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的矛盾议论文
时间:2022-04-20 00:1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小新写作课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名言的矛盾议论文
1.以名言为论点的议论文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一位地理老师被学生的问题难住了,他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不知道”以后并未就此了之,而是查找资料,请教同事,出差时又询问旅伴,终于得到了答案。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径。(由一个老师被学生的问题难住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引出中心论点: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径) 许多著名的学者、科学家都依靠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来寻求和积累知识。(总括句,引起下文)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间,读过八百多种典籍。在研读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并不一致,且相互矛盾,便多方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药工、樵夫、渔夫等人请教,终于鉴别考证了历代记载的一千多种药物,为它们重新做出了科学结论。俄国学者、诗人罗蒙诺索夫徒步两千公里到莫斯科求学,因为不是贵族子弟而被拒之学校门外。后来他装成外城贵族的儿子混进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因为不懂拉丁文,老师让他坐在最后一排。班上的大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笑他:“二十来岁的大傻瓜来学拉丁文!”但罗蒙诺索夫对老师的冷淡、同学的讥笑佯作不知,只是专心听讲,虚心求教,学习拉丁文造句。后来,他以卓越的才能和优良的拉丁文水平被派往德国学习。终于由一个打鱼的青年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这些成功者的成就,与他们的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用李时珍、罗蒙诺索夫虚心求教的故事,从中外两方面论证了他们的成功和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以此论证论点) 我国古代学者刘开说过:“(引用名人名言加以论证)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学与问相辅相成。一个人智慧有限,知识无涯,学习中总会碰到许多疑难问题。我们提倡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就是碰到问题,实事求是,不懂不要装懂,不懂就要多向人请教,而且要有点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这样才能获得知识。上海有位青年职工,只上过小学,靠自学考上了高校文科。当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遇到疑难问题随时向人请教,在路上、公园里、书店里都可以找到我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数以千计。”学习无捷径。这位青年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获得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向别人请教,要有点勇气。我们许多同学遇到问题总不虚心请教,他们感到难为情,怕别人说自己无知。那么,从上文所谈到的许多事例中,从那位地理老师身上,我们应该明白了吧:人家能够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我们有问题,不能向同学、向老师求教吗?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们抱着“人皆我师”的态度,在虚心求教中获得真知吧!
记得采纳啊
2.以中国俗语相互矛盾的句子写一篇高中议论文
人与自然的冲突人类诞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类与大自然是最亲密的朋友,可是,近几十年来,大自然和人类矛盾冲突日渐增多,几乎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件一:长江事件由于地球上人口越来越多,耕地逐渐不够用了,人们就想方设法增加耕地。
我国长江流域的人们把上游的树木砍伐,将洞庭湖水抽去让湖底露出,可人们没想到,这样一来反而物极必反,长江每年汛期大量的水会涌向洞庭湖,避免江水淹没两岸的农田及庄稼,可人们把洞庭湖面积缩小了,长江水无处可去,开始作恶多端,殃及了周边的百姓。事件二:亚马逊森林事件亚马逊森林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原始森林,那可有着不可计数的林木,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原始森林已失去了昔日的风采,由于人们的私欲,这片森林被大片大片的砍伐,变为耕地,而变为耕地的土地又失去活力变为荒漠。
这样的事层出不穷……唉,人类和大自然难道还要继续冲突下去吗?这样下去,造成的恶果迟早由我们人类自己品尝,让我们一起来解决矛盾,和大自然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吧。
3.作文关于名言自有道理也会有矛盾之处怎样考虑的
国)培根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英国)培根 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 (英国)培根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清诗铎·读书》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 (美国)富兰克林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美国)富兰克林 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
———— (美国)富兰克林 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 (美国)富兰克林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 (美国)富兰克林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美国)富兰克林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
———— (英国)培根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英国)培根 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英国)培根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 (英国)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英国)培根 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 (英国)培根 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英国)谚语 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 《格言联璧》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三国志》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宋诗纪要》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 《增广贤文》 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爱迪生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 爱迪生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爱默生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
4.以中国俗语相互矛盾的句子写一篇高中议论文
人与自然的冲突人类诞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类与大自然是最亲密的朋友,可是,近几十年来,大自然和人类矛盾冲突日渐增多,几乎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件一:长江事件由于地球上人口越来越多,耕地逐渐不够用了,人们就想方设法增加耕地。
我国长江流域的人们把上游的树木砍伐,将洞庭湖水抽去让湖底露出,可人们没想到,这样一来反而物极必反,长江每年汛期大量的水会涌向洞庭湖,避免江水淹没两岸的农田及庄稼,可人们把洞庭湖面积缩小了,长江水无处可去,开始作恶多端,殃及了周边的百姓。事件二:亚马逊森林事件亚马逊森林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原始森林,那可有着不可计数的林木,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原始森林已失去了昔日的风采,由于人们的私欲,这片森林被大片大片的砍伐,变为耕地,而变为耕地的土地又失去活力变为荒漠。
这样的事层出不穷……唉,人类和大自然难道还要继续冲突下去吗?这样下去,造成的恶果迟早由我们人类自己品尝,让我们一起来解决矛盾,和大自然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吧。
5.作文《矛盾》700字
有一个成语,大家应该都听过那就是“自相矛盾”,而在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出现时,我更愿意把它叫做“互补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去看看梅花,了解一下它的生长过程就会发现:它是一个真正矛盾体。在严寒下,普通的植物都衰败了,而只有梅花还在成长,甚至绽放。大多数人都会赞叹它的品质,它的性格,而我认为其实,应该感谢天气,水土等自然因素,让它得以形成优良的外观品质。如果,你把梅花放到炎热的地区去,我想,转瞬间,你就会发现这才是不利于它的,生存不了,还会觉得它美丽高尚吗!由于环境造就了它的品格,而品格成就了它自己。所以,你能不感谢当时个人主观认知的不利于因素吗?其实,本不矛盾的事物,在众人世俗的眼光中就矛盾了。其实矛盾就是一种潜在的互补。
人生也是这样,刚出生时,你就是矛盾体,因为你的形成是由两个不同性别的人组成。你会哭,没人教过你,那你为什么会哭呢?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你害怕,你想呼吸,想看清这个世界,而临终时,你的家人会哭,那也是因为他们害怕,害怕失去你,害怕没有你之后那未知的世界。在生命的过程中你笑得次数也很多,有些时候还会喜极而泣,这也没有人教你啊,你在感到快乐的时候同时动情的流出眼泪,这也是一般人说的矛盾啊!如果说是生理反映的话,为什么有人会,有人不会呢,难道这不是奇迹吗?
还有,大家都说恋爱是甜蜜的,为什么还有人伤心欲绝,悲痛万分呢?其实,这跟巧克力的味道差不多,有人觉得有点苦涩,还有人觉得很甜美。这就是每个人的角度不同了,味觉是天生的,而感觉也有一部分后天形成的。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同性之间也是有所差异,可是,没什么男女可以结合,不同性格的人会成为朋友呢?这就是互补行为,找到你需要的东西,发现你身上所没有的东西。
最后,人生的起承转合都是重要的,其中你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你不能否认它们的存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矛盾都可以解决,或者根本不存在绝对的矛盾,好好理解体会每一个事物吧,你会发现,他们都那么美丽!
56范文(高中) | 时评类作文,高考作文考查的“宠儿”
本 文 约2400 字
阅 读 需 要
4 min
—
文 | 王玉朋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段时间,台湾岛内一家连锁的寿司自助餐店,搞了一个很“心机”的促销活动,便是顾客名字中只要有“鲑鱼”二字,就可以免费吃一次鲑鱼宴。为了吃一顿免费的鲑鱼宴,很多青年人跑去民政机构改名。“同鲑鱼尽”“帅鲑鱼”“鲑鱼肚”“深海鲑鱼王”或者是超前布署把自己喜欢的食物都放上身份证,更有民众因此改名超过40字。这次改名风潮被称为“鲑鱼之乱”。
图|全景视觉
有人说,名字仅仅是一个符号,改或不改,都是个人的自由;有人说,姓名不能随意改动,因为姓名父母所赐,犹如身体发肤,蕴含着祝福和各种美好的期待,更承载着文化的内涵……
看了以上材料后,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题目分析
时评,顾名思义,就是“时事评论”,也是近几年高考作文考查的“宠儿”,写好时评类作文,“就事论事,适当拓展”八字原则应该铭记在心。
高考试题选择的“时事”往往是多种观点的碰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你认为谁有理,这才是关键。支持“公”,还是支持“婆”?那就看谁的观点更有正能量,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全景视觉
我们要多从事情的正面看问题,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内心要阳光一些,明媚一些。举两个例子,第一个,陈光标的“高调慈善”,引发了很多争议,有人说他的慈善行为是“裸暴秀”,有人说他的慈善行为推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你怎么看?毋庸置疑,当然是选择后者,你要看到事情温暖的一面,毕竟“高调”只是形式,而慈善才是本质。
第二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美国学生把中国留学生用中文名字写的门牌给撕掉,用英语写的就没撕。有人说这是赤裸裸的文化歧视,有人说中国留学生就应该入乡随俗。你怎么看?很多同学以为不是阳光一点吗?那就支持后面这个观点吧。大错而特错,这是“站队”问题,中国留学生在国外遭受欺侮了,你作为中国人,应该替谁说话?所以,你的观点就是前者,“撕门牌”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文化歧视。
图|全景视觉
那么我们回归到这道题目上来,改名风潮令人啼笑皆非,所以被称为“鲑鱼之乱”。其实“鲑鱼之乱”,这四个字本身就含着褒贬态度了。改得好,还能叫乱吗?因此,关于这则时事的两种观点,孰高孰低就很分明了。姓名很重要,因为它承载着文化内涵,怎么能随意乱改呢?题目不妨取为“姓名千钧事,岂能妄改之!”
范文
姓名千钧事,岂能妄改之
(点评:这个题目其实表达的就是“姓名很重要,不能随意改”,但是如果直接用“姓名很重要,不能随意改”做题目,未免太直白,太俗气了,而用“姓名千钧事,岂能妄改之”就文雅很多,而且运用了反问句式。)
台湾寿司店的促销活动引发了很多青年人的改名风波,被称为“鲑鱼之乱”。这场“鲑鱼之乱”令人大跌眼镜,啼笑皆非。姓名千钧事,岂能妄改之!
(点评:简洁地引材料,然后表明情感态度,最后提出中心论点,扣题。)
图|全景视觉
“坐不改名,行不改姓。”姓名父母所赐,犹如身体发肤,寄托了对人生美好的期待,但有些青年人却为了一顿免费的鲑鱼宴而任意改动自己的姓名,原因何在?
(点评:过渡,这一段写法的关键在于找到事情的矛盾点,然后为第三段分析原因做铺垫。)
“舍小利,取大义”乃君子之行,然而台湾的这些青年人却背其道而行之,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一时口腹之欲,而轻易改动自己的姓名。说白了,无非就是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在作祟,仅此而已。
贪图小便宜或许不必“天怒人怨”,然而对文化的无知却是“罪不可赦”了。他们把姓名仅仅是当成了一个空洞的符号,而忽略了姓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无知导致任性,任性制造荒唐!
(点评:分析原因,原因有表层和深层两个层面,深层原因的分析也可以称为“探本质”。“鲑鱼之乱”的表层原因就是这些青年人贪图小便宜,而深层原因却是对姓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无知。写时评,要有“金句”意识。如:无知导致任性,任性制造荒唐!这就是A……B,B……C句式的运用。)
图|全景视觉
诚然,改名并非不可,关键是看你改名的目的何在。慎重地对待自己的姓名,并赋予姓名厚重的意义,方为对待姓名之正道。
留学日本的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改名为“沫若”,是基于“沫水”“若水”是他家乡的两条河流,“沫若”这个名字就寄寓了他的故土之思、家国之情。试看,同样是改名,出发点不同,改名就高低自判,好坏自清。而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同鲑鱼尽”“帅鲑鱼”“鲑鱼肚”“深海鲑鱼王”……简直是斯文扫地,人生之耻!
(点评:运用对比,把台湾青年人的改名与郭沫若的改名形成对比,这就是“适当拓展”。)
“为一时之小利,舍姓名之大义”,惑矣!如此随意地改名,势必会让姓名失去了其神圣性和严肃性,导致姓名沦落成一个诸如“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代号,其应该承载的文化传承意义消失遁形。
图|全景视觉
更令人为之担忧的是,一些不谙世事的中小学生因此“上行下效”,导致对姓名认知的混乱。试想一下,这次是鲑鱼店促销,如果下一次是甲鱼店促销呢?想想,不禁令人莞尔。
(点评:这一段是从“谈影响”的角度去写,写的时候可以从多层面去写,这篇文章就是从“文化”“社会”两个层面去写青年人随意改名而造成的影响。同时在最后使用了假设论证法,使文章富有幽默感和讽刺意味。)
慎待姓名,乃应有之义;弘扬姓名,更为人生高举。“雪中的桂,崖畔的梅”,张桂梅正是用自己的的实际行动去为自己的姓名做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她被誉为“燃灯校长”,40年来扎根云南偏远山区,成立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用教育阻断了贫困的代际流传,守护着大山里女孩的梦想。“红土高原一枝梅,铁骨丹心傲雪霜”,她让自己的姓名熠熠生辉,光芒万丈!
(点评:这一段是从怎么做的角度去写,我们不但不应该随意改名,更应该让自己的姓名熠熠生辉。这也是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
名同姓,姓同源,源同宗。根同一系、本自一源的姓氏文化,把海峡两岸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慎重地对待自己的姓名,让人生日月皎然,光明磊落!姓名千钧事,岂能妄改之!与君共勉。
(结语:要有亮点意识,运用诗词、名言或者工整句式,然后回扣材料,最后扣题。)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
可发布于“读者·新语文”旗下各大媒体平台,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