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正能量的句子可复制

时间:2022-04-02 05:51 | 分类: 正能量句子 | 作者:无为书轩 | 评论: 次 | 点击:

我是无为君,与你一起遇见好书,认识自己,理解世界。

在人类的进化史中,语言的发明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会说话”是人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本质区别之一。然而,“会说话”仅仅是开口说话那么简单吗?

有一次,美国代表团访华,一名美国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总是喜欢抬着头走路。”众人看着周总理,不知道他会怎么回应。

只见周总理不慌不忙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可见,“会说话”是一种语言艺术,它不仅体现一个人的风度,有时甚至还能扭转局面。

今天要分享的这本《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讲的就是如何用说话的艺术来与孩子有效地沟通。本书讲述老师和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生动的漫画对比错误和正确的语言,从而得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孩子乐于接受大人对他们施加的影响。本书被美国《儿童》杂志评为“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图书”。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创建者。本书是她们在学校和研究所长期与父母们进行实验的研究总结,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实践证明非常有效。

这样表扬,孩子会越来越自信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带大家了解与孩子说话有哪些技巧:

首先,接受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勇气。

其次,挖掘孩子的潜力,让孩子成为自己的老师。

最后,有效表扬和批评,让孩子获得自我成长的力量。

(1)接纳情绪,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勇气

不知大家有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一看到孩子犯了错误或情绪激动,自己也变得情绪失控。结果非但没能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反而助长了它的发展。大人的另一种反应就是急着质问或批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你不应该如何如何。”诸如此类的话。

其实应对孩子情绪的第一步,是接受它。当孩子陷入情绪旋涡,他们最需要的往往不是说教,而是有人能明白他的心情,哪怕他明知自己做错了,也希望有人能先理解他的感受,再去分析对错。

孩子的情绪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接纳他们的情绪能帮助他们获得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

下面我们来看看,当学生有负面情绪时,老师的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

第一种:

学生:我不想读这本书,这故事真无聊。

老师:不对,它非常有趣。

学生:我讨厌看书。

老师:不,你是一个很好的读者。

学生:词太多了!

老师:你可真笨,这些词都很简单。

学生:太难了。

老师:你都没试一试,只想偷懒。

第二种:

学生:这故事真无聊。

老师:你好像有些不喜欢。

学生:真枯燥,谁会想去了解贝兹·罗斯?

老师:噢,这个人没有引起你的兴趣。

学生:是的,我喜欢我们上次读的那个故事,关于马和狗的那个。

老师:好像你更喜欢关于动物的书。

学生:是的……我想,看完这本,我要再看一本有关狗的书。

老师:下次去图书馆,我帮你找。

在第二种沟通方式中,老师说出了学生的感受,学生的负面情绪得到认同和接受,他觉得受到鼓舞,会继续努力。

有人认为,给出自己的建议很有必要。其实,孩子在情绪低落时,不但听不进任何建议,而且这样做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没用,失去想要改变的勇气。那是不是永远不能给出建议?

当孩子情绪恢复正常后,如果他们需要,大人可以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和建议,时机对了,孩子倾听和思考的效果就会不一样。

另外,有些孩子的情绪会伴随一些不良行为,比如破坏物品、伤害他人等。这个时候,大人需要明确告诉孩子: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的行为是不恰当的。

所以,接纳孩子的情绪,大人要做的有三点:

首先,站在孩子的角度说出他的感受,让他觉得自己被理解和认同;

然后,等到合适的时机说出大人的想法和建议;

最后,如果孩子有不良行为,在接纳他的情绪之后,要及时制止。

这样表扬,孩子会越来越自信

图片来自网络

(2)激发潜力,让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

在大人与孩子日常沟通中,常常会提到奖励和惩罚。研究显示,尽管奖励和惩罚短期内有效,但从长远看,奖励和惩罚都会降低孩子的学习欲望。奖励会让孩子的学习动机产生偏差,剥夺他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而惩罚的隐患则是让孩子明白下次要更加小心,以免再受惩罚,他们不会从惩罚中真正学会诚实和负责。

因此,如何绕开奖励和惩罚,让孩子肯学、会学、学有成效,是老师和家长的必修课。作者指出,每个孩子都有无穷的潜力,能自己形成一套行为准则。要激发这种潜力,有两种方式,一是吸引合作和自律,二是共同解决问题。

要吸引孩子合作和自律,有五个锦囊妙计。

第一计,描述问题。直接说出问题会让孩子关注问题本身,从而更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

法国著名神经学家大卫·塞尔旺-施莱伯博士在他《自愈的本能》一书中提出,人体有两个大脑:认知脑和情感脑。认知脑负责控制注意力和制定计划、完成任务,情感脑则主管着我们的心理健康。当人体遭受恐惧、焦虑等情绪冲击时,情感脑会出现故障,从而影响认知脑的正常工作。

因此,当大人用简单粗暴的责骂来处理孩子行为的偏差时,别指望他能调动认知脑去行动,这只会给他的精神造成压力。

相反,如果孩子忘了收拾房间,试着说:“你的房间有点乱,地上有点脏。”如果孩子在桌子上乱写乱画,这样告诉他:“桌子不是用来写字和画画的。”这样说话不带任何情绪,孩子听到后,情感脑就处于舒适状态,会乖乖地与认知脑合作。

第二计,说出感受和期望。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表现会怎样影响别人的感觉,他们就会明白世界不是只有自己,还有别人。而明确的期望则给孩子提供了调整行为的参考方向。大人表达感受和期望时不攻击、不取笑,孩子就会倾听,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三计,提供选择。想想我们考试的时候,更愿意做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客观题提供明确的选项,缩小了选择范围,完成起来当然更轻松。

比如,孩子写作文时毫无头绪,迟迟不动笔,这时,千万别说:“你再写不出来就别出去玩了!赶紧写!”可以提供选择:“你是自己再想一想呢,还是看看优秀作文集,找找灵感?”

威胁和命令使孩子们感到无助和抵触,而提供选择打开了新的可能之门,避免浪费时间,让大人和孩子都能进入快速解决问题的通道。

第四计,角色扮演。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试想,当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现在拿出你们的魔力钥匙把嘴巴锁上,钥匙交给我这个大魔法师保管,等自习课结束后,我会把钥匙还给你们,解除魔法!”想必今后的自习课都会安静得让人不习惯吧。

游戏不仅让孩子更愿意参与和配合,使得本来枯燥无味的任务变得生动有趣,也教会孩子一件事:生活中来点幽默,会很不一样。

第五计,体验后果。如果所有的方法都不能让孩子接受和改变,就让他去体验行为的后果吧。当遗憾、悲伤、痛苦、悔恨包围过来,他会告诉自己:“假如我当初没有那样做,就好了。”自律在反省中得到了建立和强化。需要提醒的是,体验后果要适度,不要对孩子或他人造成伤害。

共同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八个字:头脑风暴,监督执行。

参与头脑风暴的人说出并写下自己对问题的所有看法和建议,保留可以执行的方案,最后共同监督执行的情况。这里隐藏着一个儿童心理学规律:让孩子参与制定方案的过程,他们就更愿意去实施这些方案。

一位父亲为了让儿子放学后尽快完成作业,使用了共同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是这样做的:

1)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我想打会儿球,看完电视,再去写作业。”

2)表达自己的理解:“所以你想玩一会儿,再去写作业。”

3)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每天监督你写作业,让我很困扰;而且,你熬夜写作业,睡得太晚,第二天会很累。”

4)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我们一起想想,有没有让我们都满意的做法。”

5)写下全部想法,不做评价:“把作业拆分,先做容易的,再做难的。”“制定一个作息表,安排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

6)共同决定保留哪些想法。

7)执行计划并监督完成情况。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的一生中问题不可避免地会接踵而来,既然如此,不如引导他们学会合作、自律,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他人来共同寻求方案,由此获得终身受用的技巧,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

这样表扬,孩子会越来越自信

图片来自网络

(3)有效地表扬和批评,让孩子获得自我成长的力量

大人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究竟怎样的表扬和批评,孩子才会听进去?

作者指出,表扬有两种形式,评价式表扬,和描述式表扬。前者在表扬时使用简单直接的评价语句,例如“你真棒!”“真聪明!”,这种方式导致孩子对表扬话语的期待和依赖,久而久之,会失去自我评价的能力。

而描述式表扬则注重描述孩子的行为以及达成的结果,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并评价他的行为价值和标准,形成稳固的自信和价值观。

举个例子,孩子告诉你数学考了90分,如果他听到:“你真是个数学天才!”他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因为还有别的同学比自己考得更好。假如他听到:“你一定非常高兴,为了这次考试,你做了不少努力。”他会告诉自己:只要我用功,就能学好数学。

如果要用评价性的词语来表扬,可以在评价前后加上具体的描述。比如,孩子画了一幅作品,你可以说:“多漂亮的画啊。你画了黑色的天空、白色的月亮还有亮黄色的星星。”他就会有这样的自我评价:我懂得怎么画夜空。

通过无数次建立在大人引导基础上的自我评价,孩子将得到成长,他们将有足够的自信对自己说“我很满意”或“我不满意”,并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做出修正和调整。

有效的批评,则需要大人丢弃挑剔的目光,找出事件积极的一面。“先肯定,再建议”,是有效批评的方式。

一个叫保尔的男孩,有一次因为代数没及格,回到家后愤怒地把车库门踢坏了。妈妈知道后的第一反应是责备,但稍稍冷静后,她决定用另一种方式来和儿子沟通。

她先问保尔为什么丢分,保尔说,错的那些题目他都会做,只是因为粗心算错,又忘了检查才导致不及格。他还在本子上给妈妈重新做了一遍错题。

于是妈妈说了这样一番话:“你理解所有这些复杂的问题,只是四个粗心的错误使你丢了40分。我认为你的大脑能够掌握高难度的数学概念,但是,交卷前,你需要检查你的计算。”保尔紧张的表情顿时消失,然后他自己去将车库的门修理好了。

老师、家长包括孩子都能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说出怎样改变才能做得更好。但在发生改变之前,我们需要相信在自己身上对的多错的少,这样我们才有信心去改进。正如保尔的妈妈那样,先肯定了保尔的能力,再建议他下次怎么做会更好。于是,保尔重拾信心,并亲手修正了自己犯的错误。

有效地表扬和批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别给孩子贴标签。贴标签意味着刻意强调孩子某一项特长或某一个缺点。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多元化的可能性,并且一直在成长和进步,只不过有人快一些,有人慢一些。

这样表扬,孩子会越来越自信

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这本书就解读到这里。我们回顾一下分享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接着,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激发潜力,让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最后,用有效地赞美和批评,给孩子带来自我成长的力量。

《增广贤文》里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这件事,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丰富的学问。

养育孩子虽然伴随着无数的问题,却可以做到细水长流。用充满艺术的语言,打开与孩子平等交流的新世界,滋养孩子的心灵,点亮孩子的智慧之光。更重要的是,正视情绪,互相尊重,共同成长,才是有效沟通带来的让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评!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