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困境正能量句子朋友圈

时间:2022-03-17 12:35 | 分类: 正能量句子 | 作者:雪儿聊生涯 | 评论: 次 | 点击:

前段时间朋友小A被公司辞退了,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自己所在的整个教培行业下滑。但是小A非常的自责,她总觉得自己运气特别不好,是因为最初就业的时候选择了这个行业,所以现在才面临着丢掉工作的风险。没工作的几个月,小A感觉自己没有了前进的力量,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当我们处在人生困境时,我们的力量到底从哪里来呢?最近看到李一诺的《力量从哪里来》这本书给出了解答:我们的力量不是从别人身上获得,而我们是自己的太阳,给自己光和亮,我们用这些光和亮照亮自己的人生路。

敢于面对困境,内求获得力量

《力量从哪里来》这本书的作者李一诺是前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前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一土教育、奴隶社会联合创始人。作者每一个闪亮光鲜标签下,不是一个个的奇迹瞬间,而是一次次的自我突破。在外人眼中李诺就是一个女神,但是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李一诺有泪有笑、直面自我的工作和生活。

敢于面对困境,内求获得力量

《力量从哪里来》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力量要从内求而不是向外求,作者从职场、孩子、生活、自我四个方面对怎样寻找力量进行了阐述。这里面不仅有作者的生活感悟,更有作者的亲身经历。

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书中告诉我们面对这些难题的时候可以通过问自己问题来寻找力量:

→面对这个选择,我到底在害怕什么?

→我害怕的这件事,为什么对我重要?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如果没那么重要,那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我更深层的恐惧是什么?

→这件让我恐惧的事,是真实存在的吗?

通过对自己的发问,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原本害怕的事情并没有那么让我们害怕了。有的时候其实是我们没有把事情想清楚、想明白或者说我们是用自己虚构出来的恐惧来吓唬自己。我记得自己有一次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就有犹豫和害怕。通过这样的自我提问之后,我发现其实对我来说重要的并不是各种不确定因素,而是我能否在这次选择中获得成长。更深层的恐惧是我怕无法应对各种不确定,其实对这些不确定的恐惧是自己吓唬自己,而不是真是存在的。

初入职场,从不敢发声到敢于创造

当我们初入职场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更在意外界对我们的评价,而忽视了我们自己到底想做成什么。记得自己在刚工作的那段时间,对自己做的事情都不是特别的肯定,总是希望从别人的认可当中获得成就感。如果做的事情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就会认为自己在做没有价值的事情。

而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我们为什么这么在意外界的评判?其实讲到底是对自己不接纳,所以希望通过别人的接纳来证明自己还不错。但是“向外部寻求认可”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即使一些人接纳了你,还会有一些人不接纳,你不可能在所有人眼里都是好的。去追求所有人的认可,既不可能做到,更不可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成长。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从外界认可带来自信过渡到内生的自我接纳和自信心。

看了这一部分之后我发现,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到自我接纳和自信,所以才过度依赖外界的认可。而且也特别认同作者说到的“从寻求认可到寻求支持。不是“请问,我这样想,你看行不行”,而是“我想去的地方是那里,我想做的事是这样的,你可不可以支持我”。”记得当时公司里的比较崇拜的领导其实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对自己想达成的目标非常清晰,而且在达成目标的过程当中希望别人支持自己,而不是得到别人的认同。

职场进阶,从不敢不同到光芒万丈

经过10年的打拼,我们终于从职场菜鸟变成了职场精英。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不敢,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从而获得力量呢?作者用自己的真实例子给了我们解答。

当时李一诺在麦肯锡团队,需要一个人去德国总部做一场对CEO和高管团队的汇报。虽然建议的内容早就同步给了德国总部,但是第二天会上的德国客户,她基本不认识,她们提出的建议和德国固有的业务战略方向也不一致。李一诺后来是怎样做的呢?她主动把自己标记成和德国男性物理学博士“不一样”的人,不将其作为劣势避免,而是作为优势开启了高质量的互动。她希望对方暂时脱离现有身份的框定,用不同的视角思考突破和新的增长的机会。这样的开场让会议开得很不一样,并使建议的战略方向得到了认可。

在我看来,李一诺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她敢于面对不同,也正是敢于面对的勇气让她能够主动思考解决方案。如果我们只把自己框定在与对方不同的负面情绪当中,我们也不会像她那样想出完美的解决方法。所以,在我们成了职场精英的时候,我们也要去敢于面对一个一个更大的挑战,向内求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被困难吓倒。

面对孩子,从不敢生到三娃妈妈

作为一名职场女性,孩子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话题,李诺曾经一段时间并不想要孩子,她认为人生这么苦,自己都没活明白,为什么生个孩子,让他来世上遭罪呢?但是当她与一个多年的朋友聊天时听对方说“有孩子以后,你才真正觉得有了自己的家庭”的时候,她被深深地触动,从不敢生到现在成了三个孩子的妈妈。

李一诺做妈妈的11年,她很多时候感觉一片混沌,但是她敢于面对每个阶段的不同挑战,勇敢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径。她把做妈妈分为三个阶段并总结了三个法宝。

第1个阶段新生,从备孕到孩子14个月左右。这个阶段的法宝是妈妈需要爱护自己,保存体力。她通过瑜伽和游泳来缓解各种身体的不适,并且通过告诉自己“不管眼下看起来多么揪心都是会过去的”给自己赋能。

第二个阶段:幼儿,从孩子十三四个月大到5岁左右。这个阶段妈妈需要开动脑力、理解儿童。孩子的语言不是说教,而是玩。玩有很多深意,孩子能在游戏里找到自信。用游戏力需要家长转换心境,给自己几秒“抽离”当下要孩子“听从安排”的执念,看见孩子,蹲下来,用孩子能懂的方式和他交流。

第三个阶段:儿童,从孩子5岁到10岁。这个阶段妈妈要用“心”和孩子在一起。妈妈只需要放下自己的声音,保持开放的心态,跟随孩子的思路去思考他的问题,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做好父母,不需要成为超人,因为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就是和孩子保持心灵的联结。孩子喜欢你、信任你,有话愿意和你讲,只要这道门是打开且通畅的,你和孩子什么问题都可以一起面对、解决。

我发现我们现实中的父母经常为了学习与孩子面红耳赤、剑拔弩张。如果我们都能像李一诺这样,在每个阶段用心的教育和陪伴孩子,我们都能够更好地与孩子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处在与孩子对峙和打骂的过程当中。

每个女性都会被问到怎样平衡工作和生活。李一诺的回答是:在有困境的时候,鼓起勇气直面问题,高效能地投入;孩子需要你的时候,转身蹲下来,当个“蠢笨”的大人;纠结的时候和自己对话,多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看到自己真实的内心;低落的时候就大哭一场,允许自己展现脆弱和真实。这大概就是最重要的平衡和自愈力吧。

面对生活,从不敢臣服到体验“无我”

我之前就听过《臣服实验》这本书,但是没有想到这本书之前并没有中文版,因为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看到李一诺看完书写的一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才把这本书引进并翻译成中文。“臣服”这个词,乍一听是“消极”和“被动”的。但作者说真正的臣服是非常积极的选择。它让我们透过“小我”制造的表象看到生活的本质,让我们臣服于更广阔的生活的真相。

创办一土学校就是在生活的推动下成行的:三个孩子要上学;教育界的同行者的鼓励。后来的经历可以说比李一诺在麦肯锡和基金会的工作都“艰苦、坎坷”得多,但因为做教育,她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福报。书中认为:我们不应觉得自己是“救世主”,所以这件事才能做成,而要把自己这个“工具”不断变得更好,把这件事做成。所以,臣服的本质就是“无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无小我”。

臣服其实是跟随生活的推力而动。它不一定是“不做”“辞职”,更可能是“做”,努力追求一个之前因为内心的障碍而不敢追求的目标。

面对自我,从不敢面对到全然接纳

在面对自我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害怕尤其是当我们处在黑暗当中的时候。就像开头讲的我的朋友小A,其实在没有工作的那段时间,她就处在黑暗当中,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很害怕,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出黑暗。

书中提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接触自己真实的生命,并不能马上带来成功。相反,生活的常态是“失败”,是走夜路。但人生的另一个真相是,你走着走着,就会走出最黑暗的那一段路。这时候再回头看,你就会想去拥抱一下黑暗中的自己,感谢一下她:谢谢你,再害怕,再孤独,也没有放弃!前路未必多平坦,但只要一直走,便不会是死路。

其实生活一直是这样的,在我们做成的每一件事背后,是十件、百件没做成的事,但只要方向是对的,面对恐惧,坚持前行,人生中的这些灰暗时刻,终究会变成希望的光亮。

敢于面对困境,内求获得力量

在读完《力量从哪里来》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在面对问题时,有了更多的力量。无论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们都可以向内求获得力量,而不是向外求请求认可。在我们从内得到力量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可以应对各种不敢。书中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恐惧,都有一次次的不敢。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盯着这个不敢,找到自己背后的力量,然后闯过去。这是一个从“不敢”到不得不转身面对,然后到不得不“敢”的过程。

最后把圣严法师的十二字箴言送给大家,希望每个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都能够“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这也是这本书所要给我告诉我们的真谛所在。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