭,我怎么能先治理家业呢”。
2.忠孝两全
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是事情到了霍去病这里却发生了转机。之前介绍过,霍去病是一个私生子,就是其父亲不承认他。
长大后的霍去病功成名就,得知了其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到平阳去探望其父亲。言语之中并无责怪父亲的意思,并且还为父亲置办宅田,购买奴婢等,尽到了为人子的孝道。
更是将当时还年幼的同父异母弟弟带到了长安进行培养,带出了大汉下一代名臣霍光。
这里多嘴一句,两个儿子都成了西汉实力派名臣,我想霍仲孺这一生也应该是无憾了。
3.甘泉宫射杀李敢
要说霍去病能立功是真的,但是霍去病能搞事也是真的。元狩六年,霍去病就几次上书要求汉武帝封其中三个年长的皇子就任诸侯王。当时的诸侯王分封之后就必须就封,不能留在长安,远离长安就是远离了政治中心。一般人都可以理解为霍去病这是在帮助卫太子清除潜在的政治对手,这一点就已经让汉武帝有些反感了。
要说这也就罢了,毕竟王子年龄到了之后就要分封土地,让其去封地就封,这是规矩。霍去病无非是拿规矩说事,但是另外一件事就让汉武帝头疼了。
漠北之战的时候,李广为后将军,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卫青让李广和赵其食分兵走东路,然后在漠北对大单于形成合围,李广因为迷路而羞愧自杀。战后,李敢一直以为卫青是故意让李广分兵,为的就是找机会整死李广,因为李广为后将军,职责就是跟在大部队后面进行救援的。之后李敢一直怀恨在心,一日寻机遁入卫青府中刺杀卫青,但是只伤了卫青,不过此事卫青因为对李广有愧并未对任何人提起。暂且压了下来。
元狩六年的时候,霍去病不知从何得知李敢刺杀卫青这件事。盛怒之下,不顾当时并不是在霍去病军中(李敢多次随霍去病出征,还因功封关内侯,这点李广都没做到。)而是在汉武帝的甘泉宫狩猎,遇到李敢的时候就拿起弓箭直接射杀了李敢。
此事在当时影响很大。
为此对于如此能惹事的霍去病,汉武帝也是无奈,但是有偏袒霍去病,对外宣称李敢是在狩猎的时候被麋鹿撞死,然后直接打发霍去病去朔方郡避避风头再回来。
没想到此次辞去,霍去病便病死,再也没见到汉武帝一面。
4.关于霍去病得“天助”的说法
古时候没有现在军中的多种辅助器材来对目标定位打击,但是霍去病为什么几次出征都能精准打击匈奴,直取对方要害呢。对于这个,一直有人都说霍去病是如有天助,
其实对于霍去病每次能直指匈奴要害也是有理可以分析的。
一是霍去病军中多有匈奴投降过来的人。河西之战后,跟随霍去病封侯的将军后有好几个,其中高不识、仆多、赵安稽、复陆支,伊即轩等都是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还有赵破奴原为汉人,后来曾经在匈奴一段时间,对匈奴也是很熟悉的。有这么多匈奴人将领,找到匈奴人的主力和要害应该是重点。
其二是,汉军中多有向导。其实这些向导也基本是匈奴俘虏,跟第一类是差不多的,只不过第一类是累功封侯的,这些人都是普通向导。漠北大战的时候李广为什么会迷路,就是因为他的向导跑了。再说说张骞,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来只封了校尉,因为无军功所以没封侯。但是后来随卫青出征,多次引导卫青找到水源,因此立功封博望侯。(这里博望是一个县。)
还有一点就是考察敌人踪迹了,这个在军事里是必学的,再加上向导的分析,往往才能每击必中。
所以说关于霍去病为什么能每战都不会出现公孙敖、李广等人经常出现的迷路的情况,其军中的匈奴人应该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小评:
写了这么多,再这里做个总结吧。霍去病从诞生到死亡,不过仅仅二十三年,而恰恰这二十多年也是汉武帝对匈奴的逆袭史,前十几年一直隐忍不发,直到出现卫青,出现霍去病,两个人虽然跟汉武帝是裙带关系,但是两人都是天生将才,不负所望。汉武帝在两个绝世将军的配合之下,将汉朝从被动挨打的局面逆袭成主动出长城寻歼敌人,这是一个多么华丽的逆转。其中不乏国力的支持,其他武将军士的用力奋战,也少不了卫青霍去病的天才指挥。
至于霍去病仅仅五年,就创下如此辉煌功绩。只能说,霍去病就是老天赐予大汉王朝的一把利矛,用来刺向匈奴心脏的利矛。如果不是霍去病因为功绩逆天,被上天早早收回,汉武帝肯定还会筹划第二次漠北之战,击杀残余的匈奴。不过也因为霍去病的早逝,卫青的老去,使得汉武帝暂时停止了征伐的脚步,让汉朝国力得以喘息,不至于出现大规模内乱,导致穷兵黩武,让大汉陷入亡国风险。
更有人说霍去病是穿越者。在必要的时候将芒一闪荣耀登场,打了三次战役后,解除了汉朝北方的威胁,在适当的时机适而可止,所以就穿越了回去。
其实这都只是博大家一笑而已。霍去病生得逢时,死也刚好。为大汉带来了无限的荣光,又不至于因为用力过猛而伤及自身。这样的人,说不是天助大汉,我也是不信了。
卫子夫说过的经典语录3
前言:随着太子起兵的真相大白,皇帝暴怒不已,决定诛杀陷害太子的人,主谋江充已经伏法,但天子的雷霆之怒需要有人承担,而他的家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皇帝下令诛江充九族,焚苏文于横桥,其他围捕追杀太子的人全部被杀,就这样长安城又一次笼罩在了血色中。
01
皇帝不惜背上暴君的骂名也要以残酷的刑罚处决苏文等人,但真的处决之后他却没有丝毫的开心,大错已经铸成,不论他再做什么都换不回妻儿的性命。
在这场政治博弈中,似乎是他赢了,但他同时也是最大的输家,妻离子散、良臣尽失,大汉朝的天子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太子去世后,继任储君的人选不免提上了日程,加之天子年迈、为江山社稷、大汉宗庙着想,皇帝都应该及早再立太子。
皇帝似乎是忘了立太子的事,不管大臣怎么暗示,就是不提,这可急坏了下面的人,但他们也没那个胆子当面奏请,只怕皇帝到现在都不愿接受太子已死的事实,谁敢去触那个霉头了。
刘彻看着下面一帮人欲言又止的模样,心里明白他们是想让他早日立太子,理智上他应该立,但是他就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从开始到现在他的继承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刘据,即便他不在了,他也不想立别人。
02
刘彻又一次来到了椒房殿,不同于上次来时的热闹,这一次是冷冷清清、无人相迎,偌大的椒房殿没有了主人,显得无比凄凉。
在这里,他再也看不到那让人心驰神往、无比安心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一句叮嘱关心的话语,再也享受不到任何的天伦之乐,而这一切本来是他可以拥有的,他亲手毁了这个家,他才是真正的侩子手。
他想起了很多和她的往事,平阳候府初相遇时她的楚楚可人、一舞倾心,她的美好触动了他的心弦,让他决定带她入宫,那时他们两心相依、互许终生,发誓要白头偕老。
也许时间是最残酷的侩子手,任何美好的事情在时间的冲淡下,都会变得面目全非,曾经的山盟海誓也已消逝不在,曾经恩爱如初的人也变得冷漠无情、甚至刀兵相向。
但感情就是感情,不管怎样的百转千回、依然九死无悔,依然让人心甘情愿的为之付出、牺牲,回想起来时依然让人感动莫名。
03
刘彻和卫子夫是幸运的,他们在彼此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了相许一生的人,他们的青春和爱情都许给了对方,他们相携走过近半个世纪,见证了大汉朝的辉煌和繁荣。
都说是刘彻成全了卫子夫,但卫子夫又何尝不是成全了刘彻了,她聪慧、善良、勇敢、坚韧、体贴,她是刘彻最好的贤内助,在这波云诡谲的局势中,她小心的平衡着各方势力,尽心的辅佐着刘彻。
对刘彻而言,他富有天下,想要什么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但唯独真情最难拥有,围绕在他身边的人中,大多都想要从他那儿得到些什么,真正体贴他、关心他的人寥寥无几。
有时候他甚至在想,如果他不是皇帝,那么这些人还会阿谀奉承、对他献媚吗,如果真的对他是无比衷心,又怎么会在他暴怒时不加以劝解,而是任由事情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甚至还想从中得到好处,都当他是好骗的吗。
04
他想到了江充,想到了当初对他的倚重信任,这个害他家破人亡的侩子手,他当初怎么就鬼迷心窍的相信他,任由他伤害自己的妻儿,而不闻不问呢。
他还想到了求仙,这个他终其一生追求的目标,现在想来是那么的可笑,他为了这个虚无缥缈的幻想,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甚至还搭上了亲人的性命,最终却是一场空,他现在和秦始皇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最后拥有的到底是什么,是权力吗,难道世间的皇帝最后都会众叛亲离,沦落到只剩下权力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什么要让他拥有亲情、爱情、友情,当他认为这些都唾手可得后,又毫不留情的被夺走了。
他的皇后他的子夫,陪伴他走过半个世纪,跟随他渡过多少风浪的女人,他不仅没有保护好她,反而让她死在阴谋诡计之下,死的悄无声息,身后不能为她风光大葬,不能葬在茂陵,他同她甚至不能“生同衾死同穴”。
这一世终究是他负了她吧,她晚年经历亲人相继离世的打击,他不仅没有安慰体贴,反而冷漠相对,甚至亲手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她从来都是一位好妻子,而他却不是一位好丈夫。
05
皇帝在五柞宫中病重,立太子的事似乎已经不能在拖了,皇帝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到了大限之日,便着手安排身后事,赐死了赵婕妤,立皇六子刘弗陵为皇太子,并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
对于太子唯一的血脉—皇曾孙刘病已,刘彻也尽力在安排,为他大赦天下,让他属籍宗正、掖庭养视,为他铲除皇太后专权的隐患,为他安排亲近之人为辅政大臣,这一切都是为了他能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成长。
至于以后的事情,他能不能登顶大宝,那个“天使之也”的预言能不能实现,只能交给上天了,他唯一能够确性的是,那个在血亲尽疫的险恶环境下,仍能活下来的孩子,一定能够长大成人,不会辜负这么多人对他的期望。
至于霍光,他是由霍去病带到长安,卫青亲手调教的,他又和太子年龄相仿,是莫逆之交,他的身上沾染了太多卫家的影子,他相信他对卫家对太子的情谊绝非一般,这个近乎渺茫的心愿只有交给他,他才会放心。
至于他的是非功过就交给后人评说吧,只是到了九泉之下,不知道子夫和据儿会不会原谅他,看着殿外的夕阳,刘彻缓慢的闭上了双眼。
后记:汉武帝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逝去,另一个时代已然开始,汉武帝刘彻—这位雄才伟略的帝王,他的一生辉煌过半,晚景凄凉,他北逐匈奴、西通西域、东置四郡、南抚越地,他的文治武功堪称极盛。
然而他到了晚年也犯了皇帝常犯的错,多疑、求仙,甚至还酿成了西汉史上最大的宫廷动乱,巫蛊之祸—这桩事涉上层政治人物,死伤数十万的灾祸,弄的朝局动荡,险些有亡国之祸。
好在他及时醒悟,颁布罪已诏,继续修生养息的国策,缓和了民众的矛盾,延缓了政权的衰亡,但西汉从此由盛转衰已成定局。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打击前女友的经典语录
- 下一篇:天气变化无常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