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今日头条
时间:2022-03-20 09:02 | 分类: 哲理句子 | 作者:好好老师讲作文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七年级语文单元检测题
一、基础题(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饮酒》)
(2)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秋思》)
(3)《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以旧带新”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表现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分)
(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ɡ dùn cuò( )的话来。
(3)女佣略一chóu chú( )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
(4)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 tánɡ(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廖承志劝告蒋经国先生要警惕那些巧言令色,不怀好意的人图谋台湾。
B.听到专家说自己收藏的这幅画是赝品,根本一文不名时,他失望极了。
C.看完女排世锦赛,观众们兴奋地说说笑笑,前呼后拥地走出了赛场。
D.暑假,来到美丽的内蒙古草原,他骑上马儿纵横决荡,忘情的歌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5.仿句(4分)
初中生活,如一条奔腾的小溪,每一朵浪花,都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初中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6.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跳踉大㘎”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是上层人物。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管仲不谢私恩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9.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3分)
(1)适幸及齐不死( ) (2)如子之言( )
(3)封人怨之( )
10.用/ 给下文断句。(3分)
封 人 因 窃 谓 仲 曰 适 幸 及 齐 不 死 而 用 齐 将 何 以 报 我
11. 简要说明上文所含的主要道理。(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揭开青蒿素的神秘面纱
1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名叫屠呦呦,令她获此殊荣的成果是青蒿素。青蒿素为人类健康做出过哪些贡献?这还得从人类与疟疾之间千百年的斗争说起。
2当人类以农为生、居有定所之后,一种令患者时而冷到发抖、时而发热高烧的疾病便开始在人群中蔓延。当时现代科学尚未问世,这种疾病被称为“疟疾”。古人还发现,疟疾常发于生活在沼泽或水田周边的人群中,而且越是炎热,发病的概率就越高。几千年来,人类深受其害却束手无策。
3“新发现”的美洲大陆不仅为“旧世界”带来了土豆和番茄,还带来了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植物——金鸡纳树。据记载,西方在1640年以前便引进了金鸡纳树,并以其树皮为原料,提取金鸡纳霜用于治疗疟疾。
41820年,法国科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了有效单体——奎宁。从那时起,人类开始在与疟疾的斗争中占据主动权。60年后,法国军医拉韦朗首次在患者的红细胞里发现了疟原虫,这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致病性原生生物。之后,在一代又一代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人们终于确定了蚊子在疟疾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于是从20世纪初开始,蚊虫种群控制和奎宁的使用等措施,成功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后来,德国科学家合成出了氯喹。这种药物的生产无须依赖金鸡纳树,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5然而好景不长,人类尚未吹响剿灭疟原虫的号角,能够抵抗氯喹的疟原虫便从东南亚和南美洲地区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6于是,1967年,一项代号为“523项目”的抗疟药物研究项目在中国正式启动了。大批新中国的科学家,或是走访全国的城镇乡村以寻找民间验方,或是投身到中医古籍的查阅工作中去。项目研究期间,屠呦呦尝试了多种提取青蒿素的方案,但囿于常用的水煎法,抗疟成分往往还没被提取出来就分解了,最终的提取物不但纯度不高,产率也很低。
7山重水复之时,中医古籍中的一段记载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在古法的启发下,屠呦呦带领研究团队,创造性地采用低温乙醚萃取法。经过191次尝试,终于成功地将具有极强抗疟活性的青蒿素提取了出来。经过后续实验,屠呦呦团队发现,提纯后的青蒿素在高温下是稳定的。正是因为屠呦呦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提出的创造性实验方案,诺贝尔奖委员会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奖金颁发给了她。
8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抗疟治疗,已经成为联合国推荐的抗疟方法,并正不断造福众多疟疾患者。可以说,青蒿素的问世极大减轻了单一使用奎宁类药物造成的疟原虫抗药性,为人类进一步研究战胜疟疾的方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9然而,随着青蒿素的广泛使用,医疗工作者发现一些疟原虫已对青蒿素产生抗性。疟疾能像天花一样,被人类彻底征服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选自《科学画报》2015年第11期)
12. 下列对于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本文开头从读者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谈起,很自然地点题,并总领全文。
B. 第④段画线句中“第一种”不能删去,因为它准确地说明疟疾的致病性原生生物不止一种,但疟原虫是首先被发现的。
C. 屠呦呦根据古法创造性地使用低温乙醚萃取法,经过191次尝试,终于提取出了在高温下能保持稳定的青蒿素。
D. 本文以时间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千百年来人类为治疗疟疾不断努力和改进的情况。
13. 下列对于文章中关于疟疾的相关介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疟疾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是患者有时冷得发抖,有时发热高烧。
B. 沼泽或水田周边的居民更容易患上疟疾,而且越是炎热,发病率越高。
C. 药物奎宁问世前,人类一旦不幸患上疟疾,就只能被动地深受其害,甚至死亡。
D. 20世纪初以来,控制蚊虫种群、使用奎宁和氯喹等措施,成功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
14.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应当怎样理性地看待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抗疟治疗方法。(4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回家折枣(节选)
陈忠实
①在巷子的水果摊上看到红枣摆上来,自然想到又到枣月了,也自然想到该回家折枣了。在关中乡村,凡用摘字的地方,大多数时候用折,譬如折豆荚、折桑叶、折棉花菜。摘一切水果都说折。
②今天又要回家折枣了。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季节。树依旧很绿。天空是少见的澄澈和透碧,可以看到远方影影绰绰起伏着的秦岭的轮廓。这条在我生活历程中走得最多也最熟悉的回家的土路,却从来都不曾发生熟悉里的厌倦。夏收后泛着白光的麦茬地,采摘樱桃时不慎攀折断了的枝条,从路边野草丛中突然蹿飞的野鸡,都会把我在城市楼房里的所有思绪排解到一丝不剩,还有乡野的风对城市的污染空气的排除。
③进得我原下的村子,再踏进村子里我祖居的院子,扑面而来就是满树的枣子了。今年的枣子结得顶繁了,细软的枝条不堪负重。且不说品尝吧,单是看见这缀满枝条的枣子,就令当初栽树的我有一种实现期待收获果实的无以名状的舒悦和幸福了。枣子已从绿色蜕变出鲜亮的乳白,尚未熟透到通体变成红色,完全可以折来品尝了。东墙根下一株,西墙根下两株,都把蒜辫似的枣子展现在我的眼前,一派来自土地结晶而成的鲜活,一派无遮无喧亦无言的丰盛,真是让种植它的我感受体验到无与伦比的欢欣了。亲友已搬来梯子。我听到一声吃枣子的咔嚓的脆响,还有对枣子美味的欢叫声。
④记得是大约七八年前,我在早春的时候回家,碰见一位老相熟,他的架子车厢里放着一捆打开的枣树秧子,是他培育的一种新品种。比普通枣子个儿大,味更脆更甜,名曰梨枣。他一边给我说他的事,一边往我手里塞枣树秧子。再三谢辞不掉,我便拿了三株梨枣回家。
⑤曾有两年,我在乡下久别的老宅新屋住下了。当枣树的嫩芽在日出日落的日子里蓬勃出鲜绿的叶子,我发现了短短的叶柄根下的花蕾,不过小米粒大小,绣成一堆。我在那个早晨的心情顿然变得出奇的好。再过几天,枣花开了。花儿不起眼,比小米的黄色浅些,接近于白色,香味却很浓郁,枝条上稀稀拉拉的枣花,却使整个小院都弥漫着清香。
⑥眼看着那枯萎的枣花里挣出一只枣子来,恰如刚落生的婴儿,似乎可以听到那进入天地之间的啼哭。小米粒大的枣子,似乎一夜或两夜之间就长到扁豆粒大了,豌豆粒大了,花生粒大了,最后就定格在乒乓球那般大小了。在桌子前在椅子上坐得久了,无论读着什么还是写着什么,都会走出屋子走到枣树下,看着隐蔽在枝杈叶丛里的青枣,那正在你眼皮下半满和长大的果实,一种蓬勃的生命的活力向人洋溢着。枣子青绿的颜色,在我日复一日的注视下,渐渐淡了,泛出乳白色了,又浮出一丝一坨的紫红,它成熟了。我折下最先显出红色的一颗,咬了一口,便确信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好的一颗枣子。这枣子皮薄肉细,又脆,满口竟有一股蜂蜜味儿……
⑦今年是前所未有的丰年,味道却不如前,有点干巴。我心知肚明,肯定是干旱造成的。没有办法,我住了两年又离开原下的院子,一年回不来几回,枣子在每年伏天的旱季能保存不落,已属幸事了。
⑧然而,我已经不太在意枣子的多少和品味的差别了。我只寻找折枣的过程。常常庆幸得意我尚有一座可以栽植枣树的院子,以及折枣的机会。我的这种心理往往是瞅见城里人悬在空中阳台上盆栽的花草而生发的。他们已无可以栽一株树或一窝花的土地,只能栽在盆里,悬在楼房的阳台上。我在被晒得烫烧脚心的水泥路和被油气污染的空气里整得透不过气时,就得空逃回乡下的屋院。拔除院子里疯长的草,为柴树、花树和果树浇一桶水,在树阴里在屋檐下喝一瓶啤酒,与乡党说几句家长里短的话,尤其是回来折一回枣儿,心里顿然就净泊下来了。
⑨今年回了家,折了一回枣。
⑩明年还回家折枣。
15.第④-⑥段是文章插叙部分,请联系全文,谈谈这部分的作用。(4分)
16.结合上下文,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眼看着那枯萎的枣花里挣出一只枣子来,恰如刚落生的婴儿,似乎可以听到那进入天地之间的啼哭。
(2)我在被晒得烫烧脚心的水泥路和被油气污染的空气里整得透不过气时,就得空逃回乡下的屋院。
17.原文的结尾两段为:
“今年回了家,折了一回枣。
明年还回家折枣。”
有人将这两段改为:
“今年折了一回枣,明年还折枣。”
谈谈与改后文段相比,原文好在哪里。(4分)
18.陈忠实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请分别从语言、内容、感情三个方面分析这篇文章表现出的乡土情味。(5分)
19.作文(50分)
菁菁校园,藏着多少青春记忆。教室里琅琅读书声,操场上跃动的身影,花园里你追我赶,走廊上嬉戏打闹……交织成一幅美丽的连环画,定格在记忆中的一页;谱写了一首动听的歌谣,回响在耳旁;发酵成一杯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编造成一道绚丽的彩虹,挂在我们脑海深处……
请将“校园里的_____”补充完整,作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校名和姓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l~3题。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地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谈话之间有一副往往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为时很短。
1.一般而言,传记是关于真实的人的历史。为了再现传主的生动形象,为了传神地揭示传主的内心世界,描写传主的外貌就成为传记家们最经常性的活动。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像浮雕一样凸现在读者眼前,_____________在《名人传》中表达了对这位拥有“狮子的相貌”的伟人的敬意,他是_____________。(2分)
2.肖像描写,往往以形传神,起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这位拥有“狮子的相貌”的伟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伟大的作品。请你结合上面肖像描写的材料简要地概括这个“短小”的巨人的性格特征。(3分)
3. “从他们的勇气中汲取营养吧”,读了《贝多芬传》,你从贝多芬身上汲取了什么营养?请结合贝多芬的事迹,谈谈你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