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组精神正能量的句子简短

时间:2022-03-23 04:51 | 分类: 正能量句子 | 作者:读经典看世界 | 评论: 次 | 点击:

不立文字(读作bù li wén zi )

“不立文字”是佛家语,说的是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此成语出自中国宋代所作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

据《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所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有一天,娑婆(读作suō pó)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上大课。百万弟子们眼巴巴地望着释迦牟尼,他却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伸手从讲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拈来拈去。这便是“释迦拈花”。

宗教堂会上鸦雀无声,弟子们面面相觑,只有释迦的大弟子迦叶“破颜微笑”,露出心领神会的笑容。这就是“迦叶微笑”。

将这两个词语合而为一,叫做“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又作“拈花一笑”,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间十分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

紧接着,释迦牟尼开始讲话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意思是说:徒儿们,我有绝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刚才已经传授给迦叶,你们要学,就去问他吧!

这便是“拈花微笑”和“不立文字”的来历,据说也是禅宗的起始。

可见,“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自古就是禅宗的主要特色,而“不立文字”则是这个特色的代表性语句之一。

禅宗认为传道授学,讲求的是心领神会,心法只能以心相传,故不须别立文字。

《五灯会元》为宋代灵隐寺高僧释普济所著。

释普济名叫张大川,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是南宋禅宗临济宗杨岐派僧人。他“仪轨行法。独处林野不宿人世。跏坐修禅至于没齿。”

他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李遵助的《天圣广灯录》以及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删繁就简,汇编成一本书,名《五灯会元》,不仅成为研究宋代禅宗史的重要资料集,还扩大了学者濡士的视野。

此外,他还著有《大川语录》。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悟性和智慧是何等重要啊!

六祖惠能目不识丁,年少的时候以砍柴卖柴度日,后来拜师于五祖宏弘忍法师门下,依然干着伙房杂活;但他悟性好、开悟早,得到五祖的赏识,得以传其衣钵,成为六祖。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可以不受外界文字的制约,但势必会与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关;而一个人的“心悟”和“智慧”,又势必会影响到他(她)的内心想法。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