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正能量的句子励志

时间:2022-04-01 21:18 | 分类: 正能量句子 | 作者:光明日报 | 评论: 次 | 点击:

【专家视角】

大学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使命任务。新时代的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既要靠青年自身的努力奋斗,更要靠大学久久为功的教育培养。新时代高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顶层设计,找准着力点,走好关键棋,善于教育和引导青年学子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上好思想政治课

大学所有的课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办好思政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每位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堂思政课教学内容,让思政课有内容、有营养、有力量,真正做到以彻底的理论说服青年,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青年,让青年真学真信真用。为此,既要引导青年学子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循序渐进,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切实提高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创新,用新时代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讲透大道理、讲活好故事,如中央电视台新推出的节目《党课开讲啦》,就广受好评、圈粉无数。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和信心,在心里扎了根,才能源源不断获得精神之钙,才能胸怀大志、心向远方,形成团结奋进、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上好历史文化课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塑造力和影响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也是做一个中国人的基因标识。

要用好用足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养料,譬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民本主义思想等等,使青年打心底感知到中华文化之璀璨,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惊天动地的建设史、披荆斩棘的改革史孕育出丰富多彩的红色资源,淬炼出昂扬向上的红色文化,构筑起绵延不断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从学习和弘扬中国革命先驱用生命、鲜血、汗水磨砺而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育民族精神,让红色文化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青年的文化自信更加有骨气和底气。

重视社会实践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一定是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全面认知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引导广大青年走出校园“象牙塔”,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实践中充分了解国情、党情、社情和民情。乘上四通八达的高铁遍览大江南北,就能亲身感知科学理论指引下的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去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就能切身感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彰显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走进宁夏西海固、湖北湘西十八洞村、河北塞罕坝等地看一看,就能在山乡巨变、今昔对比中感受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社会实践就是一个体悟生活、思索当下、升华心境、感召使命的过程。通过社会实践调查,能够让广大青年增强阅历开阔视野,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执政党的建设有着更为全面而深刻的体悟;也会让广大青年获得比书本更多更丰富的新鲜素材,获得更为生动、具体、深入的纵横比较和更坚定、更主动的责任感,从而真正懂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才能真正相信“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巨大反差与“东升西降”的世界历史潮流。只要知行合一,书本上的理论与校园外的现实相符合,青年学子们就会进一步提升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用好网络舆论场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交锋的前沿阵地,也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各种社会思潮的角逐场。网络舆论场是把双刃剑,用好了造福国家和人民,用不好就可能带来难以预见的危害。长期以来,西方反华势力一直把互联网视为扳倒中国的最大变量,殚精竭虑地利用网络舆论场兴风作浪,造谣诽谤,旨在抹黑中国,蛊惑人心。同时,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种思潮涌动,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极力扩展渗透。

高校必须善用网络舆论场,一方面,遵循青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通过“三微一端”、红色网站、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全方位地贯穿到青年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另一方面,有效提升青年学生对错误思潮的鉴别能力和辨析能力,在网络舆论斗争中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亮剑发声,善于动真碰硬。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育人育才,大学之责。高校要以更加积极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心怀国之大者,坚定“四个自信”,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作者:张小锋,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欢欢,系该校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