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爽的一天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2 12:15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冯语录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晚安语录 无论如何都要笑着出门,笑着回家,笑着起床,笑着入睡,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冯语录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最爽的一天经典语录1
晚安语录Nov/6
(1)
ε(*・ω・)_/゚:・☆
喜欢这句话:
因为忙着美丽
哪有时间变丑
我们要的不光是美丽
还有美丽的人生
❤❤❤❤晚安
(2)
┆❥.°♡Lᵒᵛᵉᵧₒᵤ♡ .晚安
一个女人的努力
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女强人
而是可以安心的小鸟依人
又可以精彩的自力更生❕
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独立而精彩
踮起脚尖,放平双脚,你比谁都安稳❕
(3)
今夜对你说晚安GOOD NIGHT
听我说
你的骄傲和梦想是你身上最了不起的东西
不管前路荆棘从生踏着眼泪走得多辛苦
你别放弃
(4)
无论如何
都要笑着出门笑着回家
笑着起床笑着入睡
每天都一定要这样笑着过下去
晚安
(5)
对世界说晚安
莫生气,多开心
把烦恼抛掉
活得舒服自在
让美好陪你一起入梦
晚安,我的朋友
如果今天的分享对你有用,就在文章底部点个“赞” 吧,欢迎留言交流和转发 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
最爽的一天经典语录2
进退两难的年纪皆是生活,让你变好的过程从来都不会很舒服。
后来才发现一包烟,能买来一天的菜,一包槟榔 能买一袋水果,于是,我拎回来了一袋人间烟火。
男人的世界,只有快乐是假的,前难转是真的,心难交是真的,回头一看没人依靠也是真的。
人生本就是一场马不停蹄的相遇与告别,我知道,有花开就一定有花落。
这辈子欠自己太多了,如果可以重来,一定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将所有的一言难尽一饮而尽。
有些路,不走不甘心,走了满身伤痕,人生就是这样。无论怎么走,都会有遗憾!
我没有办法告诉别人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我只希望以后独自撑伞的日子能够顺顺利利。
最爽的一天经典语录3
我的朋友L,是同事眼里非常平易近人真诚的员工。老板眼里非常听话的员工
但最近,却陷入了烦恼:
他重点大学毕业后,在IT公司工作,每天按部就班,熬了3年程序工程师,后来因为要生孩子养孩子开始了10余年的家庭主妇生活
2年前,因为生活所迫重新走上了职场 ,成了我的同事
L工作勤奋 待人真诚
可是得到老板的赏识,陷入了新的困惑,经常感慨:为什么老板经常说话前后不一致呀,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明明开会跟大家说的是那样,让我做的又是另外一个样?
为什么不以诚相待呢
回顾L的人生,发现:
当初高中文理分科,她没想法,父母说理科好,他选理科;
大学专业,他没想法,父母说信息设专业,他学了;
直到去年生活所迫,父母说找份工作吧,他便来公司了。
L的处境,让我想起了一个词:
「环境响应器」
即:
一个人做事,总是被动地回应外界的期待,
而不是忠于内心,主动去热爱它、创造它。
一旦得不到外界指引,就充满迷茫,不知所措。
而跟「环境响应器」相对的,则是「主动创造者」:
他们往往更有底气,掌控着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行为,从而创造自己的人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失去「自我」的老布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老布,就是极端的「环境响应器」。
老布曾受过大学教育,是有思想的文化人,原本有一片美好的未来。
但在监狱,他必须服从狱警、顺随狱友,才有好日子过,最终成了一个可悲的“满分犯人”。
入狱7年,他成了管理图书员,每天推着小车在牢房之间,询问是否需要图书。
老布不怎么从事劳动,也很少到室外放风,就这么过了50年。
在严密且令人窒息的监狱中,他习惯了被动地顺从,慢慢失去自我。
而这,就是「环境响应器」的人格形成。
它会造成3个方面的后果:
其一,自我虚弱
电影中,老布因为表现良好,获得了假释。
但由于长期当监狱的「环境响应器」,他自体十分虚弱:坐公交时双手紧紧抓着扶手,走在路上也诚惶诚恐,找不着去处。
他找了一份舒服的工作,上司和同事甚为友好,但却无法适应:
不敢主动跟人说笑,去厕所向上司报备,如同戴着无形的镣铐。
诚然,这是极端的个例。
生活中很多人,更像L一样:
小时候,一切听从父母的建议,从不自主选择;
长大了,一旦脱离父母的安排,就会陷入迷茫。
表面上,他们可能会成为优秀孩子、优秀学生、优秀员工;
但实际上,他们却内心空虚,看不见“我”独特的存在。
其二,丧失体验感
电影中的老布,长期看狱警的脸色过日子——狱警满意,自己便开心。
由此,出狱后的他,彻底丧失了对生活的自主体验。
也就是说,小到对事物和环境的爱恨情感,大到人生的激情,都是被外界左右的;很少觉察自己内心的体验。
L,也有这样的苦恼。
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常被教育:
爸妈管你,也是苦口良心呀!
现在吃一些苦,以后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想要什么有什么。
从校园到社会,L很少享受与事物联结的过程,更体验不到自己的喜爱或热衷。
因此呀,
L的事业平平,不温不火、不咸不淡,对工作中相处的人的做法难以理解又不敢反抗
其三,人生方向迷茫
出狱的老布,无法体验新环境、新工作的自由,甚至觉得这是遭罪。
巨大的迷茫笼罩之下,他选择了结自己,提早将人生旅程走到终点。
这一幕,令人不忍唏嘘。
因为——
一个长期被绑住手脚的人,丧失了主动性,很难再找新的方向。
当外界不再给出指引时,自己便会感到迷茫。
就像L,他以前上学有个明确的目标:考试。
此外的事情,不需要顾虑太多。
正如父母所教育的,“那些事以后再说”。
而踏入社会之后,
他找不到像学生时期考试一样的明确目标,所以感到迷茫;
如果自己去掌控人生,又害怕走错方向、做得不够好而被人否定。
从中不难看出,
在成长早期,我们当一个「环境响应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认可;
可是,过于受限于别人,也会失去主动的创造力。
「环境响应器」背后的3个原因
这种状态听起来十分糟糕。
它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呀,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环境响应器」的阶段。
听到别人肯定,就觉得满足。
受到别人惩罚,则自我修正。
因为在生命早期,我们思想尚未成熟,需要参考外界的标准,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只是随着慢慢长大,我们的自主意识越来越成熟,这时我们就需要:
跳脱「环境响应器」,蜕变出独立的自我。
但事实上,要真正实现这个蜕变的过程,并不容易。
它背后可能存在3个原因。
其一,养育者给不到足够的回应。
孩子在成长中,都渴望别人的回应,受到认可。
然而,如果主动发出的意志被忽视,就会迎合别人,来弥补内心的不足。
国外做过一个残忍的“静止脸实验”。
实验前,父母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也热心地回应父母。
当实验开始,在三分钟之内无论孩子做什么,父母都要面无表情。
孩子很快发现,自己任何举动都得不到父母的回应时,便焦躁不安,最后崩溃大哭。
这意味着: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当一个孩子长期被忽视,会有一种不被爱的羞耻感,充满无助与无力。
这时,他更倾向于迎合外界获取认可,成为「环境响应器」。
其二,外界过度入侵和掌控。
有一种说法:家庭之所以伤人,是因为权力的过度入侵。
因为家是爱的港湾,而权力入侵会改变每个人本来的样子,特别是人的主动意志。
L,就是家中的“听话孩子”。
小时候,父母便开始严格管教他:
不许跟同学厮混,不许买没营养的书,不许打电子游戏……
这种状况,直到小学六年级才结束。但那时,L对于父母亲的入侵,早也习以为常。
很多家庭里,父母的这种掌控,会营造出一个“保护圈”——
孩子一旦表现反叛,则会被打压;只有乖巧听话,才得到父母认可。
这看似把孩子培养得“孝顺听话”,其实,也磨灭了他内在的积极和主动。
当孩子踏足社会发出自己的意志,也会害怕被外界打压,所以情愿当「环境响应器」。
其三,主体被内化和驯服。
前面说的,都是外因。
而能否成为「环境响应器」,还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
换句话说:
你坚持发出意志,还是迎合外界?
是不再“听话”,还是被别人掌控?
那些成为「环境响应器」的孩子,往往将以上两点内化为——
“我提出需求,却得不到回应,这是失败的。”
“别人掌控,我回应,就会得到认可与肯定。”
这两种声音,会深深侵蚀了我们的主动创造力:
一方面,前者会使我们的自体变得虚弱,后者则不断强化外界对自我掌控力。
另一方面,人天生渴求保护,当我们被支配时会感到舒适,于是选择顺从。
正如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说:
“每个人与他人之间存在某种统治与顺从关系,这种顺从的本能植根于很多人心中。”
也即,一旦我们适应了顺从带来的舒适感,就会甘愿活得被动,从而被驯服。
以上,就是一个人始终无法跳脱「环境响应器」的根源。
主动创造「你自己」
有人说,我也不想成为“环境响应器”啊。
那该怎么改变呢?
我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中,主角安迪就是一个拒绝当“环境响应器”的人。
他面临终身监禁,余生跟老布一样,但并没有逆来顺受,而是:
① 不断尝试发出自己的意志。
安迪看起来很柔弱,刚进监狱,几乎每天被殴打、凌辱。
然而面对恶霸的侵犯,安迪始终反抗,再弱也要发出意志。
他还做过一件事,每周给州长写信,请求建图书馆。
每封信寄出,都石沉大海。
写信是一个效果极为微弱的做法。
但在安迪看来,这是力所能及、可以发出自己意志的唯一途经。
他一写就是6年,以坚定的态度触达州长。
风雨无阻的312周下来,安迪终于得到州议会的同意,收到了一批旧书和200美元的经费。
② 坚定且温和地说「不」。
安迪备受狱友欺负,后来,因为具备银行的专业能力而监狱长的庇护,
但代价是帮他“干脏活”,也就是处理来路不明的钱。
他既受环境所逼迫,不得不接受监狱长的掌控。同时,又有内心的底线,想跟监狱长对抗。
于是,安迪的做法是:一边帮监狱长做事,一边收集他犯罪的证据。
安迪的态度是温和的,底线也是坚定的。
当我们不得不顺从环境时,温和但坚定的拒绝,可以为自我构建一层保护壳,力所能及地保护自己的地盘。
前文中我们说过,L父母亲面前总是毫无保留,所有事情都告诉父母。
怎么办呢?
类似的话题,知乎上有位答主很有意思:
小时候,我在日记上写暗恋同学的事,结果被妈妈偷看了。
又羞又气之余,我“发明”了一套特殊的日记文字,让妈妈完全看不懂。
有一天,妈妈终于憋不住了:你写这乱七八糟的是什么?
我很淡定:那是我发明的文字。
此后妈妈再也不看我的日记本了。
表面上,他态度是温和的,不暴戾;但同时,守护隐私的底线也十分坚定。
坚定且温和地拒绝,它的好处是:
既不像「环境响应器」那样,完全地顺从;
也不是如「不良少年」那样,剧烈地反抗。
③ 不内化,不怕“打破规则”
《肖申克的救赎》还有一幕,十分感人。
监狱图书馆建成后,收到了新一批的捐赠书籍,安迪从中翻出了一张唱片。
于是他做了一个疯狂的举动——
冲进广播间,将狱警反锁在门外,将唱片公放,音乐传遍监狱所有角落。
安迪知道自己打破规则,会遭受惩罚,但那一刻他像孩子一样,忤逆大人去完成一场叛逆的游戏。
别的狱友尽管听不懂在唱什么,但也抬头仰望天空,沉浸其中。
我们在前文提到,有的人虽然长时间不得不当一个“环境响应器”,但也能保有主动创造的力量。
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
他们没有把外界的入侵和掌控,内化到自己心中。
这需要“打破规则”的勇气。
当然,真正的主动创造者,不是为打破而打破。
而是不囿于规则,不安于舒适圈,卸掉那些掌控你的东西,走向完整的自己。
写在最后
很多时候,安于一个环境里不必费太多心神,这是一件舒服的事。
而我们,只在某一领域成为主动创造者,也已足够了。
只是长时间当一个「环境响应器」,人会变得麻木,失去了探索的“触角”。
这也让我想到一位德国诗人,荷尔德林。
他生在“人的学习和工作都被量化”的时代,也看见了,很多人像蚂蚁一样麻木地生活。
于是,荷尔德林写下了一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所谓诗意,不过就是:永远忠于内心的感觉,世界再忙碌也要活出自己
相关文章:
- 上一篇:米拉日巴尊者经典语录
- 下一篇:她的小梨涡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