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团队精神正能量的句子2022
时间:2022-03-20 04:22 | 分类: 正能量句子 | 作者:紫陌读书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文/任紫陌
人到中年,如果想少点苦难,劝君学学唐僧。
看到这句话的人,大概率会吐槽我没看过《西游记》。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连他自己都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苦难怎么可能少得了?
话虽如此,但我却想说,正因为是唐僧,才会只有九九八十一难。若是换作别人,苦难或许就要翻倍了。
为什么?
《西游记》:人到中年,若想少点苦难,劝君学学唐僧
因为唐僧是金蝉子转世,观音菩萨钦点,大唐皇帝的御弟,关系硬得很?
当然不是。
因为客观因素只能锦上添花,而真正能帮助你少走弯路、直达成功的,往往是你自己。
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比起来,唐僧虽为肉体凡胎,完全没有打怪的技能。但是,他却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在《西游记》中,唐僧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
“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作家兰迪曾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就能够承受任何一种生活。”
唐僧从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任务,所以他才少走了许多弯路。若是像孙悟空那般,想干啥干啥;猪八戒那般,能干啥干啥;沙僧那般,让干啥干啥。那因果之债只会越滚越多,西天也会离他们越来越远。
人到中年亦是如此,若是你到了不惑之年,仍然不知自己想要何种人生,那你便只能在混沌中,经历更多的苦难。
《西游记》:人到中年,若想少点苦难,劝君学学唐僧
·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作家赫伯特·乔治曾说:“做你所应做的事情,能有什么结果在其次。”
那么,对唐僧而言,什么是“该做的事”呢?
除了西天取经,还有一件事,就是报仇。
唐僧的父亲陈光蕊,是新科状元;母亲殷温娇,则为宰相之女。这样的出身,本该无忧无虑的长大。奈何命运多舛,艄公刘洪因垂涎殷小姐的美貌,而杀掉了陈光蕊,并抢了他状元的身份。殷小姐生下唐僧后,则将其放在了木板上,顺水漂流而去。
唐僧被金山寺的和尚收留后,取名江流儿、法名玄奘。十八岁时,他从母亲留下来的血书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并找到了母亲和外公。为了给父亲报仇,唐僧在江边“活剜了刘洪心肝”。
《西游记》:人到中年,若想少点苦难,劝君学学唐僧
因为刘洪,毁了他原本幸福、平静的童年;因为刘洪,他必须要经历与父母的分离之苦。在唐僧心里,若想结束这些苦难与伤痛,就必须要解开刘洪这个“结”。只有这样,他才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所以在此之后,便有了唐僧,也有了取经团。
自从唐僧坚定了“取经”的目标后,便一刻也没有想过退缩。在他还未遇到孙悟空等人之前,就已经见识过野牛精、黑熊精、老虎精的“吃人”了,越过“两界山”后,一路的魑魅魍魉,更是觊觎他的“香肉”,伺机而动。
毫无打怪经验的唐僧,对付刘洪尚且需要6万精兵协助;对付妖魔鬼怪,简直毫无胜算。然而,为了能取上真经,他必须一路向前,不能回头。即便大徒弟离他而去、二徒弟闹着分家,他也要去西天取经;即便途经女儿国,也没能诱他还俗娶妻。
无论是为父报仇,还是不畏艰难、一路向西,唐僧的内心都无比坚定。若是在这过程中,他有过一丝的犹疑,那一定会多走许多弯路,平添更多的苦难。因为人在犹豫之时,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人在混沌状态下,做出的事,更很难靠近终点。
《西游记》:人到中年,若想少点苦难,劝君学学唐僧
·不该做的事情,一定别插手
唐僧知道,什么事该做,却也明白什么事不该做。就拿为父报仇这件事来说,为了解开自己的心结,唐僧“活剜了刘洪的心肝”。但是,在取经路上,面对孙悟空的杀戮,唐僧却一再用“出家人慈悲为怀”来约束他。
比如,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不识妖怪的唐僧对悟空说:
出家人时时要有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辜平人,取将经来何用?
唐僧为父报仇,可以杀人,却不许孙悟空大开杀戒。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当然不是,在唐僧看来,出家之人要有一颗善心。白骨精三次分别变化为村姑、老奶奶、老翁。这些人在唐僧看来,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孙悟空却大开杀戒,唐僧自然会觉得他“不善”。另一方面,唐太宗派唐僧去取经,意在超度因战乱,而枉死的魂灵。所以,他对任何人都抱着“度脱罪苦众生”的决心。
《西游记》:人到中年,若想少点苦难,劝君学学唐僧
白骨精原为白虎岭上一户普通人家的女儿,后被富户强行淫虐遗弃后,便成了荒山野岭的孤魂。不同于《西游记》里其它的妖魔鬼怪,还有机会被修道者,选为坐骑,迅速飞升上仙。白骨精只是一副白骨,没有人会把白骨当坐骑。所以,即便唐僧知道她为妖孽,在“度脱罪苦众生”的意念下,他也断不会赶尽杀绝。
唐僧虽为肉体凡胎,却可以作为师傅,“管理”着孙悟空等人,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一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在“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这一回也是如此,唐僧等人借宿在老汉家,却不料老汉的儿子是强盗,想要杀了唐僧众人。老汉得知后,偷偷放走了唐僧等人。可是,孙悟空却杀了这群强盗。这群强盗并非妖孽,他们即便是要受到惩罚,也该由官府,或受过迫害的苦主执行。
唐僧一行人只是过客,又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孙悟空想杀便杀了他们,不仅插手了不该他们做的事,还丧失了出家人的慈悲。所以,唐僧才会一气之下,赶走了孙悟空。
作为天选的取经人,唐僧走的每一步虽然不容易,但他却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在孙悟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猪八戒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沙僧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时,唐僧的目标一直很坚定。
《西游记》:人到中年,若想少点苦难,劝君学学唐僧
而正是这份坚定,才让取经之行,少走了弯路,也少了许多苦难。
现实生活亦是如此,一路走来,人生过半,中年已至。却很少有人像唐僧一般,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追求什么。于是,有些人在茫然中,选择了怨天尤人;有些人则在浑浑噩噩中,接受了得过且过。
这样的日子看似轻松,实则却苦难连连。因为得过且过会生“苦”;怨天尤人则会生“难”。
《西游记》:人到中年,若想少点苦难,劝君学学唐僧
·认清“该与不该”,全凭你如何“修心”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这世上最难把持的,就是自己的内心。在《西游记》中,唐僧之所以能对目标坚定不移,完全在于他懂得如何“修心”。
所以,女儿国国王再国色天香,唐僧也“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魑魅魍魉再多,唐僧也没忘记自己“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那么,“修心”的关键,在于什么呢?
在我看来,《西游记》里讲的“修心”,关键在于“忍耐力”的修炼。因为忍耐力不够,心就会浮躁;心若浮躁,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更无法实现人生的追求。
诚如《大学》有言:“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在《西游记》中,唐僧不光自己懂得“修心”,为了使取经团的目标一致,尽快取得真经,他还不遗余力地帮助孙悟空和猪八戒“修心”。
孙悟空忍耐力不够,一遇事就心浮气躁,宁可错杀千妖,也不肯放过一魔。所以,他常与唐僧的“慈悲为怀”相左。为了能助孙悟空“修心”,也为了取经团能更加齐心,唐僧一路上与孙悟空多次背诵《心经》,甚至用“紧箍咒”来约束他,为的就是帮助他“定心”。
《西游记》:人到中年,若想少点苦难,劝君学学唐僧
猪八戒忍耐力亦不够,“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这世上最容易受到的诱惑,就是欲望。人生本不苦,苦的是欲望太多。猪八戒遇到美色和食物,便迈不开腿;稍遇苦难,便想要撂挑子打道回府。为了能助猪八戒“修心”,唐僧采取的是“规劝与惩罚”结合的策略。因为世人皆会被欲望所惑,若是强行压制,反而会愈加泛滥。只有通过“规劝”,让他自己意识到欲望只会带来苦难,才能安抚浮躁,平心静气。
人到中年,会有很多无能为力的苦难,令我们心浮气躁。因为心太浮,所以很容易未到终局,便已放弃;因为心太躁,更无法分辨“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因此,为了让人到中年的苦难少一些,像唐僧一样学会“忍耐”,修好“心智”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人到中年,若想少点苦难,劝君学学唐僧。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西游记》:人到中年,若想少点苦难,劝君学学唐僧
相关文章:
- 上一篇:面对困难的正能量句子朋友圈
- 下一篇:唐僧团队精神正能量的句子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