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苦中苦正能量句子简短

时间:2022-04-03 06:37 | 分类: 正能量句子 |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 评论: 次 | 点击:

吃苦就是吃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成功的路上,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崎岖坎坷,是生活的常态,逆境困顿,是成长的必需。人生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理解生命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

《孟子·告子下》中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艰苦的环境是培育栋梁的肥沃土壤。一个人若是生于安乐,耽于逸乐,只知享受,就会使人玩物丧志,不思进取,自甘沉沦;一个人若是生于忧患,自强不息,把吃苦当成磨砺意志的磨刀石,以苦为乐,奋发有为,磨难就成了激励人奋进的号角,艰苦就成了促使人进步的阶梯。

吃苦就是吃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西汉经学家匡衡,汉元帝时位至丞相。匡衡自幼喜爱读书,无奈家贫,买不起书,他就在农忙时节,给人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到了晚上,买不起蜡烛,他看到墙壁有邻居家的烛光透了进来,他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孔,借着邻居家微弱的烛光,继续读书。这就是成语“凿壁偷光”的故事出处。

匡衡勤奋好学,对《诗经》的理解尤为通透,是当时儒学界研究《诗经》的翘楚,但是仕途却不通顺,考了九次,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汉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匡衡任职期间,常引《诗经》为据,阐述主张,劝汉元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推行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建昭三年,匡衡代为丞相,封乐安侯,位极人臣。后世评价匡衡:“勤奋无比、通古博今,经学绝伦,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被《汉书》列为一代名相而世代相传。”

北宋哲学家张载在《西铭》中说:“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意思是说,财富、名气、地位,上天福泽,能够提升人的生活质量,让人生活得安逸、舒适;贫贱、忧愁、困苦,却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帮助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吃苦就是吃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不在物质的丰饶,不在环境的优越,而在内心的强大,在艰难和困苦面前,依旧保持百折不挠的决心和勇气;在挫折和失败当中,依旧坚持始终如一的理想和信念。

风雨过后便是彩虹,危难过后便是成功。人生中的许多转机,往往是从危机中得来,从吃苦中得来,从坚持中得来。

星云大师谆谆劝导世人时说:“吃苦,是成功必经的过程,你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埋头苦干、勤劳苦作、寒窗苦读、静心苦学。因为苦是人生的增上缘,如果不经过苦读,不经过苦学,不经过苦练,不经过苦磨,是不能成功的。”

吃苦就是吃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对于每个坚持理想的人来说:吃苦就是吃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世界上所有令人瞩目的成功,都不是巧合,而是在艰难困苦中努力坚持、奋发有为的结果。

《史记》作者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列举了大量古圣先贤虽处困厄,发愤著书的事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人生之中总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波折和坎坷,不经历种种磨难,怎能练就一身铜皮铁骨?不通过重重考验,哪有后面的功成名就?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当自己还是一只麻雀的时候,目标是要成为苍鹰,搏击长空,翱翔万里,沿着这样的目标去努力、奋进,所有的艰难只是一种磨砺,再大的阻力也会成为助力。

吃苦就是吃补,敢于吃苦,肯于吃苦,自强不息,坚持到底,必然苦尽甘来,成就美好人生。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本文刊载于《香港商报》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