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那些事儿
时间:2022-03-16 23:01 | 分类: 哲理句子 | 作者:笨拙的笑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读书,我倒真没有别人说的那么神奇。培根的“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网络上的“你读了了什么书就会有什么样的气质”之类。我倒认为读书时很坦然的事儿。这个世界很麻烦,把什么事儿都给功利了,一旦功利就无法摆脱。与其这样就不如轻轻松松,洒洒脱脱,来去悠然那样的自在、潇洒。如晋代的陶潜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便是一种忘情;而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便是一种潇洒;再如唐代大诗人史称“诗仙”的李白便是被功利所缠绕了,一但宠幸则是“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轻松与卖弄;一旦杖头缠金便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纠结与郁闷。一旦遇赦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侥幸与舒畅。
我认为读书真的是应该成为人生活的一种习惯。浅读如斯,冷暖自知,毫无功利、绝对自由。或许正因为这样余自幼时即读《故事大王》;初中读《射雕英雄传》,师范时有了大量时间阅读,就读当时颇感兴趣的书籍。如文史典籍,再者参加工作后就开始读一些教育之类。至于今不敢说诸子百家皆有涉猎,至少是饥不择食,或者是深究细品或是浅尝辄止或是详批细注或是束之高阁。为什么呢?兴趣使然!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对别人说过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个厚待读书人的时代,高雅之书籍有且全,浅显之书籍广而泛,心灵鸡汤类亦然。”这或许是我对这个信息时代的一个总结吧,至XX几年更是抓住这个机会儿。若此矣。然从来不敢有非分之想、只为自娱自乐可矣。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想不到这些竟成了一种引领,至今亦然。
由于处在管理岗位,因此少不了和下属打交道。也许我和别人有所不同,尤其是我的三个副职之间的沟通,完全是谈心式的,来到办公室喝茶、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读书。我会和他们分享我读书的内容,会聊叔本华、李叔同。聊孔子的“道不行,乘浮浮于海”,聊《易经》中的“守正持固”,聊佛学的“一念即佛,一念即魔”,聊刘长明、朱永新、李镇西、李炳婷,一来二去就聊上瘾了。有时会把工作给忘却布置,常常在他们离开之后又打电话叫回重新布置,如此久了,倒让他们也上瘾了。此引领一也。
在他们之后我也会和学校的骨干力量,比如说教研组长级段长在一块儿谈工作,谈学校管理和个人人生规划,同样情不自禁的就谈到读书这个话题,貌似老友相聚相见甚欢。后来我就通过各种渠道给他们购买书籍,当然此时的读书是有针对性的。我相信缘分,有些人即使你推荐了说不定也不看,大概是缘分不到吧。或者将其中重要内容择要推荐。如是教研组长就推荐关于课堂教学的书籍,如果是年级主任或者基础管理就推荐关于管理的书籍,如是学科骨干就推荐相关的名师记录或者案例,倒也其乐融融。
这里面其实还有个笑话。前年调入学校的XXX老师刚来那年担的是两个班语文课,其专业是物理,酷爱学习,上进心强,整个给人阳光绚烂之美。八年级回归本学科担任物理及班主任,工作任劳任怨。我曾听XX副校长汇报时说过。于是乎便着意培养了。有一次在网上专门给她买了一本班级管理的书,当送给她时她竟然说了一句是不是因为班级出了事才让她读书。我笑着说:只有xx心里有你才会给你买书。她笑着接受了。或许在今后的岁月里,她会发展的更好。
其实这里面要说没有私心也不可能。几年前教导处老X主任在时就和我谈过这个问题,班子成员里女性多,缺少阳刚之气,我也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并着意留心这里面为数不多的男同志。但或许是性别差异或许来到这里时间太短,总是难尽人意,就如读书而言,我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悟性是天生的,方法是后天学习的,故此不失为遗憾也。
除此以外,我还向大家推荐了网络阅读平台,如当当阅读、微信读书、喜马拉雅等视听程序。我记得曾经说过那一句话:信息时代对于我们人类实在是太大的恩惠,我们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就读到很多书,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或许就是如此吧,关键必须有一种引领,这件事也许是我们应该做的,并且或许只有我们去做。
跟风,中国很多事儿与跟风有关。然既然是雅事也就无伤大雅了。每年假期给教师布置任务即有读书一说,遵循一个道理或者是一种习惯。有些事儿既然无法量化那么我们就不妨多说几遍,话说三遍成真理,我也认为看书总比终日坐麻将室要好的多,就是这样。
我以为教师读书,无非以下几类。
哲学,哲学之说,演绎生命。教师者,也是面对生命。因此读哲学探究生命之道,细如毫微,悟之以道,成之以术,何尝不可?我看现代人,功利心起,步履匆匆,极少考虑生命的本质,因此必须知道这些,不仅仅是专业学识,也就当作一种兴趣、爱好。
国学,国学是中华文明,像我们中国,泱泱五千年历史又岂是几部小书就可以记载的?但是修身做人立世皆在其中,如斯而已。然而再想到今天的国人,百年厄运强压在心头,郁闷之声呐于心而屡不得志,终于失去了自信,读国学终至再筑文化自信,更何况教育教师承载生命之道,文明延续职责,明理明史传史也是教师的职责。因此,教师必读国学,这是文化的基因。
西人之学。西方的教育或者学术我们可以借鉴。“师夷之长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皆其实效。尤其是近代以来携长技侵犯中华,一定有他的原因。我并不是崇洋媚外,但是这些我们一定要了然于心,传之诸生,以备后世借鉴。何况中国之文化历来为兼容并举,若得圣人之事,当于中华之浩瀚也。
传统之教育,予以为中国之传统其必有可取者甚多,但就取士而言至于今千年已。吾人必了解传统教育之历史而后开创教育之新篇。若民国一代若何?若现代、当代若何?必先读之晓之辩之悟之,方明今人之方向也。
今人之教育。今人之教育若今人之思维,甚杂甚乱,道者术者莫衷一是,我认为今天的教师必先读之。无非择也,乃明尔,明则生通,通则生效。再者,今日之教育术之类杂矣,然必明其道乃修其术,必成。若不遵守亦惘然也。此必于生命力,恰余之阅读亦生命之道也。
故曰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非为用也,以及提升生命质量也。余谓之阅读,若今人之朗读。然余再思,持而久之,方得其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