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立秋养生正能量的句子2022
时间:2022-03-31 06:06 | 分类: 正能量句子 | 作者:祎妈随记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今日立秋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刚告别了六、七月的梅雨和大暑
八月的“立秋”便匆匆赶来...
今年,似乎一切都很特别,感觉还没成功入夏,就突然迎来了秋天。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立秋”这个节气吧~
2020年立秋节气时间:
公历2020年8月7日8点49分
农历庚子年六月十八号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
即意味着秋季的来临,此后暑气未褪但渐衰,天气慢慢转凉,阳气收敛而阴气增长,是迈入秋收冬藏的过渡时分。
立秋·三侯 autumn
我们知道每个二十四节气都有三侯,立秋节气也有三侯,分别是:一侯凉风至;二侯白露生;三侯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
“凉风有信,一叶知秋”,到了立秋,温变而凉气始肃也。
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虽说“暑去凉来”,但实际上立秋时节的天气并没有快速凉爽下来,反而会短期回热。
“秋凉风至”通常是北方人才能体会到的幸福,南方往往还是“秋后一伏热死人”。当老日历翻到“立秋”页时,大多数中国人还在汗流浃背地与酷暑鏖战。
秋本是肃杀的季节,但暑气一时难消,况且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秋老虎”依然存在,天气晴朗、阳光强烈的暑热天气会再持续几周。

二候-白露降
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露,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露珠晶莹变白,但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
古时候人们将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称为“长夏”,春夏耕种的作物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农事进入最为繁忙的季节。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这些农谚都生动地表达出了农家对立秋日的重视和祈愿风调雨顺的心情。

三候-寒蝉鸣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从夏至时的“蝉始鸣”到立秋时的“寒蝉鸣”,一年中最酷热的时间总算过去了。
立秋以后,蝉感应到凉意,亦发声困难,只能叫很单调的短音,称之为“寒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是此际才会唱出的离歌。
立秋·习俗 autumn
作为秋天的开端,民间流传着许多文化风俗,那各地又会用什么方式来度过这个立秋呢?
啃秋
在江南地区,立秋之时要吃西瓜以“啃秋”。
相传,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害癞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吃西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结果果真如此。此后渐渐形成习俗,每岁秋来之时,家家剖食西瓜,谓之“啃秋”。
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整个秋天不生病,并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
有迎秋之意,亦可抒发丰收的喜悦。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
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
报秋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
奏毕,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之意。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
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在立秋这天,吃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立秋·养生 autumn
“立秋”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重要时期,在天地之气发生重大变化的交节点,我们又该如何养生呢?
此时做好“顺天时、因天序”,即可事半功倍。秋季养生,重在“四养三防”。
一养-饮食调养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银耳、雪莉、枇杷、蜂蜜等。
民间在立秋时有“贴秋膘”的说法,但是此时胃肠功能较弱,如果吃太多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所以“贴秋膘”要适当。
尤其是那些患有胃肠道疾病、三高人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人,不宜摄入太多肉食。
二养-运动调养
立秋之后,阴气降敛,这时正是适合开展各种活动的好时期。
运动量不宜过大,应选轻松平缓的项目,如:如爬山、骑行、快走、太极拳等。
由于秋季早晚气候比较凉爽,故训练适宜在早晚间进行,更应选择靠近草木繁茂,空气清新的地方,每次训练总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避免过度出汗,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三养-精神调养
古人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是有科学根据的。
这是由于立秋之后,阳气渐弱,情绪会容易产生波动和敏感,尤其是平时肺气偏虚的人,更容易产生情绪的莫名低落,这就是通常说的悲秋现象。
因此此时养生以“收养”为原则,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
四养-起居调养
立秋之后正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每天保证有8~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若晚上睡眠不足的话,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午休,在睡眠的过程中要注意防寒保暖。
一防-防暑
虽然是到了立秋,但是仍然在三伏天气里,所以防暑必不可少。
为预防中暑,最好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
二防-防燥
秋季天气干燥,容易上火,要多注意补水,多吃水果生津解渴、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
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油炸少肥腻,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三防-防感冒
秋季昼夜温差变大,不注意保暖容易引起感冒,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
早晚清凉时分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夜里最好不开空调。
立秋到,才惊觉一年已过一半
我们要懂得在每个节气时都感念四时和自然赋予的更迭,并顺应它们做些琐碎的习俗和养护。
这样,立秋带给我们的,并不止于寒蝉凄切的悲伤,而是面对每一个新的时令,我们那颗愿意妥帖照顾生活的心。
如果说夏日是热烈的,那么秋日便是一种安宁,带着微微凉意,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一场秋雨一场寒。之后在外出赏秋的时,大家也别忘了注意防寒保暖,照顾好身体。
- 上一篇:鼓励父母的话正能量句子朋友圈
- 下一篇: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在哪找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