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21 01:4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 评论: 次 | 点击:

意识形态名言警句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名言警句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客观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

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青年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

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学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应该抢占先机,集中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先行军”。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一)基本概念 1、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一般是指事物的用途、属性和作用;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具体的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以及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如,人生价值,金钱的价值,商品的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比如,绝大多数人认为奉献的人生是有价值的,而一味索取是无价值的人生。

劳动奉献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 2、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比如,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地将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应突出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等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是指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普遍认同的、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不受民族、种族、国家差别的左右。

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必然以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为。

《乌合之众》40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乌合之众》40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提到《乌合之众》(The Crowd: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即便你不曾真正阅读过,也一定听说过这本书。作为法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代表作,他当初写作时并未预料到这本书在一个多世纪后的热度始终不减。

自1895年问世以来,《乌合之众》这本小书无数次再版,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而在国内,它已有近20个版本,想必今后还会出现更多。在某瓣上,《乌合之众》更是排在了“社会心理学图书”类的第一名,遥遥领先于其他这类著作,11万余的评价和讨论也体现了它的惊人影响力。

在各类专栏、知乎、b站等媒体上,《乌合之众》被各种分析解读,许多人将它捧上神坛,借以批评乃至讽刺当下的一些乱象,也有不少人指出书中种族主义等危险的政治立场。

不论如何,勒庞这本书依旧是社会心理学入门的一部经典著作,他虽然没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他的确切中了群众心理的很多特征。《乌合之众》虽然不是严格意义的学术著作,但是勒庞那种普及性的写法,却使得这本书在现代始终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在阅读中得以警醒。

勒庞生于1841年,在他漫长的人生中,他身处的法国的历史语境,足以使得他信服自己笔下的“乌合之众”。他时常在书中回忆起他出生前的法国大革命、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帝国及其复辟、波旁王朝的两次复辟。在他出生时,七月王朝已经持续11年,但7年后又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随后是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

《乌合之众》40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勒庞观察了政府走马灯般地更迭,各类蛊惑人心的政客竭力夺权。“群众很容易扮演刽子手的角色,同样很容易慷慨赴死”,他尤其关注了布朗热将军的例子,他在19世纪80年代名声鹊起,很快煽动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为之流血牺牲,不论他们本身的期盼和立场彼此有多么矛盾。但在他很快失败自杀后,勒庞又观察到“群众对英雄进行报复,他们曾经对其点头哈腰,但是现在不再承认他的地位”。

回到这本书本身,它分为三个部分:群众心理、群众的意见与信念、群众的类别及其特点。在第一部分,勒庞主要研究了群众的心理同一律,以及个人作为群众时如何在观念、道德、情绪上变得迥异乃至低智。在第二部分,勒庞考察了群众的意见和信念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作为他们崇拜对象的领袖又采用了哪些手段引导群众。在第三部分,勒庞的论述更具时代性,主要讨论了在群众时代他所设想的政治制度和种族作用。

生活中的许多事件数不胜数,常常令人回想起勒庞所说的“群体里积累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群众的观念和信仰特别容易靠传染扩散,绝不会靠推理来普及”。

今天,小北带大家来阅读一下《乌合之众》中的经典名句,也希望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时刻保持理智,警惕掉入“乌合之众”的陷阱。

一般特征

1. 心理群众由异质成分组成,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人们一旦结为一体,就获得了特有的心理特征,就像细胞构成生命体一样。在新的生命体中重聚的细胞与单个的细胞截然不同,它们表现出全然不同的新特点。

2. 群体里积累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如果“整个世界”指的是若干个群众的集合,那就根本不像常言所说的那样,整个世界比伏尔泰聪明,而肯定要说,伏尔泰比“整个世界”更聪明。

3. 一旦群众形成,个人就很难约束自己不产生这样的念头:群众有匿名性,个人不负责任。因此,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荡然无存了。

4. 匿名群众缺乏责任感,非匿名群众形成了责任感,因此,两类异质性群众的行为就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倾向。

5. 群众总是在无意识的边缘徘徊,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心怀狂躁情绪,不受理性影响,丧失批判能力;如此,除了极端的轻信,就别无其他可能了。

《乌合之众》40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个体

6. 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智力和个性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淹没,无意识的属性占了上风。

7. 在群众里,保留鲜明个性、足以逆潮流而动的个人寥寥无几。充其量,他们只能借助其他的暗示,以偏离群众冲动的潮流。有时候,一个愉快的表情、一个及时被唤醒的形象,就能起到震慑作用,并阻止群众最血腥的暴行。

8. 孤立时,他可能是文雅人;一旦进入群众,他就成了野蛮人,靠本能行事。

9. 一旦成为群众的一员,智者和愚夫一样,都失去了观察的能力。

10. 通常,群众犯罪的动机是一种强烈的暗示。事后,参与犯罪的个人坚信,其行为是为了履行责任,这和一般罪犯的行为完全不同。

《乌合之众》40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矛盾

11. 和原始人一样,群众的保守本能坚不可摧。他们对一切传统的拜物教式的崇敬是绝对的;对一切有可能改变其基本生存状态的新鲜事,他们的无意识恐惧是根深蒂固的。倘若民主制度能够拥有像今天这样强大的力量,那么,纺织机、蒸汽机和铁路就都不会发明出来,或者是在持续的革命和屠杀之后才会被发明出来。

12. 群众顺从的冲动可以是慷慨的或残忍的、英勇的或懦弱的,但冲动总是势不可当,以至于个人利益乃至对生命的保全都难以占上风。刺激因素多种多样,群众又总是顺从,所以群众也极为多变。

13. 群众里的一切情感和行为都有传染性,其强度之烈足以使个人乐意为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这是与个人天性背道而驰的倾向。如果不是因为成为群众的一员,人很难具有这样的倾向。

14. 如果人民以冷静的态度去办大事,世界史上就不会留下多少有关丰功伟绩的记录了。

《乌合之众》40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15. 群众经常放纵自己低劣的本能,但有时又树立崇高的道德典范。倘若无私、辞让、对真实或虚幻理想的绝对忠诚被纳入美德的范畴,那么就可以说,群众具有这些美德,而且即使哲人也难以达到他们的高度。

16. 群众可能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也可能有献身、牺牲和无私的壮举,这是孤立的个人根本不可能表现出的极崇高的行为。

信念

17. 观念在群众的头脑里扎根需要很长时间,若想根除也需要很长时间。

18. 群众这样进行推理,他们把表面有关联、实际不同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并立即把具体的事例推而广之。

《乌合之众》40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19. 无论发轫时多么伟大或正确的观念,一旦陷入群众能理解的范围,并对群众产生影响,其高雅和伟大就消失殆尽了。

20. 无论刺激群众想象力的是什么手段,其形式都是惊人而鲜明的形象,免去了一切多余的解释,最多伴有几个奇异或神秘的事实:一次伟大的胜利、一个伟大的奇迹、一宗大罪,或一个诱人的前景。

21. 伟大的信念开始衰亡的时刻很容易辨认,那就是其价值开始被质疑的时刻。所谓被普遍接受的信念不过是一种虚构,其存活依靠一个条件:不被仔细查验。

22. 各个民族在捍卫自己的意见时,总是表现得不宽容,这显然不无道理。从哲学角度来看,它应该接受批评。然而在民族生活中,不宽容代表着最必要的品质。

真理

23. 要想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一个人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判断力、经验、创新和品行,这些素质都不是书本赋予的。教科书就好比字典,是有用的工具,可供查检,但大段大段的死记硬背却百无一用。

24. 推动各民族演化的主要因素,从来就不是真理,而是谬误。群众从不渴望真理,面对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转身离去。假如谬误有诱惑力,他们宁可把谬误神化。

25. 我们用年轻时学到的少量套话和陈词把自己武装起来,便拥有了应付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再也不必对任何事情冥思苦想。

26. 断言越简明,证据和证明越贫乏,就越有分量。

27. 群众的观念和信仰特别容易靠传染扩散,绝不会靠推理来普及。

统治

28. 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同时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29. 最死守传统观念、最顽固反对变革传统观念的,正是群众。

30. 群众只能以形象思维,因此也只能被形象打动。唯有形象能吓唬他们,吸引他们,成为他们行为的动机。

31. 群众的一切信念都具有一种宗教的形式。在群众心目中,受其拥戴的英雄是名副其实的神。

《乌合之众》40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32. 政治家最必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用受欢迎的词语或者至少是中性的词语,为民众难以容忍的顶着旧名称的事物进行洗礼。词语的威力非常强大,选择得当就足以使最可恶的事情被群众接受。

33. 在同一个社会,同样的词语对不同的阶层往往有不同的含义;表面上,人们用词相同,但不同的阶层所用的语言是绝不相同的。

34. 在每个社会领域,从最高贵者到最低贱者,人只要一脱离孤独状态,立刻便堕入某个人物的影响之下。大多数人,尤其是群众中的大多数人,除了自己的专长之外,对任何问题都没有清楚而合理的想法。领袖就成为他们的向导。不过,领袖也可以被报刊取代,虽然效果很不理想,但它们为读者制造舆论,提供现成的套话,使他们不必动脑筋。

35. 威望的特点就是使我们看不见事物的本来面目,使我们的判断力彻底麻木。群众在一切问题上都亟须现成的意见,个人一般也是一样的。这些意见的流行与其正确或错误的程度毫无关系,只受威望大小的制约。

36. 今天,由于讨论和分析,一切意见都失去了威望;其特征很快消磨殆尽,幸存的意见极少,难以唤起我们的热情。现代人越来越受害于麻木不仁了。

情感

37. 催生情感的不是理性,情感对理性置之不理。情感是一切文明的主要动力,名誉、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对荣誉的热爱等情感都是文明的动力。

38. 宗教情感的特点十分简单:对某个想象中的居高临下者的崇拜,对其威力的畏惧,对其命令的盲从,无力探讨其信条,渴望传播其信条,把不接受其信条的人视为寇仇,如此等等。

《乌合之众》40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39. 褊狭与狂热必然和宗教情感相生相伴。凡是自信掌握了世俗或永恒幸福的秘诀的人,必然会表现出褊狭与狂热。凡是受到某种信念的激励而相聚的人,都会显示出这两种特征。

40. 群众的情绪夸张,容易膨胀,一旦表现出来,任何情绪都能通过暗示和传染过程而迅速传播。如此一来,群众所明确赞扬的事物就会力量大增。

最后,对于这样一本盛行一个多世纪的畅销书,它是否名副其实,也始终是值得一辩的问题。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分析了《乌合之众》的诸多矛盾。

毫无疑问,对于试图了解集体行为机制和社会心理学的人而言,这是一本必读书,它与我们的时代也息息相关。如今已被证明,书里的一些概念或被人误导,或误导别人,或全然错误,它包含了驳杂的意识型态,但是来自各种意识形态背景的读者都认真对待它。

《乌合之众》40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乌合之众》始终体现了对重要现象的问题意识,勒庞考察了大量现代人所感兴趣的问题:社会顺从和过分顺从、趣味单一、大众的反叛、大众文化、受他人支配的自我、大众运动、自我异化、官僚化机制、逃离自由却落入领袖的怀抱以及无意识在社会行为里的作用等。

因此,《乌合之众》的当代意义在于其发现问题的功能,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功能。这本书的主题在于强调人类的非理性和无理性,按照这种描绘,人很容易受他人操纵、控制,莫名其妙地受他人欺骗;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有被控制的人,就必然有控制者。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勒庞方法的缺陷以及他观点中的粗糙,他写作时无意识地糅合了很多种意识形态。他并非“先知”,在学术人品上,他毫无顾忌地剽窃了塔尔德、西盖勒、泰纳等一干群众理论家的成果,

对于“乌合之众”的翻译本身,译者何道宽也表达了自己的怀疑。现今的译本中,都采用了这种主标题译法,而对于副标题,基本采纳“大众心理研究”或“群体心理研究”。然而,在心理学里,crowd(群众)不同于group(群体),“群众”是非理性群体,不容混淆。

《乌合之众》40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在西方群众心理学中,对“群众”的简明界定是:群众是未分化的大众(masses),是有一定组织化程度的群体(group)。进而译者选择将副标题译为“群众心理研究”,虽然为了约定俗成,主标题依旧采纳更具贬义的“乌合之众”。

但无论如何,《乌合之众》始终具有现实意义。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有望成为信息中心,人人都可以制造话题;受欢迎的博主很快就成为“舆论领袖”;一只蝴蝶可以掀起翻天巨浪,一句谣言可以使万民不安。这本书对于我们分析、认识、应对和矫正“群众”的非理性行为依旧有所助益。

##20220327

本期活动

《乌合之众》带给过你哪些启发和联想?欢迎在留言区聊一聊,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送出本期主题图书《乌合之众:群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40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抛开关于这本书和作者本身的种种争议,《乌合之众》始终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它与我们的时代息息相关,也体现了对现实的问题意识。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直接购书

-End-

编辑:孙嘉婧、黄泓

观点资料参考:《乌合之众:群众心理研究》, 古斯塔夫·勒庞著,何道宽译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

scb01@pup.cn

《乌合之众》40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不作乌合之众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