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止于智者名言

时间:2022-04-20 11:4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混沌婴孩 | 评论: 次 | 点击:

谣言止于智者名言

1.“谣言止于智者”下句是什么

流丸止于瓯臾,谣言止于智者,无下句。

解释:瓯臾(ōu yú): 杨倞 注:"瓯、臾,皆瓦器也。 扬子云 《方言》云: 陈 、魏 、郑 、宋 之间,谓罃为臾。瓯臾谓地之坳坎如瓯臾者也。"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流丸自向瓯臾止,但笑蚍蜉撼树狂。" 瓯臾,比喻地面洼陷不平之处。

基本信息:

瓯臾:瓦器,一说凹下之地。 滚动的球体掉进凹陷处会停止,谣言传到明白人那里就平息。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出自】:《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典故:

齐人有人谗言荀子,于是荀子离开了齐,来到楚国。公元前255年被任为兰陵令。但有人认为荀子对楚国来讲是个危险。所以荀子又辞楚来到赵国,赵国拜其为上卿。后来楚国有人向楚相春申君进言请荀子回楚。于是春申君派人请回荀子,复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园杀害,荀子罢了官。不几年就去世了。

2.谣言止于智者什么意思

意思是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谣言止于智者出处是《荀子·大略》。智者,就是有智慧的人,止于智者就是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轻信传言,更不会传播谣言。

拓展资料

1.谣言止于智者”原作“流言止于智者。”用词不同,意思一样。

2.谣言止于智者的上一句是清者自清。

3.谣言止于智者。延伸其意思就是说对于一个聪明的人来说,当听闻一句言论,如果能够静下心去理清来龙去脉,就能分析出那些所谓“高明谣言”的漏洞,瑕疵,不攻自破。

4. 翻译成英文是什么呢?Rumors end with wise men.

3.“流言止于智者”下一句是什么

“流言止于智者”出自:《荀子·大略》,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5年)名况,字卿,又称孙卿,赵国郇(今山西临猗县)人

应该是上一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翻译】:滚动的球体掉进凹陷处会停止,谣言传到明白人那里就平息。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典故】:齐人有人谗言荀子,于是荀子离开了齐,来到楚国。公元前255年被任为兰陵令。但有人认为荀子对楚国来讲是个危险。所以荀子又辞楚来到赵国,赵国拜其为上卿。后来楚国有人向楚相春申君进言请荀子回楚。于是春申君派人请回荀子,复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园杀害,荀子罢了官。不几年就去世了。

4.关于拒绝“谣言”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 流言止于智者。-----荀子《荀子·大略》

2. 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荀子• 修身》

3.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4. 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 ---爱迪生

5.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莎士比亚

6.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肖伯纳

7. 只有抗拒诱惑,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

8. 人不可为了荣华与虚名给自己招来危险。 ---伊索

9. 诅咒使人振奋,赞誉使人松懈。 ----布莱克

10.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是围绕虚荣心而产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柏格森

11. 所有的邪恶中,谣言散播最快。随着速度的加快更加激烈,随着散播面的扩展更有精力。-----维吉尔

12. 谣言会把人们所恐惧的敌方军力增加一倍,正像回声会把一句话化成两句话一样。----莎士比亚

13. 没有火就不会有烟,没有重重疑惑,就不会有纷纷谣言。----黎里

14. 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也以谣言被杀的。----鲁迅

15. 在理论的政治的认识上,站稳着脚步,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而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方志敏

荀子:经典名言20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荀子,又名孙卿。出生于战国时代的赵国。曾经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中年时在楚国担任兰陵令。

荀子:经典名言20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在兰陵期间,荀子对春秋战国的各派学说进行了归纳总结。写下了广为流传的《荀子》三十二篇。该书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结为四个字“隆礼” “重法”。其中“隆礼”吸收自儒家,这也是荀子被后世认为是儒家代表的原因。“重法”是从早期法家那里继承过来的,但荀子本人重新对其进行了阐释,提出了“法后王”的观点。

本文精选书中名言2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荀子:经典名言20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自知之明的人,不埋怨人;

了解命运的人,不埋怨天;

埋怨别人的人,遭遇穷困;

埋怨上天的人,没有志向。

点评:荀子认为,人偶然遭遇的不幸,是因为没有志向,是个人不努力造成的。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

时节不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柏挺拔且郁郁葱葱的;

事情不危难,就不会知道君子每日都在持守信念。

点评:荀子认为,君子立下志向,就不会随意改变。即使遭遇穷困,也不会放弃德行和信仰。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飞蓬生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

白沙混进黑色泥土,也会跟着一起变黑。

点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不能明辨事情的道理;

没有专心致志的工作,就不会取得显赫的成绩。

点评:荀子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获得知识必须靠后天学习,而且要锲而不舍、用心专一。

荀子:经典名言20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路途虽然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

事情虽然小,但不做就不能完成。

点评:一个人可以选择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错过机会。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自然规律是亘古不变的,

不会因尧的仁德而存在,

不会因桀的暴虐而消亡。

点评: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

天地相互配合,才产生了万物;

阴阳相互结合,世界才会变化;

行为合乎礼仪,天下才能安定。

点评:荀子的“隆礼”主张。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没有听到不如亲耳听到,

亲耳听到不如亲眼见到,

亲眼见到不如清楚知道,

清楚知道不如亲自实践。

点评:荀子认为,“知行合一”是求取学问的最佳办法。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能正确指出我缺点的人,是我的好老师;

能赞成又能鞭策我的人,是我的好朋友;

谄媚又阿谀奉承我的人,是害我的贼寇。

点评: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分别是正直、诚信和知识广博的人。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分别是谄媚逢迎、表里不一和善于花言巧语的人。这句是荀子对孔子这一观点的继承延伸。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君子重视个人主观努力,

不会去指望上天的恩赐,

所以每天都会有所进步。

点评:荀子认为,如果一个人不去努力,却指望着上天眷顾,这个人每天都在退步。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滚动的弹丸,掉落到凹陷之处,便不再滚动了;

流传的谣言,到智慧的人那里,便不再流传了。

点评:成语“流言止于智者”的出处。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人们雕刻东西,

如果半途而废,即使是腐烂的木头也不能刻断;

如果坚持到底,即使是金属或者石头都能雕空。

点评:荀子论坚持的重要性。

荀子:经典名言20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智,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浅陋的人,不能和他谈论深奥的见解;

愚蠢的人,不能和他谋划有智慧的事。

井底之蛙,不能和它谈论东海的快乐。

点评:荀子引用的俗语。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君子做学问,是为了完善自己;

小人做学问,是为了哗众取宠。

点评:荀子批评当时有些人做学问,是为了在人前卖弄。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

不被荣誉诱惑,

不被诽谤吓退,

遵循道义行事,

认真端正自己。

点评:荀子认为,温柔谦恭,才是道德的根本。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眼睛同时看两样东西,就会看不明白;

耳朵同时听两种声音,就会听不清楚。

点评:荀子认为,要想学业有所成,就要用心专一。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言语得当,是智慧的表现;

沉默得当,也是智的表现。

点评:荀子认为,相信可信的东西,是诚实;质疑可疑的东西,也是诚实。智慧不在于所说的话,沉默有时也包含着智慧。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善于学习的人,能够透彻地知道事情的道理;

善于实践的人,能够把事情疑难之处弄清楚。

点评:荀子认为,君子做学问讲究知行合一。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听到了却没有亲眼见到,即使听得再多,也必有谬误;

亲眼见到了却不能理解,即使记得再多,也必有错误;

知道了却不去实际践行,就是知识再多,也必然困惑。

点评:荀子认为,要想获得真知灼见,不能缺少实践。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对的就说是对的,

错的就说是错的,

就是所谓的正直。

点评:荀子认为,明智的人碰到正确的事情就赞成,碰到错误的事情就反对。正直的人,见到正确的事情,就说是对的;见到错误的事情,就说是错的。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