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脸贴冷屁股的心情说说

时间:2022-04-13 15:03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亦微说 | 评论: 次 | 点击:

★☆ 我对你怎么样的态度取决于你是怎样对我的,热脸贴冷屁股这件事我只会做一次。

★☆ 以后绝对不要热脸贴冷屁股!也绝对不要把自己所有的情绪说出来!

★☆ 有些理由听起来就觉得很敷衍,但是又不想拆穿,我也不想热脸贴冷屁股。

★☆ 朋友很少,知心的更是难能可贵,现在长大了不想热脸贴冷屁股,也不想去强求什么,顺其自然好了。

★☆ 不是一个圈子的人,尤其是本身人家就看不起你的,在不是生死存亡的情况下就不要热脸贴冷屁股。看着都怪丢人的。

★☆ 不要热脸贴冷屁股现在的人“病”种越来越多了学会珍惜对自己好的人。

★☆ 每次都是这样,热脸贴冷屁股,兴致勃勃的来被浇了一盆凉水回去。等失望攒够了我就离开。

★☆ 最可笑的事情,不过就是热脸贴冷屁股。人性估计就是如此多娇。

★☆ 因为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好难过,忽远忽近的感觉好伤心 一次一次丢了自尊心 让自己更自卑。

★☆ 不喜欢热脸贴冷屁股,对别人太好他反倒觉得这是你的本分。

★☆ 热情低调不是为了热脸贴冷屁股,是为了配值得的人这么做而做,单巴掌拍不响,关系是相互的!

★☆作贱自己还不讨好,热脸贴冷屁股,何苦来呢?

★☆ 一定要有骨气,别人不想理你的时候千万不要热脸贴冷屁股。

★☆ 有的东西事不过三,热脸贴冷屁股的事再也不想做了,有缘再说。

★☆ 热脸贴冷屁股贴够了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只想睡觉。

★☆对自己说:珍惜那些真心对你好的人呀,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太难受了。

★☆ 我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热脸贴冷屁股。这种人我都不会拉黑。直接删除。

★☆ 既然你对我不理不睬,我为什么要热脸贴冷屁股上,天真有邪。

★☆ 不需要热脸贴冷屁股委屈自己,别为他找借口,忙算什么,你永远不知道等的滋味。

★☆ 手中的沙粒流失太快,有时候自己会傻傻的等待着你,不知不觉等待久了也会有累的时候,拿自己热脸贴别人冷屁股,别人也不会当回事,你只能是,默默承受。

★☆ 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确实不好受,自勉吧,以后不要了。

★☆真的别这么贱了,不用总是热脸贴冷屁股,能不能像以前那样抬头挺胸地活着了,属于你的总是回来的,不属于你抢也留不住。

★☆ 硬挤进去的圈子真的太累了,别人不把你当一回事,自己也落得一个热脸贴冷屁股的状态。

★☆一直都是热脸贴冷屁股,一宿没睡,脑袋不停的打转,想了很多很多。

★☆ 对于这些冷漠的人只想告诫自己再也不要当个啥老好人好像热脸贴冷屁股,我算是想明白了心软只会让自己伤心。

热脸贴冷屁股的事往往吃力不讨好。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热脸贴冷屁股的心情说说,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

★☆ 热脸贴冷屁股,这事儿我做不来!也不知道惹到什么痛处了。

★☆ 热脸贴冷屁股的破事我真的没少干,最后也得不到关心与尊重。

★☆有的人眼里心里都是你学会对自己好的人好不热脸贴冷屁股。

★☆ 这次真的要放弃了 ,再也不想热脸贴冷屁股了。

拓展阅读

微说春秋——白话春秋史连载11. 热脸贴了冷屁股

庄公想缓和,可是一厢情愿。桓王要是没点儿个性,也不会刚即位就分庄公的权。就算粮食给割了,桓王可不像陈侯那样容易服软。再怎么说,也是贵为天子。反正,当时桓王对庄公是相当冷淡----《左传》:“王不礼焉。”

周王室也有明白事儿的,周桓王的大臣,周公黑肩[1]就劝桓王:“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jì),况不礼焉?郑不来矣。”“蔇”,就是来的意思。

周公黑肩的话,中心思想就是这个意思:“当初咱们王室东迁,依靠的是晋、郑等诸侯国。好好地款待郑国,好吸引其它诸侯来朝见,还怕人家不来呢,何况您对(立过大功的)郑国这个态度呢?郑国再也不会来朝见了。”

尽管周公讲得很有道理——郑立过大功,现在又来朝见,表明了和解的态度。这其实正是王室所需要的,聪明的人,就会利用这个机会尽释前嫌,同时还可以把郑国当个样板,以号召其它诸侯来尊崇王室,这才是上策。但是,桓王太狭隘了,就是不听。

庄公这趟,算是热脸贴了冷屁股。结果,就是庄公生气了,并因此引发了一个著名的事件,从而使王室的威权,再次受到严重的削弱。

两年以后,即公前715年,周桓王5年,鲁隐公8年,郑庄公29年,郑国提出,用祊(bēng)地和鲁国交换许田——《史记.周本纪》:“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五年,郑怨,与鲁易许田。”

这件事,就是春秋史上有名的祊易许田事件,史学家们认为这是王室威权衰落的又一标志。换个地,有这么严重吗?有,因为这是违反周礼的。

周朝,虽然实行的是封建制,但是土地是“公有的”,其实就是为天子所有,即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封给诸侯和卿大夫的土地,实际上只是授予了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按照周朝的规矩,任何人不得私自买卖、交换土地。

进入春秋之后,王室衰微,土地公有也随之名存实亡,诸侯卿大夫对土地的占有,也就变成了实际的占有,而使用权,则成了表面文章。祊易许田,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事件。另外,郑、鲁所交换的,也不是一般的地。笔者来解释一下。

郑国的建国之君,郑庄公的爷爷郑伯友,是周宣王的弟弟,宣王封给他郑国之后呢,他没去自己的封国,而是留在王室当司徒。作为天子身边的重臣,郑伯友要陪着天子祭祀泰山。祭祀泰山,是古时很重要的典礼。

泰山在鲁国,在今天山东境内。西周的历任天子,常驻镐京,镐京在今天西安附近。从西安到泰山,太远,古代没有高铁,去祭祀一次啊,很不容易。所以当时天子就在鲁国境内专门划了一块地方,每次去祭祀的时候就住在那儿,就为了方便。

这种地方,一般叫做汤沐之邑。[2]天子祭祀,郑伯友每次也得跟着去啊,天子就给他也划了一块汤沐邑,就是这个祊地。“祊”,祭祀的意思;“祊地”,专门祭祀用的地方,就这么得的名字。祊地,是郑国的地,但是在鲁国境内,在今天山东费县东南。

咱们再来说说许田。武王灭商后,为了镇抚商朝的遗民,巩固东部的统治,就计划在今天的洛阳一带,建立一座新的都城,但未及实施,武王就去世了。后来,成王时代,周公完成了新都的营建工作。从此,周朝就有了两个都城,原来位于西部的都城,叫镐京,又称宗周。东部的,叫洛邑,又称成周,平王东迁,就是迁到了这个洛邑。

周朝建立后,各个诸侯国定期要去朝见天子。朝见天子,大家总得有个落脚的地方啊,所以,周天子就在都城郊外,给诸侯们提供一块地方,以方便大伙儿住宿、休息,这叫“朝宿之地”。虽然西周的天子,一向都常驻镐京,但洛邑毕竟是东都,因而洛邑周围,也有类似的地方。许田,就是周天子划给鲁国的朝宿之地。之所以叫许田,是因为这个地方,靠近许国(今河南许昌附近)。许田是鲁国的地方,但是不在鲁国境内,而是和郑国很近,咱们讲过,郑国就在今天的河南一带。

祊地和许田这两块地方,对于郑、鲁两国来讲,都是飞地,和本土不接壤。交换之后,确实方便管理。但这却严重违背了周礼——不仅是因为换地本身,挑战了当时的土地制度,更重要的,是庄公的目的不纯。

庄公这么做,就是存心捣蛋,就为了气气桓王,报复一下自己所遭受的冷遇——《史记.郑世家》: “二十九年,庄公怒周弗礼,与鲁易祊、许田。”

而且,郑庄公的理由也确实很“气人”——《左传》:“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根据《左传》的这一解释,庄公的用祊地换许田,是打算放弃祭祀泰山,转而去祭祀周公(许田是鲁朝宿之地,有周公宗庙)。这有什么气人的吗?且听笔者解释。

首先,祭祀泰山,是古代很庄严的典礼,作为一个臣下,说放弃就放弃了,这眼里还有天子吗?其次,祭祀周公,就更荒唐了。周公是鲁国的祖先,你一郑国人,祭祀别人的祖宗,这不纯属开玩笑嘛。所以,这个交换,被历代史学家认为是藐视王室的行为,从而也被认为是王室继续衰落的佐证之一。郑、鲁两国这笔交易,当时并没有完成,直到鲁桓公即位,才最终完成交换。

就在换地这一年的夏天,桓王任命的,来分郑庄公权的另一位辅政大臣,虢公,才走马上任——《左传》:“夏,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忌父,是虢公的名字。周桓王折腾这么久,把郑国也得罪了,虢公还没来上班呢!从决定分权,到虢公任职,整整五年,值不值?桓王就是个悲剧。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周公黑肩,他的谥号是桓,也称周桓公 。汤沐就是洗浴,祭祀的时候,事先需要沐浴更衣 。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