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正能量奋斗的句子工作图片

时间:2022-03-21 07:51 | 分类: 正能量句子 | 作者:工人日报 | 评论: 次 | 点击:

3月的北京,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当温润的春风拂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招展的五星红旗,举世瞩目的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在这里汇聚着家事、国事、天下事,展示着中国追求、中国力量、中国信心。

2022年,是中国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一年,将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正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在认真承担政治责任、有效履行基本职责、持续改革创新中,努力实现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以实际行动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

新征程,打造“硬核”主力军

2月4日清晨,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不到10个小时,奥运火炬在颐和园传递。作为第77棒火炬手,全国劳模许启金高举火炬穿行在“皇家园林博物馆”的湖光水色、亭台楼阁之间,脸上绽放着自豪的笑容。

一个月后,这位在供电生产一线坚守了40年的电力工人,再次来到北京,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委员的身份,代表一线工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他先后提出的7件提案,从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到提高技能人才待遇,从出台国家扶持政策到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每一件都有回响。

此时,“95后”全国人大代表邹彬也进入了“两会时间”。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访。“我要为建筑工人代言。”他从技能竞赛的舞台脱颖而出,如今又担任了许多场职业技能比赛的评委。“希望越来越多产业工人能够提升技能水平,干一行、爱一行,成长为大国工匠。”

5年履职,许启金和邹彬为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鼓与呼,也见证了产业工人队伍的蓬勃发展。

2017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拉开大幕。随后,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出台,中央及相关部委制定相关文件90多个,全国总工会出台相关文件20多个;2020年被确定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化年”,启动第一批试点,2021年被确定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年”,开展第二批试点;各地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地方和企业改革总体部署……

聚焦重点、突破难点,稳步推进中的改革给千千万万产业工人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产业工人在各级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持续增加,全国31个省级地方工会中,劳模和一线职工兼职副主席达到62名;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中,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占总人数的47.8%,一线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占其中的71.1%;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评选中,产业工人占比达到42.5%。

这几年,邹彬看到身边工友的工作、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很多工友购买了私家车,孩子们可以跟随父母就近入学,工地里建有板房宿舍,有的还配置了洗衣房、烘干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全党发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号召。迈上新征程,期待着产业工人成为“十四五”时期的“硬核”主力军。

聚焦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各级工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不懈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实效——从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到在职工中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从制定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2021-2025年),到创新开展“云竞赛”、持续深化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从开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试点、建设新时代工匠学院,到深化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在声势浩大的活动中,广大职工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2年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5周年,全国工会将开展系列活动,总结改革经验,系统谋划思路举措,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

从2017年至2019年,全国选树技能带头人130.7万人;通过工会举办的技术培训、技能竞赛提升技能等级的职工分别达到161.1万人次和239.2万人次;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数字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当一名优秀产业工人”是许启金、邹彬的职业追求,也正成为更多青年产业工人的职业梦想。

新起点,努力实现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经过5年奋斗,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截至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工会建档立卡的549.87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全部实现解困脱困,困难职工家庭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19.61%……”2021年5月31日,全国总工会召开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总结表彰会,系统总结5年来各级工会推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120个集体和120名个人受到通报表扬,20个集体和31名个人分别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

对于各级工会来说,5年成绩的总结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当通过持续奋斗,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如何把巩固拓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同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有效衔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时代考题。

致力于实现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工会行动全面铺开——

构建以普惠性服务和精准帮扶为重点的工会服务职工体系,逐步建立起困难帮扶、送温暖走访、互助保障相互衔接、层次清晰的帮扶工作格局。

在这一过程中,千千万万职工得到帮助、享受实惠:为就业岗位不稳定、收入偏低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为因病致困的职工,推动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农民工推动解决拖欠工资问题,提供法律援助和生活救助,深化“求学圆梦行动”;为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大组织覆盖、服务覆盖,着力推动解决权益问题和实际困难。

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加大维权服务工作力度,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推动改善和提升生活品质。

在这些努力下,工会履行基本职责的手段和载体不断丰富:高度关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产业转型升级对职工带来的影响,创新开展工会就业创业系列服务活动,实现线上与线下就业服务融合互动;提升职工服务中心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综合服务职工功能,打造服务职工综合体;大力推进“劳动者港湾”“爱心驿站”等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目前已建8.6万余个,投入资金11.67亿元,覆盖服务户外劳动者群体6200万余人;打造职工文化阵地,开展群众性职工文体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工生产生活。

实现广大职工的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新的形势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22年1月29日召开的全总十七届五次执委会议明确,各级工会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形成合力,以加强思想引领、健全源头参与、强化维权服务、深化民主管理、完善协商机制、化解矛盾风险等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最可以让职工真切感受到各级工会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暖暖诚意。

——各地工会认真研究疫情对劳动关系的冲击、对职工权益的影响,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维权服务工作,帮助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积极参与推动劳动标准体系的建立和企业劳动定额的研究制定,指导企业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助推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与此同时,福建工会推动健全工资保障制度,创建了“无欠薪项目部”;山西工会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力度,助推“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山东、陕西等地工会做大做强职工文化阵地,为职工提供优质服务;甘肃工会启动“健康大篷车”项目,为上万名职工进行健康公益体检;重庆、吉林、宁夏等地工会加强与法院对接,成立工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工作模式……

新的赶考路上,广大工会干部把维权服务工作放到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日积月累、润物无声中推动劳动关系朝着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成为职工群众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

新作为,筑牢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

2021年,两则重大消息刷屏工会干部的朋友圈——

7月,全国总工会制定并发布《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从9个方面对工会重点工作进行谋划部署,明确了未来工会工作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成为今后5年和更长一个时期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重要指引。尤其是,在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工会工作18个数据指标。包括,各级工会每年筹集送温暖资金30亿元以上,走访慰问各类职工500万人以上;全国工会每年组织劳模、职工疗休养达到500万人次;每年帮助30万名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提升学历水平,等等。

12月底,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迎来第三次修改,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工会法在突出坚持党的领导、拓展工会基本职责、明确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法律地位的同时,强调“工会适应企业组织形式、职工队伍结构、劳动关系、就业形态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依法维护劳动者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为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

有关专家认为,这两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回应了时代的呼唤、职工群众和各级工会的期盼,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无论形势任务和工作对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工会组织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不会改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不会改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会改变;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改革方向不会改变。

新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量涌现,他们具有组织方式平台化、工作机会互联网化、工作时间碎片化、就业契约去劳动关系化、流动性强、收入不确定等特点。在这一现实情况下,全国总工会于2021年启动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最大限度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会议上,全总再次强调,“努力实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双提升”,确保两年新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800万人以上。

在各地,维权服务与工会组建相辅相成、同步推进。

——北京工会提出推进维权和服务“两个向前一步”,实现工会工作和工会组织“两个全覆盖”,适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分散灵活、流动性大、工作弹性的职业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

——上海工会依托大数据平台与社保、养老、人口等信息校验比对,实现职工扫码实时入会,并领取“上海工会电子会员证”,试点单位通过扫码吸纳会员12.7万人。

——安徽工会抽调572名工会干部组成192个蹲点组,深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的平台企业、头部企业,积极出谋划策,着力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江苏工会组织沉浸式教育,在重点行业和头部企业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常州工会还派出“职工文艺轻骑兵”,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到劳动者身边。

——湖北工会将1万册《工会法》单行本派送到新就业形态企业中,并推动地方工会贴近基层当好“指导员”,区域(行业)工会和企业工会贴近职工当好“娘家人”。

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和既有模式,不断探索新路、开拓新局——面朝姹紫嫣红的春天,各级工会充满改革创新的干劲。

“春”字是一种意味深长的表达,代表着新生、希望、力量。在2022年的这个春天里,伟大的使命召唤着亿万职工群众和广大工会干部,以拼搏奋斗之我融入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以勤劳创造的双手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工人日报记者 郑莉)

责任编辑:曹玥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