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工作正能量句子图片

时间:2022-03-17 11:17 | 分类: 正能量句子 | 作者:三农侠 | 评论: 次 | 点击:

生命尽头,你将如何与世界告别?

4月1日,歌手赵英俊生前与世界告别的视频在全网传播。“是谁挥霍的时光啊,是谁苦苦的奢望啊”……在赵英俊的遗作中,有这样一句,直指内心。只有真正直面过生死、与命运对抗过的人,才能写下这样的句子。

生命终将消逝,你将如何与世界告别?4月4日清明节,在这个祭奠逝去亲人的日子,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3位不同年龄的市民,听听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与生命告别。

34岁的殡葬司仪安女士:

希望用一场小型演唱会告别自己的一生

庄严肃穆的灵堂内,花圈俨然,哀乐低沉……他们佩戴白手套,身穿深色外衣,声音低沉缓慢,引导逝者家属向遗体做最后告别。他们是殡葬司仪,要在十几分钟内了解逝者的一生,要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生离死别。34岁的安女士,是太原市龙山墓园的一名殡葬司仪。2009年,她大学毕业后开始在殡葬业工作,一干就是13年。

安女士留着短发、画着淡妆,语速很快、思维敏捷,一副精干利落的模样。她大学学的是园艺专业,机缘巧合下选择了在殡葬业工作。工作一年后,正式成为一名殡葬司仪。当时,单位并没有前辈可以学习,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解练习。咬文嚼字、声音语速、表情神态……每个方面都需要摸索,需要学习。

工作多年,安女士很少主动向别人谈起自己的工作,害怕别人忌讳。她也特别不喜欢别人说自己在“火葬场”工作。她更愿意大家称呼她为“安司仪”,也更喜欢人们说他们是“灵魂摆渡者”。

鲜花翠柏、鸟语花香……随着殡葬业改革,安女士工作的龙山墓园更像是一个公园。从业者也越来越年轻、越专业。一直以来,安女士将这个“送别生命”的职业当成了她“敬畏生命”的舞台。

在殡葬司仪岗位工作多年,安女士主持的葬礼不计其数。不管是大型告别仪式还是小型葬礼,每一场她都认真准备。见过太多的生死离别和被分割、被撕裂的伤痛,也见过太多白发人送黑发人,安女士只希望通过自己的服务和努力,将这种伤痛减轻一些,让逝者安息,给生者带来慰藉。

主持葬礼,既要给亲友营造氛围,让他们释放悲恸情绪;又要控制场面,不至于让亲友们情绪失控。这份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需要细心和耐心。在安女士心里,葬礼便是道谢、道歉、道爱、道别。道尽对现场亲友的感谢,道不尽对亲朋挚友的爱;道出无法说出口的歉意,与无比眷恋的世界道别。主持过不计其数次告别仪式后,安女士最大的心愿,便是多做善事,以期安详地老去。

会怎么与世界告别呢?

这个问题,安女士很认真地想过。她希望用一场小型演唱会告别自己的一生。安女士喜欢唱歌、热爱舞台,除了本职工作,还是太原小有名气的签约歌手。“希望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能来参加,我要与他们‘道谢、道歉、道爱、道别’,好好和家人朋友还有这个世界说再见。”

安女士很喜欢已故歌手赵英俊的一句话:“我从小就喜欢下雨,若某个傍晚暴雨狂风,便是我来看你”。安女士也希望有人记得她的歌声,这样即使离开,她也会像赵英俊一样躲在某个角落,陪伴爱着自己的人。

67岁的退休干部胡女士:

多数时间为别人而活,更愿做回自己

她是父母乖巧的女儿;她是弟妹可依赖的大姐;她是丈夫相濡以沫的贤妻;她是一双儿女心中的好母亲;她唯独不是她自己。要如何与世界告别呢?她说,她只想做回她自己。

今年67岁的胡女士,退休前是太原市某工厂的干部。胡女士有两个孩子,大儿子44岁,小女儿36岁。胡女士在家排行老大,家里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小时候,父母为了养活3个子女早出晚归。作为家中长女,胡女士从十几岁开始,就能熟练地为全家人做饭,其他家务也不在话下。

大儿子出生后,公公婆婆从晋南老家赶来帮忙照顾。一大家子6口人,挤在厂里分的小平房里。从此,一直共同生活在一起。那时候,胡女士很多同事的孩子,因为没人照顾,很小就被反锁在家里,一哭就是一整天。对她来说,公公婆婆是恩人。日子慢慢变好,小平房换成了两居室,孩子们也相继成了家。孙女出生后,胡女士一直帮忙带到小学毕业。再以后,胡女士又帮女儿带外孙。

退休后,胡女士的父母和公公相继离世,都是患了癌症。公公1.8米的个头,去世时只剩下不到80斤。虽然孩子们孝顺,时时陪伴在床前,公公还是疼得死去活来。弥留之际,公公虽然对世界充满眷恋,但病痛的折磨,还是让他没了求生的欲望。陪着3位老人经历了从生病到去世的过程,胡女士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胡女士告诉儿子,她万一得了癌症,想保守治疗,不需要化疗也不需要做手术,她想有质量地过每一天。

现在,胡女士除了照顾婆婆,还要帮女儿接送外孙,每天忙到脚不挨地。和同学朋友视频聊天,回忆青春岁月,成了她闲暇时间的主要消遣。胡女士上高中时,有好几个好朋友,现在住在不同的城市。大家一直想着能聚一聚,但由于家庭的牵绊,始终未能如愿。

该如何与生命告别呢?

胡女士说,她将遍访好友,做回那个单纯的自己。小时候,胡女士是个活泼开朗的女生。能上树捉鸟,也能下河捞鱼。长大成人之后,放肆玩闹,成了最大的奢侈。

“我的一生,不算劳累,但也不算轻松,多数时间为别人而活。生命的最后一程,我想独自一人行走在路上。走累了,就在一处城市呆上几日。休息好了,再接着走。等世界看够了,就回到故乡,在老家的院子里,静静地发呆。”胡女士说,公公去世后,婆婆时常在阳台上自言自语。而她自己,也愿意和自己说话,回忆过往的精彩,跟自己好好告别。

26岁的在读研究生小张:

想抱一抱爱自己的人,会给他们写信

死亡在人的一生中无法回避。很多人觉得这个话题敏感,避讳谈之,但这终究是要面对的终点。年轻人会如何面对死亡这个话题?他们又会怎样与这个世界告别?

大学校园是远离社会的象牙塔。在这里,处处充满青春活力,很少有人会去思考离别与死亡。与同学们相比,小张显得格外特别。

小张是太原一所高校的在读研究生。因为是重组家庭,她从小就被寄养在姑姑家,一住就是6年。这是她经历的第一场离别。这种离别的第一感受就是想念,想回到父母的身边。虽然姑姑对她很好,但她还是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不敢和表哥抢电视,做什么事总是先观察别人的眼色。

什么时候,对真正的告别有了自己的理解?山西晚报记者提出的问题,让小张神色有些凝重,语气也哽咽了起来。“那是姥姥离开了我。到现在,我仍然不能释怀,十分自责。”10岁那年,小张十分想家,想要回自己家。疼爱她的姥姥,把她从姑姑家带回了自己家。路途中姥姥有些晕车,到晚上开始呕吐。第二天,家人联系诊所的医生来家里给姥姥输液。本以为,那就是一次普普通通的生病,没想到,竟成了姥姥生命中的最后一程。

输液的过程中,姥姥身体更加不适。妈妈和舅舅一起把姥姥抬到医院。小张也一直陪在姥姥身边。至今,她仍然记得医生们在姥姥胸口按压的画面。后来,她才知道,那个叫心肺复苏。那是小张第一次面对生离死别。十几年过去了,26岁的小张仍然时常沉浸在悲伤和自责中。“姥姥的身体一直很好,如果那天她没有接我回家,没有因为晕车输液,也就不会离开了。”说到这里,小张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小张在西安找到了一份教育机构的工作。公司规定,新入职的员工要参加一万米的长跑,以锻炼他们的意志与耐力。长跑过程中,小张体力不支。跑到9000米,接近终点的时候,小张晕了过去,完全失去了意识。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上救护车的。

这次经历,让小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死亡。也让她对死亡有了更豁达、更深刻的理解。“我还很年轻,还有很多感情与梦想值得我去追逐,如果生命现在终止,那我会觉得非常遗憾。”整整昏迷了两天,小张醒来时,看到的是父母。在她住院的那十几天里,由于没有多余的病床,父母就在医院的楼道里打地铺陪着她。那一刻,她觉得最爱她的还是自己的父母。

如何与世界告别呢?

“最好的告别就是用爱告别。”小张说,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时日长远。有些事,不急着做;有些话,不急着说。而当死亡悄然来临时,才察觉出原来有那么多的不舍与遗憾。她想抱一抱每一个爱她的人,她会给他们写信。当她离别的时候,她的信会带着爱一起寄到亲人、朋友手中。她觉得,关于死亡最美好的一句话是“你怎知道,在这个世界闭上眼,不是在另外一个世界睁开眼”,在未来,我们终将会相遇。

一片叶子由春天的嫩绿,到夏天的生机盎然,再到秋天的橙黄枯萎,最终还是要归于大地,这是每一个生命无法逃开的自然规律。人生就是在不停地告别。曾经,人们习惯于把死亡看做一种灰暗的、躲避不及的终点,避而不谈。但是,人们应该知道,如何更有尊严地去面对这一切。思考死亡、思考告别,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好好活着,好好相爱。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 实习生 段亚妮

(责编:candy)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