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化学的正能量的句子简短
时间:2022-03-17 13:03 | 分类: 正能量句子 | 作者:花落无声Sz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一、颜色之美——绿色
今年,与自然和希望息息相关的绿色,用它强劲的生命力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用绿色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健康的世界,成为仍未摆脱疫情困扰的大家的共识,所以,绿色是当仁不让的流行色。
在深深浅浅的绿色中,以舍勒绿和巴黎绿为代表的两种绿色成为主流中的主流。
18世纪前,人们智能通过榨取植物汁液从中获取天然的绿色染料——这样的方式虽然安全无害,但染色后,衣物总是会暗沉褪色。在夏天穿着绿衣服的人,常因为出汗而染上一身绿光。于是,人们开始尝试用别的方式获取更不易褪色的绿色燃料。舍勒绿,是用开启了近现代化学研究大门的化学家卡尔·舍勒的名字命名的。
1775 年,舍勒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砷酸铜的染色作用,亮绿色的染料让舍勒非常兴奋。而砷就是砒霜,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因为舍勒绿染料制作方便,所以非常廉价。于是,舍勒绿便很快的就风靡了整个欧洲,不仅有大量的画家用它进行绘画,甚至在服装以及一些食品里都会添加这种绿色的染料,可想而知舍勒绿在当年是多么的火爆。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流放期间,就住在一间漆成舍勒绿的房间里。
因为舍勒绿的毒性,人们不得已开始寻找它的替代品,在19世纪末期发现了「巴黎绿」Cu(C2H3O2)2·3Cu(AsO2)2,然而,它仍然是剧毒的,巴黎绿色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被禁止。
绿色,代表着希望,是冷暖边缘的中立者。它是盈满晨曦的绿林,是自由飘摇的海藻,是拂过天际的极光,也是绝处逢生的绿洲。
二、发现化学之美 感悟化学魅力
吉林一中科学营的学习将我带入了一场关于化学的奇妙旅程。化学是接触世界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沉淀、结晶或者蒸发,每一种变化都是充满着神奇的迭代。化学之美,美在形态。如金刚石的晶莹华贵,宝石的夺目光彩,无色水晶的无透透明。
化学之美,美在结构。化学结构美是化学物质美的内在反应和决定因素。如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结构的空间网状原子晶体;C60是60个碳原子组成的大分子晶体。
化学之美,美在变化。化学变化是化学美之源,化学物质美只是化学变化的终极表现。钻木取火,百炼成钢,烧石成灰,形象的描述了化学变化之美。
化学之美,美在实验。化学变化美不仅表现色态万千的形象美,而且还蕴含着有规律可循的科学美。同样都是硝酸银溶液和铬酸钾溶液的沉淀反应,如果改变铬酸钾溶液的浓度,这二者生成的沉淀形态截然不同。
化学之美,美在元素。化学使我懂得了,世间万物就其组成而言,不过是百十种化学元素的原子。不同种类的元素以不同数目的原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搭建”而成的分子,使他们有了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化学性质。化学的特点与魅力在于灵活地利用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变化来识别、分离未知的物质,以及模仿、设计合成新物质。这个过程好比音乐家用音符在五线谱上谱写乐章,文学家遣词造句,组成“光焰万丈长”的作品,建筑家用砖瓦枘凿建造屋舍栋宇流传千古。由简单派生出复杂多样的物质世界,正如《道德经》中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也正是化学之美所在。古人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广阔的化学世界还等待我们去探索开拓,让我们学好化学,用好化学,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吧!
三、
生活中的化学之美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在此商路上,那时传输的最大宗商品要属我国的特产丝绸,因此这条路被叫作 “丝绸之路”。自西汉以来,中国丝绸不断涌向国外,成为世界著名的产品。
丝绸,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短丝等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
丝绸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一朵奇葩,伴随该传统文化的印染技术更加让人叹为观止。我国很早就利用矿﹑植物染料对织物或纱线进行染色,并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掌握了各类染料的提取﹑染色等工艺技术,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纺织品,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物质文化生活。
早在几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用天然的赤铁矿粉涂染串珠贝和筋绳。到了奴隶社会,生产分工精细,专门设有官职“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以权里受之,以待时而颁之”;并且有“染人掌染丝帛。高贵的丝和丝织物在染色以前,还要经过“暴练”处理 。
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施染出的纺织品的颜色也不断地丰富。到西汉,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纺织品上就可以看到色谱已经大大丰富了。隋唐时期染色工艺更是大发展,以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刺绣品为例:底色就有大红、正黄、叶绿、翠蓝等。到了明代,染色色谱分得更精细,仅染红色就有大红、莲红、桃红﹑银红等。明代的染色生产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民间也开设有各种私家染坊,染坊中又有蓝坊、红坊、红漂坊、杂色坊等不同分工。
由此可见,自然界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已知的和未知之迷,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发现许多化学创造的自然美、生活美,而感叹化学的美。
四、
生活中的化学之美-美丽的焰火
夜空中五彩斑斓的焰火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美丽的色彩是由金属燃烧产生的,不同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高温燃烧时,都会产生自己固有的火焰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烟花又称烟火、焰火,在中国发明较早,主要用于军事上、盛大的典礼或表演中,而现代全球唯一能在同天同活动里燃放烟花的活动则为跨年(除夕夜)活动。
烟花的化学原理,其实和爆竹的大同小异,其结构都包含黑火药和药引。点燃烟花后,发生化学反应引发爆炸,而爆炸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绝大部分转化成光能呈现在我们眼中。制作烟花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能够使烟花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烟花含有各种不同的化学药品,在燃烧时可以给火焰染色。铜燃烧时,火焰会变成绿色;硝酸锶、碳酸锶燃烧时,能使火焰变成红色;硝酸钠、草酸钠燃烧时火焰是黄色;将硝酸锶和硝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燃烧时火焰是桔红色。只要把这些药品按不同的比例和次序放在烟花里,烟花在燃烧时,便能发出五彩缤纷的光。
冷光烟花(也称冷焰火)就是采用燃点较低的金属粉末,经过一定比例加工而成的冷光无烟焰火,它是对传统烟花技术的一-种突破和创新,是结合无烟技术,冷焰火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开发出的既安全、又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一代产品。
五
生活中的化学之美
在油画中,色彩的运用是作者情感的一种表达,色彩传达出的强烈信息对人的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色彩大师梵高通过颜色向人们传达他内心的偏执与疯狂,对世俗的认知与态度。黄色明亮而鲜艳,作为一种具有希望的色彩,深受梵高的喜爱。然而梵高的“向日葵” 在近几年却出现了明显的褪色,在梵高所使用的黄色颜料中主要有铬黄和镉黄,虽然两种颜料名称发音相同且均为黄色,但二者在化学成分上却有很大差异。
美国1820年对铬的开发,推动了铬黄颜料的生产,由于铬黄覆盖能力强,不透明且干燥快,因而被画家们广泛使用,但是后期科学研究发现铬黄会变暗。铬黄颜料的主要成分是铬酸铅PbCrO4,为了增加颜料的光泽感,让作品的颜色更明亮一些,铭黄颜料中还常常掺入其他物质,如白色的硫酸铅PbSO4,但也正因为铬黄与铅白调配,造成了画作变暗。在颜料中的铬酸铅存在着光还原的过程,当六价铬存在于化合物中时,往往显示出橙黄色,而三价铬存在于化合物中则显示出深绿色。当铬酸铅中混有硫酸铅时,光照下,硫酸铅吸收紫外光并为橙黄色六价铬还原为绿色三价铬提供能量,在硫酸铅的作用下,使向日葵“枯萎”。
镉黄的主要成分是CdS,是一种稀有的天然形成的六方晶型的硫化镉矿物,磨碎后可作为颜料的原料,它色彩鲜艳,并且与铬黄相比具有很好的耐光性,被19–20世纪的画家大量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出现变暗的情况。在画中,一些镉黄变为灰色,是由于空气中含有氧气和微量水分,CdS经复杂的光氧化过程形成CdSO4。梵高笔下这副“蓝色”的“鸢尾花”仿佛带点淡淡的忧郁,正当人们沉浸在这份忧郁之中时,化学家们宣布目前我们看到的蓝色也是画作褪色后形成的。
这幅画的花瓣是色彩大师运用钴蓝( 主要是铝酸钴Co(AlO2)2 )、锌白(氧化锌 ZnO)和曙红(C20H6BrNa2O5,又称四溴荧光黄或四溴荧光素)调制出来的,曙红在光的作用下非常不稳定,很容易进行分解,在未分解的时候,这幅“鸢尾花”还是紫色的,但是随着曙红的颜色逐渐淡化,就变成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种蓝色了。在梵高创作出大量以蓝色为主调的画作中,最著名的还要属梵高的“星空三部曲”:
在“星空系列”的画作中至少包含两种蓝,分别是群青和钴蓝。群青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但是在稀酸存在下,群青也会褪色,并释放出刺鼻的硫化氢气体,这是因为水分子和氢离子非常小,可以进入到开放的硅酸铝框架结构中去与内部的多硫化物离子反应,因此即使是在酸的浓度非常低的情况下,长期也会造成群青的褪色和分解。逛博物馆时,如果留心观察,我们有时会发现馆内竖有禁止使用闪光灯的标识,博物馆禁止使用闪光灯是一种对馆内藏品的保护措施。光作为一种能量,画作中的颜料在光催化下会加速降解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造成褪色。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馆规,闪光灯闪烁一次可能破坏的不是那么明显,可是画作可经不起人人闪烁。在欣赏美的同时,每个人都要尽自己所能,珍惜并保护化学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美。
(——吉林一中初中生科学营化学成果展示)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图文图片
- 下一篇:女人正能量美丽的句子说说心情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